二戰(zhàn)史專家黃曉洋,對曾祖母的死十分著迷,特意從南京趕到重慶,找當年跟曾祖父母做過鄰居、且是曾祖父忘年交的李本森教授,希望他能提供曾祖母被日軍槍殺的細節(jié)。在重慶,黃曉洋意外得知,李教授的第三任夫人安志薇,曾先后跟自己父親和大伯有過非凡的交往。其時安志薇正得一種怪病,黃曉洋沒能走進李教授的家門,卻和接待他的杜主任的女兒、畫壇才女杜蕓秋,發(fā)生了愛情。于是他調到重慶,在李教授從教的渝州文理大學做歷史教師,學術研究的方向,也由先前的南京大屠殺,轉入重慶大轟炸。他認為真正的歷史,不是被時間封鎖起來的古棺舊墓,而是人心的歷史,是開放的,必然與現在和未來發(fā)生聯系。因此,他特別關注的,依然是那些被埋藏起來的歷史細節(jié)。然而,所有重慶大轟炸的親歷者,包括李教授、安志薇、岳父杜主任,還包括自己的大伯,都集體沉默。后來,安志薇終于開口,而她所說的,除了重慶大轟炸,還有不像重慶大轟炸的大轟炸……黃曉洋對這段歷史研究越深入,越是陷入不能自拔的人心的泥潭,妻子杜蕓秋受不了沉重的精神壓力,只好另尋解脫和安慰。黃曉洋走向崩潰,終于自殺。在他死亡前后,安志薇的一封遺書和李教授在日本出版的一部著作,揭示了安志薇驚人的身份之謎,也揭示了戰(zhàn)爭刻寫在人們心靈上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