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的日子,總是讓人有所懷想。
其實也說不清懷想什么,可心里就是蠢蠢欲動的,帶著游絲一樣的愉悅和清愁。
我就是在一個下雪天的早晨,接到了孫文博的電話。文博是我大學(xué)同學(xué),也是最忠誠的室友,從大一到大四,寢室里的人換來換去,只有我倆自始至終守著老巢?,F(xiàn)在,文博在重慶某政府部門任職。
他打電話告訴我:重慶也下雪了。他說你知道重慶跟你那里差不多,三五年遇不到一場雪的,昨天夜里卻積了半尺厚。
這電話就像雪天里的一盆爐火。
文博和我一樣,心里有了懷想,而且想起了我。到底是兄弟。
然而事情并非這樣簡單。
他打電話來,主要是有任務(wù)交給我;當(dāng)然,說是有事求我也行。
他要我寫一部有關(guān)重慶大轟炸的小說。
對這種事,我是向來不會接手的,哪怕托付的人是再好不過的朋友。小說跟植物一樣,有什么樣的土壤和氣候,才會呈現(xiàn)什么樣的春天。我的這塊田里,長不出“重慶大轟炸”那棵樹。
文博開始罵我了。罵一陣就給我講道理。他的道理沒能打動我。包括他說你老家屬重慶管轄,難道你就不想為老家的文化事業(yè)做一點貢獻?也沒能打動我。盡管我從事著文學(xué)的職業(yè),看上去是一個文化人,卻越來越不懂得什么叫文化。我就在一方小小的自留地里,弄出些花花草草的文字,換幾文稿費,維持與世無爭的日子;運氣碰對了,那些花花草草說不定就成了暢銷貨,一時間洛陽紙貴,成就我名利雙收,順理成章又如愿以償?shù)剀Q身于中產(chǎn)者之列。
如果說“人人都有夢想”這句話是成立的,這就是我的夢想。
你或許又要罵:“這人真不可救藥,連夢想也那么世俗?!?/p>
罵得好!我認(rèn)賬就是。然而,我在世上已經(jīng)混了三十八年了,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知道什么樣的夢想才有變?yōu)楝F(xiàn)實的可能。我從來就沒奢望過要為哪里的文化事業(yè)做什么貢獻。
文博呵呵呵笑,笑聲像曬過幾天的,很干。
但他是領(lǐng)導(dǎo),領(lǐng)導(dǎo)說出的話是不好隨便收回的。
他說我不管你咋想,這趟活你必須接,實話告訴你……
我不想聽他的大話,急忙打斷他:“你還是另請高明吧,我對那段歷史太陌生了。”
他說嘿,自家兄弟就是作家,我還去請誰?有直路不走我走彎路?
然后他進一步說服我:“資料多的是,去網(wǎng)上一搜,夠你看一輩子。而且我還為你準(zhǔn)備了現(xiàn)成的資料,滿滿一皮箱,是一個人的筆記。這個人名叫黃曉洋。黃曉洋你聽說過嗎?他曾祖父是當(dāng)年中央大學(xué)的名教授,爺爺、大伯和父親,盧溝橋事變后都先后逃到重慶,在重慶親身經(jīng)歷了長達五年半的大轟炸,大伯黃伯道還是個音樂家,轟炸期間常常去國際廣播電臺演奏,那可不是一般人能進的場所,宋美齡當(dāng)年向西方發(fā)表演講,反對重歐輕亞,爭取國際援助,就是在那家電臺里;黃曉洋本人,是渝州文理大學(xué)教師,也是著名的二戰(zhàn)史專家,研究的重點就是重慶大轟炸。他的研究方法跟別人不同,別人是在時間的裹尸布下去發(fā)掘骸骨,他是把裹尸布揭開,讓歷史在太陽底下活起來。這樣一個人的筆記,你想想有意思沒有?你只需要根據(jù)這些材料,編圓一個故事就行了!”
聽上去,這似乎是個可行的方案。
但我說過,我的這塊田里長不出那棵樹,根據(jù)一些死氣沉沉的資料和別人的筆記,就去創(chuàng)作一部小說,對我也過于新鮮。何況是“遵命文學(xué)”。
文博急了:“沒見過像你這么瘟的人,寫不寫無所謂,到重慶來玩兩天吧,你不想來看我,就來看看重慶的雪……別多話,現(xiàn)在就出發(fā),我丟下工作陪你!”
說完,他把電話掛了。
緊跟著又打過來,補充一句:“我等你吃午飯啊?!?/p>
五個小時后,我跟文博坐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