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傲氣亦浩然氣—讀柳宗元《江雪》
◆原文
江 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1]
孤舟蓑笠翁 [2],獨釣寒江雪。
◆注釋
[1]絕:盡。徑:小路。蹤:蹤影。滅:消失;隱沒。
[2]蓑笠翁:披蓑衣戴笠帽的老年人。蓑,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可以防雨的用具。笠,笠帽,用箬竹葉或棕皮等編成,可以防曬和防雨。翁,對年長者的尊稱,也泛指年老的男人。
◆今譯
千萬座山上的鳥兒一只不落歸巢了,萬千道路上沒有一個行人的蹤影了。
一位披蓑衣戴笠帽的老翁坐著小船,獨自在漫天飛雪的嚴寒江面上垂釣。
◆蓊齋語語
所謂“如椽之筆”,是人們形容筆力雄健的用語。我讀柳宗元的這首《江雪》,就覺得他便是用一支如椽之筆,先一掃把天上所有的鳥兒掃盡,又一掃把地上所有路人的蹤影掃光。這就是文學(xué)的力量,柳宗元文學(xué)之筆的力量。人們之所以愛文學(xué),原因之一或許就是折服于文學(xué)的這種無與倫比的神奇力量。
憑借詩筆的這種力量,詩人將整個寰宇一下子變得空空落落,有如一張白紙,好寫他最想寫的文字,好畫他最想畫的圖畫了。于是,他惜墨如金地寫下十個大字,異常突出地描繪了一幅出人意表、令人注目且歷久不衰的圖畫:“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不由想起張志和的《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雨不須歸。
兩者不乏相似之處,然而氛圍、格調(diào)、內(nèi)涵卻有天壤之別。這首《漁歌子》里的漁翁,他確實是在釣魚或打魚,關(guān)注點全在魚上,并且是魚中的上品—鱖魚,以至于斜風(fēng)細雨也不在乎了。
至于《江雪》中的漁翁,他所面對的是迥異于春天斜風(fēng)細雨的寒冬里的大雪紛飛。他為什么非得在這樣的天氣里垂釣?zāi)兀咳粍t他必須垂釣,因為詩人要他垂釣。說得確切一點,他是詩人的寄托,詩人的化身,或曰那是詩人自己在垂釣,漁翁就是詩人。
反過來說,詩人偏要選擇這樣的天氣才去垂釣,不然他就不會去了。漁翁,或曰詩人的關(guān)注點,根本不在魚上,就像姜太公的垂釣于渭濱,關(guān)注點也根本不在魚上一樣。至于各自的關(guān)注點,自然又大相徑庭。
原來,柳宗元的這首《江雪》,乃于謫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時所作。柳宗元二十歲中進士,有理想,有抱負,有才干。他之所以被貶,是因為參加了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集團。一腔忠誠被疏遠,滿懷抱負不得展。他因此很憋氣,很愁苦,很無助,很無奈。
此等處境下,不同的人其表現(xiàn)與態(tài)度往往不同。比如有的人是改變自我,柳宗元則不然。他是固守自我,不妥協(xié),不屈服,懷抱理想,高標自賞。如此這般,便是孤傲了。所以,我說《江雪》一詩就是詩人孤傲之氣的藝術(shù)化表現(xiàn)。從詩人的抱負和所作所為來看,他的孤傲之氣也就是正氣,丈夫氣,浩然之氣。
讀韓愈《柳子厚墓志銘》得知,柳宗元后來被召回京都,又被派往柳州當刺史,跟他一起被派外任的還有他的朋友劉禹錫,劉禹錫要去的地方是播州。在柳宗元看來,播州的環(huán)境太惡劣,不是人住的地方,而劉禹錫家里還有年邁的母親。于是,柳宗元準備向皇帝上書,請求將自己所去的柳州同劉禹錫所去的播州調(diào)換,并且流著淚說,縱然因此再度獲罪丟了性命,也無怨恨。這就是柳宗元的人品。有幾個人可與比肩?
唯其如此,我想,我們在欣賞柳詩的時候,首先應(yīng)景仰詩人秉持的那種正氣、丈夫氣和浩然之氣,尤其應(yīng)景仰詩人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