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缺失父愛和母愛的童年

黃河源頭赤子情 作者:張忠孝


2.缺失父愛和母愛的童年

童年是一個充滿夢幻的美好年華,對于更多的人來說,它包含著銀鈴般的歡笑、任性和撒嬌時的啼哭、天真無邪的爛漫……它包含了所有純潔、天真的瞬間,童年給人一種魂牽夢縈的憧憬。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人生中經(jīng)歷的有些東西,慢慢從記憶中可以消失,或者只有留存一些模模糊糊的印象,唯獨童年時代留下的記憶卻永不消逝,哪怕是一件小事,能清晰地記一輩子。

打開我童年的塵封,有過喜悅感、幸福感,但更多的時候心酸淚水在眼眶中滾動。母親早逝,父親常年不在我們身邊,我們兄弟三個沒娘娃,全靠爺爺奶奶撫養(yǎng)長大成人,在那艱苦的歲月里,多虧爺爺奶奶的精心照料,沒有餓過肚子,奶奶把破舊衣服縫縫補補,皮肉還沒有露在外面,能有這樣的生活條件,這在當時就很不容易,我們弟兄三人對爺爺奶奶懷有無比感激之情。

母親患的是肺結(jié)核,以前叫“癆病”,當?shù)乩习傩战小皳Q心的病”。那時醫(yī)療條件極端落后,這種病是不治之癥。在我三歲時,母親帶我到西寧父親工作的地方,住在西門口的紙坊街,剛剛學會走路的我到處亂跑,有病的母親帶我感到很費勁。農(nóng)村婦女到大城市眼花繚亂,有一次母親帶我上街,稍疏忽不留神,我就被街上叫花子(乞丐)抱走了,父親費了好大勁總算把我找了回來。

母親從省城西寧回到家,沒有多久生了弟弟,她的病情就更加嚴重,弟弟生下幾個月后她便離我們而去。從我懂點事起,開始思念母親,幾十年過去了,直到今天還在深深地思念著她。

母親去世后,父親續(xù)了弦,繼母是一位腳裹得很小的山區(qū)姑娘。裹腳是舊社會的一種陋習,認為腳裹得越小,這個女人就越有品位,就越美,就越有社會地位,提親的人自然就多。如果腳裹得達不到標準,往往找不到好的婆家,甚至引起社會議論。所以女孩的父母不惜自己孩子忍受巨大痛苦,從小就把她的足用布包裹得嚴嚴實實不讓長大,越是有錢人家越重視女孩的裹腳。

人們把裹過的腳稱為“蓮”,大于四寸為鐵蓮,四寸為銀蓮,三寸為金蓮,認為三寸金蓮是最美的女人。繼母是富貴人家出身的“千金”小姐,因為腳裹得很小,可稱得上是“三寸金蓮”,走起路來搖搖擺擺,她嫁到我們家干農(nóng)家活顯然是難為她了。

我們家鄉(xiāng)的習俗,早晨挑水是年輕婦女們干的事,為了積肥,經(jīng)常換炕土、灶土,這也是婦女們在早晨起來要完成的活。我們家的這些活,原來是在我家打工的桂花阿姨干,繼母來后不久,桂花阿姨回了甘肅的娘家。年過六旬的奶奶患有腰腿病,平日行動很費勁,現(xiàn)在又有了兒媳,要干這些年輕婦女的活,體力不支暫不說,在農(nóng)村是有失身份且很不體面的一件事,無奈之下,這兩件年輕女人們干的活,只好落在我和我哥哥的肩上。

我們弟兄三人,沒有女孩,哥哥叫堪卓,比我大兩歲,弟弟叫如意,比我小三歲。在我六歲時,和哥哥開始挑水,把一只水桶放在扁擔中間,我在前面,哥哥在后面,我因個頭小,要么抬不起水桶,要么因為水桶前后搖擺邁不開步子,走路搖晃得厲害。我曾多次摔倒在地上,在冬天把衣服打濕,感到好痛好冷,后來只好每次只抬半桶水。哥哥心疼我,總是把桶位置的重心盡量往自己一面拉。

寒冬臘月,滴水成冰,冷風刺骨,和我同齡的窮孩子們,可躺在熱炕上跟爸爸媽媽撒嬌,得到爸爸媽媽的疼愛。我和哥哥天剛麻麻亮就起床去抬水,光著頭,穿著破舊的棉衣和單褲,沒有內(nèi)衣,冷風直往棉衣和單褲里面鉆,沒有襪子穿,手、腳被凍得裂開了口,還流著血。那些挑水的阿姨、大嫂們說:“沒娘的孩子太孽障?!保捶窖浴疤蓱z”)

農(nóng)村老百姓為了積肥,把生土放進炕頭和灶頭,燒熟后掏出來的土作肥料,叫做草木肥,這是積有機肥料的一個重要方法。奶奶給我們背簍里裝土,我和哥哥一锨一锨地背,怕村子里的人看見后說閑話,灰土不出大門背到自己家院里的畜棚內(nèi)。我干累了氣得直哭,奶奶心痛地說:“不是奶奶心狠讓你們干,不積肥,莊稼長不起來,我們吃什么??!”

1949年秋解放前夕,父親從西寧回到了家,不久當上了鄉(xiāng)長。繼母生了小弟,父親忙得經(jīng)常早出晚歸。有時父親回家,聽不到他一句溫暖的話,反而訓斥我們不干活、不聽話、貪玩,我和哥哥聽著心里好委曲啊。奶奶再三叮囑我們,不要和大人頂嘴,眼淚盈滿眼眶也不能哭,只好忍著。

一年又一年過去了,我和哥哥也在一天天地長大,哥哥長到十二歲那年,被爺爺送到塔爾寺舅舅那里去學經(jīng)(當喇嘛),舅舅是塔爾寺第二大活佛賽池的管家。在爺爺看來,哥哥算是找了個好出路,再不會過苦日子了。哥哥走的時候,我已十歲了,家里挑水、挑土這些活都落到我一個人身上。我小學畢業(yè)考入初中,就離開家到很遠的地方去念書了。

弟弟如意到七歲該上學的時候,因為要放羊就不讓他去上學。我上初中走的時候,他已經(jīng)十一歲了,我干的這些活當仁不讓地落到他的身上。1958年“大躍進”的年代,牲畜歸公了,這才讓他有機會去念書,雖然他小學畢業(yè)考上縣重點中學,因沒有人供他上學,沒有經(jīng)濟來源,最后只好輟學回家,后來他吃苦耐勞、勤奮好學,還是找上了工作。

特殊的家庭環(huán)境,讓我過早地承擔起了家庭的一些生活擔子,懂得不挑土不積肥,莊稼長不好沒有飯吃,不挑水全家沒水喝,生活就過不下去。我經(jīng)常把庭院打掃得干干凈凈,過早地產(chǎn)生了責任感,養(yǎng)成了不怕苦、愛勞動的品格,思想上似乎比同齡孩子成熟了許多。上學期間在學校參加勞動,不怕苦和累,重活累活搶著干,一直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好評,養(yǎng)成了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性格。

小學畢業(yè)時,父親作為鄉(xiāng)長又是家長的雙重身份,參加了學校舉行的畢業(yè)典禮,看到我很爭氣,在回家的路上對我很親熱,答應給我做一套制服穿,顏色讓我挑。后來我穿上藍布制服,令同學們好羨慕,我別提有多高興。這算是我記憶中難得的一次父愛,說我沒有感受過父愛,似乎說得有點對不住父親似的。

有人說,沒有父愛和母愛的小孩,性格倔強,對人冷漠,缺乏溫柔、耐心。我在平日生活、工作中上述這些個性不時有所表現(xiàn),有時甚至表現(xiàn)很明顯。這可能與我在缺失父愛和母愛的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有很大的關(guān)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