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豆腐狀元

人間漂流 作者:小杜 著


豆腐狀元

從小喜歡吃豆腐。麻辣豆腐、豆腐煎雞蛋、豆腐燉蘿卜、豆腐海帶湯、豆腐白菜湯……母親換著花樣煎炒蒸燉,我亦百吃不膩,漸漸成了習慣。

我們縣十月飄雪,三月開化,每年有一半天寒地凍,見不到什么新鮮蔬菜,難免上頓下頓吃豆腐。在我自然是樂事:一塊塊豆腐又白又嫩,冒著熱騰騰的活氣,簡直就像剛出鍋的方形小胖子。

那時有不少賣豆腐的,大多上了年歲,推著板兒車,“豆腐、豆腐”滿街吆喝?,F(xiàn)在想來,人家是有行規(guī)的,事先分好地盤兒,你賣一糧店南邊那片平房,我賣北二道街的家屬樓,切豆腐一樣把縣城切成十幾塊兒,這樣大家才都有的吆喝,才都有的賣。

我家那片兒賣豆腐的是一個南方女人,面相老,個子小,腰又直不起來,遠看不像推板兒車,倒像趴在上面。但她速度可不慢,我在家里聽見吆喝,拎盆沖出去,她和板兒車已經(jīng)出了胡同口啦。

她吆喝起來像唱戲,嘰里咕嚕一長串,綿遠悠長,頗具穿透力,我在衛(wèi)生間刷牙聽得一清二楚,就是不懂她那串詞兒到底是啥。不過無所謂,反正賣的是豆腐,吆喝不出油條漿子就是了。

豆腐分老嫩,我人小嘴淺,吃不出來。母親卻在乎,總嫌那女人賣的豆腐不夠嫩。每次給我零錢,都囑咐挑板兒車中間的揀,因為邊兒上的豆腐“都讓風給吹老了”。

我聽了好笑:那豆腐難不成是人臉磨出來的,風一吹就老了?但我還是去讓那女人挑中間的揀。她停下板兒車,嘰嘰咕咕說個不停,抱怨我挑三揀四,又夸耀她家的豆腐沒有半塊兒是老的。她摘下棉手套,掀開蓋豆腐的軍用棉被——那手指黑紅短粗,像剛從地里挖出來的胡蘿卜——軍被下是透明塑料布,塑料布下是土黃的簾子,簾子底下才是白白胖胖的豆腐,娃娃似的被包了一層又一層。豆腐呼著白汽,她的嘴也呼著白汽,眉毛鬢角掛了一層霜,有點像武俠片里某個不世出的高人。

我凍得手指都快粘到鋁盆上了,揀了豆腐就往家跑。剛跑兩步又聽見她吆喝,也不綿遠悠長了,而是又急又沖,似乎跟我有關,猛一回頭,才想起忘給她錢了。

她板兒車上的豆腐很便宜,兩毛五一塊兒,三四塊就夠一鍋麻辣豆腐。一板兒車豆腐能有百十來塊,滿打滿算也就幾十塊錢的買賣。母親給我買豆腐的錢,都是塊兒八角的零錢,可還是有法克扣五分一毛的去混游戲廳。一個幣子兩毛五,一塊豆腐也兩毛五。記得那時語文課本上有《賣炭翁》,配了插圖,牛和炭都是黑的,老翁的胡子眉毛是白的。我看著手癢,用涂改液把黑牛改成花牛,黑炭涂成白豆腐,歪歪斜斜添上“一車豆腐,一百個幣子”。

可惜好景不長,我在游戲廳被母親堵住了,回家一問,錢居然來自每天早上的揀豆腐,她以后就自己揀了。依舊挑中間嫩的揀,嫌人家手不干凈,還自己帶了小鏟刀。母親能聽懂那南方女人的口音,兩個女人就在胡同口嘮上了,一個靠著板兒車,一個拎著鋁盆和鏟刀。比娃娃還軟還嫩的豆腐,都讓風給吹硬了、吹老了。

母親回家,一邊添油炸鍋,一邊說那女人本是一家四口闖東北,丈夫因為肝病走了,剩下她磨豆腐供兩個兒子讀書。老大上高中了,聰明、用功,一表的重點院校打底。老二還在初中,學習一般,但是聽話,幫家里干了不少活兒??傊@個家少了一個臥病榻的,卻多出無限希望。

爸媽嘖嘖不已,夸人家孩子有出息,更數(shù)落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默不作聲,連挖兩勺豆腐,跟碗里的米飯攪成糊狀。

那時我剛上高一,英語爛泥扶不上墻,擺弄不明白語法。班主任偏又是教英語的,最得意的學生叫王達,英語課代表,不單自己成績好,還愛給人講題,在班里很受歡迎。王達有個弟弟叫王進,在讀初中,據(jù)說家里條件很差。但到底多差,班里沒人知道。我們只能看到王達平時穿兩套校服,一套是過去初中發(fā)的,一套是現(xiàn)在高中發(fā)的。兩套校服換洗得很勤,聞不出豆腥味兒,他自己又守口如瓶,誰能想到他家里是干嗎的。

還是當媽的說走了嘴。賣豆腐的女人再一次見到母親,嘴里哈著白汽,說她家老大叫王達,英語考了“全縣第一”。

“你們學校有叫王達的么?”母親回家問我。

“有吧?!蔽掖蛄藗€哈欠。

“英語是考第一么?”

“不知道?!?/p>

“你跟這么出息的孩子多學學吧!”

期末考試王達學年第一,我英語沒及格。家長會上,母親和他媽媽坐一起,一個被班主任請到上面介紹經(jīng)驗,一個跟老師做出各種保證。母親回家沒訓我,倒是和父親商量要請狀元一家過來吃飯。

這飯雖然沒吃成,卻比罵我更讓我難受。

真正的刺激還是來自戀愛。當時我喜歡班里一個短發(fā)女生,男生們背后說她是假小子,還說她胖,但其實都覺得她好看、豐滿,能激發(fā)各種聯(lián)想,所以她永遠是各種見不得臺面的話題中心。那女生英語也很厲害,能報奧賽的那種厲害。我喜歡她的方式就是上學放學跟在后面走,而且不遠不近,因為太近怕被她回頭看見,太遠又看不清她書包上星星的顏色。

當時班主任想制造一點學英語的氣氛,于是發(fā)動同學起英文名。王達是課代表,又是全縣的奧賽種子,當仁不讓起名叫Adam,發(fā)音與他名姓相近,而且A排在字母首位。那女生毛遂自薦,站起來說她姓夏,就叫Eve。剛坐下,王達回頭看了她一眼,看得我心里一沉,回家翻開自從買來就沒碰過的牛津雙語詞典,才知Eve是夏娃。往前翻到Adam,不敢細看,還是忍不住看了:果然,Adam不是別個兒,正是天殺的亞當。

亞當,肋骨,夏娃,裸體。然后就是省城的奧賽,班主任領著Adam和Eve坐火車去的,還給少男少女各做了一套手工西服。女生們說亞當穿上西服真帥,男生們笑夏娃的褲襠太瘦。無論哪種說法,我都強裝沒聽見。

胡同口,賣豆腐的女人也不再迎風吆喝了。她的板兒車上綁了個電喇叭,童聲清清脆脆:“新鮮豆腐,兩毛五一塊兒!”

“這是你家老大王達么?”母親笑問。

“老大不在家,去省里參加比賽了?!彼残Γ袄仁抢隙o裝的,怕我天天頂風喊傷了脾肺?!?/p>

母親要請她母子三人來吃飯。她笑說太客氣啦,等老大從省里回來再說。

“省里什么比賽?”

“英語比賽,國家辦的,國家掏錢讓我兒子去的,來回報銷吃住,還給做套西服,取上還有獎金呢?!?/p>

“這么大的好事兒,別說公費,就算自費也得讓你兒子去。”

“自費可不行,我得推多少車豆腐!”

越說越開心,她揀了板車兒當中最嫩的四塊送給母親。那天干巴冷,我站得很遠,還是能看見豆腐和那女人呼出的白汽。

王達從省里得勝歸來,帶著他的夏娃。學校大操大辦,主席臺上發(fā)獎狀,發(fā)現(xiàn)金,連縣電視臺的攝像機都架進來了。于是在家里的電視上,我和爸媽見到了王達,看著和平時不大像,有些靦腆,半低著頭說感謝縣里,感謝學校,感謝家里。母親想看看王達家里到底什么樣,可是鏡頭一切,換成班主任和那個姓夏的女孩,坐在學校新建的語音室里侃侃而談。母親問誰家姑娘臉這么圓,我說那是我班學委。

母親又提請客的事,我不愛聽,扒過早飯,匆匆出門了。那天莫名其妙起了暖意,整個胡同被霧填滿了,濕暖暖的,吸進肺里很舒服。胡同深處,“新鮮豆腐,兩毛五一塊兒”的電喇叭照常響起,卻顯得有氣無力,難道是快沒電了?

撥開白霧,入眼的是七零八落的板車兒。王達的母親仰面躺著,身上是雪白的豆腐,臉上是血,像遮了一面小紅旗。電喇叭還在吱吱嗚嗚叫著,卻不知被大霧埋在何處。

霧里冒出三三兩兩的路人。有的說司機缺德,撞完就跑。有的說看街里哪輛車上蹭了豆腐,就是哪輛車肇的事。還有的說這就是賣豆腐的點兒背。說完又各自鉆回霧里了。我怕看見霧散盡是什么樣,低頭往外闖,可霧里到處都是染血的豆腐塊兒,到處都是嘶啞的電喇叭,聲音拖得變了形:兩——毛——五——一——塊兒!

班里的早自習和往常一樣,亞當夏娃前后排討論題目。王達很認真,只不過他每說一句,姓夏的女孩都跟著笑,笑得毫不掩飾,生怕全班沒聽見。我翻開課本,反復讀著那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眼前還是一片大霧。

校長進來了:“王達同學請出來一下。”

霧到底散盡了。我的位置靠窗,隔著玻璃和過冬的塑料膜,影影綽綽看見王達走在校長前面,彎腰上了警車。姓夏的女孩跑到我這兒看,同學們也都圍上來了??茨蔷囬_走,女孩沖了出去。大家七嘴八舌,班主任進來一聲怒喝,才各回各位。

我溜(瞟)了一眼窗外,那女孩已出了校門。

整整一天,王達沒回來,女孩也沒回來。放學我走到胡同口,豆腐、板兒車、電喇叭、臉上有血的女人全沒了。日光之下,路人匆匆。

回到家里,母親盛了一碗海帶豆腐湯,問我早上看沒看見。

“看見了。”

“她兒子呢?”

“被叫走了。”

那碗海帶豆腐湯誰都沒動,直到晚飯也沒人動。

老天無常,昨天起霧,今天下雪。姓夏的女孩回到班里,因為頭發(fā)短,眉心鼓出的癤子格外觸目,被班主任叫到辦公室,整整一節(jié)課才回來。

王達沒來上學。有人看見他在教育局門口舉著紙牌:“還我母親”。弟弟王進另舉一個牌子:“嚴懲兇手”。雪花又大又沉,直直地往下砸,哥倆舉一會兒就得拍身上的雪。好在沒刮風,街對面又是客運站,門口就有烤地瓜。

母親下班路過,也看見了王達,回家說這賣豆腐家的老大跟電視里看著不像,老二沒長開,還像個小孩兒。又說雪里看熱鬧的人不少,教育局那門衛(wèi)披著大棉襖,時不時出來攆人。有人問哥倆兒為啥不去公安局門口,王進說公安局不讓我倆站門口。再問,弟弟就被哥哥喝住口了。倒是教育局門衛(wèi)給出了半官方的說法:“局長知道當哥的學習好,讓我照顧照顧,要不早攆回家了。”

“倆孩子最后被教育局的小車拉走了。”母親開始準備晚飯。

“肇事的是輛豐田大吉普,縣里的車,夠嗆?!备赣H脫掉交警隊發(fā)的大衣,換上棉服,屋外掃雪去了。

那天晚上吃的酸菜粉條。平時揀豆腐用的鋁盆擺在碗架柜上,洗得干干凈凈。

第二天雪沒停,下午王達來上學了,新棉服、新毛衣、新皮鞋,連書包都是新的。我們都很驚訝,沒想到他居然氣象一新。班主任叫他去辦公室,我們都看那姓夏的女孩,她正埋頭在本子上劃拉著什么。王達過一會兒就回來了,沒人敢問到底說了啥。第一節(jié)政治課,校長背手進來,身后跟著教導主任和班主任,說王達是學校和咱縣的驕傲,他家遭受不幸,我們會盡力幫助他的。還說王達和他弟弟從此以后住校,食宿全免。

校長說完,王達站起來鞠了一躬,政治老師帶頭鼓掌,姓夏的女孩一直埋著頭。

雪過天晴,王達搬到學校的宿舍樓,沒多少東西,兩個包外加一行李卷。姓夏的女孩戴著遮耳的橙色棉帽,幫他拎包,倆人深一腳淺一腳地在雪里走。大家在教室里看著,說這對象搞得人擋殺人佛擋殺佛。我聽了大笑,終于死心了。

哥哥搬樓里住了,弟弟自己在家燒爐子硬挺。大家本以為這小子有志氣,豈知他混游戲廳的時間遠遠多過上學。周圍的鄰居有人給他送了面煤和大白菜,也有人怕他偷東西,里外門都上了鎖。縣里看不入眼,電話打到高中,校長只好找班主任,班主任又把王達叫到辦公室。哥哥回到自己家草房,好說歹說差點動了手,才趕在元旦前幫縣里搞定了弟弟。

王達在宿舍住單人寢,學校本想安排哥倆同屋,王進不干,只好打發(fā)去了二樓,跟幾個重讀生同寢。偏偏重讀的又都是老油子,熄燈前麻將撲克,熄燈后開窗往下跳。進入變聲期的王進也跟著跳,腿上一麻,踏雪進了一小黑屋,煙霧繚繞,電視發(fā)出幽幽的藍光,屏幕里的女人喘息蠕動,屏幕外的男人們年齡不一,屏息靜氣。

好在哥哥越來越有出息,戴孝參加英語演講比賽。學校內(nèi)部先過一遍,姓夏的女孩被刷下來了,卻心服口服。班主任親自給王達潤稿,排練,開頭就上馬丁·路德·金。決賽,又是省里,出發(fā)前在班里比畫一遍,既是熱身,也算壯行。王達揮舞著胳膊上的黑紗——班主任給設計的動作——那句“I have a dream(我有一個夢想)”吼得氣勢如虹。他的夏娃在底下微笑,書桌上轉著愛華牌迷你錄音機。

王達不負眾望,省里拿了獎。有人不服,說這是照顧他家里的特殊情況。但不管怎樣,他再一次出現(xiàn)在我家的電視上。

“他又去哪兒了?”母親停下織毛衣的針。

“省里,拿獎了。”

“家都沒了。”兩根長針又在母親手中飛了起來。

胡同口又有人推板兒車賣豆腐。是一老頭兒,吆喝不動,挨家挨戶拍門。母親嫌他磨的豆腐牙磣,一大早開門又煩,就不大買豆腐了。對于我來說,吃現(xiàn)磨豆腐也漸漸從習慣褪為記憶。

高二,我對英語總算有點開竅,成績偶爾能排上名次,可跟王達還是沒法比。亞當夏娃永遠把持著第一第二,神仙眷侶似的甩開后面二三十分。大家都說他倆要一起考北京,學校也早早鎖定了這兩個進京名額。他又上了兩回電視,依舊半低著頭說感謝縣里的支持和培養(yǎng)。因為這個明星,縣里人開始相信“寒門出貴子”這種傳說。弟弟王進卻像臭了的豆腐渣一般無人問津,初三就不念了,從宿舍樓里搬出來,給街里新開的電腦游戲室打雜,看宿。管吃,管住,但是不給錢。

高三,王達從宿舍搬到高局長家的兩節(jié)小樓。高局長的兒子是我們班的小高,一個愛聽歌愛打籃球的瘦高個兒,頭發(fā)長,眼睛更長,乍看像《灌籃高手》里的漫畫少年,很受女生追捧。高局長太忙,高媽媽便從市教育局往下找,一路找到我們高中校長和班主任。班主任又把王達叫到辦公室,說管吃管住兩年,外加現(xiàn)金。王達一開始不同意,班主任在中間為難,高媽媽表示理解,說給老二王進安排當兵。王達就搬過去了。姓夏的女孩炸了,和王達鬧分手。換成別人對象搞黃了,學校高興還來不及,可這是全縣第一和第二搞黃了,茲事體大,班主任勸那女孩“在北京等他一年”。不管用,她自己一個人去看《泰坦尼克號》,看完泡在語音室聽《我心永恒》,練習簿上畫滿了“You jump, I jump(生死相隨)”。

化學課上,王達給她傳了張紙條:“我只有弟弟,你有父母,繼續(xù)作吧?!?/p>

當晚,倆人手拉手去人民影院,看全縣最后一場《泰坦尼克號》。

王達從此成了高家的人。高媽媽視如己出,只是很忙,沒法頓頓下廚,那輛黑色凌志開到高中門口,接小高和王達出去吃,還叫姓夏的女孩上車。開始不去,王達跟她說了,也就去了。母子坐前面,亞當夏娃坐后面,有說有笑像一家人。臨近高考,高媽媽又添一萬塊錢,讓王達好好存著,以后王進也能用上。

王達成績依舊生猛,只是再也沒上過縣電視臺?!昂T出貴子”的勵志劇情有些走樣,縣里人卻沒法怪王達,畢竟他有個爛在游戲室里的弟弟。他的鼻子和嘴唇之間冒出稀疏的胡須,伴著沒日沒夜的電子音與方便面,度過了變聲期。

王達與小高同住二節(jié)樓,穿同樣牌子的衣服,用同款同色的索尼唱片隨身聽聽歌,還跟小高學會了反向上籃。他和小高越來越像,連高媽媽帶他出去吃飯,都說這是咱家兒子。直到高考考場,王達在試卷上填了小高的名字與考號。

隨堂監(jiān)考是我們高中的老師,流動監(jiān)考則是市里來的人物,來回走動著,緩慢、肅穆、鄭重其事。那幾天出奇地熱,風扇嗡嗡轉著,沒有涼快,徒增燥熱。有人正在擦鼻血,被交卷鈴聲嚇得一哆嗦。

平時考完試,王達都和姓夏的女孩坐一起聽英文歌,用她的愛華錄音機??蛇@是高考,那輛凌志車就停在校門口,高媽媽摘下墨鏡對他說:“咱娘倆兒去吃點解暑的吧?!?/p>

王達考了全縣第十。大家眾說紛紜,比如天熱影響發(fā)揮,他身上壓力太大,或者平時條件太好,反倒學不進去。還有人說不是學不進去,是沒用自己的名字,再考第一就太不像話了。不論哪種說法成立,高媽媽還是用這成績把小高送北京去了。

姓夏的女孩考了全縣第一。收到北京的錄取通知書后,她穿了條新裙子,去高家的二節(jié)樓,用一整夜時間和王達約好來年在北京不見不散。高媽媽倒很喜歡這丫頭,說送一個是送,送倆也是送,坐我們車一起走吧。還要帶上王達,說給他散散心。亞當不去,夏娃上了凌志,就此別過。

十一放假,小高回到縣里,給王達捎了一件三葉草單肩包。王達問那女孩在北京怎么樣。小高笑了笑。再問,小高才說她跟一個德國人爬野長城去了。

小高返校后,從北京寄來一盤磁帶。王達聽了,是自己吼的那句馬丁·路德·金:“I have a dream——”

大一那年寒假,我們每晚都聚在縣里新開的那家冷飲廳,小瓶的啤酒,能K歌的包間,涂滿黃油的爆米花。王達場場不落,帶著他的女朋友。那女孩和他同班,也是重讀的,以前看小高打球,現(xiàn)在看王達。我們問小高回來了么。王達說他搬回宿舍住了,不知道。我們就沒再問。王達喝了不少啤酒,我們勸他少喝,還問他總出來玩兒不怕耽誤復習么。他往喝空的啤酒瓶里塞爆米花,說復個鳥習,學校安排保送,他把奧賽整明白就行了。

我出去上廁所,在另一個包間門口撞見姓夏的女孩,燈光昏暗,恍惚覺得她瘦了很多,頭發(fā)也長了。

“進來一起喝?王達就在里面。”

“不了,明兒一早得趕火車?!?/p>

“北京這么早就開學?”

“不是開學,是辦簽證?!?/p>

她說話已經(jīng)有了北京味兒。我也沒再讓,鉆回包間,繼續(xù)和王達他們喝酒,吃冷飲,吹牛逼。他的女朋友搭著他的肩,自己點歌自己K。

我喝到半夜回家,睡到中午起來,煎了盤餃子,去網(wǎng)吧廝混。沒想到碰著王進了,他兼職兩份網(wǎng)管,白班去客運站那家,夜班在北二道街。他四肢細長,肚子卻是圓的,一邊重裝系統(tǒng),一邊幫我們下電影,自己還掛著一排QQ,嘀嘀嘀此起彼伏。他身上看著不臟,聞著卻有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惡心,去過網(wǎng)吧的人都知道那是什么味兒。他的單人床上撇著一本脫了頁的英漢詞典。我問這是啥意思。他說這年頭不會英語都當不了網(wǎng)管,沒有漢化立馬傻逼。

王達到底走保送了。學校牌子雖沒那么響,但搞了聯(lián)合培養(yǎng),面向所有大一新生,考核指標就一個:英語。王達用盡平生所學,搶到一個去美國的名額,又上了縣里的新聞。母親往我在省城的大學宿舍打電話,說王達又上電視了。

“他又上去干啥?”說實話我感覺有點陰魂不散。

“他要去美國了,縣里請他做報告。”

“給誰做報告?”

“給新一屆的高三學生,家長都去聽了?!?/p>

“哦?!?/p>

至于姓夏的女孩,新的傳聞是她沒去成德國。有說是簽證沒辦成,也有說是跟德國人黃了。當時我們建了QQ班級群,所有人都拉進來了,包括在芝加哥落地的王達。插科打諢,有葷有素,好不熱鬧。那女孩也在群里,頭像一直黑著,不知是隱身還是不在線。她的個人說明是一串我拼不懂的單詞,估計是德文。不是沒想過申請加好友,卻不知道在附加消息里寫什么,不加也罷。后來管理員發(fā)現(xiàn)她退群了,就開王達玩笑:“你倆老夫老妻的,趕緊把她拽回來?!蓖踹_只回“呵呵”。管理員又說:“別老呵呵,你在那邊泡個美國妞拉咱群里也行?!蓖踹_還是“呵呵”。

等到我出國那年,王達的QQ空間已貼滿了芝加哥的照片:雨后初霽的密歇根大道,十五米高電子屏幕的人臉噴泉,還有唐人街的牌樓,題著孫中山的“天下為公”。沒出國時看著新鮮,等自己去了兩趟芝加哥,也就那么回事兒,前腳后腳到處都是人罷了。我在的小鎮(zhèn)離芝加哥有兩個小時車程,和王達通過電話,但沒見過面。他在電話里一點不見外,給我出了不少主意:學生會該參加得參加,跟國內(nèi)要多保持聯(lián)系,不用著急追女生,綠卡搞定了,整不好就是她們追你了。又說可以留心一下房產(chǎn),金融危機剛過,價跌得還沒緩過來,你又一待好幾年,不如趁早先買,不但自己有的住,還能往外租。

我聽得頭大,他正說到興頭上:“五年之內(nèi)必須殺回國?!?/p>

“為啥?”

“在美國待傻了?!?/p>

“怎么傻了?”

“五年后你就知道了。”

同學群里,王達一直活躍,不但升級成管理員,還把班主任也拉了進來。小高去美國玩兒,特意拐到芝加哥找他。倆人去了家五星夜店,往群里傳了不少照片,班主任留言說:“我為你們倆驕傲,為咱班驕傲?!狈昴赀^節(jié),王達會轉發(fā)那種“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電子賀卡或小視頻。如果趕上槍擊案,必定痛罵這個國家已經(jīng)病入膏肓了。他一畢業(yè)就找到了工作,數(shù)據(jù)分析,電話里勸我轉行:“動作要快,將來大數(shù)據(jù)這一行肯定bloody rich(富得流油)?!?/p>

夏天,王達給我寄來他婚禮的請柬??墒遣磺?,趕上我回國探親,只回寄了他賀卡和支票。飛機、火車、大巴、夏利,我在各種交通工具上倒完時差,回到縣城。返美之前要填寫簽證方面的表格,我去了高中校門口一家打印社,老板面色蒼白,正是王進。他的業(yè)務很雜,租碟打印婚紗照無所不有。打印機后面還有一間屋子,門口掛了層黑簾,我笑問那是不是網(wǎng)吧。他一本正經(jīng)說咱家開的是電腦培訓班。正聊著,簾里轉出一個女人,懷里抱著個胖娃娃。

“這是我媳婦兒,”王進兩頭介紹,“這是我朋友,剛從美國回來?!?/p>

“我家寶貝兒,三十五斤,”他掐那娃娃的臉,“才一歲半就營養(yǎng)過剩了?!?/p>

“趕緊的,里面有人死機了?!迸诵χ鴵荛_他的手。

三十五斤重的娃娃是什么概念,我一無所知。我只知道他這媳婦兒力氣很大:表格打印好了,我要付錢,她把我推了出去。

五年后我申請綠卡,移民局需要我提供本人的出生證明,母親存上我的資料,去了王進的打印社。

“人家又生了個姑娘,”母親回來在視頻里跟我說,“有兒有女的真好?!?/p>

“嗯?!蔽曳笱芰艘宦暋?/p>

“成家,抱娃,都是好事兒,”母親又說,“可惜那個賣豆腐的一件也沒趕上。”

我聽了一愣:好多年沒吃過板兒車上的豆腐了。

同學群又從QQ遷移到了微信,聽說我在辦綠卡,有人在群里開玩笑問我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我不知怎么回答,只當沒看見。倒是王達解了圍:“肯定要當中國人?。 ?/p>

那年大閱兵,群里炸鍋了,“軍威亮劍”的口號開始刷屏。有人問我和王達,你們那邊閱兵么。王達說這邊閱不閱兵干我腿事。又有人說把咱們的劍亮給那邊看看。王達發(fā)個笑臉:“然而這邊不用微信哈。”

正扯個沒完,有人退群了,又是那個姓夏的女孩。

沉默了一會兒,有人冒泡:“她能待到現(xiàn)在,也不容易?!?/p>

有人接道:“我們讓她待到現(xiàn)在,更不容易?!?/p>

哈哈一笑,繼續(xù)炸鍋亮劍。

我有她的微信,頭像是《海涅詩選》的封面,個人說明是“阿涅絲的減法”。朋友圈只貼了一張《巴黎雨中即景》的照片,芝加哥美術館的那幅壓軸兒畫。這是去過芝加哥?莫非還單著?我問她阿涅絲是不是昆德拉《不朽》里的阿涅絲。沒有回復。

年前爸媽來美國看我,他們又老了一些,尤其是牙口,所以我們?nèi)トA人超市買得最頻的就是豆腐。保鮮柜里一盒一盒擺得整整齊齊,買回家也是調(diào)著花樣煎炒蒸燉,可就是吃不出小時候的感覺。母親說的沒錯,豆腐和人臉一樣,都能被風吹老,只不過那是時間之風。

臨到春節(jié),王達打來電話,說想來我這兒過年。我一口答應下來,準備騰出一間臥室。他說別麻煩,一張沙發(fā)就夠了。我猜到他可能是離婚了,跟母親說別問不該問的。

周一是大年三十,他周六就開車過來,車后座跳下那只我在他朋友圈里見過的金毛尋回犬,一點也不認生,愛聞鞋,愛舔腳。王達雖是一張中年人的臉,但眉宇間還是少年時的模樣。那天我們包的餃子,一葷一素兩樣餡兒。他餃子皮兒搟得飛快,給滿桌餃子拍照,上傳到群里:“給咱班拜年了!”金毛尋回犬把廚房聞了一遍。

爸媽吃過餃子,出去散步。我啟開第二瓶紅酒,狗肚子壓在我腳上,又暖又沉。

“在美國越待越?jīng)]意思,”他往蒜末上添了一勺辣椒油,“每天出門狗叫兩聲,回家再叫兩聲,一天就過去了。逢年過節(jié)就懵逼,不知道該去哪兒,也不知道該找誰過。”

“回國唄,”我有點上頭了,筷子反過來,往狗嘴里遞了個餃子,“你那大數(shù)據(jù)的方向國內(nèi)更熱?!?/p>

“這不放不下綠卡么,”他借著酒勁兒嘆了口氣,“熬到入籍再說吧?!?/p>

又說:“回去干毛兒???房子都買不起?!?/p>

又說:“去廣州出差,打車,司機開A6,說是城中村改造,連著劃拉三套房,閑極無聊,買一A6跑出租玩兒?!?/p>

又說:“早知道在國內(nèi)買房子了,出個鳥國!”

蒜味兒有些刺鼻,狗還盯著桌上的餃子。我倆收拾好碗筷,去客廳接著喝。壁爐里的火苗一跳一跳,像是在喘氣的狗肚子。

“把它自個兒留家,放足狗糧,兩天兩夜沒事兒?!蓖踹_逗弄著狗脖子底下那塊嘟嚕肉,“上次我從達拉斯往回飛,晚點了,回家看它在舔自己的屎,恐怕是拉自己家里有罪惡感,你說我還咋訓它?”

第二瓶酒也空了,還是沒喝出個所以然。本想說點小時候的事兒,見他沒有興致,也就作罷。窗外在落雪,被路燈閃得點點金星。狗把自己身子蜷起來,毛茸茸的一大團。

晚上他堅持睡沙發(fā),說在家也睡沙發(fā),睡床反倒睡不著。狗在沙發(fā)底下陪了他一夜,第二天一早跳起來,跟我倆出去鏟雪。雪很厚,狗踩上去嘎吱作響。他團了個雪團,砸在樹上,驚起兩只烏鴉。

母親熬了蘿卜牛肉湯,下了豆腐。王達一口氣連喝兩大碗,著急要走。母親說過完三十兒再走。他笑說禮拜一正常上班,美國人可不管中國人過啥節(jié)。

他走了,那輛斯巴魯在雪中四平八穩(wěn)。車窗里伸出狗的舌頭,冒著白汽。

“你倆都嘮啥了?”母親問。

“沒嘮啥?!?/p>

“嘮他弟弟了么?”

“沒有?!?/p>

“他媽媽呢?”

“沒提以前的事兒。喝完酒,看會兒球,就睡了?!?/p>

母親不再問了。那天我們一家三口又去別的朋友家聚會,吃吃喝喝年就算過了。王達在群里發(fā)照片,他和狗在雪中的密歇根湖畔。沒有人回復。依據(jù)我的經(jīng)驗,真正到了國內(nèi)節(jié)日的正點,那些群反倒冷清了,連紅包都搶得寥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