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標
從我家走到姥爺家要經(jīng)過五道街,轆轤灣、水車胡同、東棚板街、右司官口和東大街.
五道街也并不遠.轆轤灣和水車胡同都只有百十米長.東棚板街只有六七十米長.右司官口和東大街長一些,但我經(jīng)過的路段也都是一二百米,所以總共加起來,從我家到姥爺家也不到二里地.
但我也不覺得這個距離短.
一是因為彎多.轆轤灣又被這兒的人叫作六六灣兒,意思就是彎很多.實際上,這條不足百米長的小胡同拐了四個彎.
二是因為狹窄,一狹窄就會顯得長.水車胡同的寬度也就能錯兩輛自行車.騎車不老練的遇見對面來車,就干脆下來靠邊站,等對方過了再過.硬要騎,一不留神手就蹭到墻上.
三是因為內(nèi)容豐富.用現(xiàn)在的話說,地標多.
首先是轆轤灣與水車胡同交匯處,把角兒有一座公共廁所.在這一帶背街小巷里,這算是一處最大、最正式的公共場所了.廁所四四方方,中間一道墻隔開男女,墻頂上支一溜山檐,剛好遮住兩側(cè)的蹲池,下雨下雪淋不著.其他空間露天.十冬臘月,也照樣有人全身裹得嚴嚴實實的在那里蹲.閑著沒事的時候,躍進就喊:"解手吧?"建超說:"中."于是你拿張報紙,他拿上大前門煙,就去了.蹲著,看著,吸著,聊著,時間不知不覺過去.完事,煙頭一扔,報紙撕開一分,搞完,提褲子走.人到家,屁股還是冰涼的.
東棚板街有兩處地標.一是路北的東棚板街小學(xué),一是小學(xué)斜對門的東棚板街煤站.這兩個地方一紅一黑,對比十分強烈.小學(xué)是紅色的大門,大門頂上插著紅旗,臨街的教學(xué)樓是紅磚的,上學(xué)、放學(xué)一群群的學(xué)生都戴著紅領(lǐng)巾;而煤站,門是黑的,圍墻是黑的,里頭的地是黑的,房子是黑的,進進出出的人也多半是黑不溜秋的.這一紅一黑好像天天都在唱對臺戲.煤站的黑色從院子里頭一直流到小學(xué)門口,有時候甚至侵入校門內(nèi).可等到放學(xué),紅門一開,一群群紅領(lǐng)巾蜂擁而出,又把黑流踩在腳下.
右司官口的地標是解放電影院.如果前面幾個地標說起來還有點牽強的話,這解放電影院可是名副其實的地標.影院門前是個廣場.廣場東側(cè)是售票處,售票處開著兩扇窗,東邊那扇賣當天的票,西邊那扇賣第二天的票——其實里頭通常只有一個售票員,她一會兒坐到東窗口賣今天的票,一會兒又挪到西窗口賣明天的票;有時候懶得挪,就朝外面喊"來這邊!"售票處兩邊墻上各掛一個黑板,上邊寫著電影名、場次和票價.廣場西側(cè)是一溜電影宣傳欄,里面掛的是近期上映片子的圖片介紹,還有明星照,看得人最多.
在影院大門正上方,正對大街,有一塊鐵架做的、足有一面山墻那么大的宣傳牌,宣傳牌上是巨幅的電影海報.這種巨幅海報都是人畫上去的.每個電影院都有專門畫宣傳畫的美工.從這些畫上自然也就能看出各電影院美工的水平.開封城區(qū)有五大電影院,大眾電影院、開封劇場電影院、人民電影院、工人電影院和解放電影院.依我看,數(shù)解放電影院畫得最好.畫楊子榮就是楊子榮,畫李玉和就是李玉和;畫李鐵梅、小常寶,一看就是李鐵梅、小常寶.畫得最次的是工人電影院.畫楊子榮像楊子榮,畫李玉和也像楊子榮.李鐵梅、小常寶也都分不出誰是誰.不僅不分角色,有時候連男女也不分,無論畫誰,統(tǒng)統(tǒng)一張臉.
解放電影院是我最喜歡逗留的地方.我跟桑孩兒一塊去姥爺家,出門不遠,先一起在公共廁所敞敞快快地解個大手;然后路過小學(xué)門口買兩個花米團兒,邊吃邊看捏江米面人的老頭捏孫悟空,再看吹糖人的老頭吹仙女下凡;然后快步蹚過煤黑,歡喜地來到解放電影院.先到西邊看海報,看楊子榮、李玉和,看李鐵梅、小常寶;看《海霞》里的海霞,《春苗》里的春苗,還有《小花》里的小花.再到東邊看有沒有現(xiàn)成場次的好片子,如果正好趕上,就掏兩毛錢買張票看場電影.看完了,我去我姥爺家,桑孩兒去他姥爺家.
一九八三年某一天,我爸騎自行車帶著我去姥爺家,路過解放電影院,遠遠就看見正門上方正對大街的巨幅海報上,畫著日本電影《生死戀》的海報:女主角仲田夏子正跟男主角大宮雄二抱頭親嘴兒.我坐在后車架上看得目瞪口呆.我爸邊騎車邊扭頭看,車騎得像玩雜技,然后說:"這回真解放了."
至于東大街,地標什么的談不上,倒是有一個人,有機會我想單獨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