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與小康
《禮記》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1](jǔ)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guān)寡孤獨廢疾者[2]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3](fèn),女有歸[4]。貨惡(wù)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5]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jì)。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shè)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6](zhì),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7]。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jǐn)于禮者也。以著[8]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9]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執(zhí)[10](shì)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詩》曰:“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chuán)死?”[11]是故夫禮,必本于天,殽[12](xiào)于地,列于鬼神,達(dá)于喪、祭、射、御、冠[13]、昏[14]、朝[15]、聘[16]。故圣人以禮示之,故天下國家可得而正也。
故圣人耐[17](néng)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意[18]之也,必知其情,辟[19]于其義,明于其利,達(dá)于其患,然后能為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wù)、欲,七者弗學(xué)而能。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弟[20]、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講信修睦,謂之人利。爭奪相殺,謂之人患。故圣人所以治人七情,修十義,講信修睦,尚辭讓,去爭奪,舍禮何以治之?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wù)存焉。故欲惡(wù)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測度[21](duó)也。美惡皆在其心,不見(xiàn)其色[22]也,欲一以窮[23]之,舍禮何以哉?
【淺解】
本文節(jié)選自《禮記·禮運》。《禮記》亦稱《小戴記》或《小戴禮記》,為儒家“十三經(jīng)”之一,與《儀禮》《周禮》合稱“三禮”,是戰(zhàn)國至西漢的儒家學(xué)者傳授《儀禮》時進(jìn)行解釋、說明、補(bǔ)充、議論而形成的文章匯編。從歷史上看,《禮記》雖然比《儀禮》《周禮》晚出,但其影響力卻超出了《儀禮》和《周禮》。南宋理學(xué)家朱熹從《禮記》中抽出《大學(xué)》《中庸》,與《論語》《孟子》合編為“四書”,成為元明清三代士子人人必讀的教科書。
禮運,即禮的運行。文中借孔子之口,為人們描述了“大同”與“小康”兩種社會的美好圖景。大者,太也;同者,平也,和也。大同社會就是大道流行、太平安和的美好社會,這種社會以“天下為公”的思想為基礎(chǔ),社會秩序主要靠內(nèi)部的自覺來維護(hù),這是人們對理想社會的美好憧憬和最高期待??嫡撸惨?,小康即小安,是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會狀態(tài),這種社會以“天下為家”為基礎(chǔ),是人們對秩序井然、和諧相處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雖不如“天下為公”完美,卻接近現(xiàn)實。在孔子看來,大同社會很難實現(xiàn),讓全社會達(dá)到小康,就成為他終生追求的目標(biāo)。而要維系好這種“天下為家”的社會,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就是“禮”。禮最初是祭神的宗教儀式,后來擴(kuò)展到人事,指等級社會中體現(xiàn)尊卑貴賤的價值觀念、行為規(guī)范和儀式制度等,其作用,是用來“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的。所以在本文中,孔子強(qiáng)調(diào)了禮的極端重要性。
大同和小康是儒家思想主張的兩種社會狀態(tài)和政治理想,對中國歷代政治思想有著巨大的影響。無數(shù)的思想家、政治家為了追求這樣的理想社會,終身奮斗,矢志不渝。近代以來,康有為、孫中山的政治思想和社會發(fā)展學(xué)說,也深受《禮記·禮運》篇的影響,尤其是孫中山先生,終生以“天下為公”為革命目標(biāo)。馬克思主義所描繪的共產(chǎn)主義世界,與中國古人所提出的“大同”世界,也有許多相似之處,因而被中國的先進(jìn)知識分子最先接受。今天我們建設(shè)小康社會的階段性目標(biāo),其最初的概念也來自這篇重要的歷史文獻(xiàn)。而倡導(dǎo)社會各階層的人按照新時代的“禮”和諧共處,也是建設(shè)小康社會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
[1] 與:通“舉”,舉薦。
[2] 矜寡孤獨廢疾者:矜:通“鰥”,老而無妻之人。寡:年老無夫之人。孤:年幼喪父之人。獨:年老無子女之人。廢疾:殘廢和長期患病之人。
[3] 男有分:男子有職業(yè)。分:職分,職業(yè),職守。
[4] 女有歸:女子有家室。歸:女子到了適婚年齡都能出嫁。
[5] 大人世及:天子諸侯按照血緣關(guān)系世襲。世:父子相傳。及:兄弟相傳。
[6] 知:通“智”,智慧,智謀。
[7] 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所以陰謀詭計因此興起,戰(zhàn)爭也由此產(chǎn)生。
[8] 著:顯露。
[9] 刑仁:以仁為模式,把仁當(dāng)成法則。刑:通“型”。
[10] 執(zhí):通“勢”,勢位,權(quán)勢。
[11]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看那老鼠還有四體,一個人卻不知守禮。一個人不知守禮,為何不快一點死呢?胡:為何。遄:迅速。
[12] 殽:通“效”,仿效,效法。
[13] 冠:古代男子的加冠之禮,表示其成人。
[14] 昏:通“婚”,婚姻之禮。
[15] 朝:古代臣見君之禮。
[16] 聘:古代諸侯間相互聘問之禮?!抖Y記·曲禮》:“諸侯使大夫問于諸侯曰聘?!?/p>
[17] 耐:通“能”,能夠。
[18] 意:通“臆”,臆斷,缺乏客觀根據(jù)地推測。
[19] 辟:通曉,透徹。
[20] 弟弟:弟悌。第二個“弟”字通“悌”,指敬愛兄長。
[21] 測度:猜測揣度。
[22] 不見其色:不顯露在臉色上。見:通“現(xiàn)”,展現(xiàn),顯露。色:臉色,臉上的氣色與神情。
[23] 窮:窮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