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唐平蠻碑

容齋隨筆 作者:[南宋]洪邁


唐平蠻碑

成都有唐《平南蠻碑》,開元十九年,劍南節(jié)度副大使張敬忠所立。時南蠻大酋長染浪州刺史楊盛顛為邊患,明皇遣內(nèi)常侍高守信為南道招慰處置使以討之,拔其九城。此事新、舊《唐書》及野史皆不載。肅宗以魚朝恩為觀軍容處置使,憲宗用吐突承璀為招討使,議者譏其以中人主兵柄,不知明皇用守信,蓋有以啟之也。裴光庭、蕭嵩時為相,無足責(zé)者。楊氏苗裔,至今猶連“晟”字云。

【注釋】

①開元十九年:開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713—741),開元十九年即公元731年。

②吐突承璀(?—820):唐朝宦官,字仁貞。初在太子李純東宮充當(dāng)宦官,后由于性情聰敏,被提拔為掖廷局博士。唐憲宗即位后,對他倍加寵信,先后加官晉爵,封為薊國公。

③中人:宦官。

【譯文】

成都有塊唐朝時期的《平南蠻碑》,是開元十九年劍南節(jié)度使張敬忠所立。當(dāng)時南蠻大酋長染浪州刺史楊盛顛是邊境地區(qū)的一大禍患,唐明皇派遣內(nèi)常侍高守信出任南道招慰處置使前去討伐他,奪取了九座城池。這件事在新、舊《唐書》和野史里面都沒有記載。唐肅宗把宦官魚朝恩任命為觀軍容處置使,唐憲宗又任命宦官吐突承璀擔(dān)任招討使,人們紛紛嘲諷他們竟然讓太監(jiān)主掌兵權(quán),卻不知道這都是由當(dāng)年唐明皇啟用高守信開創(chuàng)的先例。然而,名相裴光庭和蕭嵩都是開元晚期的宰相,這點(diǎn)可就沒有什么能讓人指摘過失的。楊氏的后代子孫,直到現(xiàn)在名字里頭仍然還帶著個“晟”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