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擇迦
《大般若經》云:梵言“扇搋半擇迦”,唐言黃門①,其類有五:一曰半擇迦,總名也,有男根用而不生子;二曰伊利沙半擇迦,此云妒,謂他行欲即發(fā),不見即無,亦具男根而不生子;三曰扇搋半擇迦,謂本來男根不滿,亦不能生子;四曰博叉半擇迦,謂半月能男,半月不能男;五曰留拏半擇迦,此云割,謂被割刑者。此五種黃門,名為人中惡趣受身處。搋,音丑皆反。
【注釋】
①黃門:謂男子不育。
【譯文】
《大般若經》說:梵文說的“扇搋半擇迦”,唐朝時譯作“黃門”,指的是天生沒有生殖能力的男人,一共有五種分類:第一種叫作“半擇迦”,是統(tǒng)稱,指有男性生殖器官可以性交但是不能生孩子;第二種叫作“伊利沙半擇迦”,翻譯過來稱為“妒”,意思是在性交的時候即將射精,一瞬間又不能成事,也是雖然有男性生殖器官可以性交但是不能生孩子;第三種就是“扇搋半擇迦”,指的是本來男性生殖器官就沒有發(fā)育完整,也不能生孩子;第四種叫作“博叉半擇迦”,指的是半個月可以性交,半個月則不可以;第五種叫作“留拏半擇迦”,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割”,指的是被執(zhí)行了宮刑的人。以上這五種黃門,經書里的解釋是人因為自己的惡劣行徑而遭到了報應,并應驗在了自己身上?!稗酢弊忠舫蠼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