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人參

萬物有靈 作者:馬浩


小人參

不知是誰,首喻胡蘿卜為小人參的,此喻一出,便被人們接納,通常還以此借代,尋常的胡蘿卜,似乎一下子提升了品位。

第一次得知胡蘿卜為小人參,是從父親的口中。那時(shí)候,我還小,秋后,經(jīng)常把胡蘿卜當(dāng)飯吃的,掀開鍋蓋,水汽迷蒙中,便見沸水在橘黃色胡蘿卜間咕嘟著水泡,一股胡蘿卜特有的清香撲鼻而來,用筷子輕輕地一叉,就叉上一根來,趁熱吃上一兩根,覺得蠻好的,甜滋滋的,可吃多了,嘴里就會(huì)返清水,實(shí)在是難以下咽。

此時(shí),我便會(huì)想到山芋的好。其實(shí),人就是這樣,山芋吃厭了,不由得會(huì)懷念胡蘿卜。父親為了讓我們好好地吃飯,很神秘地說,你們知道嗎?胡蘿卜又叫小人參,吃胡蘿卜就等于吃人參,吃人參是能當(dāng)神仙的。

父親邊督促我們吃胡蘿卜,邊講著有關(guān)人參的傳說故事。這則故事在我的腦海里,沉寂了幾十年,從未被我的記憶剔除,也沒有被如水的歲月沖淡,我也沒有去查找故事的來源,估計(jì)不會(huì)是父親杜撰的,也不知他從何處得來的。

從前,一對(duì)師徒居住在深山老林里,師傅白發(fā)蒼蒼,徒弟卻是頑童一個(gè),師傅每天都要出門,出門前,一定會(huì)分派許多活讓徒弟做,做不完,就會(huì)挨打。一天,小徒弟在院中干活,一個(gè)穿紅肚兜的胖娃娃,突然在他的背后冒了出來,跟他說話,幫他干活,一起玩耍,師傅快來時(shí),胖娃娃就對(duì)他說,你師傅快來了,我要回去了。胖娃娃前腳走,師傅后腳就到家了,見徒弟把活干完了,沒有言語,次日,便加大活量,師傅剛走,胖娃娃就來了,如此,就是幾日,一天晚上,師傅便問徒弟,這些天可有人來,小徒弟不敢隱瞞,便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師傅,師傅便把穿著紅線的針交給了徒弟,吩咐他,等胖娃娃來了,就把針別在娃娃的衣服上。

師傅就沿著那條紅線去尋胖娃娃,在一個(gè)山崖邊,見一株千年人參,原來胖娃娃是千年人參變的,師傅便把人參挖了出來,早晨起來,便叫小徒弟燒水煮那棵千年人參,千叮嚀,萬囑咐,讓他別掀開鍋蓋,再香也不能掀開,就出門了,徒弟按照師傅的吩咐燒火,燒著燒著,鍋里便噴香了,越燒火,香氣越濃烈,徒弟實(shí)在禁不住香味的誘惑,打開鍋,就把人參給吃了。

晚上,師傅回來了,直奔鍋而去,揭開鍋蓋一看,頓時(shí)傻了眼,便把徒弟吆喝過來,問,人參呢?吃了。誰讓你吃的,師傅氣憤地吼叫著,伸手把鍋里的湯水潑向了徒弟,徒弟一閃身,湯水潑到地上,恰巧來了一只狗,狗就把地上的湯水給舔了。師傅氣急敗壞,順手抄起一根棍子,去打徒弟,一打,徒弟蹦到樹上,再打,徒弟就蹦上了天。沒打著徒弟,便去打狗,狗也蹦上天。

那頓胡蘿卜,我們吃得格外有滋味。以后,每每吃胡蘿卜就會(huì)想到那個(gè)故事,幻想著胡蘿卜就是小人參,吃完之后,一蹦就蹦到天上去,成了神仙,多快活。

后來知道沒有那回事,再回頭來琢磨那個(gè)故事,便覺得神話傳說很有意味。胡蘿卜,又稱甘筍、赤珊瑚、紅蘆菔、黃根、卜香菜、藥蘿卜、葫蘆菔……相傳是從伊朗傳入我國(guó),過去,與山芋一樣被當(dāng)作主食的,而今,被列為蔬菜一類了。

小說家高曉聲曾說過,什么是文化,吃飯就是文化。這個(gè)觀點(diǎn),我舉雙手贊成,吃飯,一為肚皮之飽,二為口舌之味。若肚子是物質(zhì)生活的話,味道就是文化。我覺得父親很偉大,在我們不想吃胡蘿卜的時(shí)候,父親把胡蘿卜變成了小人參。胡蘿卜當(dāng)飯時(shí),保持其本色,當(dāng)菜時(shí),它就是小人參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