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青島
老舍
因為青島的節(jié)氣晚,所以櫻花照例是在四月下旬才能盛開。櫻花一開,青島的風霧也擋不住草木的生長了。海棠,丁香,桃,梨,蘋果,藤蘿,杜鵑,都爭著開放,墻角路邊也都有了嫩綠的葉兒。五月的島上,到處花香,一清早便昕見賣花聲。公園里自然無須說了,小蝴蝶花與桂竹香們都在綠草地上用它們的嬌艷的顏色結成十字,或繡成兒團;那短短的綠樹籬上也開著一層白花,似綠枝上掛了一層春雪。就是路上兩旁的人家也少不得有些花草:圍墻既矮,藤蘿往往順著墻把花穗兒懸在院外,散出一街的香氣:那雙櫻,丁香,都能在墻外看到,雙櫻的明艷與丁香的素麗,真是足以使人眼明神爽。
山上有了綠色,嫩綠,所以把松柏們比得發(fā)黑了一些。谷中不但填滿了綠色,而且頗有些野花,有一種似紫荊而色兒略略發(fā)藍的,折來很好插瓶。
青島的人怎能忘下海呢,不過,說也奇怪,五月的海就仿佛特別的綠,特別的可愛,也許是因為人們心里痛快吧?看一眼路旁的綠葉,再看一眼海,真的,這才明白了什么叫做“春深似?!薄>G,鮮綠,淺綠,深綠,黃綠,灰綠,各種的綠色,連接著,交錯著,變化著,波動著,一直綠到天邊,綠到山腳,綠到漁帆的外邊去。風不涼,浪不高,船緩緩的走,燕低低的飛,街上的花香與海上的咸味混到一處,蕩漾在空中,水在面前,而綠意無限,可不是,春深似海!歡喜,要狂歌,要跳入水中去,可是只能默默無言,心好像飛到天邊上那將將能看到的小島上去,一閉眼仿佛還看見一些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紅,必定是在那小島上。
這時候,遇上風與霧便還須穿上棉衣,可是有一天忽然響睛,夾衣就正合適。但無論怎說吧,人們反正都放了心——不會大冷了,不會。婦女們最先知道這個,早早的就穿出利落的新裝,而且決定不再脫下去。海岸上,微風吹動少女們的發(fā)與衣,何必再去到電影院中找那有畫意的景兒呢!這里是初春淺夏的合響,風里帶著春寒,而花草山水又似初夏,意在春而景如初夏,姑娘們總先走一步,迎上前去,跟花們競爭一下,女性的偉大不是頹廢詩人所能明白的。
人似乎隨著花草都復活了,學生們特別的忙:換制服,開運動會,到嶗山丹山旅行,服勞役。本地的學生忙,別處的學生也來參觀,幾個,幾十,幾百,打著旗子來了,又成著隊走開,男的,女的,先生,學生,都累得滿頭是汗,而仍不住地向那大海丟眼。學生以外,該數(shù)小孩最快活,笨重的衣服脫去,可以到公園跑跑了;一冬天不見猴子了,現(xiàn)在又帶著花生去喂猴子,看鹿。拾花瓣,在草地上打滾;媽媽說,過幾天還有大紅櫻桃吃呢!
馬車都新油飾過,馬雖依然清瘦,而車輛體面了許多,好做一夏天的買賣呀。新油過的馬車穿過街心,那專做夏天的生意的咖啡館,酒館,旅社,飲冰室,也找來油漆匠,掃去灰塵,油飾一新。油漆匠在交手上忙,路旁也增多了由各處來的舞女。預備呀,忙碌呀,都紅著眼等著那避暑的外國戰(zhàn)艦與各處的闊人。多咱浴場上有了人影與小艇,生意便比花草還茂盛呀。到那時候,青島幾乎不屬于青島的人了,誰的錢多誰更威風,汽車的眼是不會看山水的。
那么,且讓我們自己盡量的欣賞五月的青島吧!
【人物介紹】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現(xiàn)、當代著名作家。出生于一個貧民家庭,1918年北京師范學校畢業(yè)后先后任小學校長和中學教員。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開始小說創(chuàng)作。1930年回國后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南下漢口和重慶。1938年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xié)日常工作,以抗戰(zhàn)救國為主題進行創(chuàng)作。1946年應邀赴美講學,后旅居美國從事創(chuàng)作。新中國成立后不久應召回國,曾任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因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文革”開始后,因受迫害投湖自盡。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二馬》、《貓城記》、《離婚》,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劇本《龍須溝》、《茶館》,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
細品精讀 風光風俗交輝的視覺盛宴
《五月的青島》是現(xiàn)代散文作品中的上品。情景交融,充滿了詩情畫意。文中先寫鮮花、綠葉、碧海,宛如一幅風光圖;隨后寫學生、少女、生意人,恰似一幅社會風俗畫。寫景時,語言靈動、準確透徹;寫人時,形象生動、簡潔傳神。是一道風光風俗交輝的美好的視覺享受。
寫過青島的風光如畫和風土人情,作者筆鋒一轉,說到了青島的“歸屬”?!邦A備呀,忙碌呀,(生意人)都紅著眼等著那避暑的外國戰(zhàn)艦與各處的闊人?!侥菚r候,青島幾乎不屬于青島的人了。”將讀者從美景佳境中拉回現(xiàn)實,此文發(fā)表于1937年。正值抗戰(zhàn)爆發(fā)的第一年。此時的青島,如同張恨水描寫的“五月的北平”一樣,已隱隱聞到了戰(zhàn)爭的氣息。想到美麗的青島有可能被戰(zhàn)火洗禮,作者此時表達的憂國愁懷便再自然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