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景山

風(fēng)情·人情:中外經(jīng)典散文讀庫(人文卷) 作者:北方文藝出版社《伴隨》編輯部 編著


上景山

許地山

無論哪一季,登景山,最合宜的時間是在清早或下午三點以后。晴天,眼界可以望到天涯的朦朧處;雨天,可以賞雨腳的長度和電光的迅射;雪天,可以令人咀嚼著無色界的滋味。

在萬春亭上坐著,定神看北上門后的馬路(從前路在門前,如今路在門后),盡是行人和車馬,路邊的梓樹都已掉了葉子。不錯,已經(jīng)立冬了,今年天氣可有點怪,到現(xiàn)在還沒凍冰。多謝芰荷的業(yè)主把殘莖都去掉,教我們能看見紫禁城外護城河的水光還在閃爍著。

神武門上是關(guān)閉得嚴嚴的。最討厭是樓前那支很長的旗竿,侮辱了全個建筑的莊嚴。門樓兩旁豎它一對,不成嗎?禁城上時時有人在走著,恐怕都是外國的旅人。

皇宮一所一所排列著非常整齊:怎么一個那么不講紀律的民族,會建筑這么嚴整的宮廷?我對著一片黃瓦這樣想著。不,說不講紀律未免有點過火,我們可以說這民族是把舊的紀律忘掉,正在找一個新的咧。新的找不著,終久還要回來的,北京房子,皇宮也算在里頭,主要建筑都是向南的,誰也沒有這樣強迫過建筑者,說非這樣修不可。但紀律因為利益所在,在不言中被遵守了。夏天受著解慍的熏風(fēng),冬天接著可愛的暖日,只要守著蓋房子的法則,這利益是不用爭而自來的;所以我們要問,在我們的政治社會里有這樣的熏風(fēng)和暖日嗎?

最初在崖壁上寫大字銘功的是強盜的老師,我眼睛看著神武門上的幾個大字,心里想著李斯?;实垡彩菑姳I的一種,是個白癡強盜:他搶了天下,把自己監(jiān)禁在宮中,把一切寶物聚在身邊,以為他是富有天下。這樣一代過一代,到頭來還是被他的糊涂奴仆,或貪婪臣宰,討,瞞,偷,換,到連性命也不定保得住。這豈不是個白癡強盜?在白癡強盜底下才會產(chǎn)出大盜和小偷來。一個小偷,多少總要有一點跳女墻鉆狗洞的本領(lǐng),有他的禁忌,有他的信仰和道德。大盜只會利用他的奴性去清托攀緣,自贊贊他,禁忌固然沒有,道德更不必提。誰也不能不承認盜賊是寄生人類的一種,但最可殺的是那班為大盜之一的斯文賊。他們不像小偷為延命去營鼠雀的生活;也不像一般的大盜,憑著自己的勇敢去搶天下。所以明火打劫的強盜最恨的是斯文賊。這里我又聯(lián)想到張獻忠。有一次他開科取士,檄諸州舉貢生員后至者妻女充院,本犯剝皮,有司教官斬,連坐十家。諸生到時,他要他們在一丈見方的大黃旗上寫個帥字,字畫要像斗的粗大,還要一筆寫成。一個生員王志道縛草為筆,用大缸貯墨汁將草筆泡在缸里,三天,再取出來寫。果然一筆寫成了。他以為可以討獻忠的喜歡。誰知獻忠說,“他日圖我必定是你?!绷⒓窗阉麣砑榔?。獻忠對待念書人是多么痛快。他知道他們是寄生的寄生。他的使命是來殺他們。

東城西城的天空中,時見一群一群旋飛的鴿子。除去打麻雀,逛窯子,上酒樓以外,這也是一種古典的娛樂。這種娛樂也來得群眾化一點。它能在空中發(fā)出和悅的響聲。翩翩地飛繞著,教人覺得在一個灰白色的冷天,滿天亂飛亂叫的老鴰的討厭。然而在刮大風(fēng)的時候,若是你有勇氣上景山的最高處,看看天安門樓屋脊上的鴉群,噪叫的聲音是聽不見,它們隨風(fēng)飛揚,直像從什么大樹飄下來的敗葉,凌亂得有意思。

萬春亭周圍被挖得東一溝,西一窟。據(jù)說是管宮的當(dāng)局挖來試看煤山是不是個大煤堆,像歷來的傳說所傳的,我心里暗笑信這說的人們。是不是因為北宋亡國的時候,都人在城被圍時,拆毀艮獄的建筑木材去充柴火,所以計劃建筑北京的人預(yù)先堆起一大堆煤,萬一都城被圍的時候,人民可以不拆宮殿。這是笨想頭。若是我來計劃,最好來一個米山。米在萬急的時候,也可以生吃,煤可無論如何吃不得。又有人說景山在太行的最終一峰:這也是瞎說。從西山往東幾十里平原,可怎么不偏不頗在北京城當(dāng)中出了一座景山?若說北京的建設(shè)就是對著景山的子午,為什么不對北海的瓊島?我想景山明是開紫金城外的護城河所積的土,瓊島也是壘積從北海挖出來的土而成的。

從亭后的栝樹縫里遠遠看見鼓樓。地安門前后的大街,人馬默默地走,城市的喧囂聲,一點也聽不見。鼓樓是不像正陽門那樣雄壯地挺著。它的名字,改了又改,一會是明恥樓,一會又是齊政樓,現(xiàn)在大概又是明恥樓吧。明恥不難,雪恥得努力。只怕市民能明白那恥的還不多,想來是多么可憐。記得前幾年“三民主義”“帝國主義”這套名詞隨著北伐軍到北平的時候,市民看些篆字標語,好像都明白各人蒙著無上的恥辱,而這恥辱是由于帝國主義的壓迫。所以大家也隨聲附和,唱著打倒和推翻。從山上下來,崇禎殉國的地方依然是那棵半死的槐樹。據(jù)說樹上原有一條鏈子鎖著,庚子聯(lián)軍入京以后就不見了?,F(xiàn)在那枯槁的部分,還有一個大洞,當(dāng)時的鏈痕還隱約可以看見。義和團運動的結(jié)果,從解放這棵樹,發(fā)展到解放這民族。這是一件多么可以發(fā)人深思的對象呢?山后的柏樹發(fā)出幽恬的香氣,好像是對于這地方的永遠供物。

壽皇殿鎖閉得嚴嚴的,因為誰也不愿意努爾哈赤的種類再做白癡的夢。每年的祭祀不舉行了,莊嚴的神樂再也不能聽見,只有從鄉(xiāng)間進城來唱秧歌的孩子們,在墻外打的鑼鼓,有時還可以送到殿前。

到景山門,回頭仰望頂上方才所坐的地方,人都下來了。樹上幾只很面熟卻不認得的鳥在叫著。亭里殘破的古佛還坐在那結(jié)沒人能懂的手印。

【人物介紹】

許地山(1893-1941),現(xiàn)代作家、學(xué)者,出生于香港。1920年從燕京大學(xué)文學(xué)院畢業(yè)并留校任教。“五四”前后開始文學(xué)創(chuàng)作,后入英國牛津大學(xué)研究哲學(xué)和宗教。1935年后任香港大學(xué)文學(xué)院主任教授,并定居香港。代表作有:小說集《綴網(wǎng)勞蛛》、《商人婦》、《春桃》;散文集《空山靈雨》、《無法投遞之郵件》;論著《印度文學(xué)》、《許地山語文論集》。

細品精讀 歷史遺跡前的深邃人文思索

《上景山》從結(jié)構(gòu)上看,寫的是作者的一次游景山的全部過程。但它與一般游記不同之處在于:不重記“游”,而重敘“史”抒“懷”,作者以自由隨意之筆抒寫了自己對于歷史、社會以及人生的感嘆與體悟,在看似平和閑適的語調(diào)下,蘊含著極為深邃厚重的歷史和人文命題。作者在游覽自然景觀的過程當(dāng)中,撫今追昔,遙想到了當(dāng)年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并據(jù)此生發(fā)出了自己的感喟和見解,有著很強的歷史感和文化含量。

文章雖然是一篇以論說為主的散文,但作者并沒有按照常規(guī)的議論文的形式進行抒寫,而是借助賞鑒自然景觀徐徐引出歷史和社會問題,沒有刻意雕琢的痕跡,也沒有說教的意味。這樣,“景”與“理”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相輔相成,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因“景”循“理”,自己的見解也因為有了“景”的證明而變得更加真實可信,說理也更加透徹而深刻。例如作者用張獻忠殺生員的傳說,表達了自己對于趨炎附勢的變節(jié)讀書人的憤恨,作者說道:張獻忠“對待念書人是多么痛快?!弊髡叩母星橐幌伦颖砺稛o遺。再如,在寫到鼓樓時,作者借鼓樓不斷更改的樓名,順勢寫道“明恥不難,雪恥得努力。只怕市民能明白那恥的還不多,想來是多么可憐?!绷攘葞渍Z,便將許多人麻木地生活,忘掉了國恥的現(xiàn)實揭示出來。這樣的例子在文章中還有許多,值得我們?nèi)プ屑汅w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