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Part 1 你好,小地球

一生里的某一刻 作者:張春 著


Part 1 你好,小地球

各種普通的食物最好吃的時刻

白開水要剛好燙嘴的溫度,但是不會真的燙到人。微微感受到滾過嗓子的溫度就好。最好是用力喝一滿口,讓燙嘴的開水輕輕燙到整個口腔。

玻璃瓶裝的可樂要凍到正好出現(xiàn)柔柔軟軟的冰粒的時刻。上上下下都懸浮著那種冰粒,不管是大口還是小口都可以吃到它。那是夢幻可樂。

薯條要剛出鍋,熱熱的,表皮脆脆的,還有一點(diǎn)明顯的細(xì)鹽在外面,里面是軟的。最好是拿硬而熱的薯條刮甜筒冰激凌吃。一截一截地咬下去,每一口都能吃到鹽、脆熱的外皮、燙嘴的柔嫩土豆肉,還有又甜又涼又奶的冰激凌。這樣就可以冷熱甜咸硬軟一口吃到。

鴨脖子用手撕著一條條吃是最好吃的。吃完可以撕的肉以后,再把骨頭一節(jié)節(jié)分開,仔細(xì)吃縫里面的肉,啃到只剩白骨,最后一口吃白骨上的軟骨,才最美。吃鴨脖子應(yīng)該持續(xù)地吃下去,以免要洗手擦手,由于麻煩而掃興。我曾經(jīng)獨(dú)自連續(xù)四小時不動彈地吃鴨脖子,在一個正在裝修、地面滿是灰塵的空房間里,坐在唯一一張能坐的小板凳上。真乃奇女子。

橘子不要剝皮,橫著切,然后一瓣一瓣撈出來吃,這樣好像會更甜。而且因為是橫著切的,橘子的橫剖面嬌艷欲滴,散發(fā)著水果清香,在色香味里面,就多了色、香兩層,體驗會更美妙。而且剝橘子皮時濺滿手的汁很麻煩,這樣吃就不會了。

橘子還可以一瓣一瓣分開放在桌子上晾干,如果有暖氣的話,放在暖氣片上會更有趣。橘子瓣的皮變脆了,橘子的水分也略少了一點(diǎn),把它剝掉,翻開,只吃肉,更甜,又很好玩。

百香果的話,不是特別愛吃酸的人會覺得太酸,可是它實(shí)在又很香。所以,其實(shí)把百香果破成兩半,用勺子把果肉挖出來放在可樂里,酸甜就正好,那些籽嚼著吃掉更是滿口香味。如果能放上打碎的冰塊并在冰塊融化之前喝掉就更棒了。

熱饅頭應(yīng)該撕開夾上紅燒肉和油條。但只是把紅燒肉和油條整個放進(jìn)去是不夠的,應(yīng)該把它們分別剪成丁,然后把饅頭分成至少三層,整齊地擺進(jìn)去。這樣當(dāng)你一口咬下去時,才不會因為肉或者油條一下沒咬斷而掃興。

春游和秋游時應(yīng)該吃螃蟹。想想看,世間的春游食品都是面包,充其量是午餐肉,而你坐在鋪滿陽光的草地上,和你的狗一起,細(xì)細(xì)地,慢慢地,吃掉一只大螃蟹……

坐火車時可以吃錫紙包好的烤豬蹄,還要有刀叉。但是在充斥著康師傅味道的陰暗車廂里,打開一只香飄萬里的豬蹄,可能會有危險。

杧果滴兩滴醬油最好吃。陽桃蘸酸梅粉。這是在廈門學(xué)會的。

西紅柿可以整只剝掉皮然后放到水里煮,加各種各樣的蘑菇。要多放幾個西紅柿呀。要煮上好幾小時,最后那個湯里只要放一點(diǎn)點(diǎn)鹽,其他什么都不要加了??梢宰鳛橄娜障?、冬季進(jìn)補(bǔ)之佳品。

檸檬蘸細(xì)鹽吮一口,然后再喝什么都好喝。

吃咸味洋蔥圈餅干時,把上面沾著的大顆鹽粒咬下來嚼,嘴里咸咸的,再一點(diǎn)點(diǎn)啃餅干。

橄欖要吃生的,不要吃蜜餞也不要吃咸的,當(dāng)時非常澀,但過后口里會生津長達(dá)好幾小時。如果要約會要接吻,吃生橄欖比吃口香糖好多啦,會成為嘗起來像蜜一樣可口的人哦。

如果愿意的話可以嘗嘗路邊的植物,有時候會有驚喜……有一次我吃了一些辣木的葉子,打了一晚上的噴嚏,打到頭暈。

狗糧普遍比貓糧好吃。但是都不怎么好吃。當(dāng)小零食,加上伊利的麥香早餐奶還可以。但是吃多了可能也不好吧……不過有一次我吃到一種荷蘭來的狗咬膠……很奇妙……質(zhì)量很好的感覺,可以拉很長的絲。很羨慕我的狗。

如果實(shí)在不方便,可以拔一根長頭發(fā)當(dāng)牙線……頭上應(yīng)該長角的那個部位的頭發(fā)最結(jié)實(shí)……

遇到好吃的湯面,應(yīng)該要少一點(diǎn)面,但是要把湯喝光,滿足感會特別強(qiáng)。

最喜歡的面,就是清水煮掛面,里面臥一整個蛋,放幾片青菜。放一丁點(diǎn)豬油下去,青菜、面條和雞蛋的香味就都冒在面湯里了,再放一點(diǎn)鹽,鮮得燙心。生病的時候,吃不到這碗面就好不了。所以我常覺得半死不活的,每次生病都沒好全乎,心里剩一角裝著鄉(xiāng)愁。

方便面如果不能煮,在微波爐里轉(zhuǎn)兩三分鐘也很好。每一根面都快成為半透明的樣子時筋道最好。任何牌子的方便面都可以。切忌水過多。我覺得最好吃的方便面是好勁道,可是現(xiàn)在買不到了。

白米粥的話,半筒米、一碗水的比例正好。幾碗水就是幾碗粥。煮粥時分量不合適可是很麻煩的。關(guān)鍵是要查看一兩次,攪一攪。煮到正在糊但還沒有太糊,每一粒米都裂開膨脹并且米湯變白了,舀一下卻分不開米和水的程度最好吃。盛到碗里稍涼片刻,但是要注意,不要讓它表面結(jié)出米皮。因為粥太燙令人生氣,涼了也叫人傷心。在等粥涼的時間里,要專心而虔誠。欣賞它,漸漸成為最好吃的粥。

麥辣雞翅啃完了以后,用手指頭把掉到盒子里的渣渣沾起來吃掉,是很感人的。在古時候,那可能是人類對麥辣雞翅表示感謝的儀式。

炒土豆絲,一根一根、一截一截地吃,比夾一整筷子伸到嘴里更好吃。

西瓜就不一樣,最好吃的吃法是把籽剔得差不多,然后一大口咬下去,用舌頭把整口西瓜壓扁。很多西瓜汁一起冒出來,叫人眉開眼笑。吃西瓜的人最好是兒童,光穿著背心,整個頭都扎到西瓜里去,滿胳膊都是西瓜汁,胸口也有,連腿上也有。作為兒童像那樣吃西瓜,夏天的景象就非常完美。所以說長大會很麻煩,竟然長出了胸部。對吃西瓜的夏天來說,是令人感到頭疼的事。但不管怎么樣,有許多人把夏天吃到第一口西瓜的日子當(dāng)成普通的日子一樣對待,叫人黯然神傷。那可是夏天正式開啟的重要日子,否則它和其他的季節(jié)比起來有什么特別的呢。

蘋果當(dāng)然要精心切成塊,用牙簽插著吃。蘋果會令牙齒出血,又可能會塞牙。一定要花點(diǎn)時間切成大小相等的塊。要不然一邊吃蘋果一邊看片的時候,會因為吃到大大小小不一樣的蘋果而分心,令人煩惱。

其實(shí)餓了的話,烤青椒加面包也可以作為主食的好搭配。這個搭配和饅頭夾紅燒肉風(fēng)格有點(diǎn)類似。

旺仔小饅頭不應(yīng)該很多一起嚼,太口干,而應(yīng)該一顆一顆地含著吃。因為浸了口水,它會在嘴里一下子軟掉。每次都會高興得想說:“咦!”

蜂蜜小麻花應(yīng)該擺在桌上,稍微敲碎,一小顆一小顆地吃。它應(yīng)該成為一種辦公室零食。因為可以坐在格子間里把手一次次伸向顯示器下面的位置,不需要仔細(xì)看就可以拿到它,裝出若有所思的樣子放到嘴里,盯著電腦慢慢地咀嚼。其實(shí)心里非常高興,但別人是不會知道的。這樣吃也不會顯得很奇怪。蜂蜜小麻花不是很脆,所以不會發(fā)出聲音的啦。這不是一種適合在家里專注地吃的東西。它只有在辦公室里最有魅力。敲碎的話,即使同事跑過來吃一點(diǎn),也不至于一下就拿光了。

麻辣燙最好吃的時刻是宿醉后。已經(jīng)吃了一些寡淡的白粥(是的,這個時候變得寡淡了),下午胃腸開始蘇醒,感覺到餓卻沒有胃口,麻辣燙就是天賜的恩物,令人感激,欲死的人生一點(diǎn)點(diǎn)蘇醒過來。但如果是喝劣質(zhì)紅酒喝到吐,那吃什么都沒用了,只能默默忍耐。

萵筍最好吃的時刻是在火鍋里,尤其是牛肉湯火鍋。我有一次出去玩,把自己關(guān)在酒店里哭,然后擦干眼淚去吃牛肉湯火鍋,獨(dú)自吃下四份萵筍,吃飽又回酒店哭。感覺自己水分很充足。如果很悲傷的話,要多吃點(diǎn)萵筍。

吃爆米花要趁剛出鍋,稍涼以后還有溫度,但是表面已經(jīng)變脆了的時候。表面均勻地覆蓋著一層金色的奶油和糖,每一顆抓起來,那硬硬的、一點(diǎn)點(diǎn)黏,還有余溫的手感,就已經(jīng)令人感動了。去電影院時遇到爆米花剛出鍋,我都會多買一筒。最好是在旁邊觀察一會兒。特別是生意不太好的電影院,不要買剩下的那些。那種情況下,要等下一場電影才行??粗谆◣熑フū谆ǎ鲥?,然后求他給剛出來的那一鍋。因為他會把新鮮的兌到舊的里面去,要挑出最好吃的就大費(fèi)周章了。不過應(yīng)該去附近晃晃,不要讓爆米花師知道你在等爆米花。不然他會感到很不舒服,因為爆米花師是一個很低調(diào)的職業(yè)。遇到太外向的爆米花師,他又會勸說你買不新鮮的那些,那是令人難堪的。

如果冬天可以烤炭火,要買一點(diǎn)紅薯粉絲,一邊烤著暖融融的火,一邊拿著一根粉絲靠近炭火去烤,會看到它一點(diǎn)點(diǎn)膨起來。要精心打理,靠太近會燒焦,太遠(yuǎn)又不能變膨。如果膨得太慢的話,中間的地方又會有點(diǎn)硬。完美的狀態(tài)應(yīng)該是一下子就膨了,節(jié)奏應(yīng)該類似于力氣很大的人一下就把長氣球吹直。單這樣吃就很香脆,加上烤火的時候必定非常愜意,如果有這樣的既可以玩,又不會一下子吃飽的零食真是太好了。但是,這還不是最完美的,如果有辣椒醬蘸著吃,天哪……

其實(shí)去電影院還可以吃糖炒板栗。因為吃板栗可以靜悄悄地進(jìn)行,又可以微微飽肚。糖炒板栗如果整個丟進(jìn)嘴里真是太為難了,要用門牙一層層咬下來才行。糖炒板栗的最佳搭配可能是小布丁雪糕。如果不嫌麻煩,要帶上保溫桶,買好幾個放在里面以免融化。這樣即使是連看三場,外面天都黑了,也不需要出去覓食。其實(shí)要想持續(xù)地吃下去,要甜甜咸咸地搭配才好。粉糯微甜的糖炒板栗和奶香的小布丁是一個例外,一定要非??鞓凡拍艹惺埽蝗粫缘娇?。也許爆米花是適合兩個人的電影院食物,而糖炒板栗和小布丁是適合一個人的。市面上放在冰柜里賣的雪糕,好吃的太少了,每年都懷著不安的心情去小賣部查看,希望它不要消失。

石榴每一粒味道都不太一樣,有一些顆粒飽滿紅潤,有一些比較白而小,因為成熟的程度有細(xì)微的差別,所以水分和味道各不一樣。應(yīng)該小心地分成幾瓣,手上拿一瓣,剩下的放到身邊,一粒一粒地剝下來,體會著石榴真的不想被人吃的心情:它長成那個樣子應(yīng)該是為鳥準(zhǔn)備的吧。雖然鳥可以幫忙播種,但是我們?nèi)祟愐部梢詭兔Φ陌?,有時候會抱歉地這樣想。如果是慢慢地騎車去海邊,只有一點(diǎn)點(diǎn)渴的時候,它是忠誠的伙伴。一顆一顆細(xì)細(xì)地吃,感受它們彼此的區(qū)別,聞著微弱的清香,感覺好像乘著石榴的滋味掠過四季啊。

青椒要切成段以后,用滾燙的油一澆,放一點(diǎn)點(diǎn)醬油在里面,然后生吃。哪怕一次吃兩斤,辣到肚子痛,滿地打滾也是值得的。含著眼淚想“再也不這樣吃”,可是在寂寞的時候還是會想吃。就算是要死也要沖的。青椒不能是一般的菜椒,而應(yīng)該是硬硬的、尖尖的,辣椒籽脹鼓鼓的,散發(fā)著辣死人的氣味。泡在油里的辣椒籽也要吃光,那個是最最香的。剛開始只是在微微冒汗,辣椒籽吃下去,頭皮才會炸開。

小時候吃得最多的植物:野薔薇的嫩枝。剝開皮放到嘴里嚼,有甜絲絲的清涼味道。春天嫩枝很多的時候,摘一把爬到樹上吃。我有一個專門的樹杈是用來躺著吃薔薇的。吃它時不能舍不得,因為在手里握久了它會變軟變熱,就沒有那么好吃了?,F(xiàn)在想想,薔薇被掐去嫩枝,不往高處長的話似乎會長得更繁茂。夏天它們開著非常漂亮的花,花瓣也可以嚼。秋天又長出鮮紅的果實(shí)。薔薇很好。

蘆葦還沒有完全長出來的時候,撥開草皮看,里面是白色的芯,一整條。遇到特別肥的,水分簡直接近甘蔗。甜度當(dāng)然是完全不同的,但那是沁人心脾的甜味。找它時要伏在草叢里用手撥弄,一手不能完全按下去的,十有八九就是它了。拔出來的時候有“吱”的一聲輕響。那一聲越清澈,蘆葦就越嫩。夏天看到大部分蘆葦還是長大成為一叢叢一蓬蓬的高大植物時,簡直會大吃一驚。怎么也想不出它們當(dāng)時躲在哪里。

蠶豆豐收也在春天。每個出來混的小孩都要有一串蠶豆項鏈,特別豪華的時候還有蠶豆手鐲。大人們把蠶豆用蒸鍋燜熟,用線穿起來做成項鏈,我們掛在脖子和手上,想吃就拉一個下來。所有的小孩都掛著蠶豆無所事事地坐在各處,你吃我一個,我還你一個。燜熟的蠶豆皮很軟,一捏就擠出來了,小孩子吃它會發(fā)出“mia mia”享受的聲音。我注意到最近人們常常提起“薄荷色”,其實(shí)要是叫“嫩蠶豆色”好像會更美,那兩種顏色非常接近。因為蠶豆的顏色好像更厚更柔軟一點(diǎn)。這樣的感覺沒什么道理,就是胡亂一說。

最好吃的花是槐花和美人蕉。美人蕉的花朵一摘下來尾部就會立刻滲出蜜,得馬上放到嘴里吸。紅色的美人蕉比黃色的更甜。但是要留一些給蜜蜂和蝴蝶,所以一棵美人蕉只能摘一朵。

槐花要上樹去吃,它太嬌嫩了,輕輕一劃就開始變黃。最好能將開滿花的枝條拉到面前,將花咬下來,離開樹它就會變苦??墒且⌒拿鄯洌袝r候蜜蜂太專心了……

很多東西用手拿都比用筷子夾好吃。

很多東西小口吃都比大口吃好吃。

我覺得和食物相處的時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理直氣壯。不要因為內(nèi)向而無法好好地品嘗,也不要因為其他人都吃得很快就心慌,更不要因為旁邊的人大聲吧唧嘴而就此放棄。我們雖然吃得慢,但是也并沒有做錯什么,人多的情況下應(yīng)該盡量地鼓起勇氣。但最好還是能獨(dú)自進(jìn)食。

好了,現(xiàn)在我太餓了。我要去我的床上,思念著它們大家,然后哭著睡去。

火鍋篇

火鍋!火鍋!火鍋!我們愿意一個人吃東西,不代表我們總是需要孤獨(dú)。也有些時候想和別人一起吃飯,特別是吃火鍋?;疱伜貌缓贸裕钪匾氖强春驼l一起吃。因為火鍋是一種再不好吃也好吃的東西。

感覺應(yīng)酬時沒有人會選火鍋,畢竟火鍋那么燙熱,大家的筷子攪在一起,有時候還要把東西夾起來看看又放回去。要注意素菜、菌類和肉類的放入順序。豬腦、香菜這些有異味的要后放,蓮藕、土豆、粉條要先放。有些丸子漂起來了都不夠,還要多煮一會兒。有些涮片刻就好了。要不停地放入新的食物,撈出舊的食物,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有時要千里伏筆,念念不忘;有時要當(dāng)機(jī)立斷,手疾眼快。這么忙碌,并不是當(dāng)代文明人進(jìn)行高等智慧級別交流的社交方式。

吃火鍋的好伙伴分三類。A類,是會贊美食物的,也是最常遇見的?!稛o間道》里的黃警督和韓琛就是這樣的伙伴。一起吃火鍋,呼哧呼哧,一邊往嘴里送,一邊夾在筷子上給食物降溫。香噴噴,爽溜溜!一邊吃,一邊齊聲贊美食物。這樣食物因為開心也會變得更好吃一些,就像我們開心的時候也會比較甜一樣。韓琛很懂行,但是他只喜歡牛肉。他總是說:“這牛肉真不錯,這牛肉真不錯?!闭f這些話的時候,好像口里充滿了口水。琛哥真的很喜歡牛肉,談大事還不會忘記贊美牛肉。

B類,是周到的朋友。就像到了KTV會幫所有人把愛唱的歌都點(diǎn)好一樣,有種伙伴會幫大家把愛吃的菜都點(diǎn)上,然后在整個過程中出聲招呼:“丸子好了……萵筍正脆……毛肚快撈……”有這樣的朋友在,有如坐在搖籃里被喂食的嬰兒。如果你乖乖端坐,他還會把煮好的東西分送到各人的盤子里。這種服務(wù)和控制型的火鍋伴侶,是一些“不懂火鍋什么時候該吃什么患者”的最愛。那些長大了仍然喜歡坐夜里的火車,只為了享受列車員敲打車廂喊著熄燈的人,最愛這樣的火鍋伴侶。

我最最愛的是C類。吃火鍋,非常微妙的一環(huán)就是給燙口的東西降溫。雖說最傳統(tǒng)的降溫方法是用嘴吹氣,但是吹完了再往嘴里送,算走了兩程,是有停頓、有分心的。有一種更流暢的方法——吸氣降溫:燙口的食物進(jìn)入了口腔,才開始用唇舌將它們撥弄來去,同時吸氣。這樣從夾起到落肚,整個過程都一氣呵成。食物在嘴里滾動時,也會滾出新鮮的滋味。特別是血。鴨血、豬血,剛剛成形的最嫩的血,到嘴里邊滾邊崩裂,把湯汁濺得滿口,舌尖,舌根,舌底,舌頭的側(cè)面,都是味道。

世上誰能不怕燙,可是世上誰又不愛火鍋,誰不喜歡疑是銀河落九天呢?像這樣吃下去,會缺氧,會頭暈,會手腳發(fā)麻,會說不出話。

完美的時刻到來了。當(dāng)你暈頭轉(zhuǎn)向,抬頭環(huán)顧四周,發(fā)現(xiàn)你的火鍋伴侶和你一樣,都是紅紅的臉、腫腫的嘴,眼神渴慕又溫柔。你渾然忘卻了剛才是在和別人一起吃火鍋,你們誰也沒有管別人,都覺得眼前的一切剛剛好,剛好到有你比沒有你還要好。你們剛剛一起經(jīng)歷了一次血與火的洗禮,一段漫長的寂靜,還有眼下這一場突如其來的暈眩。

整個人都麻了。吃火鍋時有達(dá)到這種默契的同伴,可以算是和有情人做快樂事了。

吃蠶豆

長江中下游平原盛產(chǎn)蠶豆。它們成熟應(yīng)該是在春天吧?還是秋天呢?

有剛剛摘下來的蠶豆時,家家都要在新煮的飯上面燜上一層。飯熟了,蠶豆就熟了。大人們會用針線把它們穿成項鏈和手鐲給我們戴上。這時候出門,每個小孩都掛了那么幾串,玩一會兒就摘一個下來吃。新鮮蠶豆是嫩綠色的,糯糯的,有一點(diǎn)甜。雖然連皮一起吃掉也可以,可是擠出來吃更好玩。

隨便哪一塊菜園邊,都會自己長出一兩根蠶豆苗。當(dāng)我發(fā)現(xiàn)它是蠶豆苗時,一般都是因為它已經(jīng)開花了。紫色的蠶豆花像只蝴蝶,中間還有一只黑黑的眼睛。它的花瓣非常柔嫩(不過有多少花不柔嫩呢?但它真的特別柔嫩),就像兩只小手輕輕捧著什么東西。蠶豆是很招蝴蝶的,歌里也這么唱來著:“東風(fēng)呀吹得那個風(fēng)車兒轉(zhuǎn)哪,蠶豆花兒香啊麥苗兒鮮?!?/p>

因為盛產(chǎn)蠶豆,所以我的老家有吃蠶豆醬的習(xí)慣。煮魚、炒青菜都會放一點(diǎn)。我沒有去過醬場,也沒有見過柏楊先生說的大醬缸,家里卻做過。醬是不是就是腐爛的東西?因為我能記得家里有晾在欄桿外面、用竹篩裝的蠶豆醬,黑壓壓的醬上停著黑壓壓的蒼蠅。可是蠶豆醬很鮮美,安慶有一種蠶豆醬牌子叫“胡玉美”,沒有誰家灶臺上不備著一瓶。后來我走南闖北,驚奇地發(fā)現(xiàn)外面的人竟然沒有聽說過,不但不知道胡玉美,甚至沒有人知道蠶豆可以做醬。

蠶豆上市時,一定會有一道菜是蠶豆米汆肉片湯。只有兩種料:剝了皮的蠶豆和用紅薯粉捏過的肉片。嫩綠的蠶豆和肉,浮沉在更淺的綠色的湯里,香氣撲鼻。

蠶豆最地道的做法還是炒著吃。在安慶地區(qū),炒貨都是用沙子炒的?,F(xiàn)在想想真是個聰明的辦法?;ㄉ?、蠶豆這些一粒一粒小顆的東西,如何保證它們在鍋里受熱均勻呢?我真想不出除了將它們埋在沙子里,還能怎么做。

沙子要經(jīng)過精挑細(xì)選,不能太脆,不然加熱以后就會碎掉。不能太大,不然不能把要炒的東西包圍住。太小,又會擠到花生或蠶豆裂開的縫里。我家有一包沙子,每一顆都差不多大,一顆一顆烏黑發(fā)亮,過年時都要被祭出來炒點(diǎn)什么。也許下次回家我應(yīng)該問問媽媽,它們原來是什么樣子?是黃色的大河沙,還是從哪個神秘的地方弄來的特殊的黑色沙子?

它們經(jīng)過細(xì)細(xì)的篩選,太大的被揀出來,太小的篩掉,家家都有這么一包傳家寶。把曬干的蠶豆和沙子一起放到鍋里翻炒,蠶豆一直被炒燙的沙子燙呀燙呀,慢慢地越來越熱,直到一顆顆爆裂開來,再涼涼,裝到之前放麥乳精的空鐵罐里,蓋好。裝一把在口袋里,就像裝了一碗飯。

但是,這樣炒出來的蠶豆非常硬,又叫“鐵蠶豆”。因為實(shí)在是太硬了,以我一向不怎么樣的牙口,有時候一整天都含著一顆,還無法將它咬碎。一旦咬碎了,腦袋都會震動。嘎嘣、嘎嘣、嘎嘣,聽別人吃蠶豆,也是很好玩的。

后來市場上有了一種叫“五香蠶豆”的東西,吃起來是酥的,或甜或咸,有時候還是辣的,但就是沒有炒蠶豆本來的香。我覺得那不是蠶豆,就像薯片不是土豆。

我的外公對蠶豆很有感情,他說,某一年大饑荒(老人們總是經(jīng)歷過好多次饑荒)時他還是個孩子,幫著大人推一板車沉重的東西上一個坡,推到一半時由于太餓幾乎要暈過去。這時,他在地上撿到一粒蠶豆,連皮一起吃了,然后,就有了力氣。

大概他常常用這段故事教育兒女:蠶豆是非常好的糧食。因為我分別聽我的媽媽、大娘和小舅說過這個故事。故事的結(jié)尾總是:蠶豆是一種非常好的糧食。

也可能是這個故事的原因,我六七歲時離家出走,為往后的生活做了萬全的打算,準(zhǔn)備好了一輩子的干糧——淚眼婆娑地將四個口袋都裝滿蠶豆,想著“我永遠(yuǎn)不會再回來了”。

媽媽回憶起外公時,總說“我爹是個福老頭”,因為他80歲時還有滿滿一口好牙,并且能夠吃蠶豆。因為他一直都可以吃最喜歡的炒蠶豆,所以他這一生都是個有福氣的人。

哎!我怎么也想不清楚蠶豆究竟是什么時候收獲的呢!確實(shí)應(yīng)該還是在春天吧?因為我總是記得戴著蠶豆項鏈時陽光明媚,輕風(fēng)里帶有花香。面前的小孩們都穿著薄夾襖,高興地掛著好幾串青蠶豆,你嘗嘗我的,我嘗嘗你的,頭上還頂著一朵紗巾扎的大花。應(yīng)該是在春天時,我才長出了那么多頭發(fā)吧?

上藝校那會兒

上藝校那會兒,學(xué)校門口有很多地攤。課那么少,我們是多么清閑??!下午一點(diǎn)半上課,兩節(jié),三點(diǎn)半就下課了。常懷著“一天的生活才剛剛開始”的美好心情,奔向?qū)W校的大門口。

涼皮是我們下午課后的主食。那是一種奇妙的食品!是一張薄薄的有韌性的粉皮,切成條狀,然后放上煮熟的海帶絲、豆芽菜和生黃瓜絲,拌上蒜汁,最后——重頭好戲——澆上涼皮爺爺用秘方調(diào)制的湯料,夏天是涼的,冬天是熱的。賣涼皮的不止一家,唯獨(dú)涼皮爺爺家的,咸香辣正正好,最夠味。一般我們在旁邊看到這一步的時候,口水就要下來了。一塊錢一份!多么好的東西??!涼皮爺爺皮膚白白的,總是笑瞇瞇的。哪怕是攤上小何這樣貪婪的顧客——多擱點(diǎn)湯,多擱點(diǎn)海帶,多擱點(diǎn)黃瓜,多擱點(diǎn)豆芽,多擱點(diǎn)……她那份,趕得上別人兩份的分量,他都不會露出半分為難的神色,還是笑瞇瞇的。我還專門跑去講壞話:“爺爺,你肯定很怕小何來買涼皮吧?”他還是笑呵呵地說:“沒關(guān)系呀!”

我們都很喜歡他。

那時候好像很能吃,偶爾也會擔(dān)心發(fā)胖的問題,但是肯定堅持不到馬燕買東西吃以后,她自己也一樣。涼皮爺爺家旁邊是炸串店,小魚、土豆片、年糕、香蕉,用竹簽穿著,都可以炸來吃。我們比較富裕的時候,就會炸上一大把。我最喜歡的是年糕和藕片,單價五角。馬燕的愛好比較貴,她喜歡吃火腿腸和香腸,要七角和一塊錢一串。

馬燕如果看到這篇文章一定會罵我——沒錯!其實(shí)我也喜歡吃炸火腿腸!只不過一般都是搶她的……

這類丟人的事情做過很多。當(dāng)然,不全是我一個人干的。比如有一回上語文課,講的是《一次大型的泥石流》,老師在念課文,最后一句是:“猶如一大鍋黏粥翻騰?!边@勾動了我和馬燕的心事,字條傳來傳去。

“我們下課去吃麻辣燙,我要:

3串白菜×3毛2串豆腐泡×4毛

2串包心菜×3毛

1碗粉絲×1塊

加起來是——你有幾塊錢?”

“等一下去了再說,那今天要不要到食堂買燒賣?”

“可能吃不下吧?”(很猶豫地)

“吃得下吧?”(也很猶豫地)

這時老師大聲問:“你們兩個?!哦?在數(shù)飯票!是聽到‘一鍋粥’就餓了吧?”

兩個人面紅耳赤,心想老師真厲害,這也猜得到。

姜小春,藝校最有名的老師之一,表演出身的他最痛恨的就是別人不好好聽他朗誦。

我們傳字條都用專門的練習(xí)本,有好幾本。說出來真是讓人難以置信,內(nèi)容大多是:你餓了嗎?我餓了!等一下去哪里?你有幾塊錢?

學(xué)校后面的寧國路那時候還不像現(xiàn)在這么繁華,那家麻辣燙店是一個干干凈凈的阿姨開的。她是蕪湖人,手藝太好了,我們怎么吃都不會飽。但是生意似乎不紅火,我們沒畢業(yè)她就不見了。真可惜。她家對面是家羊肉泡饃店,我們吃不大慣。

順便說一下,每個讀藝校的人一定都記得食堂的燒賣。那可真是做得好??!蒸得香噴噴的醬油拌糯米團(tuán)子里,有時還能發(fā)現(xiàn)一兩個肉??!早上多打幾個放到中午下課吃,涼了都不膩,還格外有嚼頭??赡苁欠帕伺D肉湯一起蒸的吧?哎!也是個秘密呀!

還有餅哥的餅,那也是一絕。餅哥的攤子比較遠(yuǎn),要穿過整條寧國路和菜場,而且他的生意特別好,總是有很多人圍在他的爐子前。他抓個塑料袋子,舉起來從上向下一抖,呈張開狀。誰也不會說話,都盯著爐門,等著新鮮的餅出爐,哄搶一空。

餅哥之所以叫餅哥,不光是因為他賣獨(dú)占鰲頭的好餅,也因為他臉上掛著一副大得像張餅的眼鏡,帶著落魄知識分子孤獨(dú)又驕傲的神情。我們猜想他是一位迫于現(xiàn)實(shí)的高考落榜青年。

因為餅哥的餅難得,所以每次我和馬燕去,都會受大家所托,艱難地買一堆回宿舍。并且在去的路上,握著拳頭一起興奮地喊:“餅哥!餅哥!”

門口只在早餐時出來的“藝術(shù)家”大叔的蛋餅,就是不吃光看也很享受。他先是將鍋面涂上油,舀出一大勺稀乎乎的面倒上,用個特制的竹子工具做圓周運(yùn)動兩三圈,就把那攤糊糊劃拉成了一張均勻的大面餅,在鍋把上磕破一個雞蛋,一只手就能掰開,搗搗就和在了面餅里。撒上蒜葉、小蔥、榨菜末子、香菜葉子,用把鐵皮鏟子撩起,翻面略微煎一下,包根油條或者香腸,卷巴卷巴對折,再抹點(diǎn)蠶豆醬——成了。干凈利落,令人眼花繚亂。我手里兩個小小的菜包還沒吃完呢。哪怕是早上那種緊迫的時候,買藝術(shù)家的蛋餅準(zhǔn)沒錯,排隊也不會遲到,很快的。

他講究衛(wèi)生,不碰錢,讓我們自己從木盒子里拿找頭,或者只用拿小竹耙的小拇指和無名指輕輕夾著。那些工具好像都是他自制的,很難描述。

這種吃吃喝喝的小事也能做出花來,真是很聰明。

他長得很像我們的系主任,皺巴巴的衣服也像,最像的是發(fā)型——長長的沒有型的發(fā)型,美術(shù)系主任號稱是全校最有藝術(shù)氣質(zhì)的人了,所以大家叫他“藝術(shù)家蛋餅大叔”。

最奢侈的藕粉粥,也只不過兩塊,不過分量很小,只有一次性水杯那么一杯。但是本錢應(yīng)該也是比較高的,除了甜滋滋的藕粉,里面還有芝麻、花生米、山楂糕、核桃仁、紅豆、薏米,可能還有我沒記住的東西吧。好不好吃?有照片為證,是我們在小姐姐那兒吃藕粉粥的時候馬燕偷拍的。看到的人,第一反應(yīng)都是:一口好牙!我自己看了也覺得好笑:怎么樂成這樣呀,瞧那個滋潤勁。我剪的“清涼小子頭”,灰灰的毛衣里面是件現(xiàn)在絕對不會穿的花襯衣,很土,并且只翻了半邊領(lǐng)子。

現(xiàn)在想起來,關(guān)于在藝校那幾年的記憶,大部分是和吃有關(guān)的??偸怯浀萌ラT口燦爛陽光下的路邊攤,去學(xué)校食堂,去迢迢路遠(yuǎn)的寧國路,去工大的湖邊,去城隍廟,淘到又好吃又便宜的東西,總是笑逐顏開的樣子。

我那時候之所以沒取得什么成績也沒干成什么壞事,沒談過戀愛但交到好朋友,大概就是那些物美價廉的好吃食的關(guān)系。

人只能一直朝前走,不能回頭看,否則就會像我一樣,在某個長大成人的清晨,坐在電腦前寫下這些文字并默默地想:再見啦,少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