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徵圣

古代文論的現(xiàn)代詮釋 作者:張健,郭鵬


徵圣

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1],陶鑄性情,功在上哲[2],夫子文章,可得而聞,則圣人之情,見乎文辭矣[3]。先王圣化,布在方冊[4],夫子風采,溢于格言[5]。是以遠稱唐世,則煥乎為盛[6];近褒周代,則郁哉可從[7]。此政化貴文之徵也[8]。鄭伯入陳,以文辭為功[9],宋置折俎,以多文舉禮[10]。此事績貴文之徵也[11]。褒美子產(chǎn),則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12];泛論君子,則云:“情欲信,辭欲巧。”[13]此修身貴文之徵也[14]。然則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15]。

夫鑒周日月,妙極幾神[16];文成規(guī)矩,思合符契[17];或簡言以達旨,或博文以該情,或明理以立體,或隱義以藏用[18]。故春秋一字以褒貶,喪服舉輕以包重[19],此簡言以達旨也。邠詩聯(lián)章以積句,儒行縟說以繁辭[20],此博文以該情也。書契決斷以象夬,文章昭晰以象離[21],此明理以立體也。四象精義以曲隱,五例微辭以婉晦[22],此隱義以藏用也。故知繁略殊形,隱顯異術[23],抑引隨時,變通適會[24],徵之周孔,則文有師矣。

是以論文,必徵于圣;窺圣,必宗于經(jīng)[25]。易稱:“辨物正言,斷辭則備”[26],書云:“辭尚體要,不惟好異?!?sup>[27]故知正言所以立辨,體要所以成辭[28],辭成無好異之尤,辨立有斷辭之美[29]。雖精義曲隱,無傷其正言;微辭婉晦,不害其體要[30]。體要與微辭偕通,正言共精義并用;圣人之文章,亦可見也[31]。顏闔以為:“仲尼飾羽而畫,從事華辭。”雖欲訾圣,弗可得已[32]。然則圣文之雅麗,固銜華而佩實者也[33]。天道難聞,猶或鉆仰;文章可見,胡寧勿思[34]?徵圣立言,則文其庶矣[35]。

贊曰:妙極生知,睿哲惟宰[36]。精理為文,秀氣成采[37]。鑒懸日月,辭富山海[38]。百齡影徂,千載心在[39]。

注釋:

[1]古人認為只有圣人才可以寫作文章,而賢者則是闡述圣人文章之深意,故孔子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保ā墩撜Z·述而》)但后來有很多人認為并非只有圣人才能作,如漢代的王充等,不贊成“述而不作”之說,特別強調(diào)“作”的意義和價值,提倡“作”而貶低“述”?!抖Y記·樂記》:“故知禮樂之情者能作,識禮樂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謂圣,述者之謂明?!编嵭ⅲ骸笆觯^訓其義也。”孔穎達正義:“圣者通達物理,故作者之謂圣,則堯、舜、禹、湯是也?!薄懊髡弑嬲f是非,故修述者之謂明,則子游、子夏之屬是也?!?/p>

[2]陶鑄,陶冶,教化?!肚f子·逍遙游》:“陶鑄堯舜。”上哲,上古哲人,即上文“作者曰圣”的圣人,也就是指堯、舜、禹、湯、文王、周公、孔子等。此謂培養(yǎng)教育人的品德,歸功于古代圣人。可參看《原道》篇“夫子繼圣,獨秀前哲?!薄暗褡燎樾裕M織辭令?!?/p>

[3]夫子,孔子。文章,指孔子整理“六經(jīng)”等古代文獻的著作,《原道》篇所謂“镕鈞六經(jīng)”。孔子是圣人,而且是“獨秀前哲”的圣人,他的著作不是“述”而是“作”。《論語·公冶長》:“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圣人的性情是可以從他們的文章中體現(xiàn)出來的。《周易·系辭下》:“圣人之情見乎辭?!笨追f達《正義》:“辭則言其圣人所用之情,故觀其辭而知其情也?!碧茖懕緹o“文”字,此句為“則圣人之情見乎辭矣”。

[4]“圣化”,神圣的教化。唐寫本作“聲教”,謂“威聲文教”?!毒氉帧菲小跋韧趼暯獭敝Z。方策,指木簡、竹簡等書籍。《禮記·中庸》:“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编嵭ⅲ骸胺?,版也;策,簡也?!笨追f達《禮記正義》:“言文王為政之道,皆布列于方牘簡策?!?/p>

[5]風采,風貌文采。《書記》篇:“所以散郁陶,托風采?!备裱裕梢宰鳛楹笫佬Хㄖ?。范文瀾《文心雕龍注》:“《論語比考讖》云:‘格言成法,亦可以次序也?!ā段倪x》潘岳《閑居賦》注引,又沈約《奏彈王源》注引。)《(孔子)家語·五儀》篇云:‘口不吐訓格之言?!ⅲ骸瘢ㄒ??!碧茖懕尽坝凇弊鳌昂酢??!吨杏埂罚骸笆且月暶笠绾醺裱??!?/p>

[6]唐世,指堯為皇帝的時代。煥,光彩明亮?!墩撜Z·泰伯》篇:“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p>

[7]褒,贊美。郁,茂盛?!墩撜Z·八佾》篇:“子曰: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笨装矅ⅲ骸氨O(jiān),視也。言周文章備于二代,當從之。”邢昺《論語正義》:“郁郁,文章貌。言以今周代之禮法文章,回視夏商二代,則周代郁郁乎有文章哉?!?/p>

[8]指政治教化需要文辭。征,表征。

[9]鄭伯,指鄭簡公。根據(jù)《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記載,鄭簡公率軍攻入陳國,子產(chǎn)奉命向當時盟主晉國告捷。晉人責問陳國之罪,子產(chǎn)指陳背恩,聯(lián)楚伐鄭,而晉國卻不管,所以鄭要去討伐??鬃淤潛P子產(chǎn)的對答適當:“《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晉為伯(指其為盟主),鄭入陳,非文辭不為功,慎辭哉!”足,《左傳》杜預注:“猶成也?!?/p>

[10]據(jù)《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記載,宋國平公宴請晉國來的貴賓趙文子,按照禮節(jié),非常隆重,備有蒸肉招待。宴會上雙方講話都很文雅,彬彬有禮,善于辭令??鬃犹貏e讓學生記下這次宴會的禮節(jié)和辭令。

[11]績,原作“跡”,此據(jù)唐寫本。指外交、軍事、政治等事跡需要文辭。

[12]參見注[9]。

[13]語見《禮記》。信,真實。巧,和美?!侗碛洝罚骸白釉唬骸硬灰陨H人,情疏而貌親。在小人,則穿窬之盜也與?!釉唬骸橛?,辭欲巧?!编嵭ⅲ骸扒芍^順而說也。”孔穎達《正義》:“既稱情疏而貌親,故更眀情欲巧者,言君子情貌欲得信實,言辭欲得和順,美巧不違逆于理,與巧言令色者異也?!?/p>

[14]指君子的道德修養(yǎng)需要有雅麗的文辭。

[15]含章,蘊涵文采。秉文,把握文章。含章、秉文,互對而義同,均指美好文章之寫作。玉牒,珠玉一般的牒扎。金科,金銀一般的條例。此均比喻珍貴美文。

[16]這兩句是贊揚圣人思維之廣闊深遠。鑒周,普遍周到的觀察。日月,比喻整個自然界。妙極幾神,極其微妙地領會到宇宙事物的最深奧之處。范文瀾《文心雕龍注》:“《易·上系辭》:‘陰陽之義配日月?!b周日月,猶言窮極陰陽之道?!兑住ど舷缔o》:‘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韓康伯注云:‘適動微之會曰幾?!薄吨芤住は缔o下》:“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p>

[17]這兩句指圣人文章文質彬彬,內(nèi)容和形式圓滿相應。規(guī)矩,規(guī)格。符契,即符節(jié)。發(fā)兵符和使者所持之節(jié),兩者應該是密合的。思合符契,指圣人的思想和文章完全吻合。

[18]這里總結出圣人文章四種基本表現(xiàn)形式:簡、繁、顯、隱?;蛴煤喢鞯奈脑~來清晰體現(xiàn)主旨,或以繁富的論述來充分表達感情,或用明白的道理來構建確立文體,或以含蓄的深義來隱藏文章功用。以下分別舉例說明之。

[19]此以《春秋》和《禮記》的例子來說明“簡言以達旨”。如《春秋·隱公元年》:“鄭伯克段于鄢?!编嵅膏嵡f公,段,即共叔段,鄭莊公的親弟弟。其父鄭武公娶武姜,生莊公時難產(chǎn),所以不喜歡莊公,而喜歡小兒子共叔段。鄭莊公即位后,武姜要求他給共叔段封地,莊公封段于大邑京。共叔段在京,稱京城大叔,并將鄰近的兩邑使歸自己,又修繕城防,訓練士兵,準備攻打鄭莊公,而其母則將為內(nèi)應。為此鄭莊公命其子帶兵攻京邑,京城人都背叛共叔段,共叔段逃到鄭國的鄢邑。鄭莊公進攻鄢,打敗共叔段。共叔段遂出奔到共國?!蹲髠鳌氛f《春秋》這里用“段”,而不稱他是鄭莊公弟,是譴責他違背了做弟弟的身份;用“克”字,是把他看作敵人。又說不稱“莊公”,而稱“鄭伯”,是因為他對弟弟有失教誨。本書《宗經(jīng)》篇:“《春秋》辨理,一字見義?!薄妒穫鳌菲骸鞍娨蛔?,貴踰軒冕;貶在片言,誅深斧鉞。”范寧《春秋穀梁傳序》:“一字之褒,寵踰華袞之贈;片言之貶,辱過市朝之撻?!眴史e輕以包重,《禮記·曾子問》:“緦不祭?!本?,細麻布,多用以制喪服,這是輕的喪服,穿這種喪服的不參加祭祀。“緦不祭”,包含了穿更重的喪服的更不參加祭祀的意思。

[20]邠詩,指《詩經(jīng)·豳風·七月》這是《國風》中最長的一篇詩,有八章,每章十一句。《儒行》是《禮記》中的一篇,范文瀾《文心雕龍注》:“據(jù)《禮記·儒行篇》鄭注,則孔子所舉十有五儒,加以圣人之儒為十六儒也?!边@都是講有道德的儒者行為,孔子指出有自立、容貌、備豫、近人、特立、剛毅、仕、憂思、寬裕、舉賢援能、任舉、特立獨行、規(guī)為、交友、尊讓十五種,加上圣人之儒“不隕獲于貧賤,不充詘于富貴,不慁君王,不累長上,不閔有司”,一共十六種。故云“縟說以繁辭”。這都是“博文以該情”的例子。

[21]書契,即文字。斷決,當從唐寫本為“決斷”?!吨芤住は缔o》:“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薄秹罚恰吨芤住坟悦?,表示決斷?!跺琛吩唬骸皦瑳Q也,剛決柔也?!薄兑住は缔o下》韓康伯注:“夬,決也;書契所以決斷萬事也。”文字的明確決斷像《周易》的夬卦。昭晣,原為昭晰,唐寫本作昭晢,晢,或作晣。王利器《文心雕龍校證》曰:明人徐校為昭晣,當以昭晣為是。昭晣,明白、清晰。離,是《周易》卦名。根據(jù)《周易》離卦彖辭:“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丙悾且栏?、附著的意思。清人黃叔琳《文心雕龍輯注》引項世安曰:“日月麗乎天而成明,百谷草木麗乎土而成文,故離為文又為明?!薄兑住ふf卦》:“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庇衷唬骸半x為火,為日,為電?!彼裕x卦有明晰的含義。此句意為文章之明白曉暢有如《周易》的離卦。以上是“明理以立體”的例子。

[22]按四象說見于《周易·系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贝恕八南蟆笔侵柑?、太陰、少陽、少陰,皆有陰陽兩個符號組成,由此而產(chǎn)生八卦。四象一般指春、夏、秋、冬。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說:“四象,四時也。兩儀,乾坤也。乾二五之坤,成坎、離、震、兌。震春,兌秋,坎冬,離夏,故兩儀生四象。”由四時發(fā)展到八卦,來象征宇宙萬物,是非常精深隱蔽的,故稱“隱義以藏用”??追f達在《周易正義》里引莊氏說,謂四象是指卦象運用中的實象、假象、義象、用象。黃侃《文心雕龍札記》:“四象:彥和之義蓋與莊氏同,故曰:四象精義以曲隱。正義引莊氏曰:四象,謂六十四卦之中有實象,有假象,有義象,有用象?!敝苷窀Α段男牡颀堊⑨尅吠S說,并謂:“按如《乾》卦,以乾象天,當為實象。乾象天,引申為父,當為假象。乾,健也,當為義象。乾有四德:元亨利貞,即始通和正,開始亨通,得到和諧貞正,當為用象。這四象的含義是曲折隱晦的?!币嗫蓚湟徽f,然孔引莊說,劉勰可能并未見到。杜預《春秋左氏傳序》:“故發(fā)傳之體有三,而為例之情有五。一曰:‘微而顯’,文見于此,而起義在彼?!Q族,尊君命;舍族,尊夫人’、‘梁亡’、‘城緣陵’之類是也。二曰‘志而晦’,約言示制,推以知例。參會不地、與謀曰‘及’之類是也。三曰‘婉而成章’,曲從義訓,以示大順。諸所諱辟,璧假許田之類是也。四曰‘盡而不污’,直書其事,具文見意。丹楹刻桷、天王求車、齊侯獻捷之類是也。五曰‘懲惡而勸善’,求名而亡,欲蓋而章。書齊豹‘盜’、三叛人名之類是也。”周振甫《文心雕龍注釋》曰:“一,微而顯,像《春秋》僖公二十年:‘梁亡?!粚懬販缌海辛壕┡白匀缤鲆?,是微;但責備梁君較顯。二,志而晦,《春秋·宣公十七年》:‘公會齊侯伐蔡?!谩畷硎爵敼虑安恢?,倘事前知道得用‘及’。這樣記(志),含義隱晦。三,婉而成章,《春秋》桓公元年:‘鄭伯以璧假(借)許田?!崌锰飦砗汪攪粨Q許田,因價值不相當,再加上塊璧。照規(guī)矩,諸侯的田不能互相交換,所以寫成用璧來借許田,這是婉轉隱諱的說法。四,盡而不污,《春秋·桓公十五年》:‘天王使家父來求車?!斩Y節(jié),天子不能在諸侯貢品外向諸侯要東西,這里老實寫出,不加隱諱。五,懲惡而勸善,《春秋·襄公二十一年》:‘邾庶其以漆、閭丘來奔?!ナ錄]有名望,他的名字沒資格寫進《春秋》,因他帶了土地來投奔,孔子憎惡他出賣祖國土地,所以記入《春秋》來顯示他的罪狀?!币陨隙际恰半[義以藏用”的例子。

[23]指上述的“簡言以達旨”和“博文以該情”、“明理以立體”和“隱義以藏用”,是各自相對的方法。

[24]適會,原為“會適”,此據(jù)唐寫本改。指運用什么方法要隨時根據(jù)具體情況的變化來決定,使之適宜而合乎需要。本書《章句》篇:“隨變適會,莫見定準?!?/p>

[25]這兩句原文為:“是以政論文,必徵于圣,必宗于經(jīng)?!泵鞔鷹钌餮a為:“子政論文,必徵于圣;稚圭勸學,必宗于經(jīng)。”可能是因為看到本書《樂府》篇有“昔子政論文,詩與歌別”之語。稚圭,匡衡之字,漢成帝時曾“上疏勸經(jīng)學威儀之則”。然楊補無確鑿根據(jù),此依據(jù)唐寫本。

[26]辨,原作辯,此據(jù)唐寫本改?!吨芤住は缔o下》:“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干寶說:“辨物,辨物類也。正言,言正義也。斷辭,斷吉兇也。如此,則備于經(jīng)矣?!笨追f達《周易正義》曰:“辨物正言者,謂辨天下之物,各以類正定言之。若辨健物,正言其龍;若辨順物,正言其馬,是辨物正言也。斷辭則備矣者,言開而當名,及辨物正言,凡此二事,決斷于爻卦之辭,則備具矣?!薄吨芤住は缔o》這兩句是說辨別事物要用正確恰當?shù)难栽~,使文辭明晰決斷,才能真正完備。

[27]不,原作弗,此據(jù)唐寫本改,與《尚書》合。黃侃《文心雕龍札記》曰:“偽《古文尚書·畢命》篇:‘政貴有恒,辭尚體要,不惟好異?!资蟼鳎骸o以體實為要,故貴尚之。若異于先王,君子所不好?!x:‘為政貴在有常,言辭尚其體實要約,當不唯好其奇異?!薄缎蛑尽菲骸吧w《周書》論辭,貴乎體要。”這兩句說明文辭要充分體現(xiàn)基本思想,不應該只追求奇特華美。

[28]“立辨”與下文“辨立”之“辨”,原作“辯”,今據(jù)唐寫本改。這兩句是說正確恰當?shù)难栽~才能對事物作出符合實際的分辨,能體現(xiàn)所要說明的基本思想才能算是合適的文辭。

[29]尤,過失。美,原作義,此據(jù)唐寫本改。這兩句是說形成合適的文辭后才會沒有弊病,辨析確立后才能有明白的決斷。

[30]這是說圣人文章雖然含義精深曲隱,但是不會傷害其正確與恰當;其言辭之微妙隱晦,也不會損害它要表達的基本思想。

[31]這是強調(diào)圣人文章特點不僅內(nèi)容深奧體要,而且文辭也端正微妙。

[32]顏闔,春秋戰(zhàn)國時期魯國的隱士?!肚f子·列御寇》篇:“魯哀公問于顏闔曰:‘吾以仲尼為貞干,國其有瘳乎?’曰:‘殆哉圾乎!仲尼方且飾羽而畫,從事華辭,以支為旨。忍性以視民,而不知不信,受乎心,宰乎神,夫何足以上民!’”郭象注曰:“圾,危也。夫至人以民靜為安,今一為貞干,則遺高跡于萬世,令飾競于仁義,而雕畫其毛彩。百姓既危殆,人亦無以為安也。”貞干,指國家的重臣。瘳,變好,轉危為安。飾羽而畫,羽毛本身已經(jīng)有文采,再畫上色彩,就過分了,顯得華而不實。以支為旨,是說以支離碎亂的話當作正旨。何足以上民,怎么能居于民上呢。劉勰認為顏闔所說是對孔子的誣蔑,是不能得逞的。

[33]雅麗,雅正的內(nèi)容和華麗的形式之和諧統(tǒng)一,與下“銜華而佩實”是一致的,是對華實的進一步說明。這是劉勰對圣人文章寫作特點和經(jīng)驗的概括,是對文章寫作的基本要求?!对徺x》篇:“原夫登高之旨,蓋覩物興情,情以物興,故義必明雅;物以情覩,故詞必巧麗。麗詞雅義,符采相勝?!薄恫怕浴菲骸巴录{經(jīng)范,華實相扶?!?/p>

[34]孔子很少講抽象的性和天道,他的學生比較難以聽到?!墩撜Z·公冶長》:“子夏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钡?,他的學生還是非常恭敬而認真地去瞻仰和鉆研孔子的道?!墩撜Z·子罕》:“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焙鷮帲春文?,也就是為什么的意思?!对娊?jīng)·大雅·云漢》:“胡寧忍予。”《詩經(jīng)·魏風·園有桃》:“其誰知之,蓋亦勿思。”

[35]《論語·先進》:“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焙侮獭墩撜Z集解》:“言回庶幾圣道,雖數(shù)空匱,而樂在其中?!笔?,接近。這是說如果能徵圣立言,那么文章也就差不多能符合圣人的傳統(tǒng)了。

[36]生知,生而知之,此指圣人?!墩撜Z·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毙蠒m疏曰:“生而知之者上也者,謂圣人也。”睿哲,圣哲,此句謂圣人之聰明智慧可以主宰一切。

[37]精理,精深的義理。秀氣,秀麗之清氣形成瑰麗的文采。

[38]鑒懸日月,謂圣人深邃之識見,如日月之懸掛天空。本書《宗經(jīng)》篇:“若稟經(jīng)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即山而鑄銅,煮海而為鹽也?!?/p>

[39]徂,去,往。影徂,形影消散。這兩句是說圣人雖然已經(jīng)長逝,但是體現(xiàn)他們心靈精神的文章,卻千百年永久長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