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經(jīng)
三極彝訓(xùn),其書言經(jīng)[1]。經(jīng)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2]。故象天地,效鬼神,參物序,制人紀,洞性靈之奧區(qū),極文章之骨髓者也[3]?;适廊龎灒鄞宓?,重以八索,申以九邱,歲歷綿曖,條流紛糅[4]。自夫子刪述,而大寶咸耀[5]。于是易張十翼[6],書標七觀[7],詩列四始[8],禮正五經(jīng)[9],春秋五例[10]。義既挻乎性情,辭亦匠于文理[11],故能開學(xué)養(yǎng)正,昭明有融[12]。然而道心惟微,圣謨卓絕,墻宇重峻,而吐納自深[13]。譬萬鈞之洪鐘,無錚錚之細響矣[14]。
夫易惟談天,入神致用[15]。故系稱旨遠辭文,言中事隱[16],韋編三絕,固哲人之驪淵也[17]。書實記言,而訓(xùn)詁茫昧,通乎爾雅,則文意曉然[18]。故子夏嘆書,昭昭若日月之明,離離如星辰之行,言昭灼也[19]。詩主言志,詁訓(xùn)同書,摛風(fēng)裁興,藻辭譎喻,溫柔在誦,故最附深衷矣[20]。禮以立體,據(jù)事剬范,章條纖曲,執(zhí)而后顯,采掇生言,莫非寶也[21]。春秋辨理,一字見義,五石六鹢,以詳略成文[22];雉門兩觀,以先后顯旨;其婉章志晦,諒以邃矣[23]。尚書則覽文如詭,而尋理即暢;春秋則觀辭立曉,而訪義方隱。此圣人之殊致,表里之異體者也[24]。
至根柢盤深,枝葉峻茂,辭約而旨豐,事近而喻遠[25],是以往者雖舊,馀味日新,后進追取而非晚,前修文用而未先[26],可謂太山徧雨,河潤千里者也[27]。
故論說辭序,則易統(tǒng)其首[28];詔策章奏,則書發(fā)其源[29];賦頌歌贊,則詩立其本[30];銘誄箴祝,則禮總其端[31];紀傳盟檄,則春秋為根[32];并窮高以樹表,極遠以啟疆,所以百家騰躍,終入環(huán)內(nèi)者也[33]。若稟經(jīng)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仰山而鑄銅,煮海而為鹽也[34]。故文能宗經(jīng),體有六義[35]:一則情深而不詭[36],二則風(fēng)清而不雜[37],三則事信而不誕[38],四則義直而不回[39],五則體約而不蕪[40],六則文麗而不淫[41]。揚子比雕玉以作器,謂五經(jīng)之含文也[42]。夫文以行立,行以文傳,四教所先,符采相濟[43]。勵德樹聲,莫不師圣,而建言修辭,鮮克宗經(jīng)[44]。是以楚艷漢侈,流弊不還,正末歸本,不其懿歟[45]!
贊曰:三極彝道,訓(xùn)深稽古[46]。致化歸一,分教斯五[47]。性靈镕匠,文章奧府[48]。淵哉鑠乎,群言之祖[49]。
注釋:
[1]三極,即指天、地、人三才。極,指將天、地、人之道理推向極點??追f達《周易正義》解釋《易·系辭上》:“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痹疲骸傲尺f相推動而生變化,是天地人三材,至極之道?!币陀?xùn),常訓(xùn),指圣人經(jīng)常的教導(dǎo)?!稜栄拧め屧b》:“彝,常也?!薄渡袝ぞ普a》:“聰聽祖考之彝訓(xùn)?!逼鋾越?jīng),記載這種彝訓(xùn)的書就是“經(jīng)”,這里指六經(jīng)。
[2]恒久之至道,永恒的真理,《周易·恒·彖》:“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不刊之鴻教,不可磨滅的偉大教導(dǎo)?!犊傂g(shù)》篇:“《六經(jīng)》以典奧為不刊?!笨?,砍斫,削除?!吨芏Y·秋官·柞氏》:“夏日至,令刊陽木而火之;冬日至,令剝陰木而水之?!编嵭ⅲ骸翱?、剝,互言耳,皆謂斫去次地之皮。”
[3]此言圣人經(jīng)書乃取法天地,仿效鬼神,研究萬物生長發(fā)展規(guī)律,并由此制訂了人倫綱紀。洞,洞察。性靈,指人的靈性?!段男牡颀垺ぴ馈菲骸拔┤藚⒅?,性靈所鍾,是謂三才,為五行之秀,實天地之心。”奧區(qū),指性靈的最深奧地方?!妒骂悺菲骸皩嵢貉灾畩W區(qū),而才思之神皋也。”極,盡也。指極盡文章之根本要旨。
[4]《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都是傳說中的遠古經(jīng)典?;?,指三皇;帝,指五帝。重、申,義同,皆有加上之義?!稌虻洹罚骸吧昝耸逭辖弧!笨讉鳎骸吧?,重也?!薄段倪x·宋玉〈九辯〉》:“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嚴霜。”李周翰注:“申,重也?!笨装矅渡袝颉罚骸胺?、神農(nóng)、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八卦之說,謂之《八索》,求其義也。九州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fēng)氣所宜,皆聚此書也?!秉S侃《文心雕龍札記》:“此數(shù)語用偽孔《尚書序》義,彼文曰:《春秋左氏傳》曰:楚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即謂上世帝王遺書也?!卑矗骸蹲髠鳌ふ压辍罚骸白笫芬邢嘹呥^。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倍蓬A(yù)注:“皆古書名?!薄皻q歷”兩句,指上述經(jīng)典歷經(jīng)久遠歲月,并未流傳下來,已經(jīng)不清楚他們的面貌了。后來的著作也枝條流派紛紜眾多,愈來愈復(fù)雜了。
[5]此言經(jīng)過孔子對五經(jīng)的刪述整理,而圣人的經(jīng)典始展現(xiàn)其耀眼光輝。大寶,即謂下述五經(jīng)??装矅渡袝颉罚骸爸劣谙纳讨苤畷?,雖設(shè)教不倫,雅誥奧義,其歸一揆。是故歷代寶之,以為大訓(xùn)。”孔穎達正義:“先君孔子生于周末,睹史籍之煩文,懼覽者之不一,遂乃定禮樂,明舊章,刪《詩》為三百篇,約史記而修《春秋》,贊《易》道以黜《八索》,述職方以除《九丘》。”大寶咸耀,指五經(jīng)這些偉大寶典,都發(fā)出了耀眼光彩。
[6]此言《周易》在經(jīng)的本文外,還有《易傳》十篇。十翼,即《彖卦上》《彖卦下》《象辭上》《象辭下》《系辭上》《系辭下》《文言》《說卦》《序卦》《雜卦》。漢儒以為孔子作,《漢書·藝文志》曰:“孔氏為《彖》《象》《系辭》《文言》《序卦》之屬十篇?!笨追f達《周易正義》:“其《彖》《象》等《十翼》之辭,以為孔子所作,先儒更無異論?!睋?jù)后來學(xué)者研究實際并非如此,多數(shù)為孔子以后儒家之作?!兑讉鳌分杏行┢ㄈ绶浅V匾摹断缔o》等)當為戰(zhàn)國時所作。
[7]傳說孔子認為從《尚書》中可以看到七種好處。《尚書大傳》:“孔子曰:‘六誓可以觀義,五誥可以觀仁,《甫刑》可以觀誡,《洪范》可以觀度,《禹貢》可以觀事,《皋陶》可以觀治,《堯典》可以觀美?!绷臑椋焊适?、湯誓、泰誓、牧誓、費誓、秦誓。五誥為:酒誥、召誥、洛誥、大誥、康誥。因《湯誥》為東晉的《偽古文尚書》,故《尚書大傳》謹列五誥。七觀都是舉的《尚書》篇目。
[8]按“四始”有兩種解釋:一是指風(fēng)、小雅、大雅、頌。始者,謂王道興衰之所由。此當為《毛詩》與鄭箋之說。《毛詩序》:“是以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謂之《風(fēng)》。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fēng),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俄灐氛?,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謂四始,詩之至也?!编嵐{云:“始者,謂王道興衰之所由也?!绷硪徽f謂“四始”始指風(fēng)、小雅、大雅、頌各自的第一篇,如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說:“《關(guān)雎》之亂以為風(fēng)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敝苷窀φf:“按《頌贊》說:‘四始之至,頌居其極?!皂灋樗氖贾唬梢妱③挠谩睹娦颉氛f。”這是對的。
[9]五經(jīng),即五禮?!抖Y記·祭統(tǒng)》謂:“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禮;禮有五經(jīng),莫重于祭?!编嵭ⅲ骸岸Y有五經(jīng),謂吉禮、兇禮、賓禮、軍禮、嘉禮也?!庇郑追f達《正義》:“經(jīng)者,常也,言吉、兇、賓、軍、嘉,禮所常行,故云禮有五經(jīng)?!贝司溲晕宥Y要嚴格按正規(guī)程序進行。
[10]參見《徵圣》篇注[22]。
[11]“挻”字原為“極”。楊明照《增訂文心雕龍校注》:“唐寫本作‘挺’;宋本御覽六百八引作‘埏’(明鈔本御覽同)?!薄鞍础铩质?,‘挺’其形誤也。作‘埏’,始能與下句之匠字相儷?!独献印返谑徽隆镗詾槠鳌!薄啊锖跣郧椤c《徵圣》篇‘陶鑄性情’之辭意同(僧祐即以‘陶鑄’與‘埏埴’對舉)。曰‘埏’,曰‘陶鑄’,皆喻教育培養(yǎng)之道也?!臂铮斒翘找敝x。匠,運用、經(jīng)營。文理,紋理,條理。此指文辭運用合乎紋理,有條不紊。
[12]蒙,啟蒙。正,正道。此句言啟發(fā)后學(xué)涵養(yǎng)正道?!吨芤住っ韶浴峰柁o:“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毕戮湟对娊?jīng)·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闭衙鳎饷?。有,又。融,長。此句謂使光明正道長久地延續(xù)下去。
[13]道心,見《原道》篇注[48]。圣謨,圣人的謀略,即指五經(jīng)。《尚書·伊訓(xùn)》:“圣謨洋洋,嘉言孔彰?!弊拷^,超凡脫俗,無與倫比。重峻,重疊高峻。吐納,言語出入,此指圣人的言論。這兩句著重說明圣人經(jīng)書的含義高遠深奧。
[14]洪鐘,宏大的鐘。鈞。三十斤謂一鈞。洪鐘巨響而無錚錚之微小金屬聲。
[15]談天,“天”指天道,論說宇宙天體各種問題,八卦即是宇宙間八種最基本事物,及其相互關(guān)系與演變。《周易·系辭下》:“精義入神,以致用也?!表n康伯注:“精義,物理之微者也,神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故能乘天下之微,會而通其用也?!闭查A《文心雕龍義證》:“此謂《易經(jīng)》闡發(fā)精義進入微妙境地,足以致用。由談天道而通于人事,所以入神致用。”按《周易》從自然現(xiàn)象以釋社會人事,把神明的啟示運用來闡明各種社會現(xiàn)象。
[16]《周易·系辭》:“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鞭o文,唐寫本作“辭高”。楊明照曰:“杜預(yù)《春秋左傳集解序》:‘言高則辭遠?!侗阕觾?nèi)篇》極言:‘其言高,其旨遠。’《陳書·周弘正傳》:‘(梁武帝詔)設(shè)卦觀象,事遠文高?!厕o似均出自易系,其作‘高’與此同?!贝酥浮吨芤住泛x深奧,而文辭高遠。所言委曲中的,論事喻理深微?!吨芤渍x》引韓康伯注:“變化無恒,不可為典要,故其言曲而中也。其事肆而隱者,事顯而理微也?!笨追f達正義曰:“其言曲而中者,變化無恒,不可為體要,其言隨物屈曲,而各中其理也。其事肆而隱者,《易》所載之事,其辭放肆顯露,而所論義理幽隱也?!?/p>
[17]《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贝藰O言孔子反復(fù)讀《易》,竟至使編聯(lián)竹簡的帶子斷了三次。哲人,即指孔子。驪,驪珠,指珍貴的千金之珠。《莊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斌P淵,喻孔子探索《周易》精義如入深淵而獲得驪珠也。
[18]記言,唐寫本作“紀言”,王維儉訓(xùn)詁本同?!稘h書·藝文志》:“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帝王靡不同之。”訓(xùn)詁,唐寫本作“詁訓(xùn)”,即古言。茫昧,晦昧不明。指《尚書》古語艱澀,甚難通曉其意。需要有像《爾雅》這樣解釋古語之書,方能使其意明曉暢達。
[19]子夏,孔子學(xué)生。唐寫本“明”上有“代”字,“行”上有“錯”字?!渡袝髠鳌罚骸白酉淖x《書》畢,見于夫子。夫子問焉:‘子何為于《書》?’子夏對曰:‘《書》之論事也,昭昭如日月之代明,離離若參辰之錯行?!彪x離,謂狀列分明。昭灼,唐寫本作“照灼”,指記言明白。
[20]《尚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薄睹姶笮颉罚骸霸娬?,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書,即指《尚書》。摛風(fēng)裁興,以風(fēng)代表詩之三類:風(fēng)、雅、頌。以興代表詩的三種表現(xiàn)方法:賦、比、興。此四句言《詩經(jīng)》鋪展風(fēng)、雅、頌三類作品,運用賦、比、興三種藝術(shù)手法,其文辭含蓄委婉、比喻豐富,誦讀《詩經(jīng)》具有溫柔敦厚風(fēng)貌,所以最能引起人內(nèi)心共鳴。
[21]《禮經(jīng)》包括《周禮》《儀禮》《禮記》,都屬于周代制訂和確立的各階層的禮節(jié)、儀式、體制、規(guī)則。立體,即明體?!稘h書·藝文志》:“禮以明體?!睋?jù)事剬(古制字)范,根據(jù)具體事理來制定各種規(guī)范。章條纖曲,指制定的章法條文非常詳盡細密。執(zhí)而后顯,執(zhí)行之后可顯出其效果。片言原作“生言”,唐寫本作“片言”。采掇片言兩句,謂獲得《禮經(jīng)》片言,即可終身受用,為人生之大寶也。
[22]董仲舒《春秋繁露·實性》篇:“《春秋》別物之理?!币蛔忠娏x,參見《徵圣》篇注[19]。《左傳·僖公十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隕石于宋五,隕星也。是月,六鹢退飛過宋都,風(fēng)也。”《公羊傳》:“曷為先言殞而后言石?殞石記聞,聞其磌然,視之則石,察之則五?!聻橄妊粤笱喳o?六鹢退飛,記見也。視之則六,察之則鹢,徐而察之則退飛?!丙o,一種水鳥,羽色蒼白,善能高飛。詳略成文:記隕石有月有日,為詳;記六鹢僅有月,為略。晉范寧《穀梁傳集解》:“石無知而隕,必天使之然,故詳而日之。鶂或時自欲退飛耳,是以略而月之?!?/p>
[23]雉門,是魯國宮殿的南門;兩觀,是雉門外兩個觀望臺?!洞呵铩范ü晡逶?,“雉門及兩觀災(zāi)”?!豆騻鳌罚骸捌溲燥糸T及兩觀災(zāi)何?兩觀微也。然則曷為不言雉門災(zāi)及兩觀?主災(zāi)者兩觀也。時災(zāi)者兩觀,則曷為后言之?不以微及大也?!濒攲m南門外的兩個觀望臺失火,延及南門,為什么不說“兩觀及雉門災(zāi)”,而說“雉門及兩觀災(zāi)”?是因為雉門重要,兩觀屬于雉門,不重要,所以要先說雉門,后說兩觀,此即“以先后顯旨”。婉章志晦,參見《徵圣》篇注[22]。又,《左傳·成公十四年》:“故君子曰:《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非圣人,誰能修之?”指以委婉曲折方式表達其隱晦微奧之志,確實是非常深邃的。
[24]此下闡述五經(jīng)在表達上又不同特點。但是僅舉《尚書》《春秋》,清代學(xué)者黃叔琳、紀昀等均以為有脫漏,然此只舉例說明各經(jīng)不同,未必真有脫漏。而《尚書》語言古奧,然說理順暢;《春秋》文辭易曉,而隱義難明;兩者恰為鮮明對照。足可說明“圣文殊致”、“表里異體”。
[25]以下四句是概括五經(jīng)的基本特色。盤,廣大。峻,高遠。說明五經(jīng)內(nèi)容充實,根深葉茂。文辭簡約,而意旨豐潤;敘事切近,而寓意深遠。
[26]以下四句講五經(jīng)的歷史作用,它雖然是遠古舊作,但余味日新,仍有重大現(xiàn)實意義。后學(xué)研究五經(jīng),發(fā)揚光大其內(nèi)容,并不為晚;前代賢者長久運用它也不算過時。文用,唐寫本為“久用”,此用唐寫本意。
[27]徧,與“遍”通?!豆騻鳌罚骸安怀绯鴱逃旰跆煜抡?,唯泰山爾。河海潤乎千里。”
[28]《周易》雖為占卜之書,實際論說天道自然,為最早說理之作。故劉勰認為它是后代論、說、辭、序一類說理文體之首。
[29]《尚書》主要是政論文告著作,所以劉勰認為它是后代詔、策、章、奏一類政論文告和相關(guān)文體之源。
[30]《詩經(jīng)》是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一部押韻的詩歌總集,為后代賦、頌、歌、贊等各種韻文,立下了基本規(guī)范。
[31]《禮經(jīng)》是記載社會上各階層的禮節(jié)、儀式、規(guī)章、制度的書,正是它為后代銘、誄、箴、祝等各種有關(guān)禮儀的應(yīng)用文體,開辟了端緒。
[32]《春秋》是一部最早的史學(xué)著作,它為后代紀、傳、盟、檄等歷史文獻方面文體,確立了根本的寫作原則。盟,原作“銘”,當以唐寫本為“盟”。
[33]表,標,此“窮高”兩句言樹立了最高的標準,開辟了廣闊的疆域。百家,指后代所發(fā)展出的各種文體。環(huán)內(nèi),即指五經(jīng),說明后來所有文體,雖形式眾多,種類繁雜,追索其源頭,都沒有超出五經(jīng)范圍。
[34]式,文體形式,此句言秉承五經(jīng)來制定文體形式。雅,即指《爾雅》,從《爾雅》汲取豐富的語言。即,原作“仰”,唐寫本作“即”。依山鑄銅、傍海煮鹽,比喻以五經(jīng)為本源來創(chuàng)作文體,才會取之不竭、用之不盡。
[35]“六義”是從文學(xué)作品的內(nèi)容和形式兩個方面來說明“宗經(jīng)”的好處。前四條是從作品內(nèi)容方面來說的,其中“情”和“風(fēng)”,是指文學(xué)作品內(nèi)容中作家的主體意識;而“事”和“義”是指文學(xué)作品中的客觀社會生活內(nèi)容。后兩條“體”和“文”是從作品的形式方面來說的。
[36]情,指文學(xué)作品中體現(xiàn)的作家思想感情,強調(diào)它必須是深沉強烈而又純正不詭的。此“詭”不應(yīng)簡單看作是儒家所反對的“異端”,當是指應(yīng)該高雅而不低俗。
[37]風(fēng),當即《風(fēng)骨》篇之風(fēng),風(fēng)清,即《風(fēng)骨》篇“風(fēng)清骨峻”之“風(fēng)清”。《風(fēng)骨》篇:“意氣駿爽,則文風(fēng)清焉?!敝妇耧L(fēng)貌的清新爽朗,而不繁蕪雜亂。
[38]事,指文學(xué)作品中所描寫的客觀生活內(nèi)容。信,真實。誕,虛假、怪誕。
[39]義,指文學(xué)作品所描寫的客觀生活內(nèi)容中所包含的意義。貞而不回,正而不邪。原作“義直”,唐寫本作“義貞”。貞,正也。回,邪也?!对娊?jīng)·小雅·小旻》:“謀猶回遹?!泵珎鳎骸盎兀?。遹,辟?!?/p>
[40]體,指作品的體制形式。約而不蕪,精煉簡約而不蕪雜。
[41]此句謂文辭應(yīng)當華麗而不過分。
[42]《法言·寡見》:“或曰:‘良玉不雕,美言不文,何謂也?’曰:‘玉不雕,璠玙不作器;言不文,典謨不作經(jīng)?!杯[玙,美玉?!冻鯇W(xué)記》卷二七引《逸論語》:“璠玙,魯之寶玉也。孔子曰:‘美哉璠玙,遠而望之,煥若也;近而視之,瑟若也。’”美玉需要雕琢,經(jīng)典需要文采。
[43]《論語·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蔽霓o要以德行為內(nèi)容,而德行要由文辭來傳達,所以孔子的四教之中,文、行在前。文與行互為表里,故稱“符采相濟”。符采,美玉呈現(xiàn)的紋理色彩,劉勰《文心雕龍·風(fēng)骨》:“才鋒峻立,符采克炳?!?/p>
[44]勵,唐寫本作“邁”。楊明照《增訂文心雕龍校注》:“按‘邁’字是。《左傳·莊公八年》:《夏書》曰:‘皋陶邁種德。’”“《文選》吳質(zhì)《在元城與太子箋》:‘若乃邁德種恩,樹之風(fēng)聲?!唷畡睢斪鳌~’有力旁證。”邁,行。厲行道德,樹立名聲,當以圣人為師;修辭立言,很少不仿效經(jīng)典。
[45]楚艶漢侈,劉勰認為《楚辭》和經(jīng)典相比過于華艶,而漢賦則侈麗閎衍,更和經(jīng)典不相符合。然劉勰在《辨騷》篇中對《楚辭》之“艶”并不否定,而是贊美的,曾夸其“氣往轢古,辭來切今,驚采絕艶,難于并能”,此“楚艶”疑偏指宋玉以下,而非謂屈原。參之班固《漢書·藝文志·詩賦略》:“其后宋玉、唐勒;漢興,枚乘、司馬相如,下及揚子云,競為侈麗閎衍之詞,沒其諷諭之義?!辈⒒矢χk《三都賦序》:“及宋玉之徒,浮文放發(fā),言過于實,夸競之興,體失之漸,《風(fēng)》《雅》之則,于是乎乖?!弊憧芍?!正末歸本,指返回經(jīng)典傳統(tǒng)。懿,美。
[46]王利器《文心雕龍校證》引日本鈴木虎雄《??庇洝罚骸鞍浮龢O彝訓(xùn)’已見正文。此‘道’‘訓(xùn)’二字疑錯置。”按,此無確證,可作參考。彝道,與彝訓(xùn)義同。道深稽古,謂經(jīng)典之道,含義深遠,需稽古以明之。
[47]致化,達到教化。歸,唐寫本作“惟”。惟一,指只有宗經(jīng)一個途徑。五經(jīng)分從各個方面施行教化?!抖Y記·經(jīng)解》:“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絜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樂經(jīng)》早佚,故實為五。
[48]此兩句指五經(jīng)可陶冶人的性靈,為一切文章之寶庫。
[49]淵,深遠。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