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路的表情
趙麗宏
我是一個愛靜的人,選擇住所,當然希望有幽靜的環(huán)境。十多年前住在香山路,喜歡那里的梧桐綠蔭;后來搬到紹興路,留戀那里的文化氣息。后來,卻搬遷到了淮海路上,成為鬧市中的居民。這似乎有違我擇居的宗旨。在淮海路住了幾年,我發(fā)現(xiàn)在這里其實也可以鬧中取靜。我的居所不臨街,關(guān)上窗戶,便可以和喧囂的市聲隔絕。在我的窗前,能看到小區(qū)中的綠蔭,能看到蔓延在水泥墻上的綠色藤蔓。晨昏時分,還有鳥鳴從樹叢里飄來。住在這里,我能一如既往讀我喜歡的書,寫我想寫的文章,于喧囂中保持寧靜。
然而近在咫尺的淮海路是一個無法改變的存在。只要出門,繁華和熱鬧便會撲面而來。其實,用一種觀察歷史、體驗生活的目光來看淮海路,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淮海路是上?,F(xiàn)代歷史的一個縮影,近百年來中國人的屈辱、辛酸和驕傲,都寫在這條路的一磚一石中。這里的每一幢老房子,都有曲折跌宕的故事,每一寸路面,都留有歷史人物的腳印。和我居住的公寓只一墻之隔的一所小學,從前就是孫中山先生住過的地方,后來他才從這里搬到了香山路。那棟紅色的老樓還在,從那里走過時,我常常想,我腳下的路,逸仙先生當年大概也走過。低頭看腳下,我會突發(fā)奇想,那色彩斑駁的路面上,仿佛會幻化出很多在這里走過的歷史人物的腳,他們的步點是不一樣的。那堅定而急促的,是周恩來;沉著而輕盈的,是梅蘭芳;優(yōu)雅而散漫的,是張愛玲;還有劉海粟、林風眠、阮玲玉、周璇、趙丹、茹志鵑……多少風云一時的人物曾以自己獨特的腳步走過這里。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曾經(jīng)以“破舊”為時髦,紅油漆和黑標語一時鋪天蓋地,然而淮海路沒有因此被摧毀。近十多年來又開始以懷舊為時尚,可是要想把淮海路恢復成張愛玲筆下的霞飛路,卻也絕無可能。在淮海路上看到的是與時代同步的生活。和過去一樣,這里仍是時髦、時尚的源頭和舞臺,走在淮海路上,抬頭便撞見令人目眩的廣告和霓虹燈,眼簾中到處是新奇的衣著和神采飛揚的表情。有一位來上海訪問的日本作家告訴我,他在淮海路上看到的上海少女,比東京銀座的日本姑娘更時髦。前幾年訪問日本時,我留意了東京銀座的行人,頗有同感。
住在淮海路上,使我有機會對這條路上的景色有更全面的認識。深夜,店鋪關(guān)門后,淮海路上消失了絡繹不絕的人流,也消失了店家招徠顧客的音樂和喊叫。但是大部分店鋪仍然亮著燈,通明的櫥窗像無數(shù)失眠的眼睛瞪著人跡寥寥的街面。此時的淮海路,是一個不夜城,卻不喧鬧,燈光靜靜地勾勒出高大的梧桐和老房子曲折的輪廓,平添了幾分神秘,引人產(chǎn)生幽遠的遐想。清晨,店鋪還沒有開門,路上行人稀少,淮海路仿佛一個盛裝的女人卸去了禮服妝飾,露出本來的面目。這時候,街上看不到時髦的男女,在路上散步的大多是老人。從我住的公寓向東走,不遠就是雁蕩路,復興公園就在雁蕩路盡頭。往西走,過兩三條馬路,就是襄陽公園。晨光熹微的公園里,是一個老人的世界,無數(shù)老人聚集在公園里,有打太極拳的,有舞劍做操的,也有跳舞唱歌的??匆黄y發(fā)在晨霧和朝暉中浮動,我深受感動,這是生命的贊歌。
如果將街道人格化,淮海路是怎樣一條路呢?她是一位百歲老人。雖然歷經(jīng)滄桑,卻依然容光煥發(fā),儀態(tài)萬方,保持著青春少女的美姿,流動著生命的活力。不同時代留給她的魅力和風云,都蘊含在她日新月異的表情中。住在這樣一條路上,當然能感受繁華和時尚,這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它們大概永遠也不可能將我淹沒。只要有一顆沉靜平和的心,便能拒絕浮躁,遠離喧囂。正如我在一首詩中所寫:“從洶洶人潮游進我的綠島,世界依然那么寧靜,心靈的天地遼闊而純凈……”
2003年春日于上海四步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