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渡河北

中國古代山水旅游詩選講 作者:夏傳才 編著


渡河北

[北朝]王 褒

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

常山臨代郡,亭障繞黃河。

心悲異方樂,腸斷隴頭歌。

薄暮臨征馬,失道北山阿。


【作者簡介】

王褒(約513—576),字子淵,瑯邪(今山東臨沂)人。他原仕梁,官至吏部尚書、左仆射,梁亡而歸北朝,官至少司空,但念念不忘故國。

【注釋】

①這首詩是王褒渡河北上所寫,河,指黃河。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地區(qū),先后有幾個少數(shù)民族的軍事領袖陸續(xù)建立政權(quán),漢族的人認為是異族的統(tǒng)治。

②“秋風”二句:渡黃河,秋風起,落葉紛紛飄揚,好似洞庭湖波涌起,景色好似江南。這里化用屈原《九歌·湘夫人》名句:“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p>

③“常山”二句:常山:郡名,治所今河北省石家莊地區(qū)正定縣,轄境至唐縣。代郡:漢代北部邊郡,今河北省蔚縣東北和山西省東北部。臨,靠近。亭障:當時修筑的軍事防御工事?!逗鬂h書·王霸傳》:“詔霸與杜茂治飛狐道,堆石布土,筑起亭障,自代至平城三百余里?!?/p>

④“心悲”二句:異方:異鄉(xiāng)。隴頭歌:樂府歌曲名,屬《梁鼓角橫吹曲》,歌曲的內(nèi)容是游子思鄉(xiāng)。隴頭歌也就是“異方樂”。

⑤“薄暮”二句:傍晚時將驅(qū)動征馬,在北山拐角的地方迷失了道路。失道:迷路。山阿:山的拐角處。

【點評】

梁朝滅亡了,曾任梁朝尚書、左仆射,又是宮廷詩人的王褒,淪落到北朝為官。北朝為了健全統(tǒng)治機構(gòu)需要行政官員,王褒雖然也被重用,而接受異族的統(tǒng)治,總是心有不甘,懷戀著南朝的故國。長江中下游、南過湘楚、北抵黃河,都曾是梁朝的國土。但皇帝雅好詞藻,修文偃武,以致國勢日衰,大片國土被侵,最后兵敗國亡。他渡過黃河,由黃河的秋色,想起故國浩渺美麗的洞庭,誦愛國詩人屈原的名句,感覺那秋風落葉,好似洞庭波涌。從常山到代郡,一路三百里所見,處處是北朝修筑的軍事工事,與蕭氏的梁國偃武相比,盛衰興亡之理,使他感嘆不已。這時聽到的是異鄉(xiāng)的樂曲,歌唱著漂流異鄉(xiāng)的游子的懷鄉(xiāng)之歌,更使他內(nèi)心悲痛。黃昏的時候騎在馬上,是應該投宿了,可是卻在山阿迷了路,那么,路在何處呢?末尾二句象征意義十分明顯。詩短,含蓄的內(nèi)容相當豐富,作為南朝的宮廷詩人,王褒的詩風本來是纖細柔弱的,時過境遷,淪落北朝,他的詩風也變得剛勁、蒼涼。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