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一部在內地票房超過三億的“愛情電影”,在香港只收慘淡的數(shù)百萬?這落差不能說不驚人,因為“愛情”本來就不會因文化差異而令人卻步——不懂英語但愛煞好萊塢并幻想自己與布拉德·皮特或安吉麗娜·朱莉談戀愛的大有人在,何況此片的男女主角均屬同文同種,戲里戲外講的都是百分百中國話?
想來想去,玄機似乎就在片名里——《非誠勿擾》。
這是一個把“誠”字反復檢驗的故事——遠觀近瞻,放大縮小——目的就是找出它的結果和本義?!熬\所至,金石為開”,好聽是好聽,但能體現(xiàn)這句話的“騎士”精神,還真需要堂吉訶德。男主人公姓秦名奮,與普通話的“勤奮”諧音便并非無因。電影才開場他便以帶有取巧成分的“發(fā)明”換取了不用工作但又擁有優(yōu)渥生活的條件。不用謀生,才得以專心一意投身征婚事業(yè)。角色如此設計,首先放棄了港產片慣見的“愛情片”伎倆——如果說過去周潤發(fā)、周星馳、梁朝偉、劉德華、譚詠麟能成為銀幕情圣,是因為他們示范了追女仔可以無奇不有怪招迭出,眼前同樣放著愛情欲望物——空姐梁笑笑——的秦奮,便顯得太過layback了。
沒有積極進取的行動,反而在對方表明沒有發(fā)展可能性后便提起背包告辭。這樣的男人,太實際了吧?換了以前的港產片,被拒絕才是一切的開始,從今后正中下懷死纏爛打,他們玩得盡興,觀眾也看得開心,而女方最后回心轉意,莫不是被浪漫攻勢打動——王晶作品如是,王家衛(wèi)作品亦如是。
馮小剛卻讓飾演秦奮的葛優(yōu)從頭到尾不慌不忙——即使偶有較大的動作,也只是腦筋的轉數(shù)、說話的語速。氣定神閑的理由,是他不認同要把精力花費在將對象“追”回來的過程里。喜歡是一回事,把自己搞得像只猴似的就不必了。雖然對方來電他還是應約出現(xiàn),把她視作閨密他一樣借出耳朵。不占便宜,不吃豆腐,表現(xiàn)出“堂堂男人泱泱大度”,他不是“紳士”,誰是?反過來一個個上門有求于他的婚事應征者,卻不論是慈眉善目或張牙舞爪,全都是把他當羊牯、股票、記事本和讓對方可以當看護的病人。注明“非誠勿擾”的人生大事,反而在重重心機的女人的反襯下,顯得他雙倍誠懇:“尊重別人,因為尊重自己”。
起碼看上去是這樣。譬如,劇情雖沒有交代北海道之行的所有花費由誰買單,但若是為博紅顏一笑再笑而把錢花得這么低調(比起《風月俏佳人》),這位先生的浪漫史,便真是太沒“看頭”了。抑或,所有看頭都在含蓄的眉梢眼角與舉手投足,就如“魔鬼都在細節(jié)之間”?收起嬉皮笑臉,戒掉插科打諢,最不正經的一次,是披上熊皮扮狼。除此之外,他都是“賣”誠懇——直至眼前美女換成失敗生意人,才馬上露出趁低吸納絕不吃虧的商人真面目。
只是那一幕是發(fā)生在與梁笑笑“米已成炊”之后,也就是大團圓結局再附送額外的花紅。非“誠”勿擾——馮小剛這一課“愛的教育”對香港人而言是不是太sophisticated(高級)了點?他大抵不知道“愛情等于投資”的觀念在香港人和大陸人到底有著多大的差別——港片里的情場韋小寶們崇尚“快感”,秦奮追求的卻是“質感”,所以才會因考驗自己的自信而“愛上”不是苦酒便是苦茶般的女人:神采飛揚算得老幾,忍辱負重才真漢子也。內地給予該片三億票房回報,說明像他那樣的男子還是有價值的,而香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