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
從傳統(tǒng)詞論對于以寫美女與愛情為主的詞體之美感的困惑,談到溫庭筠詞中之語碼的符示作用所可能引發(fā)的托喻之聯(lián)想。
上一點鐘講溫庭筠的一首小詞,是寫一個閨房之中的美麗的女子,當早晨破曉,日光照在她床頭的那個小屏風(fēng)上,那金碧閃動的光芒把她驚醒了,她在枕頭上一轉(zhuǎn)頭,就“鬢云欲度香腮雪”,然后她就起來化妝,“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本來這只是作者寫的一首美麗的歌辭給美麗的歌女去歌唱,那么這樣的歌辭有什么道德倫理教化上的意義呢?沒有。而從中國“文以載道,詩以言志”的傳統(tǒng)來看,總是要給它找個道德的價值,找不到,所以他們就產(chǎn)生了困惑。所以王荊公,我們上次也講了,就是王安石,他當時做了宰相,他看到以前的宰相晏殊所寫的歌辭,就說:“為宰相而作小詞,可乎?”還有宋朝另外一個人的筆記,就是釋惠洪的《冷齋夜話》中也記了一則小故事。他說當時佛家的一個宗師法云秀,曾經(jīng)對黃魯直說:“詩多作無害,艷歌小詞可罷之。”說你喜歡寫詩,詩多作幾篇沒有壞處,你可以多作一些個詩;“艷歌小詞”,所以你從他對于詞的稱呼你就知道,詞都是“艷歌”,香艷的歌辭,這只不過是流行歌曲的歌辭,香艷的歌辭,所以管它叫“小詞”,都是表示輕視的意思,沒有什么文學(xué)的載道言志的意義和價值,“可罷之”,你不要再寫了,這種美女愛情的詞不要再寫了?!棒斨毙υ弧保S庭堅就笑了,說:“空中語耳!”說是“空中語耳”,與詩文的言志載道不同。杜甫說“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說“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這是杜子美的理想志意。我給一個歌女寫一首歌辭是“空中語耳”,就只是空中語的一首歌辭,“非殺非偷”,也不是殺人,也不是偷竊,“終不至坐此墮惡道”,我一定不會坐此,就因為這樣的緣故,死后就淪入惡道,淪到六畜輪回,就不得人身了,他說我不會落到這樣的下場吧。
可見當時對于如何看待這個歌辭大家是存在著困惑的。于是就又有一個故事了,還是宋人的筆記,這個人叫胡仔,他寫了一本書叫《苕溪漁隱叢話》,里邊記了另外一個故事。說“晏叔原”,晏叔原就是我們剛才說的那個宰相晏殊的兒子晏幾道,有一次這個晏叔原就見蒲傳正,蒲傳正是朝廷的一個大臣,他就對這個蒲傳正說了,“先公”——就是他的父親,就是晏殊——“先公平日小詞雖多,未嘗作婦人語也”,他說我父親平常雖然是喜歡寫歌辭,但是沒有說過女人的話。這蒲傳正就說:“‘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豈非婦人語乎?”說在那個楊柳飄拂的滿地芳草的長亭路邊,有一個少年郎把我拋棄了,他那么輕易地就走了,這不是一個女子的話嗎?女子埋怨一個年輕的男子把她拋棄了,“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這不是一個女子怨男子的話嗎?這個晏幾道就說了:“公謂‘年少’為何語?”他說蒲傳正老先生啊,你以為這個“年少”指的是少年郎嗎?你以為“年少”是什么意思?“傳正曰:‘豈不謂其所歡乎?’”不是寫那個女子所喜愛的男子嗎?“晏曰”,晏幾道就說了:“因公之言,遂曉樂天詩兩句云:‘欲留年少待富貴,富貴不來年少去?!彼f我就因為你的話,明白了白樂天的兩句詩,說我要把年少留住,等待富貴的到來,富貴沒有到來,而年少已經(jīng)拋我而去。那個年少,是少年,是少年的光陰,少年的生命。這種解說是什么?是牽強比附。晏幾道的父親明明寫的是一個女子的怨別之詞,他斷章取義,說這個年少是指那個年少的少年光陰,這是斷章取義的比附,這就是中國傳統(tǒng)的士大夫,他們總想要把那個寫美女跟愛情的小詞加上一些倫理道德的意思。
好,現(xiàn)在我們就還回來看溫庭筠的這首小詞?!靶∩街丿B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那么她描完眉了,梳洗完了,就“照花前后鏡”,頭上插了花,她要照一照她頭上簪的花朵,是前面一個鏡子后面一個鏡子。很多女子,其實男子也如此,要看一看后邊什么樣子,就前后鏡,這樣地照一照。因為你只看前面,你覺得前面很美了,可是你只要一出去,人家都看到你后邊了,所以“照花”就“前后鏡”,“花面”是“交相映”。前面鏡子里邊有后面鏡子的影子,后面鏡子也有前面鏡子的影子,前面有花光人面,后邊也有花光人面,鏡影交相輝映。這個美感的作用可以從兩邊來講。一個單純的,只從它表現(xiàn)的語言風(fēng)格上來講,精力飽滿?!罢栈ā笔恰扒昂箸R”,“花面”又“交相映”,這“交相”兩個字寫得這樣的有力量,杜甫曾經(jīng)寫過兩句詩,說:“種竹交加翠,栽桃爛漫紅?!蔽也环N竹子則已,我要種出竹子來,就要叫那些個竹子長得如此之茂密,“種竹”要“交加翠”;我要栽出桃花來,那開出來的花,“栽桃”要“爛漫紅”。不是說你寫一個綠的竹子、寫一個紅的桃花有什么好處,是他的筆力飽滿,“種竹交加翠,栽桃爛漫紅”;“照花前后鏡”,那“花面交相映”,那種力量的飽滿!我現(xiàn)在所講的只是客觀地說,就文學(xué)而言它筆力飽滿。
中國在清朝有一個詞學(xué)家,很有名的一個詞學(xué)家,一個學(xué)者,同時也是經(jīng)學(xué)家,研究易經(jīng)的,就是張惠言。他曾經(jīng)編了一本《詞選》,《花間集》選的那個集子,是給歌女去歌唱的歌辭的集子,張惠言也編了一個詞集,可是他是給誰編的?給他學(xué)生編的。他在另外一個經(jīng)學(xué)大師的家里邊當家庭教師,這個家里邊的年輕人要跟他學(xué)詞。張惠言本來是一個經(jīng)學(xué)大師,道貌岸然,現(xiàn)在這些個年輕的學(xué)生說,老師我們也喜歡詞,聽說您對詞有研究,您給我們講一講詞吧。這詞里寫的都是美女跟愛情,這個道貌岸然的經(jīng)學(xué)大師,要給學(xué)生選一些詞,怎么樣呢?他就把這些個詞都增加了載道言志的解說,他說什么呢?就是剛才我們所講的溫庭筠的這首詞,講一個美女起床化妝“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張惠言就說了,他說這個溫庭筠表面上雖然寫的是一個美女,“照花前后鏡”,但其實是:“此感士不遇也?!彼镞呌幸环N哀感、有一種慨嘆,他慨嘆的是什么?是不遇。一個讀書人沒有得到知遇,沒有人欣賞他,沒有人任用他,這是溫飛卿,溫庭筠的號叫做“飛卿”。溫庭筠感士不遇,他感慨自己沒有得到知遇,沒有人知賞任用,“照花四句”,就是照花的這幾句,“是《離騷》‘初服’的意思”。那屈原的《離騷》“初服”說的是什么呢?屈原的《離騷》說:“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fù)修吾初服。”大家都知道,屈原是我們中國古代的一個非常偉大的詩人,根據(jù)司馬遷的《屈原列傳》所寫,說他是“忠而被謗,信而見疑”,他對國家是如此之忠誠,如此之誠信,可是他被人猜忌,不被人任用,被人嫉妒,忠而見忌,所以他就寫了《離騷》?!半x”在這里不是“離別”的意思,而是“遭遇”的意思,是encounter的意思。《離騷》英文的譯文是“encountering sorrow”,sorrow是憂愁、哀傷,encounter是遭遇。我碰到了哀傷,我遭遇了這樣的不幸,所以屈原在《離騷》里就說了,說我想要被晉用,我想要在朝廷里邊得到高位被任用,“進不入以離尤”,而我不但不被任用,而且我遭遇到怨尤,我遭遇到別人的很多的猜忌和讒毀,所以現(xiàn)在我就退下來。我退下來又如何呢?我就“復(fù)修吾之初服”。“復(fù)”是再,“修”是整理修整,我就再整理我最初的那個衣服。最初的衣服是剛剛穿上來的新的衣服,是潔白的、是干凈的、是沒有污染的,這是我的初服。你在世俗之間遭遇了很多的事情以后,你的衣服就被污染了。他說現(xiàn)在你既然不用我,我退下來,我要修整我自己當初的那個清潔美麗的衣服。這說的是什么?這是說我不會自暴自棄,不是說你用我,我就要好;你不用我,很多人就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反正你們也說我不成,我就這樣了,但為人不可以這樣。盡管別人不任用你,盡管別人不看重你,但是你不要放棄你自己,你仍然要保持你的清潔和美好。而屈原一向是用美麗的衣服來象喻美好的品德,他說我“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他說我要用芰荷,那美麗的荷葉做成上衣,我要用那美麗的荷花——芙蓉做成我的下裳,是芰荷為衣,芙蓉為裳。而且他說我佩戴著美麗的裝飾,“佩繽紛之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這是屈原,屈原是用衣服的美好來代表品德的美好的。
所以現(xiàn)在張惠言就說了,“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不但是化妝化得美麗,照花前后鏡的美麗,而且要穿上一件美麗的衣服,“新貼繡羅襦”。“襦”是一個上衣的短襖;“羅”是它的質(zhì)地,是絲羅的短襖;“繡”是它上面的花樣;“繡羅襦”,用一個“繡”字、一個“羅”字形容這襦的美麗。不但如此,還是新貼的繡羅襦,什么叫新貼的繡羅襦呢?這個“貼”字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熨貼,就是燙得很平的,你說古人有熨斗嗎?古人有熨斗,你看那個唐人的《搗練圖》,拿一個鐵的熨斗,我小的時候我們家里沒有電熨斗,就是把一個鐵的東西放在炭火里把它燒紅,就這樣燙,就是熨貼。唐朝的王建就寫過詩,說“熨貼朝衣脫戰(zhàn)袍”,他說一個出將入相的人物,這樣有才能的人物,從戰(zhàn)場上回來了,要穿上文官上朝的衣服,他說我就從箱子里邊拿出來我的朝衣,把它燙平,把我原來戰(zhàn)場上的袍子就脫下來。“熨貼”,所以是“新貼繡羅襦”,是剛剛熨貼平的繡羅襦,這么美好的一件衣服,“新貼繡羅襦”。而這個“貼”字呢,還有另外一個可能性,就是貼繡。有一種繡花,不是用針線的刺繡,而是在這個布上剪一塊布,釘在上邊,貼在上邊,紅布剪成一朵花,綠布剪成一片葉子,都放在上面,這就是“貼繡”。不管是貼繡也好,不管是熨帖也好,兩個都有可能,在中國的傳統(tǒng)或者在西方的傳統(tǒng)都有“多義”,就是一句詩可能不只有一個解釋,而有多種的可能性。那么貼的是什么花樣呢?是“雙雙金鷓鴣”,是一對一對的金色的鷓鴣鳥,寫的是衣服的美麗。而張惠言說,這衣服的美麗就是《離騷》初服的意思,就是感士不遇的意思,有這樣的意思嗎?不一定有啊。
王國維就批評張惠言,說“固哉皋文之為詞也”,說張惠言講詞真是太頑固了,像溫庭筠這樣的詞有什么屈原《離騷》的意思?都被這個張惠言牽強比附了?!峨x騷》的忠愛纏綿,屈子最后自沉了,大家都知道屈原是一個怎么樣的人,而且屈原的《離騷》從開頭就說“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表現(xiàn)了他的家世志節(jié),《離騷》全篇的作品證明了他的忠愛,他的行為、他整個的一生證明了他的忠愛,這是屈原。我們不懷疑屈原所說的美女,屈原所說的美麗的衣服,果然是象征才德的美麗。而溫庭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大家就說了,說溫庭筠“能逐弦吹之音,為側(cè)艷之詞”?!爸稹本褪前殡S著配合著,就配合著弦吹的聲音,彈的琴瑟,吹的笛簫,就配合著音樂寫出了那些個香艷的、不正經(jīng)的歌辭,“側(cè)”就是不正啊。據(jù)史書說溫庭筠這個人生活非常浪漫,他做很多不合道德規(guī)范的事情。有一個做揚子留后的姚,說本來他還很欣賞溫庭筠的才華,也贈給他不少財物,而溫庭筠拿了這些個財物就去嫖妓、就去賭博,所以后來就被這個揚子留后姚“笞”。“笞”就是鞭打,被他所笞逐,留下這樣的不光榮的記錄。這樣的人,“逐弦吹之音,為側(cè)艷之詞”,因為嫖妓被人打了一頓的人,有屈原《離騷》的意思嗎?他不見得有屈原《離騷》的意思啊。好,如果說他沒有屈原的意思,那張惠言卻說這首詞,“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有言外的寄托的意思。現(xiàn)在就產(chǎn)生了一個問題,所以我說歌辭之詞的美感特質(zhì)跟詩是不一樣的。詩是言志的,你寫的里邊的內(nèi)容,你的思想,你的志意;可是詞是歌辭之詞,而歌辭之詞就很妙了。所以現(xiàn)在就有了一個現(xiàn)象,就是雙重的性別,他表面上是寫一個女子——女子起床,女子化妝,女子插花,女子穿衣服,可是他是一個男子在寫的,就有了一種雙重性別的作用。什么叫“雙重性別的作用”呢?我們中國說男子是士,說一個讀書人,從孔子的《論語》就說“士志于道”?!笆恐居诘馈?,就是有志于追求道,一個做人的最高的理想。士,讀書人,就是以天下為己任,要不然杜甫怎么老說我要“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我要以天下為己任;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士當以天下為己任,溫庭筠也是一個士人,他當初何嘗不是讀了圣賢書?他有沒有志于道的意思?他有沒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意思?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個是從溫庭筠的本身來看有沒有這樣的意思,一個是從這個語言文字上來看這首詞可能不可能有這樣的意思。我們現(xiàn)在先看這個溫庭筠,他其實是很妙的一個人,我們現(xiàn)在看他的詩。溫庭筠寫過一首《病中書懷呈友人》,它前面有一個序,他說“開成五年秋”,開成五年的秋天,“以抱疾郊野,不得與鄉(xiāng)計偕至王府,將議遐適,隆冬自傷,因書懷一百韻”。我特別寫開成五年,而且注明是840年的秋天,這個年代有什么意思?“開成”是唐文宗的年號,而文宗在改元“開成”以前是什么年號?“大和”。就在大和的九年,唐朝的朝廷發(fā)生了“甘露之變”。什么叫“甘露之變”?那是一次非常重大的朝廷變故,唐朝的皇帝,我們不說從太祖太宗下來,我們只從溫庭筠來說,唐朝的時候宦官專權(quán),皇帝的生殺廢立都是出于宦官,文宗是個有作為的皇帝,所以他就聯(lián)合了一些個大臣,要把這個宦官的權(quán)奪過來,可是他失敗了,就是所謂“甘露之變”。而在“甘露之變”的時候,宦官把朝廷的大臣都殺死了,宰相王涯也被殺死了,而不久以前這個莊恪太子被廢了,不但被廢,而且被廢以后不久就暴卒,不久就死了。而這些個事情都是溫庭筠在開成五年之前的那五六年中所親身經(jīng)歷的,他看到了宦官的專權(quán),看到了“甘露之變”,看到宰相王涯被殺死,看到莊恪太子的被廢和暴卒,而他寫了什么?他經(jīng)過王涯的故宅舊居寫了哀悼王涯的詩,莊恪太子死后,他寫了哀悼莊恪太子的挽詩,可見溫庭筠是一個有理想的,是一個對朝政有他的思想、有他的見解的這樣一個人。二十幾歲少年時代偶然有一些浪漫的行為,這也是少年人之常情。我這樣說不是給少年人的浪漫行為作辯護,我只是說溫庭筠有過這樣的事情,那溫庭筠還有什么呢?溫庭筠就在開成五年,寫了這首《書懷》。所以這就跟詞不同了,詞是寫給歌女的歌辭,《書懷》是寫我自己的內(nèi)心的懷抱。溫庭筠的《書懷》詩就說了,他說:“逸足皆先路,窮郊獨向隅?!薄耙荨本褪桥艿每斓?,快馬,那馬足跑得快的,都跑到前面去了,大家都升了官,大家都在朝廷上得了高官厚祿,“逸足皆先路,窮郊獨向隅”,我一個人抱病在郊野,“向隅”,好像面對一個角落,沒有人跟我來往,我是孤獨的是寂寞的。“賦分知前定,寒心畏厚誣?!薄百x”是上天給你的,我們說天賦天賦,上天給你有多少,那是你的分,你應(yīng)該得多少這是你的分,你的本分,上天給我的有多少這是前定,我知道我這個人平生是根本不能夠富貴顯達的——“賦分知前定”;可是我所悲哀的還不只是我不能顯達,是“寒心畏厚誣”,使我心寒,使我心里邊真的感覺到這樣的悲哀,我所恐懼的是別人給我的誣陷,別人把這么多的不名譽的、不好的事情,“厚”是這么多的事情,加在我的身上。“有氣干牛斗,無人識轆轤?!彼f我也有我的志意,有我的才氣,“干牛斗”,可以直沖上天上的“牛斗”,牽牛北斗,直沖上、直沖到天空上去,這本來是說劍氣,這是《晉書》的《張華傳》上說的,是“寶劍之氣上沖于天”。他說我就像一把寶劍,我的光氣可以上沖北斗,可是“無人識轆轤”,只是沒有人認識我這把寶劍,“轆轤”,就是寶劍?!胺e毀方銷骨”,大家都說溫庭筠這個人品格不端正,行為不檢點,“積毀方銷骨”,一個人如果常在別人的積毀之中,你連你的骨頭都要被人家給銷毀掉,可見人言之可畏;“微瑕懼掩瑜”,他說就算我行為上有一點點小小的瑕疵不檢點,我恐怕就因為這小小的瑕疵,把我的美好的才志完全都遮掩了。而且歷史上記載著說溫庭筠果然是有才氣,他別號叫“溫八叉”。唐朝要考試作詩,是八韻的詩,押八個韻,兩句押一個韻,十六句押八個韻。溫庭筠到考場里面去考試,他叉一次手,兩句就出來了,又叉一次手,兩句又出來了,他八叉手,這十六句詩都作成了。他不但自己作了,還給這人作一首,給那人作一首,他替別人作了很多首,結(jié)果別人都考上了,他還沒有考上,所以他內(nèi)心就很不平。這個溫庭筠就因為有這樣的名聲,他自己行為又不檢點,又違反科場考試的規(guī)則,所以大家都不肯錄取他,所以他一直就落魄不得志。所以溫庭筠的內(nèi)心之中,如果是按照張惠言說感士不遇,你還別說,溫庭筠可能果然是有點感士不遇,以我的“溫八叉”,八叉手就作出一首詩了,我給那么多人作的詩他們都考上了,怎么我考不上?他當然是感士不遇了。
可是你說這樣地講未免就是牽強比附,這首小詞寫美女的化妝,有什么感士不遇的意思?張惠言比附是把這個美麗的衣服,跟屈原的那個初服,作牽強的比附,其實這首詞前面的“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里邊,同樣給讀者這樣的聯(lián)想,因為“蛾眉”在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之中,已經(jīng)是有一個傳統(tǒng)了,也是屈原說的,說“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還是屈原《離騷》的話了,他說那些個女子都是嫉妒我的蛾眉,“蛾眉”是眉毛的美麗,是形容一個美女,本來出于《詩經(jīng)》的《衛(wèi)風(fēng)·碩人》的那一篇。說是“螓首蛾眉”,形容一個美女,“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你知道這個女子什么樣?說她兩只手又白又細跟那蘆筍差不多,她的皮膚又白又嫩跟凍的豬油差不多,她的脖子又白又軟跟那個白的軟蟲差不多,她的牙齒跟瓠瓜子差不多,她的頭很方正跟那個蟬(知了)的頭差不多,她的眉毛跟兩個飛蛾的那個觸角差不多,這是古代農(nóng)村的民謠,最樸質(zhì)地形容美女的話。他們每天就看見這些個動物、這些個植物,所以就用這動物植物把美女形容一番。所以“蛾眉”本來就是代表美麗的女子,在《詩經(jīng)》里邊這個意思很單純,蛾眉就是美麗的女子,可是到屈原,說“眾女嫉余之蛾眉兮”,那個“蛾眉”就有了寄托象喻的意思,他說那些個女子都嫉妒我的蛾眉。屈原,《史記》里說他是“忠而被謗,信而見疑”,是別人對他的猜疑,別人對他的嫉妒。“眾”——那些個朝廷里的別的大臣,他們就嫉妒我的蛾眉,嫉妒我的才德比他們都好,所以這個蛾眉就成為才德美好的象征,而蛾眉作為才德美好的象征就成了一個傳統(tǒng)。這個在西方就被稱做是cultural code,是一個文化的語碼。什么是文化的語碼呢?就是一個語言,一個語言就是一個符號了,這個符號在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之中,被使用得很長久了,它就成為一個code,它就變成了一個文化的語碼,就是說“蛾眉”就代表才德的美好了。所以如果說“蛾眉”代表男子才德的美好,“畫眉”就代表對才德美好的追求,我要畫出一個美麗的眉毛,那就是對于才德美好的追求。
唐朝的李商隱就寫了一首詩,他說:“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這個小女孩剛剛八歲就知道愛美,知道要好,就畫眉毛,而且她果然真的畫出來很美的、修長的眉毛。有的女孩不會畫,像杜甫的女兒就不會畫,說“狼藉畫眉闊”,畫的眉毛又粗又黑。這個女孩子八歲就畫出那么長的、那么美的眉毛?!笆畾q去踏青,芙蓉作裙釵?!笔畾q的時候就跟一些女伴出去踏青,斗草尋芳,這女子對于美麗、對于感情、對于向外的追求,她“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釵”,她裙子的邊上都繡的是美麗的芙蓉花,而你要知道屈原說了“集芙蓉以為裳”。“蛾眉”是一個code,“芙蓉”又是一個code?!笆W(xué)彈箏,銀甲不曾卸?!笔q就學(xué)彈箏,你要有美好的才能嘛,你要多學(xué)很多的本領(lǐng),那么戴上一個指甲套,因為你用自己的指甲一彈你的指甲就斷了,戴上一個套子,就是銀的指甲套,“銀甲不曾卸”,這個“卸”字應(yīng)該念“下”,就不摘下來,代表她整天地都在練習(xí)彈奏?!笆牟亓H,懸知猶未嫁。”十四歲的一個女孩子啊,就六親都不能相見,你的表哥表弟都不可以隨便見了,“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說這個女孩還沒主兒呢,還沒說人家兒呢。“十五泣春風(fēng)”,就“背面”在“秋千下”,十五歲還沒找到主兒,所以這個女孩子當春風(fēng)吹來的時候就流淚了,她在蕩秋千,下來的時候背面秋千下,就流下淚來了。李商隱是寫一個女子嗎?李商隱是寫他自己,他說他自己的才能美好,沒有人欣賞他、沒有人任用他,所以“十五泣春風(fēng)”,就“背面”在“秋千下”。所以溫庭筠寫的“蛾眉”就是才德的美好,“畫蛾眉”就是追求才德的美好,可是沒有人欣賞你的蛾眉,所以就“懶起畫蛾眉”。你說“蛾眉”有一個傳統(tǒng),“畫蛾眉”有一個傳統(tǒng),“懶起”也有一個傳統(tǒng)。唐朝的杜荀鶴寫過一首《春宮怨》,說:“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彼f早年我年輕的時候,就因為我太愛美了,我太美了,所以就耽誤了我,“早被嬋娟誤”,已經(jīng)被選入宮的一個女子,因為她嬋娟,所以她被選入宮了。作為男子來說,因為他有才能,他考試考上了,他不是沒考上,他是考上了,所以“早被嬋娟誤”。可是“欲妝臨鏡慵”,可是現(xiàn)在我要化妝的時候,我對著鏡子我就覺得懶得化妝了,為什么?“承恩不在貌”,因為得到皇帝恩寵的人并不一定真正是容貌美麗的女子,我們說楊貴妃得到玄宗的寵愛,是因為楊貴妃“先意希旨”,這是陳鴻的《長恨歌傳》上寫的,因為當皇帝有一個意思還沒有說出來的時候,她已經(jīng)就能夠按照他的旨意做出來,迎合逢迎皇帝的愛好。你想如果是一個美麗的女子,你整天對皇帝說你今天說的話不對,昨天你下的那個詔令也不對,你不應(yīng)該對這個大臣如此,不應(yīng)該對那個大臣如彼,你想皇帝還喜歡她嗎?皇帝就不喜歡她了。所以得到寵愛的人不只因為她容貌的美麗,還因為她善于逢迎,善于拍馬,善于逢迎皇帝的意旨,是“先意希旨”?!霸绫粙染暾`”,我是已被選入宮了,可是我現(xiàn)在卻“欲妝臨鏡慵”,我要化妝反而我慵,“慵”就是懶。因為“承恩不在貌”,因為得到皇帝的恩寵的人并不一定真是美麗的女子,是“教妾若為容”,你教我為誰?教我怎么樣來化妝呢?在上位者根本不認識這個美麗的容顏,他不能夠欣賞,他是喜歡那逢迎的人,所以就“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這首詞就被張惠言看出來有這么多的意思。于是張惠言就對于怎么樣欣賞詞,就是這種歌辭的詞,寫美女的詞,它的美感是什么,看出來很多的意思,他說:“極命風(fēng)謠里巷男女哀樂,以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回要眇,以喻其致?!彼f詞這種文學(xué)體式,就是風(fēng)謠,就跟那個國風(fēng)民謠一樣,就是里巷之間的男歡女愛的歌曲。風(fēng)謠里巷之間男女的哀樂,他們相逢就快樂,相別就悲哀,可是就是這樣的里巷男女哀樂的這種歌謠,“極命”——當它發(fā)展到極度的時候,就產(chǎn)生了一種作用——“以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他就可以傳達、可以述說那些個賢人君子的一種感情,就是寫男女的相思愛情的小詞,就傳達了那些個才人志士賢人君子的一種感情。什么樣的感情?那是一個賢人君子的,最幽深的、最隱約的、最哀怨的、最悱惻的,這樣的感情,而且是“幽約怨悱”,還“不能自言之情”,他自己不能夠明白地說出來的一種感情。所以他表現(xiàn)的時候,“低回要眇”,都不直接地說,婉轉(zhuǎn)曲折地,寫這樣的詞語“以喻其致”,就是那么一種味道,那么一種作用,沒有說出來?!吧w詩之比興、變風(fēng)之義,騷人之歌,則近之矣?!彼f這大概就是相當于詩的比興、變風(fēng),騷人之歌,“則近之”,大概差不多了。我說歌辭之詞的一個美感特質(zhì),就是它不是言志的,那么你說他果然就是像《離騷》的嗎?果然就是像《詩經(jīng)》的變風(fēng)嗎?他果然就是比喻了嗎?他果然就是寄托了嗎?張惠言說,“蓋”,是不確定,大概就是詩中的比興,大概就是變風(fēng),大概就是騷人之歌,“近之”就差不多了。一個“蓋”字,一個“近之”,都表示不確定。所以你不能說溫庭筠果然就有屈原的用心,你不能這樣指說。但是妙就妙在他給讀者這樣的聯(lián)想,這就是小詞的一種微妙的作用。而為什么有這種微妙的聯(lián)想?
我現(xiàn)在又要給大家講兩句英文的詞語,當代的、現(xiàn)在還活著的、在法國的一個女學(xué)者,叫茱麗亞·克里斯多娃(Julia Kristeva),她說詩歌的語言除去它外表第一層的這個意思以外,它有很多微妙的作用。于是這個茱麗亞·克里斯多娃在她《詩歌語言的革命》的書里邊,就提出來兩種作用:她說一種是symbolic function,是象喻的作用;一種是semiotic function,是符示的作用。這兩個有什么分別?什么叫象喻的作用?我們先說什么叫symbol,什么叫象征。象征不是偶然的一件事情,我說這支筆象征正直,你信嗎?沒有這么一個傳統(tǒng)啊,從來沒有人說這一個圓珠筆就象征正直的品格,沒有這個說法。得說竹子,那個勁直的直挺挺的竹子,那是代表一種正直的品格。你說松柏后凋,代表一種堅韌的性格。所謂symbol,它成為一個symbol,它已經(jīng)是約定俗成了。“蛾眉”是代表才德的美好,“畫眉”代表追求才德的美好,“懶畫眉”是因為沒有人欣賞我的美好,我化妝給誰看?所以我懶。所以就有了一個傳統(tǒng),這是一個symbolic function。可是茱麗亞·克里斯多娃就更妙,她說還有一種作用是semiotic function,是符示的作用。semiotic就是符號,所以它沒有約定俗成,它沒有固定的一個意思,一個象征的意思,沒有,它只是一個符號,所以符號有一種作用。而這兩個區(qū)別在哪里?屈原的《離騷》說“眾女嫉余之蛾眉”,李商隱說“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杜荀鶴說“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他們都是從一個傳統(tǒng)下來的,他們都有這種象喻的作用??墒菧赝ン尬幢赜写艘?,溫庭筠是一個有才而浪漫的詩人,他未必有屈原的這樣的托意,可是他的符號,就是他用的“蛾眉”、“畫眉”、“懶起畫蛾眉”,都引起讀者這樣的聯(lián)想,而這個聯(lián)想除了語言符號的作用以外,還有一種文化上的因素,就是士的這個傳統(tǒng),就是每一個讀書人都想要有一個修齊治平的這樣的理想。溫庭筠當他填寫詞的時候,可能他只是給歌女寫一個歌辭,可是他作為一個士人,有一個文化的傳統(tǒng),所以他可能在他的潛意識、下意識里邊有一種要追求這個修齊治平的理想而不能夠達成的感慨。而從讀者來看,像張惠言這樣的讀者,也是在這個文化傳統(tǒng)之中,所以是文化的傳統(tǒng)跟語言的符碼結(jié)合起來,使得溫飛卿的詞有了這樣一種美感的作用。這是歌辭之詞,男子寫美女跟愛情的詞,產(chǎn)生了這樣一種微妙的作用。我們今天只是用溫庭筠的一首小詞來說明中國的詞,尤其是歌辭之詞里邊的一種特殊的美感作用,我們就停止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