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全能的作者
RR:瑪格麗特·杜拉斯女士,您選擇了用文學(xué)、用電影、用戲劇來表達(dá)自我。在這三種表達(dá)方式中,哪一種跟您最貼切?
MD:是人們所說的文學(xué)。
RR:說到底,您首先是小說家和詩人。
MD:是的,是的。不,總之,是小說家……一個閉門造車的人。
RR:如果說您接近戲劇和電影不是出于意外,至少也是因為文學(xué)吧?
MD:應(yīng)該說是電影走近了我;確切地說,是雷乃走近了我,不是嗎?他先跟我要劇本,他什么都沒準(zhǔn)備,但要在拜訪我之后的九周內(nèi)拍電影,于是我在這種情況下創(chuàng)作了《廣島》。然后就繼續(xù)了!
RR:他了解您的小說,他是在讀過您的小說后,想到您可能可以給他寫劇本的嗎?
MD:是的。尤其是讀了其中的一本。
RR:哪一本?
MD:我想是《琴聲如訴》。
RR:他不想拍《琴聲如訴》嗎?
MD:是很想。
RR:不過他還是來看您,請您寫一個原創(chuàng)劇本?
MD:是的。他跟我說,如果哪一天他要拍我的小說,他不需要腳本。他狠批了彼得·布魯克從《琴聲》改編的電影。例如,咖啡館里的場景,重復(fù)出現(xiàn)的事情很少,如果讓雷乃拍,他會按照他的方式來拍。他說,人們沒有在電影中充分利用重復(fù)的力量。就個人而言,我同意他的意見。但我也很喜歡彼得·布魯克的電影,是的,是的……
RR:對于《廣島之戀》,您在看過銀幕上的電影后,是否很準(zhǔn)確地找到了您想在劇本中表達(dá)的東西?
MD:雷乃讓我根據(jù)我想象中看到的電影寫劇本。我向他描述了我看到的電影,拍完以后,他把電影從日本帶回來,結(jié)果跟我想象的電影驚人地相似。
RR:在這種情況下,的確有一種奇思碰到妙想之感,是一種默契!
MD:是的,是的,我可以說,是的。
RR:在您寫《廣島之戀》,或者籠統(tǒng)地說在您寫電影劇本時,您可以看到人物;但在您寫小說時,您需要把人物和布景具體表現(xiàn)出來嗎?
MD:是的,當(dāng)然。當(dāng)然,但我們可以說,小說的視野更加接近戲劇的視野。在小說中,您可以看到各個角度;它不是平面的畫面。您可以從各個角度看到腦袋,可以繞腦袋轉(zhuǎn)一圈,不是嗎?我從來沒有把我的小說想象成一部黑白片,我不能那么說。而現(xiàn)在我拍電影了,我注意到了這一點??淬y幕對我來說很困難。
RR:這些人物,您也聽到他們講話,因為在電影中,話語……
MD:啊,是的,我聽的要比看的多很多。如果您愿意,我看到的是輪廓,大概的輪廓,女性的輪廓,男性的,但聲音是極為準(zhǔn)確的。
RR:聲音比畫面更能給您留下深刻印象?
MD:是的,可以說在電影中也是如此。我對演員的對話和演員的聲音十分敏感。
RR:此外,《琴聲如訴》的主題是從一聲叫喊開始的,這位女士聽到了遇害的女士在叫喊……這說明了您對人聲多么敏感。
MD:這聲叫喊也是在提問,它不知道為什么。不知道是因為幸福還是……其他原因而叫喊。
RR:現(xiàn)在您自己要去拍電影,擔(dān)任導(dǎo)演。我想,拍的是您的劇本《音樂》。您會怎樣去拍這個劇本?
MD:我不是一個人拍,是跟色邦,電視導(dǎo)演保爾·色邦一起拍。我們會怎樣拍,呃,他會拍一個分鏡頭,我也從我的角度拍一個;還會有第三個分鏡頭,這個鏡頭我倆一起拍。但對我來說,電影是個新事物,我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想著它。
RR:為什么,在您用文學(xué)、用戲劇、用電影表達(dá)自己之后,您還覺得有必要親自拍成電影?
MD:因為到現(xiàn)在為止,我為不同的導(dǎo)演寫過不少劇本:柯比 、布魯克、雷乃,最近還為讓·夏波 寫了《四號壁爐》(La Cheminée quatre) ,那確實……我覺得有必要完成這項工作。將這種體驗進(jìn)行到底。
RR:總之,這就是全能作者的概念?
MD:有點兒。
RR:您覺得拍電影有趣嗎?
MD:目前,我覺得很有趣。您知道,如果不是自己拍,那感覺就有點像是被別人偷了……
RR:可以說,您也是挺幸運的,因為從《廣島之戀》《琴聲如訴》《長別離》來看,您的作品在電影中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MD:是的,我跟導(dǎo)演們相處很愉快。我想奧秘就在這里。應(yīng)該對文本有共同的理解,我認(rèn)為。這是為了把電影拍好。寫在紙上的對話,一點意義都沒有。要去了解它應(yīng)該如何被說出來,這么說的目的是什么……應(yīng)該把它唱出來,因為它就像音樂一樣,協(xié)奏的音樂。整個環(huán)境氛圍很重要。
RR:您會忠實于戲劇《音樂》,還是可以接受在電影中進(jìn)行一些改編?
MD:戲劇長四十五分鐘;電影更長一些,一個半小時。會出現(xiàn)第三個人物,占據(jù)電影整個第一部分;這是一位路過的年輕女孩。
RR:您增加了戲劇中未出現(xiàn)的第三個人物?
MD:是的,是的。他是男人的證人,由羅伯特·何森 扮演,女士由德菲因·塞里格 扮演。年輕女孩由達(dá)森的女兒扮演。她是一位美國小演員。
RR:是嗎……如果您將《音樂》寫成了小說而不是戲劇,您引入電影里的這個人物,您會讓她出現(xiàn)在小說中嗎?
MD:會,絕對會。
RR:您喜歡哪位電影導(dǎo)演?您覺得這位導(dǎo)演影響了您拍電影的風(fēng)格嗎?
MD:如果有的話,那就是羅西 !我覺得羅西拍出了我們這個時代最出色的電影。
RR:他的哪一部電影給您留下的印象最深?
MD:從整體上看哪一部都談不上?!镀腿恕罚?span >The Servant)的第一部分,我不想說是整部電影;結(jié)尾的夸張糟蹋了這部電影;還有另一部電影的一部分,《國王與國家》(The King on the Country) 的一部分。不,才華橫溢的戈達(dá)爾 做不到,我厭倦了所謂的演員的魔力。我覺得他不會指導(dǎo)演員。他展示出來的是貝爾蒙多 的照片底片,而不是貝爾蒙多。
RR:是的,可以感覺到他有點迷貝爾蒙多。
MD:別人的電影絕不會像羅西的那樣,人物完全是突然出現(xiàn)的,出現(xiàn)在顫栗之中。當(dāng)人物出現(xiàn)在羅西的舞臺上時,意味著要發(fā)生什么事情。戈達(dá)爾,不;他融入了布景,變得平淡無奇。這很遺憾,因為他才華橫溢!
RR:這種偏愛,或者說這種拉近了您和羅西距離的思想上的相似,您覺得它會對您的電影產(chǎn)生某種影響嗎?
MD:我不知道……我希望沒有!因為羅西和我,我們想一起拍電影已經(jīng)有……四年時間了!四年!但我們都是各拍各的,從來沒有一起拍過?,F(xiàn)在,他下周日要來巴黎,我希望能夠與他合作《勞兒之劫》,他很想拍這部?;蛟S與讓娜·莫羅一起……他是一位偉大的電影藝術(shù)家,脾氣很壞。但這是個了不起的家伙。
RR:您有沒有想到,或許是不自覺地想到,就像您剛才所說的,在您拍電影時,有沒有被他“神奇的”電影影響到?
MD:您知道,當(dāng)人們受到某種影響時,其實并不自知。這個問題我完全無法回答……以后再看吧……
RR:除羅西以外,您還有沒有其他偏愛的電影導(dǎo)演?
MD:法國的?
RR:法國或其他地方。
MD:這太寬泛了。
RR:布列松 。
MD:是的。
RR:是的。此外,他解決的電影問題比大多數(shù)人都多,至少他所有的同行都沒能解決的問題。
MD:話語。話語從來不會束縛人。就像在很多電影中一樣,它絕不是丑惡的。不知羞恥的。
RR:外國導(dǎo)演呢,例如意大利的,美國的,或英國的……?
MD:我喜歡的?維斯康蒂 。
RR:超過安東尼奧尼 ?
MD:是的。我喜歡安東尼奧尼的某幾部電影……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歡安東尼奧尼。就像可以這樣評價作者一樣,我喜歡某位作者的某幾本書。不喜歡伯格曼(Bergman),總之,沒有那么喜歡,沒有。
RR:在英國,我覺得有一位年輕的英國導(dǎo)演似乎很出色,有一段時間了……
MD:是的……
RR:克里夫·唐納 ——說到底,不是拍攝《風(fēng)流紳士》(Pussycat)的唐納,我一點都不喜歡《風(fēng)流紳士》,而是拍攝《倫敦奇案》(Tout ou rien)的克里夫·唐納。
MD:尤其是《客人》(The Caretaker)。
RR:還有這部,是的。
MD:《倫敦奇案》,我覺得這部……很迷人,僅此而已。
RR:您說的“迷人”帶有一點貶義,不是嗎?
MD:不,不。
RR:理查森?
MD:是的,當(dāng)然。不是《湯姆·瓊斯》(Tom Jones)。我希望是《女教師》(Mademoiselle),然后是《水手》(Le Marin) !
RR:您寫過很多電影劇本,為什么您選擇了用一個戲劇劇本開始你的導(dǎo)演生涯,而不去寫一部原創(chuàng)電影劇本呢?
MD:因為這部戲劇中有一場四十五分鐘的對話,發(fā)生在同一地點。這是一場冒險,這很難,令我感興趣的就是這個原因,因為電影令我感興趣的問題之一便是對話。這就是電影的戲劇性。這個問題之前都沒有被解決。
RR:很有趣,為什么您剛才跟我說您被人物的臉打動過,但他們的聲音常常令人失望?
MD:他們的話語。因為畫面注重的是臉,它美化了臉,不是嗎,電影演員的臉上有某種美妙的東西。當(dāng)這張臉開始說話時,就會產(chǎn)生某種割裂,但不是徹底的。畫面和話語未能匹配。這個問題令我感興趣。當(dāng)主角開始說話時我總覺得難受。我想這是單純的技術(shù)問題。畫面和聲音的比例沒有分配好。人們看得太多,聽得卻不夠,需要建立某種平衡。這就是《音樂》中的對話令我感興趣的地方。
RR:但這是語言的問題,而不是演員嗓子的問題!
MD:是一個技術(shù)問題:音高、畫面和聲音的協(xié)調(diào)……要么展示太多,我跟您說,展示太多,就不需要說話了;要么說話太多,就不需要看臉了。除了在極少數(shù)的電影中,例如《客人》,這個問題都未能解決。從這個角度看,某些片段是完美的。這是一部不討喜的、很艱深的電影,但它動人心弦。
RR:正是這些原因促使您選擇了《音樂》?
MD:絕對是,這是個難題。這樣才有趣,這是一個要解決的難題。
1966年4月9日,《電影真相》,法國文化臺
羅杰·雷讓導(dǎo)演,PRD制作,法國廣播電視公司
- 柯比(Henri Colpi,1921—2006),法國導(dǎo)演、剪輯、編劇、演員,導(dǎo)演《長別離》?!g注
- 讓·夏波(Jean Chapot,1930—1998),法國演員、編劇,代表作品為《少女艾曼妞》?!g注
- 最后的題目為《女竊賊》(La Voleuse),寫于1965年夏天,上映于1966年。
- 羅伯特·何森(Robert Hossein,1927— ),法國演員、導(dǎo)演、編劇,代表作品為《男人與狗》《魅影追擊》?!g注
- 德菲因·塞里格(Delphine Seyrig,1932—1990),法國演員、導(dǎo)演、制片人,代表作品為《穆里耶》《去年在馬里安巴》?!g注
- 約瑟夫·羅西(Joseph Losey)和瑪格麗特·杜拉斯打算改編幾部電影:《夏夜十點半鐘》《勞兒之劫》《長椅》(La Chaise longue)(劇本改編成了小說《毀滅,她說》),但最終一部也未能完成。
- 原書有誤,羅西這部影片的英文名字是King and Country?!g注
- 戈達(dá)爾(Jean-Luc Godard,1930— ),法國導(dǎo)演、編劇、制作人,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奠基者之一,代表作品為《精疲力盡》《芳名卡門》《隨心所欲》?!g注
- 貝爾蒙多(Jean-Paul Belmondo,1933— ),法國電影演員,代表作品為《法國女郎與愛情》《消遣》《兩個女人》?!g注
- 布列松(Robert Bresson,1901—1999),法國導(dǎo)演,代表作品為《布勞涅森林的女人們》《鄉(xiāng)村牧師日記》《錢》《武士蘭士諾》。——譯注
- 維斯康蒂(Luchino Visconti,1906—1976),意大利電影導(dǎo)演,代表作品為《沉淪》?!g注
- 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1912—2007),意大利導(dǎo)演、編劇、剪輯,代表作品為《愛情編年史》《奇遇》?!g注
- 克里夫·唐納(Clive Donner,1926— ),英國導(dǎo)演、剪輯、制片、編劇,代表作品為《叫我第一名》《天堂竊情》《弄假成真》。
- 《直布羅陀水手》,1967年由托尼·理查森改編而成,由讓娜·莫羅、伊安·邦納(Ian Bannen)、瓦妮莎·雷德格瑞夫(Vanessa Redgrave)、奧遜·威爾斯(Orson Welles)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