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讀歲月
林肯十五歲的時候,開始學(xué)習(xí)認識字母,并且能勉強讀懂一些簡單的句子,不過書寫還很困難。1824年的秋天,一個名叫阿澤爾·多爾西的漂泊教書匠來到皮金河開辦了一所學(xué)校。林肯兄妹每天都要穿過樹林,之后步行四英里,到這個教書匠的學(xué)校學(xué)習(xí)知識。在多爾西的學(xué)校里,孩子們的朗讀聲和嬉鬧聲從來都不會停止。因為多爾西相信,只有讓孩子們大聲朗讀,才能分辨出哪個學(xué)生沒有真正用心學(xué)習(xí)。學(xué)生閱讀的時候,多爾西老是拿著教鞭,在教室中來回踱步,如果他發(fā)現(xiàn)哪個學(xué)生不出聲朗讀,便會一鞭打過去,以示懲戒。因此,每個學(xué)生都會將音量調(diào)到最大,以期突出自己的聲音。學(xué)校的朗讀聲,往往在四分之一英里之外也清晰可聞。
上學(xué)時,林肯總是戴著一頂松鼠皮做成的鴨舌帽,穿鹿皮制的馬褲。由于馬褲每次洗完都會縮水,褲腳處根本沒法護住他的小腿和腳踝,只能任其暴露在寒風(fēng)中。
林肯上學(xué)的地方,說是學(xué)校,其實就是一個低矮而又粗糙的小木屋,矮到多爾西甚至都無法完全站直身子。屋子沒有窗戶,多爾西便從每一面墻中分別抽出一根木頭,之后用紙糊上,這樣,紙糊的地方就可以透進些許光亮了。而屋內(nèi)的地板和座椅,也是用劈開的木條做成的。
林肯平時的閱讀材料大都選自《圣經(jīng)》,而進行書寫練習(xí)的時候,則以華盛頓和杰斐遜的筆記為藍本。他的字體也確實跟這兩個人相似,都是那么清晰且別具一格。林肯的字很快就受到眾人的認可和稱贊,有些不識字的鄰居甚至?xí)叫袔子⒗飦碚埩挚蠋退麄儗懶拧?/p>
眾人的認可讓林肯對學(xué)習(xí)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覺得上課的時間太短,于是回家之后仍抱著書本不放。在當時,紙張是非常稀少的,而且較為貴重,于是他便用碳棒做成筆,在木板上練習(xí)寫字。有時候,他還會在木板上進行數(shù)字的演算。一旦整個木板都被他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字,他便會找來刀子,將木板的表層刮掉,這樣一來木板表層煥然一新,他又有地方書寫了。
林肯家境貧寒,買不起算術(shù)書,便向別人借了一本來,將之從頭到尾抄到紙片上,然后將紙片裝訂成冊,做課本用。在林肯去世的時候,他的繼母手里還有部分林肯自制的算術(shù)書的書頁。
那時候,林肯就已經(jīng)在有些地方與其他孩子不同了。他不僅喜歡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有時候甚至還寫寫詩,之后交給鄰居威廉閱讀,并讓其發(fā)表意見,以便修改。而他的文章更是引人注目,曾有一位律師覺得林肯談?wù)搰奈恼聦懙煤芎?,盡力幫他尋找發(fā)表的機會。事實上,俄亥俄州的一份報紙,也確實刊登過林肯寫的有關(guān)禁酒的文章。當然,這些都是后話。林肯的第一篇文章,靈感來源于伙伴們在校園里玩的一種殘忍的游戲。當時,林肯的很多同學(xué)常常去抓烏龜,然后在龜背上放正在燃燒的木炭,以此取樂。林肯覺得這種做法過于殘忍,請求同學(xué)們不要再這么玩,而且他還跑過去用赤裸的腳丫將龜背上的木炭踢走。他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以這個事件為中心,呼吁人們對動物要有憐憫之心。這時的林肯,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善良的天性了。
之后,林肯斷斷續(xù)續(xù)地在另一所學(xué)校學(xué)習(xí)了一段時間,之后就再也沒有接受過任何的正規(guī)教育。其求學(xué)的時間加起來,也不過十二個月。1847年的時候,林肯晉升為國會議員,在填寫簡歷的時候,他在教育程度一欄中寫“不完備”。
被提名為總統(tǒng)候選人之后,林肯曾說:“快要成年的時候,我依然是不諳世事的孩子,不過幸好,我學(xué)會了閱讀、寫作和簡單的三則運算。這些就是我接受過的全部的教育,我的學(xué)識能夠達到今天的地步,靠的完全是壓力和需要?!?/p>
而曾經(jīng)當過林肯老師的人,也確實沒有什么學(xué)識,基本都是一群相信巫術(shù),覺得地球是扁平的家伙??墒牵挚蠎{著跟這些人進行的斷斷續(xù)續(xù)的學(xué)習(xí),培養(yǎng)出自己最寶貴的品格之一:對知識的渴望和熱愛,在當時,這是差不多只有上過大學(xué)之后的人才有的品格。
學(xué)會閱讀之后,林肯從書中接觸到另一個神奇的世界,一個他從沒接觸過甚至無法想象的奇妙世界。這個世界改變了他,給了他寬闊的視野,也讓他擁有了更大的夢想。二十多年里,閱讀一直是為林肯提供激情的因素之一。林肯的繼母曾收藏《圣經(jīng)》、《伊索寓言》、《魯濱孫漂流記》、《天路歷程》以及《水手辛巴德》等書籍。林肯看到這些書之后,馬上就被吸引了,將之當成是無價之寶。他甚至把《圣經(jīng)》和《伊索寓言》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以便可以隨時拿過來進行閱讀。這兩本書也確實對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為人處世、談話風(fēng)格等的形成都跟這兩本書有關(guān)。
這些書籍雖好,但遠遠不能滿足林肯的閱讀需求。于是,他便開始向別人借,不管是圖書還是報紙,只要是鉛字印刷出來的,他都要借來看一看。有一次,他沿著俄亥俄河南岸走了很遠,從一個律師那里借了一本修訂版的《印第安納法典》,并首次接觸到《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
林肯還經(jīng)常幫助鄰居掘樹樁或收玉米,這樣,他便可以從鄰居那里借書出來看了。從鄰居那里借來的書,有一本是《華盛頓生平》。林肯對這本書愛不釋手,晚上經(jīng)常看到天黑到分辨不清字體了才罷休。睡覺的時候,他將那本書放在木屋的墻縫之處,這樣,當?shù)诙焯柟庹者M小屋的時候,他就可以在第一時間看書了。有一天晚上,外面下起了大雨,雨水從墻上的縫隙中滲了進來,浸濕了書本。書的主人對這件事很是惱火,堅決不肯罷休,最后林肯只得以幫助對方割三天草料作為補償,這件事才得以解決。
在林肯借過的書中,《史考特教程》是讓他受益最多的。這本書不僅讓他學(xué)會了如何進行公眾演說,還讓他從中領(lǐng)略到古羅馬雄辯家西塞羅和古希臘著名演說家狄摩西尼斯的風(fēng)采,更重要的是,他還從中接觸到莎士比亞戲劇中的各色人物。
林肯常常拿著《史考特教程》,在樹林中走來走去,同時嘴里大聲朗讀著哈姆雷特的經(jīng)典臺詞。他還不斷重復(fù)安東尼在愷撒遺體前說的那句曠世警句:“朋友們,羅馬同胞,鄉(xiāng)親們,請聽我說,我是來埋葬愷撒的,不是來贊美他的?!?/p>
每當讀到精彩處,如果手中沒有紙,林肯便會將書中的文字刻在木板上。后來,林肯還做了一個粗糙的剪貼板,將所有喜歡的句子都寫在上面,并隨身攜帶,一有空閑的時候就拿出來誦讀一遍,直到能夠倒背如流后方才罷休。
在田間勞作的時候,林肯也從不放棄閱讀。他常常會趁著馬兒休息的瞬間,坐在圍墻的高處讀書。中午的時候,家人都去吃飯了,林肯卻往往是一手拿著玉米餅一手捧著書,癡迷地看著。
小鎮(zhèn)上的法庭開庭的時候,林肯就徒步走上十五公里到鎮(zhèn)上去旁聽律師們激烈的辯論,然后盡量記住他們說過的話,等到回家干活的時候,則利用空閑時間,模仿律師們的語氣和話語,獨自進行演說。此外,林肯有時候還會模仿牧師們做禮拜時所做的演講。
有時候,林肯還會將笑話集帶到田間,坐在圓木上為大家朗讀,每當這時,聽眾們常發(fā)出陣陣笑聲。然而,雖然大家都很開心,但玉米地里的雜草因此長得更高了。
雇傭林肯的農(nóng)夫經(jīng)常抱怨林肯太過懶惰,說他“懶得可怕”。面對對方的指責,林肯從不辯解什么,而是坦然接受,他常說:“我父親只教我如何干活,可從沒教過我要熱愛干活?。 ?/p>
林肯的老父親托馬斯最后發(fā)話了,他要求林肯終止這一切愚蠢的行為,讓他不許再在田間講笑話給別人聽??墒?,托馬斯發(fā)布命令的口氣雖然十分嚴肅,但林肯并沒有將之當回事,而是依然故我。最后,老托馬斯當著眾人的面,打了林肯一個耳光,將他打倒在地。倔強的林肯一句話也沒說,從此父子之間產(chǎn)生了隔閡,而且直到最后,這隔閡也沒有消除。托馬斯老去的時候,盡管林肯也在資助他,但他們很少見面。即使是1851年老托馬斯病危的時候,林肯也沒去他的床前看上一眼。林肯說:“如果我去看他,恐怕未必就是好事,鬧不好還會弄得大家都不愉快?!?/p>
1830年冬天,牛乳癥再次爆發(fā),死亡又一次降臨在印第安納州的巴克涵山谷。面對瘟疫,托馬斯的心中充滿了恐懼。他賣掉了家中的豬和玉米,又以八十美元的價格賣掉了貧瘠的田地,然后造了一輛笨重的馬車,將所有的財物和行李搬到馬車上,讓林肯趕著車,同時吆喝著牛群,開始了又一次的遷徙。托馬斯一家的目的地是伊利諾伊州的一個山谷,印第安人將那山谷稱作“桑加蒙”,也就是豐饒之地的意思。
牛群在茂密的森林中緩慢前行,笨重的馬車行走在山丘之間,他們越過了密林,橫渡荒涼的伊利諾草原。在盛夏陽光的炙烤下,一家人踏過了足有六英寸高的枯黃草原。
在文森斯,林肯第一次見到了印刷廠,那時候,他二十二歲。到迪凱特后,一家人在法院的廣場上歇腳。二十六年之后,林肯依然記得當時的情景,還能夠準確地指出當年馬車??康奈恢茫苏f:“那時候,我真的想不到我也能夠成為律師?!?/p>
關(guān)于這段遠行,赫恩登曾經(jīng)有過記載,他在他的《林肯傳》中寫道:
林肯先生曾經(jīng)跟我提起過這段旅程。他說,那時冬天還沒有過去,馬路上的積雪白天融化,晚上又會再次凍結(jié),路上走起來尤其艱難,再加上當時有牛群同行,就更難了。那時候,河上還沒有橋梁,除非能夠找到繞行的小路,否則就只能趕著牛群趟河而過了。跟隨林肯一家遠行的還有一條狗,有一天這小家伙掉隊了,直到大家過了河之后才發(fā)現(xiàn)小狗還在河的對岸。面對沿著破冰邊緣流動的河水,小狗不停地叫著,卻并不敢下水前行。急著趕路的人中,大部分都覺得,回去救這條小狗只能耽誤大家的時間,再無其他意義,因此想要扔下狗繼續(xù)趕路。但他不同意,他不忍心小狗就這樣被拋棄,于是林肯脫下了鞋和襪子,獨自蹚河回去,將狗救了回來。林肯說:“看到小狗被救后那欣喜的樣子,我覺得自己受的凍和累非常值得?!?/p>
就在林肯一家趕著牛群行走在大草原上的時候,當時的國會正在激烈地討論一個議題,那就是州政府是否有權(quán)退出聯(lián)邦政府。討論中,丹尼爾·韋伯斯特從座位上站起來,用近似吼叫般的聲音發(fā)表了一場后來被林肯稱為“美國演說典范”的演講,也就是著名的《韋伯斯特答海恩書》。那次演說的結(jié)尾一直被林肯奉為經(jīng)典,并將之當作自己的政治信仰,即“一個美國,不可分割”。
美國的分裂問題,直到三十年后才得以解決,靠的不是韋伯斯特的強悍,也不是克萊的才華和卡爾霍恩的聲譽,這一功績是屬于林肯的。不過在韋伯斯特發(fā)表演說的時候,林肯還只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伙子,正趕著馬車行進在前往伊利諾伊州的路上;在那些大員們慷慨陳詞、激昂雄辯的時候,戴著鴨舌帽,穿著鹿皮馬褲的林肯正在馬車上引吭高歌,他唱的是:“你好啊,哥倫比亞,快樂的園地。你還沒有開懷暢飲,可是我卻已經(jīng)醉倒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