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呂相絕秦

古文觀止譯注 作者:[清] 吳楚材,吳調(diào)侯 編;李夢生,史良昭 等譯


呂相絕秦

《左傳》成公十三年

【題解】

本文是《左傳》中最完整、典型的外交辭令。魯成公十一年(前580),晉厲公與秦桓公約定在令狐(今山西猗氏縣)會盟,秦桓公違約未至。接著,秦國又聯(lián)合狄、楚,妄圖引導(dǎo)二國伐晉,秦、晉關(guān)系惡化,導(dǎo)致晉派呂相去與秦國絕交。呂相的長篇言辭中列舉了秦、晉二國歷代邦交的情況,以大量事實(shí)來說明與指責(zé)秦國的背信棄義、自絕于晉,同時(shí)又留有轉(zhuǎn)圜的余地,希望秦國能悔悟和好。全文以雄辯壯闊著稱,在委婉中鋒芒畢露,系統(tǒng)而富有條理,充分利用了夸飾鋪張、縱橫反復(fù)的論辯手段,甚至強(qiáng)詞奪理,揭示了當(dāng)時(shí)大國之間激烈的政治、軍事、外交斗爭的實(shí)質(zhì),對后世“檄文”一類文章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

晉侯使呂相絕秦〔1〕,曰:

“昔逮我獻(xiàn)公及穆公相好〔2〕,戮力同心〔3〕,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4〕。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無祿〔5〕,獻(xiàn)公即世〔6〕。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7〕。又不能成大勛,而為韓之師〔8〕。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9〕,是穆之成也〔10〕。

【注釋】

〔1〕晉侯:晉厲公?!蜗啵何鸿熤游合?。

〔2〕昔逮:自從。

〔3〕戮力:并力,合力。

〔4〕昏姻:即婚姻。

〔5〕無祿:沒有福祿。即不幸。

〔6〕即世:去世。

〔7〕用:因而?!》铎耄褐鞒旨漓搿<礊閲?。秦納惠公在僖公十年(前650)。

〔8〕韓之師:僖公十五年(前645),二國在韓地交戰(zhàn),晉惠公被秦國俘虜,后放回。

〔9〕集:成就,成全。秦納文公在僖公二十四年(前636)。

〔10〕成:成就,成全。

【譯文】

晉厲公派呂相去與秦國絕交,說:

“自從我們獻(xiàn)公與你們穆公相互友好,合力同心,用盟誓加以申明,又用婚姻來加深這種關(guān)系。上天降禍給晉國,文公去了齊國,惠公到了秦國。不幸,獻(xiàn)公去世,穆公不忘昔日的情義,使我們惠公因此能在晉國主持祭祀。但他又不能完成這一重大功勛,從而發(fā)動了韓地的戰(zhàn)役。他后來心中懊悔,因此支持我們文公登上君位,這是穆公成全我們的結(jié)果。

“文公躬擐甲胄〔1〕,跋履山川,逾越險(xiǎn)阻,征東之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諸秦〔2〕,則亦既報(bào)舊德矣。鄭人怒君之疆埸〔3〕,我文公帥諸侯及秦圍鄭。秦大夫不詢于我寡君,擅及鄭盟。諸侯疾之,將致命于秦〔4〕。文公恐懼,綏靖諸侯,秦師克還無害,則是我有大造于西也〔5〕。

【注釋】

〔1〕擐(huàn 幻):穿。

〔2〕胤(yìn ?。汉蟠?。

〔3〕怒:侵犯?!〗▂ì 義):邊境。

〔4〕致命:拼死決戰(zhàn)。

〔5〕造:功勞。 西:指秦國,在晉國之西。

【譯文】

“文公親自披甲帶胄,跋涉山川,逾越艱難險(xiǎn)阻,征服東方的諸侯,虞、夏、商、周的后代,都向秦國朝見,這也可以算是報(bào)答了秦國往日的恩惠了。鄭國人侵犯君王的邊境,我們文公率領(lǐng)諸侯與秦國一起包圍鄭國。秦大夫不征求我國寡君的意見,擅自與鄭結(jié)盟。諸侯憎恨這事,準(zhǔn)備與秦拼死一戰(zhàn)。文公恐懼,安撫諸侯,使秦軍得以安然回國,這也算是我國給予秦國的大恩惠了。

“無祿,文公即世,穆為不吊〔1〕,蔑死我君〔2〕,寡我襄公〔3〕,迭我殽地〔4〕,奸絕我好〔5〕,伐我保城〔6〕,殄滅我費(fèi)滑〔7〕,散離我兄弟〔8〕,撓亂我同盟,傾覆我國家。我襄公未忘君之舊勛,而懼社稷之隕,是以有殽之師。猶愿赦罪于穆公〔9〕,穆公弗聽,而即楚謀我。天誘其衷〔10〕,成王隕命〔11〕,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12〕。

【注釋】

〔1〕吊:吊唁。

〔2〕蔑死我君:或謂當(dāng)從《釋文》所引作“蔑我死君”,與下“寡我襄公”對。

〔3〕寡:少,這里是欺侮的意思。

〔4〕迭:同“軼”,突然進(jìn)犯。事詳前《蹇叔哭師》篇。

〔5〕奸絕:遏絕,斷絕。

〔6〕保城:謂邊境小城。

〔7〕費(fèi)滑:即滑國,費(fèi)為滑都。秦滅滑在魯僖公三十三年(前627)。

〔8〕散離我兄弟:秦伐鄭滅滑,二國與晉同為姬姓國,故云。

〔9〕赦罪:即釋罪,求和解。

〔10〕天誘其衷:當(dāng)時(shí)俗語,即天心在我。

〔11〕成王:楚成王。 隕:同“殞”。楚成王隕命在魯文公元年(前626)。

〔12〕逞:滿足。

【譯文】

“不幸,文公去世,穆公不肯來吊唁,輕視我們?nèi)ナ赖木?,欺?fù)我們的襄公,突然襲擊我們殽地,斷絕我們的友好鄰邦,攻打我們邊境城堡,滅亡我們的同姓滑國,離間我們兄弟國家,擾亂我們同盟諸侯,傾覆我們國家。我們襄公沒有忘記貴國君王過去的勛勞,而又害怕國家遭到滅亡,所以才有了殽地一役。我們國君仍然希望向穆公解釋我們的罪過,但穆公不答應(yīng),而勾結(jié)楚國打我們的主意。上天保佑我國,楚成王喪命,穆公侵犯我國的陰謀因此沒能得逞。

“穆、襄即世,康、靈即位??倒抑猿?sup>〔1〕,又欲闕剪我公室〔2〕,傾覆我社稷,帥我蟊賊〔3〕,以來蕩搖我邊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氮q不悛〔4〕,入我河曲,伐我涑川〔5〕,俘我王官〔6〕,剪我羈馬〔7〕,我是以有河曲之戰(zhàn)〔8〕。東道之不通〔9〕,則是康公絕我好也。

【注釋】

〔1〕我之自出:秦康公為晉獻(xiàn)公女伯姬所生。

〔2〕闕剪:損害。

〔3〕蟊賊:二者均為食苗的害蟲,此喻危害國家的人。指晉文公子公子雍,秦曾應(yīng)晉求送其回國為君,后晉變卦,于是二國戰(zhàn)于令狐。事在魯文公七年(前620)。

〔4〕悛(quán 全):悔改。

〔5〕涑川:水名,在今山西西南部。或謂指山西永濟(jì)縣之涑水城。

〔6〕王官:在今山西聞喜縣南。秦康公伐涑川、掠王官不見記載。

〔7〕剪:削斷?!×b馬:在今山西永濟(jì)縣南。

〔8〕河曲之戰(zhàn):事在文公十二年(前615)。

〔9〕東道不通:指兩國不相往來。晉在秦東面。

【譯文】

“穆公、襄公去世,康公、靈公即位??倒?,是我們晉國女子所生,卻又想損害我們公室,傾覆我們國家,率領(lǐng)我國敗類,前來擾亂我國邊疆,因此,我國才發(fā)動了令狐這一戰(zhàn)役??倒匀徊凰蓟诟?,侵入我們河曲,攻打我國涑川,掠奪我國王官,毀除我國羈馬,我國因此才發(fā)動了河曲之戰(zhàn)。東面道路的不通,就是由于康公和我們斷絕友好關(guān)系的緣故。

“及君之嗣也〔1〕,我君景公引領(lǐng)西望曰:‘庶撫我乎!’君亦不惠稱盟〔2〕,利吾有狄難〔3〕,入我河縣〔4〕,焚我箕、郜〔5〕,芟夷我農(nóng)功〔6〕,虔劉我邊陲〔7〕。我是以有輔氏之聚〔8〕

【注釋】

〔1〕君:指秦桓公。

〔2〕稱盟:舉行盟會。

〔3〕狄難:晉軍入赤狄作戰(zhàn),為魯宣公十五年(前594)事。

〔4〕河縣:臨黃河的縣。秦、晉以黃河為界。

〔5〕箕:在今山西蒲縣。 郜:在今山西祁縣。

〔6〕芟夷:收割?!∞r(nóng)功:已經(jīng)成熟的莊稼。

〔7〕虔劉:殺戮。

〔8〕輔氏之聚:輔氏之戰(zhàn),亦魯宣公十五年事。輔氏,今陜西大荔縣。

【譯文】

“到了君王即位,我們國君景公伸長了脖子朝西望說:‘也許要安撫我們了吧!’君王卻同樣不肯加恩結(jié)盟,反而乘我們有狄人侵犯的機(jī)會,攻入我國沿河城縣,焚毀我們的箕邑、郜邑,收割我們成熟的莊稼,殺戮我們邊境的人民。我國因此而發(fā)動輔氏戰(zhàn)役。

“君亦悔禍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獻(xiàn)、穆〔1〕,使伯車來〔2〕,命我景公曰:‘吾與女同好棄惡〔3〕,復(fù)修舊德,以追念前勛?!允奈淳停肮词?。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會〔4〕。君又不祥〔5〕,背棄盟誓。白狄及君同州〔6〕,君之仇讎,而我之昏姻也〔7〕。君來賜命曰:‘吾與女伐狄?!丫桓翌櫥枰觯肪?,而受命于吏〔8〕。君有二心于狄〔9〕,曰:‘晉將伐女?!覒?yīng)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惡君之二三其德也〔10〕,亦來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來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11〕:“余雖與晉出入〔12〕,余唯利是視?!辈环Y惡其無成德〔13〕,是用宣之,以懲不壹?!?/p>

【注釋】

〔1〕徼:祈求。

〔2〕伯車:秦桓公子,名鍼。

〔3〕女:同“汝”,你。

〔4〕令狐之會:在魯成公十一年(前580)。

〔5〕不祥:不善。

〔6〕同州:同在禹貢九州之雍州。

〔7〕我之昏姻:白狄女子曾嫁晉文公。

〔8〕受:同“授”。

〔9〕有:同“又”。

〔10〕二三其德:主意不定,反復(fù)無常。

〔11〕秦三公:穆、康、共?!〕酰撼?、穆、莊。

〔12〕出入:往來。

〔13〕不穀:不善,古代王侯自稱的謙詞。

【譯文】

“君王也懊悔禍患蔓延,而想求福于先君獻(xiàn)公、穆公,派伯車來我國,命令我們景公說:‘我與你同心同德拋棄怨惡,重新完善過去的情誼,用以追念先君的功勛?!耸纳形赐瓿?,景公去世。我們寡君因此與君王有令狐的約會。君王又居心不良,背棄了盟約。白狄與君王同處一州,是君王的仇敵,但與我們有婚姻關(guān)系。君王派人來命令說:‘我和你去攻打狄國?!丫桓翌櫦盎橐鲫P(guān)系,害怕君王的威力,就向下吏下達(dá)了出兵的命令。君王卻又討好狄人,說:‘晉國將要攻打你們?!胰丝陬^上應(yīng)付你們,心中卻憎惡你們,因此把你們的話告訴了我們。楚國人討厭君王這種反復(fù)無常的德行,也來告訴我們說:‘秦國背棄了令狐的盟約,卻來要求與我國結(jié)盟,他們對著皇天上帝、秦國的三位先公、楚國的三位先王發(fā)誓說:“我們雖然與晉國來往,我不過是為了圖謀利益而已?!北扇嗽鲪核麄儧]有應(yīng)有的德行,所以把真相宣布出來,用來懲戒表里不一的人?!?/p>

“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寡人帥以聽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顧諸侯,矜哀寡人,而賜之盟,則寡人之愿也。其承寧諸侯以退〔1〕,豈敢徼亂?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2〕,其不能以諸侯退矣。敢盡布之執(zhí)事,俾執(zhí)事實(shí)圖利之!”

【注釋】

〔1〕承寧:寧靜,平息。

〔2〕不佞:即“不才”。

【譯文】

“諸侯全都聽到了這話,因此而痛心疾首,來親近寡人。寡人率領(lǐng)諸侯來聽取君王的命令,只是為了求得友好。君王如果加恩于諸侯,憐憫寡人,賜給我們盟約,那是寡人的愿望,寡人就會率領(lǐng)諸侯心平氣和地退走,怎么敢求取戰(zhàn)亂!君王如果不肯施予大恩,寡人不才,就不能率領(lǐng)諸侯退走了。謹(jǐn)把詳情全部報(bào)告給您的執(zhí)事,請執(zhí)事仔細(xì)權(quán)衡一下利弊吧!”

(李夢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