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陳章甫
李頎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
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xiāng)。
陳侯立身何坦蕩,虬須虎眉仍大顙。
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
東門酤酒飲我曹,心輕萬事如鴻毛。
醉臥不知白日暮,有時空望孤云高。
長河浪頭連天黑,津吏停舟渡不得。
鄭國游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聞道故林相識多,罷官昨日今如何。
◎ 陳侯:指陳章甫。
◎ 大顙(sǎng):大額頭。
◎ 鄭國:陳章甫的故鄉(xiāng)。
◎ 故林:指老家。
這是一首送別友人罷官還鄉(xiāng)的詩。古代士大夫通常將身登高位、經(jīng)世濟國看作自己的使命,在被迫放棄官位回鄉(xiāng)時,總會有一些落寞和不甘,送別的友人為了勸慰他們,在寫作送別詩時常常會強調(diào)主人公對山林的向往以及對官場的不屑,將罷官說成是主動放棄而非被動受譴。但李頎的這首《送陳章甫》則反其道而行之,旗幟鮮明地強調(diào)陳章甫“不肯低頭在草莽”的個性,也毫不避諱“罷官昨日今如何”這樣事關(guān)未來生計的問題,將不太光明的未來放到明面上討論。對于一般的送別對象來說,這樣直白的寫法也許顯得作者太過不近人情。但是對于陳章甫這樣一位立身坦蕩、胸懷寬廣的人來說,自己人生路上的一次小小不如意實在算不得什么,只要與朋友喝一場酒,飲到酣處,自然可以將萬事看作鴻毛一般,不再掛懷。在陳章甫這樣的對象身上,什么虛偽客套都是不需要的,將他的失意和不快如實寫出,反而更能體現(xiàn)出陳章甫的豁達豪氣,以及作者與其惺惺相惜的知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