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皇后之路
第一節(jié) 才女入宮
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唐太宗聽說武士彟的女兒武則天很漂亮,就詔令入宮,封為“才人”。
按照唐初后宮的制度,有所謂“四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的編制,也就是說,除了皇后之外,還另有121位妾侍?!八姆蛉恕笔牵嘿F妃、德妃、淑妃、賢妃?!熬艐濉笔牵赫褍x、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岸呤缷D”是婕妤、美人、才人各9人?!鞍耸挥蕖笔菍毩帧⒂?、采女各27人。另外還有上千的沒有名號的宮女。編制嚴謹只能依次升補,不能巧立名目,隨意更改。武則天被封為“才人”,算起來在皇帝的121位御妻中排名第三十幾位。以武則天的美貌和其父親勛臣的地位,才人的地位并不算高?;蛟S最初武則天并不太在意,想著日子還長,說不準哪天也能得到皇帝的寵愛,地位就能扶搖直上,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武則天的信心一點點被消磨掉了。
在武則天以前,長期的民族融合,形成了一種新的社會風尚。北朝以來,社會上活躍著一批明識遠圖、雄健勇武的杰出女性。所謂頭發(fā)長見識短,所謂女子無才便是德,所謂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所謂三寸金蓮弱不禁風,我們今天所批判的這些對女性的傳統(tǒng)束縛和偏見,在那個時代都還沒有成為傳統(tǒng),對女性美的判定標準也有異于后代。當時評判美女的標準更重健美而不是纖弱,更重青春熱情而不是文靜冷漠。武則天是當時公認的美人,她婷婷玉立,身材健碩,臉方,下額秀美,雙目明媚,兩鬢微寬,嫵媚清秀。她自信在宮中會爭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但預想和現(xiàn)實差得太遠。
武則天家族南北朝時居住在今山西文水一帶。武則天的祖上雖歷代官宦,但并不顯赫,武家命運的改變,是在她的父親武士彟的時候。武士彟做木材生意起家,致富之后,頗好交結(jié),在隋末動亂之中,認識了在山西帶兵的李淵。雖然武士彟沒有參與李淵的密謀起兵之事,但由于與李淵有些老關系,并在起兵后作為軍需官進入長安,所以在唐朝建立后,被封為14名“元從功臣”之一。就這樣,武氏家族成為長安城里的新貴。
武士彟的前妻相里氏生下了武元慶、武元爽二子,相里氏在武士彟40歲出頭時去世。唐高祖李淵出面為他續(xù)弦,撮合他與當時望族聯(lián)姻。于是,隋朝宰相楊達的老姑娘便成了他的新妻。史學大師陳寅恪認為,武士彟本是一商販寒人,以投機致富,其非高門是明顯的,一生事跡最可注意的一點,即娶楊氏女為繼妻一事。
武則天的母親是隋觀王楊雄的侄女,楊雄雖非隋皇室直系,但位望甚重。武士彟在隋朝只是一富商,并沒有和觀王楊雄家聯(lián)姻的資格。他娶楊氏是在隋亡以后,他以新朝顯貴的身份娶舊朝宗室,借此提高其社會地位,這也是當時的風氣。陳寅恪認為,史書記載唐太宗聽說武則天美麗而召她入宮。武則天的美麗固不待講,但是從唐太宗重視楊氏家族的心理推斷,恐怕和榮國夫人是楊雄的侄女有關系。
武則天成長的時代,正是中國社會從門閥社會走向一般地主官僚社會的時代,門閥觀念在社會上還有極大的影響。從武則天的母親家看,她的身上有著高門大族的高貴血統(tǒng),但從父系的門第看,卻是被人不齒的富商出身,有點暴發(fā)戶的嫌疑,在傳統(tǒng)的門閥觀念中,不被列入高門士族之列。在這樣復雜的家族里,矛盾和紛爭自然是很激烈的。
武氏家族之內(nèi)部矛盾,并非一般的嫡、庶矛盾,而是穿插了士族與庶族之間的地位之爭。
武士彟與楊氏結(jié)婚之時45歲,楊氏43歲。武士彟是為了抬高自己的門戶地位。而武士彟前妻相里氏和弟弟武士讓的長子武懷亮之妻善氏,均娶于武氏家族發(fā)跡之前,出身大概是晉陽土著之類,根本不能和高門楊氏相比!從這兩方面來看,楊氏嫁入武家之后,自然帶來了相當?shù)膬?yōu)越感和氣焰。在武氏家族的其他人看來,這種優(yōu)越感是無法被容忍的。楊氏的弱點是沒有生兒子,于是武士讓的兒子武惟良等就此事對楊氏進行攻擊。矛盾便因之而起。
武則天的幼年就是在這樣一個士、庶矛盾激烈的新士族家庭中度過的,她的血管里流著貴族和商人的混合血液,既對權(quán)力有強烈的欲望,又有果敢倔強的報復心理和斗爭性格,會為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
在武士彟活著的時候,家族的矛盾還能克制,所以武則天童年的記憶更多的是歡樂。但是,后來,武士彟去世了,幼嫩的子女便失去了庇護的大樹。武則天姊妹中,大者尚未出嫁,小者還在童稚,父親一死,武元慶、武元爽還可以功臣之后的名義托蔭授官,但對女兒們來講,何處是歸宿呢?而且,武士彟一死,家族的矛盾激化了。武氏的子侄們對楊氏隱忍多年,此時終于爆發(fā),他們對這位高門之后并不尊禮。這是武則天受到的第一場生活教育。她以后的生活道路將怎樣走呢?對于一般的弱女子,可能在堂兄弟的盛焰下忍氣吞聲,等到嫁出武家以逃避這種難挨的日子。但武則天不能。楊氏貴族的血統(tǒng),北朝以來女子剛強有為、不甘寂寞的時代風氣感染著她,她不甘心碌碌無為地過一生,她要掌握自己的命運。這樣,她就不得不為自己將要走的路進行謀劃,通向她自己認定的光明大道。這條路的初始也許看起來坎坷艱難,甚至危機重重,但她心中有理想,甘愿為此冒險。她需要的是一個機會,跳出這個是非之家,在更廣闊的天地施展自己。
這個機會在武則天14歲的時候來了。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唐太宗詔令武則天入宮。內(nèi)侍省得旨,即派使者到武家去宣召。楊氏夫人聽了,說不出話來。太監(jiān)一走,楊氏終于忍不住大哭起來。按當時的慣例,被選入宮中為妃嬪,對官宦之家來講是件榮耀的事,因為父母兄弟有可能晉位封官,跟著富貴起來。但是,如果只能做低層妃嬪,則家族沾不上多大光。宮門一入深似海,要小心侍奉皇上、后妃,反不及當官家小姐、太太那樣自在。楊氏作為前朝的皇親,對宮中的宮女生活情形了解頗深,因此不喜反憂??粗赣H涕淚橫流,武則天卻道:“見天子庸知非福,何兒女悲乎!”入宮伴君,雖然有可能是一種災難,但她有避禍趨福逢兇化吉的信心和理想。于是,她懷著這種心理,來到了皇宮。14歲對一個女子來說還是個小姑娘,也許對權(quán)力還談不上強烈的追求和謀劃,但復雜的環(huán)境和突來的打擊使她早早地成熟了,她義無反顧地踏入了新生活的門檻。
宮廷的生活并不像武則天想象的那么容易,她的地位一直沒有提升。貞觀十一年被召入宮,至貞觀二十三年太宗去世,達12個年頭,武則天仍然停留在才人這個位置上。而且,她沒有為太宗生下一兒半女,可見太宗對她的冷淡。這是為什么呢?她不是出名的美人嗎?
與另一才人——徐才人相比較,就可以看出問題。據(jù)《新唐書·徐賢妃傳》:太宗賢妃徐氏,湖州長城人,4歲通《論語》,太宗聽說了,召她為才人,入宮后太宗對她更加禮遇。徐妃文才敏捷,據(jù)說曾為某妃代撰詩文,揮筆立成,辭采華麗,所以連皇上也知道她的文才。因此在歲祭活動中,由她來導引帝妃。不久她升為充容。充容是九嬪之一,正二品,高才人三品。武則天直到高宗時,從感業(yè)寺返宮,大幸之際,才升為昭儀,成為九嬪之一。
徐妃是什么時候進宮的,史無明文。但徐妃死于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時24歲,武才人時26歲,武長徐兩歲。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武則天入宮之際,徐妃才12歲,所以徐入宮之年,想必在武才人之后。徐在太宗宮中的時間,也比武短。但徐受到太宗的禮遇,而武卻受不到這種禮遇。
太宗為什么推許徐氏而冷落武則天?恐怕是由于武則天所流露出的一種兇悍之氣。史文所載她對待烈馬的態(tài)度,便證明了這點。武則天頭腦清晰、治事有方,在宮中專管太宗皇帝的衣庫,自然非常干練稱職。從武則天的作為上,太宗皇帝已經(jīng)看出來,女人如此,確屬可怕。
太宗皇帝并不喜愛英明果斷的女人,他喜愛的女人要溫柔,要和順,要綽約多姿、嬌媚娛人,卻不必練達能干。所以武則天身為皇帝近侍,入皇宮十幾年,仍然居才人之位。從14歲至26歲,正是性欲旺盛期,身邊又只有一個不愛她、比她大26歲的唐太宗。她只得在拘束限制之下過日子,局促若轅下之駒。就此而論她的確是失敗的!
武則天雄心萬丈,卻大才難展,百事拂意,但她是不會認命的。她頭腦非常冷靜,抑郁不達之情,決不形諸聲色。她把滿腹的情欲深藏起來,但平時還是一如既往地盡她的職責,小心侍奉皇上,干練盡責,一絲不茍。她對宴請朝廷命婦的各種禮節(jié)已是相當熟練,決不會出錯。宴樂的組織也天衣無縫,她撰寫的歌詞古樸典雅,仿效《詩經(jīng)》,配合宮廷樂曲,演唱起來酣暢淋漓。宮里的各種祭祀活動,她也了如指掌。而她的興趣還是“聽政”,這種對處理朝政的關注,已經(jīng)成為她的一種癖好。在“聽政”當中,武則天雖不能身體力行,但同樣得到了磨煉。漸漸地,朝廷上例行的公事,她似乎很懂,對周圍的情形,也很了解。
令武則天在政治上加速成熟的是唐太宗晚年幾次立廢太子的事件。在這些復雜險惡的宮廷政治斗爭中,武則天更明確了要為自己謀劃未來。
長孫皇后給太宗生了三個兒子,即李承乾、李泰、李治。長孫皇后死后,太宗對三個兒子都很疼愛。但儲君只有一個,而且按封建禮法,立嫡立長,這是避免宮廷之爭、國家得以穩(wěn)定安寧的皇位繼承法。太宗自己雖以次子而有天下,但對這種禮法還是遵守的,何況太子承乾起初還令他滿意,李泰已封魏王,李治已封晉王,職分已明。但隨著時間的變化,一場奪嗣之爭終還是沒能避免。
晉王李治與太宗的性格相去甚遠,他生性仁慈懦弱。因此三子中太宗還是對太子和魏王李泰較為偏愛。爭奪儲位就是發(fā)生在這兩個兒子之間。
太子承乾少時聰慧敏捷,受到太宗的喜愛,因此被著力培養(yǎng)。在為高祖守孝的日子里,他讓太子處理一些一般性的政務,自己在后掌舵,以鍛煉太子處理朝政的能力。此后太宗每有出外,就令太子監(jiān)國。但承乾年齡大了,卻越來越墮落,喜好聲色游獵。在太宗面前一套,背著太宗又是一套。每在朝堂之上,說的都是忠孝仁義,言之諄諄,退到東宮就狎昵放蕩,不務正業(yè)。教導和輔佐太子的大臣孔穎達、于志寧、張玄素都是一代碩儒,他們對太子屢有勸諫。太子當面恭敬悔過,以博賢名,背后卻暗中派人暗算他們。太子的這些行徑傳到了太宗耳朵里,太宗對他大失所望。
魏王李泰是一個很有心計的人,又很有文采。他想通過立賢德之名來博父皇之寵,以離間的手段謀太子之位。因此他禮尊下士,對太宗也恭敬孝順。太宗對李泰的言行有好感,特地在魏王府設置文學館,讓他與有才學的人交往。每月給他的花銷比給太子的還多。還讓他居住武德殿,以示恩寵。
李承乾雖知李泰心懷叵測,卻仍不爭氣,做出種種無賴行徑。他讓家奴近百人學突厥語,穿突厥人服裝,跳突厥舞,學突厥人的樣子分設帳篷,盜取民間馬牛羊,烹煮大吃一頓。一次,他假裝突厥可汗死去,讓部下圍著死人跳舞,然后又突然一躍而起,嚇唬他們,連左右的人都說他是個瘋子。又有一次他對周圍的人說:“我當天子后要隨心所欲地行事,誰敢勸諫,我就殺死他,殺他個五百人,誰還敢勸諫呢?”他的種種表現(xiàn)顯示他根本沒有能力做太宗的后繼者。魏王李泰進一步將駙馬都尉柴令武、房遺愛等收至門下,讓他們網(wǎng)羅心腹,結(jié)交朝中大臣,加快了逼儲的步伐。李承乾得知更害怕了,派人暗殺魏王不成,就派人假稱魏王門客到玄武門上書,假造魏王種種罪行。太宗派人追查,結(jié)果卻是子虛烏有。
數(shù)計不成,太子的一腔怒火竟撒向父皇,網(wǎng)羅一幫對太宗有怨言的人,如太宗庶弟漢王李元昌、大將侯君集等,喝血酒盟誓,謀奪兵權(quán)。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宗的第五個兒子齊王祐謀反。太子聽說,開玩笑地說:“齊王祐也想反嗎?怎么不和我連謀呢?我宮西墻到大內(nèi)不過二十步遠,隨時就可至,比齊王近便多了?!闭l知他的部下有人參與了齊王造反,被捕后就把太子謀反的事抖了出來。太宗派長孫無忌、房玄齡等幾位大臣會同刑部核查,查出太子確有謀反言行。太宗大怒,把太子李承乾貶為庶人,殺漢王李元昌、侯君集等同黨。
太子倒了,該立誰呢?在太宗心中,李泰個性和才干都與自己接近,按長幼次序,也應該是立李泰。但是,朝中就太子人選的意見卻分為兩派。一派是以宰相劉洎、岑文本為代表的山東和南方的庶族地主,他們主張立李泰;另一派是以長孫無忌為代表的關隴集團,他們支持立李治。李泰處事很有魄力,但注重手段,當權(quán)后有可能打擊關隴集團。李治處事卻又太過仁弱,可能導致大權(quán)旁落。
經(jīng)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太宗最終決定立晉王李治為太子。他攜李治至兩儀殿,派人召來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褚遂良四位心腹大臣,說起立嗣事。長孫無忌勸太宗道:“立儲事大,陛下想立誰,不妨早作定奪,免得拖下去壞事?!碧谡f:“我已想立晉王李治,恐眾臣不擁戴。”無忌忙說:“臣奉詔,誰若不同意,請殺掉他?!碧谀藢钪握f:“你舅父擁護你當太子,你應當拜謝他?!?/p>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最沒有可能做皇帝的李治,當上了太子。
第二節(jié)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這是《全唐詩》中的《如意娘》,作者就是武則天。這首詩是武則天到感業(yè)寺后看到寺中日復一日的在等待中生活,回想起曾經(jīng)與太子情緣時的相思詩。太宗死后,所有嬪御都出居感業(yè)寺,落發(fā)為尼。剛到寺中,武則天也像許多女人一樣,處在柔弱的等待之中,漫漫長夜里,她將自己相思的柔情蜜意寫成了悱惻動人的詩章。
在唐太宗廢立太子的種種事件中,武則天深深體會到宮廷斗爭的殘酷和復雜。帝王之家的生活是如此兇險,父子反目,兄弟爭斗。從旁觀后宮、前庭的斗爭中,武則天感到自己的弱小和謀劃的重要。如果任由自己失寵的形勢發(fā)展下去,縱然能安度此生,結(jié)果也不過是無痛無愛,老死宮中。甚至在皇上千秋萬歲之后,她連留居宮中的權(quán)利也沒有,而是到皇家尼姑庵削發(fā)為尼。
武則天這時已不再是天真無瑕的少女,而是一位成熟的、城府很深的女人了。她看出太宗并不喜歡她。她既不能得寵于太宗,就只有另謀出路——太子才是她的真命天子,唯一的希望,因為老皇帝千秋萬歲之后,太子就會登基稱帝,嗣承大統(tǒng)。
武則天打定了主意,自然就刻意注意起這位新立的太子來。太子身材魁梧似太宗,面色卻蒼白,毫無太宗那種威風凜凜的帝王氣象。他怯懦軟弱,在太宗面前忠誠恭順,服服帖帖,像一頭恭順的羔羊。從年齡上看,還剛成人。太子于是成了她的目標,她通過仔細觀察和多方打聽,把太子打聽得清清楚楚:太子22歲,任性,多愁善感,喜愛美女,一見美色就神魂顛倒。
太宗生病,武則天找到了與太子接近的機會。太宗最后的歲月病得很厲害,太子李治常在側(cè)侍候,而侍女們就肩負起侍候兩主的職責。太子李治是一個耐不住寂寞的人,在太子宮里,有太子妃王氏及宮婢,遷到東宮陪駕后,他不免孤單寂寞。
太子寂寞無聊之際,發(fā)現(xiàn)在侍女中有一個美人猶如鶴立雞群:她發(fā)髻高挽,兩鬢寬展,前額寬麗透亮,下頜微微前展,既高貴美麗而又透著機敏。體態(tài)婷婷玉立,洋溢著一種青春的朝氣。她就是刻意打扮的武則天。太子被武則天的美貌所吸引,更愛慕武則天身上散發(fā)的健碩、機敏的氣息。太子心猿意馬,不能自持。
李治在父王駕前要端莊矜持,不可失禮,但求情之心,卻越發(fā)難制。情欲的力量是偉大的,總會找到機會的。在走廊之下,在前堂之中,在花園之內(nèi),遙遠的一瞥,會心的一笑,都足以讓太子心旌搖動。太宗皇帝駕崩前兩個月,染病在床,兩人開始了幽會。
太宗的死亡已成定局,無論是李治,或者是武則天,都可以放心大膽地干了。做了12年才人的武則天不甘心沉淪,她要向上爬。作為一個女人,一個絕色的女人,她選擇了冒極大風險卻又是獲取權(quán)力的捷徑——和太子偷情。隋文帝在彌留之際,曾發(fā)生了楊廣調(diào)戲陳夫人的丑劇;唐太宗在大漸之時,又發(fā)生了李治與武才人偷情的故事。事隔43年,彼此何其相似!所不同的,上次的主動者是酒色狂徒楊廣太子,而這一次的主動者卻是雄心勃勃的武才人。
“穢亂春宮”是武才人選擇新靠山的政治伏筆。但這僅僅是個伏筆,權(quán)力的攫取遠非想象的那樣簡單。不久,隨著隆重的登基大典,太子繼位,成為高宗,他對那段激情歲月有些淡忘了。但武則天不能忘,為了能吸引高宗的注意力,她一手導演了感業(yè)寺事件。
按照唐高宗新政權(quán)的規(guī)定:所有太宗生前嬪御,都必須出居感業(yè)寺,落發(fā)為尼,武才人也不例外。在權(quán)力交接過程中有許多事情需要處理,新皇帝只能把和武則天之間的感情暫時擱置一邊。在高宗剛繼位的日子里,他沒有和武則天沉迷在一起。武則天強烈地感到了自己進入感業(yè)寺后的危機。在感業(yè)寺的一年時間里,是她前途莫測的危險時期。如果不能走出去,她將成為一朵無名的野花,在寺院的某個角落枯萎而死。她必須從這兒走出去,重新走進新皇帝的生活中。
剛到寺中,武則天強烈地思念與高宗在一起時的日子。時間長了,她更加感嘆寺院生活的孤苦寂寞,感懷光陰虛度,青春不再。世間榮華富貴的誘惑,喪失地位的悲哀,權(quán)欲之火的烤炙,這些感受比情欲的壓抑和愛情生活的中止更折磨人,更令她悲痛絕望。
武則天決不會屈從于這種淚染石榴裙的孤寂生活,她最向往也最能施展才能的地方就是宮廷。她手中最有力的一張牌就是她跟新皇帝的男女相悅的關系。她要用好這張牌,關鍵的問題是如何才能與李治取得某種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不能委托任何中間人,只能依靠她自己。聯(lián)系的地點,只能在感業(yè)寺。武則天知道,這個時機就是太宗的忌日。
高宗平時不可能到感業(yè)寺來,但忌日則肯定會來,所以她必須抓住這個難得的時機。事件發(fā)生時的情景是:武則天對著高宗流下了眼淚,高宗也感動得哭了。她用自己的眼淚,引出了皇帝的眼淚。武才人的眼淚,是一種經(jīng)過反復算計后高度理智化的眼淚。感業(yè)寺事件便是一項精心設計的政治行動。這一對哭,使倆人之間的感情再次拉近,安排她離開感業(yè)寺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而讓武則天離開感業(yè)寺的時間遠比高宗的想象來得快,在這一件事上,他的皇后王氏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高宗與武則天在感業(yè)寺互訴衷腸的事情發(fā)生之后,很快就被另外一個權(quán)威人物注意到了。這個權(quán)威人物便是王皇后。王皇后出自關隴貴族家庭,是太宗為高宗安排的政治婚姻。太宗臨死時,曾拉著李治和王氏的手對顧命大臣褚遂良說:“朕佳兒佳婦,今以付卿?!备咦诩次缓?,王皇后的地位受到了僅次于皇后的蕭淑妃的逼壓。蕭淑妃生得美貌多姿,而又機敏多智,能言善辯,日漸得寵,王皇后則受到了皇帝的冷落。蕭妃給皇帝生有一子,就是許王李素節(jié),還有義陽和宣城二公主。王皇后的長子燕王忠是太子,但是是后宮劉氏所生,她自己沒有親生的兒子。蕭淑妃貌美又陰狠,善于施展陰謀詭計,王皇后的地位搖搖欲墜。宮廷內(nèi)王、蕭兩大勢力之間的矛盾還和外廷各派政治力量之間的矛盾交織在一起。高宗的舅父、顧命大臣中最強勢的長孫無忌以及褚遂良等外廷大臣與宮廷內(nèi)的王皇后關系密切,他們都屬于關隴集團,王皇后的地位勢必會影響外廷關隴集團的利益。
王皇后不甘心在與蕭妃相爭中落下風,于是想引入武氏,以毒攻毒。女人的本性若受到了刺激,她是不管體面不體面的:丑聞、亂倫,又有什么關系!于是,她作出決定,秘密地讓武則天蓄起了頭發(fā),準備將她迎入宮來,以破壞蕭淑妃與皇帝的親密關系。
這樣一個措施,自后人看來,是開門揖盜,引虎自衛(wèi)。但王皇后及其親密的顧問們當時是看不出來的。在她們看來,這個被迎回宮的只是一個處境不幸的人,她對她們只能有感激之情,而不可能是一個忘恩負義者。武則天抓住了這樣一個能改變命運的小而又小的機會,終于向權(quán)力中心邁出了一大步。武則天在謀取權(quán)利的過程中有一個計劃表,先走哪步后走哪步,在計劃表中都有所勾勒;哪個人是可以存留的,哪個人是必須除掉的,她也有定數(shù)。有的人可能會成為她攫取權(quán)力道路上的絆腳石,那他就必須被清理。哪些人可以利用,什么時候是真正的時機,她都把它們謀劃得天衣無縫。
武則天從第一次入宮到二次入宮,比起后來謀權(quán)的步伐來也許只能算是一小步,但開始的一步是最難邁的,足足花了她十幾年的時間。她在謀劃這個目標的過程中,立下志向,不為困難所動。同時,又隱忍情感,頭腦冷靜,見到機會就大膽出擊。
武則天終于又一次進入內(nèi)宮,成為了高宗的如意娘。
第三節(jié) 嫵媚惑主
在駱賓王的討武檄文中有一句是“狐媚偏能惑主”,是說武則天以妖媚之氣迷惑了高宗。其實,他只看到了一個方面。武則天抓住高宗的心,不單是靠外貌,更主要的是培養(yǎng)起了高宗對她在心靈上的依賴。
武則天被私運入宮,得力于王皇后的極力幫助,入宮后隱藏在皇后宮里,頭發(fā)長了起來。二人共同謀劃,對付蕭淑妃。這對其他女人來說,也許是不恥而為的事,但是武則天所企圖者大,她毫不猶豫,立刻就行動起來。
“狐媚偏能惑主”,武則天很快就得到了高宗的喜歡。她討好皇帝,用的是一種特殊的手段,《武則天傳》中說:“武后城府深,柔屈以成就大事。”何謂柔屈?柔屈不是政治上的屈辱,而是女性在生活上的屈辱,在爭風吃醋一類問題上被迫退讓,讓高宗感到她是個溫柔體貼的人。她甚至充當中介,把自己的姐姐韓國夫人和韓國夫人的女兒賀蘭氏介紹給高宗。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時,武則天已30歲,韓國夫人32歲,韓國夫人的絕色女兒,后來被封為魏國夫人,此時可能是十五六歲。韓國夫人母女是武則天親自帶入宮的。王、蕭的弱點之一是彼此爭風吃醋,使高宗心煩,她們沒有使皇帝感到“能奉己”,而武則天則成功地培養(yǎng)了他這種感覺。在永徽奪宮過程中,武則天最后如愿以償?shù)乇涣榛屎螅n國夫人母女之功決不在外朝支持武則天的大臣李勣和許敬宗之下!
大概在李忠被立為太子半年之后,武則天生下了李弘。進宮后十年間,武則天總共為高宗生了四男二女,占高宗12個子女中的一半。而自從武則天進宮后,其他嬪妃就再也沒有生育,武則天后宮專寵的情形由此可見。武則天得寵后,并沒有立即大展手腳獲取權(quán)力。她深知自己處境并不鞏固,急需站穩(wěn)腳跟。就在這時,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王皇后的掛名兒子李忠被立為太子。在上書請求立李忠為太子的人中,除王皇后的舅父中書令柳奭外,還有太尉長孫無忌、尚書左仆射于志寧、右仆射褚遂良、侍中韓瑗,他們是三省長官外加顧命元老。其后,幾乎所有的當朝宰相(李勣除外)都站在長孫無忌一邊,擔任了李忠的東宮官,以維護王皇后和太子李忠的地位。這是唐太宗為高宗安排的顧命班子的一次集體亮相。
這件事情讓武則天看到了對手的強大,她清楚自己的實力還不足以與皇后抗衡,所以她并無任何不滿的表示。她采取了討好王皇后,討好皇帝的做法。史書說:“武則天不惜言辭卑下降低身份去侍候皇后,王皇后很高興,多次在皇帝面前替她說好話,她才得以進為昭儀?!笨梢?,武則天不是僅靠其色相,還因她善于隱忍,圖謀長遠。
高宗是武則天手中的王牌,武則天自會用好它。而要抓住高宗的心,讓他對自己言聽計從,則必須用自己的優(yōu)勢。
皇上迷戀她,喜歡聽她說話,喜歡她充滿活力的身體?;噬蠈λ诟星樯嫌幸环N依賴,這不僅僅是房事方面的,否則決不會因她而冷落蕭淑妃和王皇后,她們的美貌,甚至勝過她。也不是因為她“狐媚”,因為她并沒有刻意迎合皇上,故作嬌癡。對這個比她小4歲的皇帝,她撒不起嬌來。她對皇上,既像對愛人,又像對弟弟一樣關心撫慰,不厭其煩地聽他講朝政上的事,還鼓勵他要果斷、有主見,對大臣們沒有必要那么恭順,高宗有了說心里話的地方。也許正如有的史學家分析的那樣,太子李治和先帝才人之間的感情基礎,是柔弱的李治有著嚴重的戀母情結(jié),是武則天能夠給他長姊式的關懷。武則天對他不是一般女人的矯情和小鳥依人般地依靠,他從她那里得到的是一種帶有母愛意味的柔情、鼓勵和安慰,讓他有一種少有的自信和力量。這一點,才是高宗深愛武則天而疏遠恭順賢德的王皇后和恃寵撒嬌的蕭淑妃的原因。高宗越來越覺得武昭儀不但是個好妃子,還是他的好幫手,對朝政的種種分析很有道理。高宗越來越離不開她了,對武則天言聽計從,寵眷不衰。
抓住了皇帝的心,只成功了一半,她要與皇后斗,就不得不與皇后背后的一大群大臣們斗。要與他們斗,武則天的視野就不應只在后宮,而且要在朝中。對手很強大,但越是貌似強大的敵人,其外在的敵人也越多,其內(nèi)部的矛盾也越尖銳。武則天漸漸發(fā)現(xiàn)了可以為自己所用的切入點。那就是在朝中居統(tǒng)治地位的關隴貴族,他們處處以輔政大臣自居,想自由擺布年輕的皇帝,高宗對他們已經(jīng)有了不滿情緒。而且,他們還維護既得權(quán)勢,排除異己,無論是其他老派貴族還是新興的庶族官僚對他們都表示出強烈的不滿,只是這些力量還沒有被整合起來。武則天就是要利用敵人的敵人,讓他們充當關隴貴族的掘墓人。
唐太宗死后,長孫無忌在朝廷中一手遮天。長孫無忌是唐初關隴貴族集團的核心人物。早在唐太宗臨終之前,朝廷之中關隴貴族集團占據(jù)主導地位的格局已經(jīng)出現(xiàn)。唐太宗臨終時,將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召入臥內(nèi),托以后事。新即位的高宗以長孫無忌為太尉,兼檢校中書令,執(zhí)尚書、門下二省事,決策、行政、監(jiān)督、軍事的大權(quán)歸于他一人之手,總攬朝政的色彩十分明顯。一般地主出身的李勣雖然也在宰相班子中,表面看來,基本上保持了各派政治力量的平衡。但是,長孫無忌極力排斥一般地主出身的大臣,擴大關隴貴族的權(quán)勢。長孫無忌與褚遂良相互配合,從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六月到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九月,先后把宇文節(jié)、柳奭、韓瑗、來濟等關隴貴族官僚提拔為宰相,并迫使李勣辭去了尚書左仆射的職務,讓他做一個掛名的宰相。隨著張行成、高季輔先后去世,一般地主在朝廷中的力量受到很大削弱。經(jīng)過一系列的清洗,朝中幾乎沒有可以和他抗衡的政敵了。武德、貞觀間的元勛大都已經(jīng)故去,子弟中功名稍高者也被清除。只有李勣一人,還在獨撐一片天,靜觀時變。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朝廷發(fā)生了房遺愛秘密謀反事件。房州刺史、駙馬都尉房遺愛(貞觀宰相房玄齡之子)與妻高陽公主(太宗之女)密議,同寧州刺史、駙馬都尉薛萬徹(高祖女丹陽公主之夫)及嵐州刺史、騎馬都尉柴令武(太宗女巴陵公主之夫)共謀,欲立秦州刺史、高宗叔父荊王李元景為帝。計謀敗露后,高宗令長孫無忌查詢此案。長孫無忌借此借刀殺人。陷入冤獄者中,首當其沖的就是吳王李恪(太宗第三子,母親為煬帝女兒楊氏)。在貞觀十七年廢前太子承乾之后,李恪一度被太宗考慮為太子的候選人,遭到長孫無忌的堅決反對。長孫無忌擁立高宗即位后,對名望很高但與自己結(jié)下怨隙的李恪放心不下,借此案把他牽連進去。這種心思被牽涉謀反的房遺愛覺察到,為了將功補過免于一死,房遺愛故意將李恪卷入此案中,長孫無忌也就將李恪處死了。李恪在臨死時大罵長孫無忌竊弄威權(quán),陷害忠良,如果宗社有靈,不久將被族滅!同被陷害的還有江夏王李道宗,他是太宗庶弟,素與長孫無忌、褚遂良不睦,在這次事件中被有意牽連進去,流放象州后,病死貶所。
武則天從這一事件中看出,長孫無忌貌似忠誠厚道,實為殘忍徇私。這更堅定了她力勸高宗任用親信、樹立人主威儀的信念。因此,她常對朝政大事進行剖析,讓高宗從中看出一些真相,給他出一些主意,從此,武則天也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美貌和嫵媚為武則天帶來了皇帝的寵愛,而機智和聰明則把皇帝的心長期地留在了她的身邊。她不僅是高宗的愛妃,而且也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第四節(jié) 血腥宮廷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武昭儀生下了一個女兒。王皇后聞訊,常來探視。一天,王皇后把孩子抱在懷里撫弄了一會兒,又放回床上。使女回稟王皇后來的時候,武則天故意離開了。王皇后一走,武則天就進來把孩子掐死,用被子蓋上。她知道高宗下朝以后一定會來看孩子。高宗果然來了。武則天興高采烈地談說著孩子是多么可愛。當使女把孩子抱了出來,武則天過去接。她一看大驚,孩子不睜眼,不動,不呼吸。孩子死了。武則天惶恐萬分,裝出悲痛欲絕的樣子。她號啕大哭,就問:“早晨還好好的,怎么回事?”那個被武則天訓練有素的使女說:“我們還以為她在靜靜地躺著睡呢!”武則天并沒有哭得神智昏迷,擦干了眼淚問:“我不在屋的時候,有什么人進來了嗎?”“剛才只有皇后來過,也只有皇后逗弄了嬰兒?!庇谑牵谖鋭t天的誘導和大群婢仆的佐證之下,皇帝認定:王皇后是扼殺嬰兒的兇手。這就是大唐歷史上有名的“扼嬰事件”。
謀權(quán)側(cè)重于謀劃、策略,有“陰謀”,也有“陽謀”,二者不可偏廢。武則天作為女人,自然有陰柔的一面,搞起陰謀來駕輕就熟。但她還有剛狠威武的一面,又有全局眼光和超強的駕馭能力,在對付李唐宗室的過程中,她施展陽謀爐火純青。
武則天初入宮,為掩人耳目,僅納入后宮,并沒正式成為嬪妃。但通途已經(jīng)鋪就,沒有什么可以阻攔她的了。不久她就被立為昭儀,成為后宮上升態(tài)勢最明顯的妃子。王皇后、蕭淑妃失寵,轉(zhuǎn)而把武則天視為她們的共同敵人。于是,宮內(nèi)三角為之一變,王、蕭這一對夙敵現(xiàn)在聯(lián)合起來,共同對付武則天。但皇帝對蕭、王二人對武則天的詆毀不理睬。
武則天有身孕后,王皇后的地位更加岌岌可危。在王皇后舅父、中書令柳奭等人的安排下,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七月,高宗的長子陳王李忠被立為太子。李忠時年10歲。由于李忠的母親地位低賤,不構(gòu)成對王氏及其背后勢力的威脅,立李忠搶先占有太子地位,可以防止武則天和蕭淑妃將來與自己分庭抗禮。
王皇后在立太子以后,心中稍稍安定。于是,她想緩和一下同武昭儀的關系,以此來獲得高宗的好感,穩(wěn)固她取得的成果。所以她一改往日冷冷的態(tài)度,主動去看望武昭儀,噓寒問暖。武則天是何等的聰明之人,也虛與委蛇。但她知道這種表面上的和好只會對皇后有利。她也知道,高宗雖然不喜歡王皇后,但并沒有廢立之意。畢竟,皇后的廢立在整個國家的政治生活中是地震級的大事。要讓心腸很軟的高宗廢去王皇后,是非常困難的,必須采用計策使高宗對王皇后厭惡惱恨,激起皇帝廢宮之念。如果高宗這一關都過不了,何談過朝中大臣那一關呢?
武則天想要當皇后,關鍵的問題在于皇帝的態(tài)度。皇帝的態(tài)度雖不是問題的全部,卻是首要的一著。武則天總能在紛亂復雜的頭緒中抓住最關鍵問題,走最捷徑的路。不過以武則天當時的力量,雖然在內(nèi)宮漸成勢力,但在外朝還沒有助力,這種情況下只有施以陰謀。她制造了扼嬰事件。
扼嬰事件發(fā)生后,王皇后矢口否認。但是,不承認又有什么用呢?只有她來看過孩子,沒有別人啊。高宗本來就不是很喜歡王皇后,現(xiàn)在對她更厭惡了。他認為皇后嫉妒武氏,正如以前嫉妒蕭淑妃一樣。王皇后做出這種事來,不足以為嬪妃的楷模,何以母儀天下?廢宮之念,憤然而起。
武則天精心策劃的這一幕令人叫絕之處在于:以局外人看來,王皇后確有殺嬰的動機、可能和旁證,而沒有人敢去想嬰兒是被武則天自己掐死的,因為母親殺死親生女兒,這太有違人倫了。廢后這件極大的政治舉措就這樣邁出了重要的一大步,也是武則天邁向權(quán)力寶座的一大步,代價是一個幼小的生命,這代價是大還是???
陰謀并未到此為止,因為王皇后的背后有著雄厚的政治勢力,遠非一招半式就能解決問題。王皇后出身于關隴大貴族家庭,是王思政的后代,王思政是宇文泰創(chuàng)建北周政權(quán)時的重要將領,有重大功勛,地位僅次于宇文泰政權(quán)中的支撐骨干——“八大柱國”。當時在永徽政壇上唱主角的人物都站在王皇后一邊,長孫無忌、褚遂良都支持她,她的舅舅柳奭擔任中書令。后宮與朝廷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權(quán)力交接過程中太宗為高宗安排的輔佐班子,也是以王氏居于后宮主導地位為基礎的。
到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六月,后宮中又發(fā)生了一件大事?;屎蟮木駹顟B(tài)低落恍惚,居然同她母親魏國夫人柳氏,聽信了巫蠱之術,想借巫術擺脫眼前的霉運。在宮廷中暗中搞巫術是大忌,偏偏王皇后又不謹慎,把把柄送到了武則天手中。武則天向高宗告了密,并把此事和高宗的頭痛病聯(lián)系在一起。高宗親自帶著人去皇后宮里搜查,在皇后床底下,掘出來一個小木頭人,上面刻著皇上的姓名,生辰八字,有一根針扎進小木頭人的心。王皇后此時驚惶失措,啞口無言。于是跪在地上,力說自己確不知情。她猜想那個小木頭人一定是別人栽贓,偷偷埋在她床下的,可是一切證據(jù)都對她不利。此事更加堅定了高宗廢后的決心——皇后的惡毒已經(jīng)超出了嫉妒的范疇,到了不可饒恕的地步了。
此前,王皇后之舅、宰相之一的柳奭面對著外甥女在宮中的困頓局面,一時也想不出對付的辦法。感覺到了高宗對自己的冷淡,他內(nèi)心不安,便在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六月提出辭去相位。高宗絲毫不加挽留,罷去他的宰相之職,任命其為吏部尚書。這件事的后面可以隱約看到武則天的影子。
柳奭罷相,是對長孫無忌勢力的一次公開挑戰(zhàn)。此后不久,高宗就召集五品以上大臣訓話:“卿在先帝左右,見五品以上論事,或仗下面陳,或退上封事,終日不絕。豈今日獨無事邪,何公等皆不言也?”高宗即位五六年以來,一直沒有人當面或上書論事,顧命集團專擅朝政可見一斑。
扼嬰事件上演后,武昭儀已經(jīng)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她得到了皇帝的支持。通過皇帝,她把廢立問題正式向外廷提出了?,F(xiàn)在,對立的雙方越來越浮出水面了。王皇后背后的支持力量——外朝的元老重臣才是武則天真正的敵人。永徽政治的格局,是以李治為皇帝,長孫無忌為監(jiān)護人的格局。贏得了皇帝的支持,僅僅是完成了事情的一半,事情的另一半是贏得監(jiān)護人的支持。但是,要取得長孫無忌以及另一位顧命大臣褚遂良的支持,談何容易?他們都是政壇老手,單靠扼殺女嬰這件事很難蒙混過關。最重要的,長孫無忌家族和皇后的王氏家族都是關隴集團中的高門大族,他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和休戚與共的政治利益。他們會坐視王皇后倒臺嗎?此時的長孫無忌是外廷的領袖,以武則天的實力還不足以與之對抗。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武則天想以媚忍的手段去討好長孫無忌。
在一天黃昏,高宗攜武則天乘著便輦來到太尉長孫無忌府第,還派人押來10車金銀珠寶、綾羅綢緞。長孫無忌驟聞高宗與武則天來到,急忙恭迎,并備下美味佳肴招待。彼此閑談暢飲,歡快和諧。酒過數(shù)巡,武則天問及長孫無忌嗣子,無忌即命諸子出見。長子長孫沖已任職秘書監(jiān),唯寵姬所生3個庶子年齡尚幼,均未列官。武則天即請于高宗說:“元舅為國元勛,理應全家受蔭,愿陛下推恩加賜,遍及舅門。”高宗會意,即面授無忌3位庶子散朝大夫的散官銜。無忌想推卻,不蒙允準,乃令三子拜謝。高宗又賞賜各樣禮物,無忌也收下了。此時高宗才旁敲側(cè)擊地說:“皇后無子,又無后德,怎么辦呢?”長孫無忌明白來意,但他狡猾地裝作不懂其意,顧左右而言他,不作正面回答。高宗看出舅父不贊成廢立皇后,他很不高興,君臣談話不歡而散。
武昭儀還是不死心,她又派母親楊氏來找長孫無忌說項,但都不得要領。表面看,武則天的忍讓似乎沒起到作用,而且丟了面子。但實際上,她有一個最大的收獲,那就是她摸清了對手的態(tài)度——長孫無忌不會助她,而是必須搬倒的死敵。還有什么比摸清對手的態(tài)度更重要的嗎?武則天做事總是直抓根本,不走彎路,不猶豫遲疑。既然你不為我所用,我就必定要繞開你,尋找我的勢力。
長孫無忌在處理這件事情上的態(tài)度,有的人認為大體上是正確的。但也有的人認為:高宗和武則天又是賞爵又是恩賜,意圖已經(jīng)昭然若揭,無忌要想正君主之心,辭而不受就行了。在唐朝初年的玄武門之變前夕,李建成派人送一車金銀給太宗集團中的骨干尉遲敬德,敬德辭而不受。難道無忌的水平不如尉遲敬德嗎?他為什么采取這種態(tài)度呢?
長孫無忌既不贊同武則天的意見,又接受高宗和武則天的禮物,究其原因,有兩種可能。一是無忌貪心;二是他低估了武昭儀的能力,以為現(xiàn)在和將來,他都能控制局勢,皇帝將會長期尊重他,所以收下禮品之類事,算不得什么大事。但是,長孫無忌錯了。武則天的勢力一開始很小,但事物是發(fā)展的,武則天手里有一張王牌——高宗,只要打好這張牌,不怕自己的勢力做不大。所以,長孫無忌太輕敵了,也太沒有原則了。有的肉吞下去不吐骨頭沒關系,但有的卻要被卡住。武則天不是任人吞噬的羔羊,而是一頭母獅,只是這時利爪還沒完全暴露出來。
對于謀權(quán)的一方來說,往往處在弱勢的地位,所以要學會忍耐,在忍耐中尋找機會。武則天忍辱負重性格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后天環(huán)境的鑄造,逆境并不能將她壓倒。當她處在困境中時,也會低下高昂的頭,或媚眾,或隱忍,或拉攏,以女人獨有的媚忍化解危機。
武則天能在與王皇后的較量中取得勝利,得益于她的信息情報網(wǎng)。搬倒王皇后的重要一幕——扼嬰事件,就是宮中的婢仆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多年之后,高宗想廢掉武皇后時,又是這張網(wǎng)及時把情報告訴了武則天,使她得以及時趕到,消弭了一場滅頂之災。
武則天再度入宮后,很快憑借自身的實力和正確的策略站穩(wěn)了腳跟,高宗對她的寵愛也與日俱增。她超額完成了王皇后交給她的任務——不但分了蕭淑妃的寵,簡直三千寵愛在一身?!靶氯诵σ旋埓矐颍f人哭墮鳳頭釵”,此時的武則天不但是蕭淑妃的眼中釘,而且也變成了王皇后的肉中刺?,F(xiàn)在后宮爭奪中輪到王皇后掉轉(zhuǎn)頭來與蕭淑妃聯(lián)合起來,向武則天進行無情的攻擊與詆毀。
武則天明白,后宮并不大,在雙方明爭暗斗的過程中,要取得有利的態(tài)勢,必須對王皇后和蕭淑妃的一舉一動了如指掌?!爸酥骸?,自然是“百戰(zhàn)不殆”。在后宮,誰是這張信息情報網(wǎng)的結(jié)點呢?
在后宮這個舞臺上,武則天飽經(jīng)滄桑,她深深懂得地位低下的婢仆在斗爭中所起到的作用。宮廷生活里最重要的一方面,也是愚人所忽略的一面,不是皇帝,也不是皇后,而是那些仆人、使女、廚役等。武則天深知,若沒有仆婢夾雜在內(nèi),宮廷之中就不會鬧出什么陰謀來的。武則天自己曾是宮人,體諒宮人們的痛苦,所以并不濫施威風;雖然當了主子,但她機敏圓通,對婢仆們又和順大方,盡量表現(xiàn)出較低的姿態(tài),也偶爾以目示意,警告他們抗命不恭的危險,因此頗得仆婢們的愛戴,獲得了廣泛的支持,
婢仆在宮廷斗爭中所起的作用,有時能左右整個局面。據(jù)《資治通鑒》記載:北齊皇帝高歡某次要殺世子高澄,因為侍婢告發(fā)說,高澄與高歡的某愛妾通奸,另有兩女婢證明。這時,高澄處境十分危險。后來有人替高澄解脫,解脫方法是將兩個作證的女婢收買過去,叫她們改口證明高澄世子沒有亂倫行為,那個告發(fā)的侍婢,出于不良動機,誣陷世子。高澄這才轉(zhuǎn)危為安,保住了性命與世子的地位。這個故事說明:婢仆地位雖低,但在某些關鍵時刻,卻具有扭轉(zhuǎn)事態(tài)進程的力量。而且,婢仆們常被人威脅利誘去作偽證。
親身經(jīng)歷過家族內(nèi)部激烈矛盾的武則天,自然認識到婢仆的作用。而她的對手王皇后,恰巧是個對婢仆作用認識不足的人。王皇后性格持重,端方有禮,卻固執(zhí)拘泥,時時不忘自己的地位,不體諒仆人,也不屑于俯就他們,討他們的歡心。王皇后的母親對仆婢也是粗魯暴躁,仆婢極其厭恨她。采取這種態(tài)度的還有皇后的舅舅柳奭。王皇后、柳奭等的弱點,為武則天收買婢仆創(chuàng)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她充分利用與奴婢的感情,為自己的政治勢力服務。
武則天行事果斷,她既已發(fā)動,就不會猶猶豫豫。她在宮女身上下起了工夫。只要得到皇上的賞賜,她就把禮物統(tǒng)統(tǒng)轉(zhuǎn)賞給她們,特別討她喜歡的,武則天賞賜也越豐厚。尤其是受到皇后、柳奭薄待的宦官、女史,她更是用心籠絡,賞賜更豐,毫不吝惜。宮女們無不敬重、同情和效忠武昭儀了,有什么心里話都愿同她說,各宮中發(fā)生的事也愿告訴她。用這么一個小小的手段,武昭儀就輕輕松松地成了宮中最受擁戴、消息也最靈通的人,對王皇后、蕭淑妃處的一切事情也都清清楚楚,對全宮的情形也都明白。實際上,皇宮只不過一里寬二里長的一塊地方,這么大的一塊地方她若不能控制,她就別作千古最偉大的女王了。就這樣,武則天在后宮中織就了一張嚴密的信息網(wǎng)。無論是在和王、蕭爭位的過程中,還是在后來從高宗手里攫取權(quán)力的過程中,這張網(wǎng)再加上她在外廷織就的信息網(wǎng),共同為她效力,起了難以估量的作用。在武則天誣陷王皇后扼殺自己女兒的陰謀中,武則天作為總導演,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后宮信息網(wǎng)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武則天政治生涯中最危險的一幕——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她41歲時,高宗決心廢掉她皇后的資格,詔書都已經(jīng)起草了,又是后宮的信息網(wǎng)起了關鍵的作用。
宮廷是個弱肉強食的地方,武則天為了謀得權(quán)位,在宮廷中運用各種手段。在她的操縱下,宮廷中掀起一次次血雨腥風,整個宮廷處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動蕩之中。
第五節(jié) 廢王立武
柳奭罷相后的第二年,也就是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武則天開始向皇后寶座進攻。
在長孫無忌專權(quán)局面下受壓制的一批失意文人許敬宗、李義府、崔義玄、王德儉、袁公瑜、侯善業(yè)等人,如同冬眠的動物感受到了早春的氣息,蠢蠢欲動了。他們結(jié)成了一個反對長孫無忌的集團,而給他們撐腰的正是高宗和武則天。
九月,高宗召集御前會議,被召集的四大臣是長孫無忌、褚遂良、李勣、于志寧。于志寧也是關隴集團中的人物。而昭儀的擁立者許敬宗、李義府之流,還沒有與會的資格。從這一點看,當時的形勢于昭儀不利。四大臣中,屬于非關隴派的是李勣。在事情的初起階段,李勣的態(tài)度和長孫無忌等是一致的,四人都不贊同廢立。李勣一向老謀深算,形勢不明決不輕易表露態(tài)度。初次交鋒,高宗徑直提出了廢立的問題,雙方一場論爭不歡而散。
對于支持與反對武則天立為皇后的兩派。近代歷史學家陳寅恪認為,對立的派別代表了不同地區(qū)的貴族利益集團。按照陳寅恪的理論,李唐家族從6世紀初期興起之時便與集中于西北地區(qū)——陜西和甘肅的許多大家族(即所謂“關隴集團”)建立婚姻紐帶,這些家族自西魏以來已在北方成為統(tǒng)治階級的核心?!瓣P隴集團”內(nèi)部復雜的婚姻關系已組成了一個忠于皇室的關系網(wǎng),當高宗試圖廢掉這個貴族集團成員之一的王皇后,而代之以該集團以外的武則天時,這個關系網(wǎng)就顯露出來了。陳寅恪認為:廢立皇后一事不只是宮闈內(nèi)的后妃之爭,實際上是政治上社會上關隴集團與山東集團決勝負的一大關鍵。高宗將立武則天為皇后時,參與決策的四大臣中,長孫無忌、于志寧、褚遂良三人屬于關隴集團圈,屬反對派。至于韓瑗、來濟、上官儀等作為反對派,也是屬于關隴集團的原因,看一看這些人的出身籍貫即可證明。李勣一人則屬山東地域的代表,所以是贊成派。崔義玄、許敬宗、李義府等雖然贊成立武則天為皇后,但他們的威望不能和李勣相比,所以武氏得立,關鍵在于李勣的態(tài)度。
第二天,高宗又召開了同樣的會議,司空李勣稱疾不來。當皇帝再次提出廢立問題的時候,褚遂良仍以前言對。高宗不聽。褚遂良即跪奏道:“陛下就是想改易皇后,亦當擇選令族。武昭儀昔事先帝,大眾共知,今若復立為后,豈不貽譏后世?臣今忤陛下意,罪當萬死?!痹隈宜炝键c出武氏與唐太宗的關系后,高宗面露愧色,陷入了沉默。這個時候,褚遂良不應該做出任何刺激高宗的事情,但他卻將上朝用的朝笏放在殿階上,以退職相威脅,說:“今將朝笏敬還陛下。”說著,解下頭巾,在地下叩頭出聲,以示強烈抗旨之意,頭上的血都叩出來了。高宗見他如此態(tài)度,大怒,命左右牽出褚遂良。武則天則從幕帷后大聲說:“為什么不撲殺了這老賊!”
褚遂良等人的行為盡管不理智,但還是起了作用的,雖然皇帝怒氣沖沖,但他不能不慎重考慮,這是因為褚遂良的顧命大臣地位。在歷代帝王統(tǒng)治中,如果前朝老臣同仇敵愾,堅守防線,新皇帝也不敢輕易孤注一擲。何況高宗是個弱勢皇帝,在與臣下的權(quán)力拉鋸戰(zhàn)中沒有取得絕對勝利的把握。如果不是后來李勣插了一手的話,高宗幾乎要放棄立武昭儀為皇后的打算了。
在和褚遂良發(fā)生沖突的第二天,皇帝召見了李勣。這也許是出自武則天的要求,因為李勣稱疾不來,便意味著他的觀點可能與長孫無忌等不同。武則天敏感地抓住了這轉(zhuǎn)瞬即逝的信號。召見李勣時,李勣是和皇帝單獨進行談話的,另外三人都不在場。高宗對李勣說:“冊立武昭儀的事,遂良固執(zhí)不從。遂良既是顧命大臣,事若不可,也只有罷手了?!崩顒迣υ唬骸按耸潜菹录沂?,何必更問外人?”由于李勣這句話,武昭儀得以立為皇后,永徽政治的格局便走向崩潰。李勣的一句話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嗎?陳寅恪認為:李勣對高宗之言,舊史認為是依違之言,但實際上是積極地贊成。當時無人不知高宗欲立武則天為后,但此事不能不取決于四大臣,李勣不施用否決權(quán),而采取棄權(quán)的方略,這和積極贊成有什么兩樣?李勣在當時是軍事力量的代表,高宗既得此助,自可不顧舅舅長孫無忌等關隴集團的反對,悍然行事。李勣不附和關隴集團,是因為武氏和他同屬山東系統(tǒng),自可不必反對。
從政治上講,一個新的武則天時代已經(jīng)來臨了!自漢代以來,貴族干預國家政權(quán),外戚長期影響中央政局的局面結(jié)束了。武則天的得立,使得身兼外戚、貞觀首席功臣和高宗首席顧命大臣的長孫無忌喪失了在廢立大事上的發(fā)言權(quán)。從此以后,除了極少數(shù)特別時期外,外戚作為一支政治勢力,已基本退出了歷史舞臺,即使有時出現(xiàn)女主干政,也不見有外戚的身影。武則天通往權(quán)力頂峰的歷史,實際上就是門閥士族徹底衰落的歷史。
武則天登上皇后的位置,取得了階段性的重大勝利。她沒急于再擴大戰(zhàn)果,而是先把皇后的位置坐穩(wěn)。因為,此時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舊貴族已經(jīng)驚醒過來,他們正明里暗里地進行反攻。
武則天當上皇后后對長孫無忌沒有喪失警惕。她知道,關隴集團只是小敗一場,這些政治斗爭才能極高、經(jīng)驗豐富的老臣肯定還會積蓄力量反撲。他們會變換策略,以圖重新控制皇上,影響朝政。現(xiàn)在,自己雖然做了皇后,但沒有損害他們的權(quán)力基礎,長孫無忌還在,其他人仍執(zhí)掌著朝廷中的主要部門。要刷新政治,首先必須拔除關隴集團,但現(xiàn)在就任用關外庶族還不是時候。她剛剛即位,必須樹立一個賢德的國母形象,讓臣民習慣她、擁戴她。過早動手,會讓人認為她是為易后之事報仇,對自己的形象不利。再則,除掉反對派,必須要做到有理有據(jù),讓天下人心服口服,不讓臣民說皇上和她濫殺舊臣的壞話。
顯慶元年(公元656年)二月辛亥,高宗下旨贈武后父武士彟為司徒,賜爵周國公。后母楊氏也晉封代國夫人。武則天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抬高武氏家族的地位。唐代的皇后必須出自門閥名家。而且,借這一次封贈,武則天也在向外朝表示:皇后的勢力已蔚成大國,獨樹一幟了。十一月,獨承高宗之寵愛的武后又生了第三位皇子,取名為李顯。為示慶賀,各京官和朝集使都加了勛級。李顯很快又被封為周王。武則天事事遂意,躊躇滿志。
武則天在對長孫無忌一派動手之前與他們有兩次角逐:第一次是對廢后王氏與廢妃蕭氏的鎮(zhèn)壓。第二次是立自己的兒子李弘為太子。這兩步是鞏固權(quán)力的重要步驟。
失勢的廢后王氏與廢妃蕭氏,被囚禁在一所冷僻的院落里。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十一月的一天,武后回家省親,高宗一個人閑蕩到后宮,頗覺內(nèi)心含愧,就乘機去看王、蕭二人。院門深鎖,門旁有一個小窟窿,供仆婢往里送飯之用。宮中嬪妃失寵之后往往是貶入冷宮,大多時候是在拘押之下,實則就是監(jiān)禁。高宗從小窟窿往里叫:“皇后,淑妃,你們在哪?”過了一會兒,他聽見慢吞吞拖著走的腳步聲和有氣無力、凄凄慘慘的語聲:“妾等已經(jīng)失寵,囚入別院,不想皇上還叫妾等的尊稱……求皇上顧念當年,把妾放出去吧!讓我們重見日月就好了。我們要終生念佛,把這個地方改叫回心院?!?/p>
高宗非常哀痛:“不要難過,我一定想辦法?!?/p>
武則天在宮中處處有眼線,隨時把皇帝的所作所為稟告給她。武則天回宮之后,立即有人稟報她高宗往探冷宮。他還懷念那兩個女人!武則天沒等皇帝提及,直接問道:“皇帝去看過那兩個女犯,是否屬實?”怯懦的皇帝趕緊否認。武則天說:“那么,沒去很好?!?/p>
幾天過去了,王皇后、蕭淑妃沒有等到皇帝的回音。一天,來了一個敕使,帶著一群刀斧手。敕使向兩個女人宣讀了詔書,她們這才知道,末日來臨了。
王皇后臨死也沒有失掉那份貴族式的清高和自尊,她臨終的話是:武昭儀得寵,妾只有死的份了!蕭淑妃則破口大罵:“阿武妖精,害我到這種地步,愿我再生為貓,阿武為鼠,永遠咬她的喉嚨?!钡陡謹財嗨齻兊氖肿悖缓蟀咽O碌能|體投入酒壇之中,讓她們“骨醉”。她們隨即慢慢地死去。
武后害死王氏、蕭氏,是她鞏固皇后地位的一個重要步驟。由于皇帝仍然稱呼王為皇后,蕭為淑妃,而且王、蕭要求“重見日月”,欲將冷宮改名為“回心院”,皇帝如果回心,將置武氏于何地?所以,武則天慘殺王、蕭,就鞏固她個人地位而言,是一種必然采取的手段。但對這一次殺人,她卻還是有點心悸的,據(jù)說她時常在宮中做噩夢,夢見她們血淋淋的樣子,還見到過她們的鬼魂。武后對蕭氏臨終的咒罵有些害怕,曾下令禁止宮中養(yǎng)貓。這說明武則天既有為鞏固地位兇殘的一面,也有一個常人、一個女人不忍的一面。只是隨著后來她在政治權(quán)術逐漸練達以后,才把殺人視為政治斗爭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武則天還有一件心事,就是改立太子,這是鞏固后位、排除關隴集團威脅的另一個關鍵性的行動。武則天已有二子,長子李弘,次子在即皇后位這一月所生,高宗給這個皇子取名為李賢,并封為潞王。永徽三年,燕王李忠被立為皇太子。而現(xiàn)在,皇后武則天已有了兩個兒子,按皇位繼承法,應改立嫡子,這名正言順,誰也反對不了。不過必須有人提出來,然后經(jīng)過一定的程序,才能更易。這一任務落在對武則天忠心耿耿的許敬宗身上。許敬宗(公元592年—672年),字延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陽西南)人。隋大業(yè)中舉秀才,后參加李密起義軍,任記室。唐初為秦王府學士,貞觀中累遷至檢校中書侍郎。高宗即位,任禮部尚書。
許敬宗上疏說:現(xiàn)在皇后生有嫡子,日月都出來了,再舉火把取光沒有必要。怎么反而以枝干代根本,把衣褲倒穿呢?父子之間的事,別人不好說,但愿皇上把嫡庶關系處理好,大家也就安心了。
高宗知道了他的意思,就把許敬宗召到密室,問許敬宗如何是好。許敬宗說道:“皇太子是國家的本根,本根不正,就不能拴住全國百姓的心。而現(xiàn)在東宮太子的母親出身低微,她知道皇上已有了嫡子,也不會安心的。應該及時把皇上的嫡子正式立為太子,把原太子安置好。這樣,也可使他們安心?!被噬险f:“李忠已經(jīng)要求辭去太子的位置了,朕就降封他為梁王,立武后的長子李弘為太子吧!”
至此,武則天的后位終于穩(wěn)固下來,可以松口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