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克洛弗(1920—1942)
1920年8月1日,海瑞塔·拉克斯出生于美國弗吉尼亞州的羅阿諾克(Roanoke),她出生的時候叫洛蕾塔·普萊曾特(Loretta Pleasant),沒人知道后來怎么成了海瑞塔。在接生婆范妮的陪伴下,海瑞塔在道路盡頭的小窩棚里呱呱墜地。從屋里可以俯瞰火車站,每天有上百輛貨運(yùn)火車你來我往。海瑞塔一直同父母及八位哥哥姐姐住在一起,直到1924年,她的母親伊麗莎·拉克斯·普萊曾特(Eliza Lacks Pleasant)在生第十個孩子的時候去世了。
海瑞塔的父親約翰尼·普萊曾特(Johnny Pleasant)是個身材矮胖的男人,每天拄著拐杖一瘸一拐地走來走去,動輒抄起拐杖打人。據(jù)家人說,有一次約翰尼的哥哥想調(diào)戲他老婆伊麗莎,結(jié)果被他親手給殺了。約翰尼沒有耐心撫養(yǎng)孩子,所以伊麗莎死后,他把他們?nèi)碱I(lǐng)回弗吉尼亞州克洛弗(Clover)的老家。從前,他們的祖先在這片土地上給白人做奴隸,如今黑人自由了,后代子孫仍在這里繼續(xù)著種植煙草的行當(dāng)。不過,克洛弗老家也沒人能一下收養(yǎng)十個孩子,于是各路親戚就把孩子分別領(lǐng)走。收留海瑞塔的是她的外公湯米·拉克斯(Tommy Lacks)。
湯米的木屋過去是黑人奴隸集中居住的“家屋”,一共四個房間,里邊鋪著厚木地板,墻上掛著煤氣燈,海瑞塔每天要把水從山下小溪拉上來,爬長長的山路。家屋坐落在山坡上,山風(fēng)穿透墻壁,冷卻屋里的空氣。這樣,每當(dāng)一個成員死去,家人都會把尸體放在走廊門口,供人們在幾天內(nèi)前來告別或吊唁,最后再拖到后院墳地埋葬。
海瑞塔的外公原本就和一個外孫住在一起,他女兒把這孩子生在地板上就遠(yuǎn)走高飛。男孩兒名叫戴維·拉克斯,不過所有人都叫他戴(Day)。因為當(dāng)?shù)厝丝谝艨偸峭祥L聲,房子(house)聽起來像“煩——子”(hyse),而戴維就成了“戴”。
拉克斯家的人說,戴這孩子是外人路過的時候意外在他家留下的“野種”。一個叫約翰尼·科爾曼(Johnny Coleman)的人經(jīng)過村子,九個月之后,戴就出生了。為他接生的是12歲的表姐和一位名叫曼齊(Munchie)的接生婆。戴出生的時候渾身青黑,好像暴雨時天空的顏色,而且沒有呼吸。鎮(zhèn)上的白人醫(yī)生頂著圓頂禮帽、拄著手杖來家屋看他,在出生證明上寫了“死胎”倆字,就駕著馬車揚(yáng)長而去,車后一片紅土飛揚(yáng)。
看著醫(yī)生的背影,曼齊只好向上帝禱告,主啊,我知道你并不想帶走這個孩子。她用一盆溫水洗凈戴的身體,把他放在白被單上,在他胸口又是拍又是揉,直到戴有了呼吸,青色的皮膚逐漸轉(zhuǎn)成柔和的褐色。
約翰尼·普萊曾特把海瑞塔送給湯米爺爺撫養(yǎng)的時候,她只有四歲大,戴將滿九歲。沒人能料到,海瑞塔從此將一生與戴相伴——開始是表兄妹,后來便成了夫妻。
小海瑞塔和戴每天早上4點就要起床,給奶牛擠奶、喂雞、喂豬、喂馬,還要照料果園里的玉米、花生和各色蔬菜,等干完了這些活兒,就和其他遠(yuǎn)房兄弟姐妹一起去煙草田,這幫孩子包括后邊要提到的克利夫(Cliff)、弗雷德(Fred)、薩蒂和瑪格麗特。他們的大部分年少時光是在煙草地里度過的,主要工作是跟在驢拉的犁后邊種煙草,到了春天,再把寬大的綠葉子從莖稈上扯下來扎成捆。由于整天接觸尼古丁油,他們的手指被浸得又糙又黏。采收完畢,他們爬到爺爺?shù)臒熑~棚上,把成捆的煙葉掛上去曬。夏日時節(jié),他們總盼望著暴風(fēng)雨的洗禮,好讓自己那飽受陽光暴曬的皮膚得一時涼爽。因此,每逢天降大雨,這些年輕人便尖叫著在地里狂奔,從地上抓起一把一把被風(fēng)吹落的成熟水果和核桃捧在懷里。
海瑞塔在弗吉尼亞州克洛弗鎮(zhèn)長大,這是克洛弗的主街道,攝于1930年代。
圖片提供:Frances Woltz
“家屋”,海瑞塔在這個位于克洛弗的四室小木屋中長大,這里曾經(jīng)是黑奴宿舍,攝于1999年。
像拉克斯家其他年輕人一樣,戴沒能完成學(xué)業(yè)。他四年級就輟學(xué)了,因為地里需要人手。海瑞塔則一直上到六年級。在那些年月,每天早上干完菜園的活,照顧好牲畜,海瑞塔就要走三公里多的路去上課。途中經(jīng)過一所白人學(xué)校,里面的孩子們邊朝她扔石頭邊大聲辱罵。她去的是一所專為黑人開設(shè)的學(xué)校,“校園”是三間木頭農(nóng)舍,掩映在高樹下。農(nóng)舍前有個小院兒,學(xué)校的科爾曼夫人(Mrs.Coleman)讓男孩和女孩在兩邊分開玩耍。學(xué)校放學(xué)后,或者沒課的時候,海瑞塔就和戴以及其他遠(yuǎn)房兄弟姐妹們一起到地里干活。
在他們居住的房子后邊有條小溪,每年,孩子們都用大石頭、木棍、沙袋和任何能找到的東西搭水壩,好攔住溪流做成個游泳池。若是天氣好,他們一做完農(nóng)活兒便直奔這個自制游泳池。他們朝劇毒的水蝮蛇扔大石頭,把它們嚇跑;再爬到高大的樹杈上往水里扎,或者從滿是泥巴的河岸潛到水下面去。
黃昏來臨,這幫孩子用破舊的鞋子升起篝火來驅(qū)蚊,然后在大橡樹底下仰望星空,橡樹被拴上繩子當(dāng)秋千,完全成了孩子們的游樂場。他們在地里追逐打鬧,又唱又跳的;要不是湯米爺爺每天扯著嗓門吼他們回去睡覺,他們才不會主動回家。
每天晚上,兄弟姐妹們擠作一團(tuán),趴在距離家屋只有一米多的小木廚房房頂?shù)莫M小空間。他們一個挨一個躺著,輪流講恐怖故事,有人講的是半夜三更無頭的煙農(nóng)鬼魂在街上游蕩,還有人講小溪邊無眼人的傳說。孩子們不知不覺沉沉睡去。一大清早,克洛艾(Chloe)奶奶在下邊的柴爐里生火,不一會兒,剛出爐的餅干便冒出香甜的氣味,把睡夢中的孩子們喚醒。
在收獲的季節(jié),每個月總有一天晚上,湯米爺爺吃完晚飯就把馬都套好,讓它們做好準(zhǔn)備向南波士頓進(jìn)發(fā)。這里有全國第二大煙草市場,市場上有煙草游行展示,能看到盛裝的煙草小姐。鎮(zhèn)上還有港口,里邊停滿了船,這些船在這里收集干煙葉,然后運(yùn)到世界各地,變成煙民手中的煙草。
出發(fā)之前,湯米爺爺把所有孩子都招來,讓他們鉆進(jìn)扁扁的馬車,暖暖地依偎在煙葉“床鋪”上,孩子們硬挺著不睡,可不一會兒就在馬車那規(guī)則的節(jié)奏中敗下陣來。和弗吉尼亞其他農(nóng)民一樣,湯米·拉克斯和孫兒們要連夜拉著煙葉趕往南波士頓。這樣所有的馬車就可以在一大早依次排好,只等待競賣場那巨大的綠色木門向他們敞開。
馬車抵達(dá)目的地后,海瑞塔和其他兄弟姐妹幫爺爺解開馬,給馬槽里倒上麥子,再把家里種的煙草卸到倉庫的木地板上。這間屋子高近九米,房頂天窗已經(jīng)被灰塵嚴(yán)嚴(yán)實實地遮蔽起來,拍賣官在這里喊數(shù)字,洪亮的聲音在空曠的屋里回響。湯米·拉克斯站在自家的煙葉旁,盼望它們能賣個好價錢,而海瑞塔和其他孩子們則顧自繞著一堆堆的煙葉跑來跑去,學(xué)拍賣官的口氣用飛快的語速說話。到了夜晚,拍賣結(jié)束,孩子們幫爺爺把沒賣掉的煙葉拖到地下室去,讓爺爺鋪成床來給他們睡。同是農(nóng)民,白人都睡在樓上單間,黑人只能同馬、驢子和狗一起待在黑乎乎的倉庫,睡在落滿灰塵的木地板上。地上豎著關(guān)牲畜用的木欄桿,空酒瓶子一直堆到天花板。
農(nóng)民們盡情揮霍著本季的收入,倉庫的夜晚成為酗酒、賭博和嫖娼的天下,有時還會發(fā)生兇殺事件。海瑞塔他們躺在煙葉做的床上,仰面盯著巨大的房梁,呼吸著干煙葉的氣味,在狂笑聲和酒瓶的撞擊聲中慢慢睡去。
早上,所有人都爬回到馬車,帶著沒賣掉的煙葉打道回府,這又是一段漫長的旅程。那些留在克洛弗的孩子們都知道,每次一有馬車從南波士頓回來,他們準(zhǔn)能分到好吃的,要么是一大塊奶酪,要么是一條大臘腸。這些孩子眼巴巴地在大路邊等好幾個小時,然后歡天喜地地跟著馬車一路回家屋去。
南波士頓的煙草拍賣場,攝于1920年前后。海瑞塔和她的家人就在這個拍賣場里出售他們的煙葉。
克洛弗那寬闊而塵土飛揚(yáng)的主干道上總能見到福特A型老爺車,還有驢和馬拉的大篷車跑來跑去。老斯諾(Old Man Snow)擁有鎮(zhèn)上第一輛拖拉機(jī),他駕著這輛坐騎,胳膊下夾一卷報紙,獵狗卡迪拉克和丹在左右護(hù)航,那派頭就像開小汽車一樣威風(fēng)。主路上有電影院、銀行、首飾店、診所、五金店,還有幾間小教堂。每當(dāng)天氣晴好,白人就穿上背帶褲、戴著高帽子、叼著長長的雪茄,紛紛來到街上。從鎮(zhèn)長到醫(yī)生、喪葬官,所有人都站在路邊,一邊喝裝在果汁瓶子里的威士忌,一邊侃大山,還有人在藥店門口擺個木桶,在上邊擺棋局。男人們的老婆則在雜貨店里嘮家常,讓自己的小寶寶頭枕著布匹在柜臺上睡大覺。
海瑞塔他們有時候出去為白人采摘煙草,一天只收一毛錢,他們拿干活兒攢下的錢看巴克·瓊斯(Buck Jones)的西部牛仔電影。電影院老板總是放黑白默片,讓老婆在一邊為電影做鋼琴配樂。她只會彈一支曲子,因此所有情節(jié)配的都是歡天喜地的狂歡節(jié)音樂,哪怕男主角挨了槍子兒就要沒命??措娪暗臅r候,拉克斯家的孩子們只能坐在黑人專區(qū),這里離投影機(jī)非常近,自始至終,投影機(jī)都發(fā)出滴滴答答的聲音,跟節(jié)拍器似的。
海瑞塔和戴慢慢長大了。他們對孩童的游戲逐漸失去興趣,轉(zhuǎn)而開始在滿是灰塵的土路上策馬狂奔,這條長長的路就在拉克斯煙草種植園的邊上,如今人們給這里改了名字,簡稱為拉克斯村。湯米爺爺養(yǎng)了一匹高大的棗紅馬,名叫查理,跑得比克洛弗所有的馬都快,男孩子們都搶著騎它。每當(dāng)男孩們騎馬飛馳而過,海瑞塔和其他女孩子就站在山坡或堆滿了稻草的馬車上,興奮地又叫又跳,為男孩們鼓掌助威。
海瑞塔是戴的忠實啦啦隊,但有時候也為一個綽號是“喬瘋子·格利南”(Crazy Joe Grinnan)的男孩加油。弟兄們中有個叫克利夫的孩子,他常說喬瘋子是個“超常的人”,因為他長得牛高馬大,肌肉發(fā)達(dá),皮膚黝黑,鼻梁直挺挺的,而且周身毛發(fā)極重——整個臉上、胳膊、后背和脖子上全是毛,到了夏天,他只得剃掉全身上下的毛,否則必然要熱得渾身冒火。同伴之所以叫他“瘋子”,是因為他愛海瑞塔愛得死去活來,不惜一切代價贏得她的注意。海瑞塔是拉克斯村最漂亮的女孩子,她擁有迷人的微笑和栗色的眼睛。
喬瘋子甚至?xí)榱撕H鹚に酪捇?,第一次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海瑞塔放學(xué)回家,喬瘋子繞著她跑來跑去。他求海瑞塔和他約會:“海妮,求你了……給我一次機(jī)會吧?!焙H鹚笠砸恍?,拒絕了他的請求,結(jié)果喬瘋子徑直跳到冰窟窿里,只要海瑞塔不答應(yīng)就堅決不出來。
所有同伴都嘲笑喬瘋子,說:“也許他愛得熱血沸騰,希望用冰水降降溫,結(jié)果冰水反而差點被他搞沸騰了!”海瑞塔的表姐妹薩蒂是喬瘋子的姐姐,她對喬瘋子破口大罵:“你這家伙愛得都沒腦子了,為了她,你連命也不要了嗎!太荒唐了?!?/p>
除了約約會、親親嘴,沒人知道海瑞塔和喬瘋子之間到底有沒有發(fā)生過什么事。然而海瑞塔和戴可是從四歲就睡在一間屋里,因此他倆后來的結(jié)合也是情理之中。海瑞塔剛滿14歲就生下了第一個兒子勞倫斯;四年后,家里又添了女兒露西爾·埃爾西·普萊曾特(Lucile Elsie Pleasant)。兄妹倆同他們的父親、祖父母一樣,都是在家屋地板上出生的。
剛開始的幾年,人們絕對沒有想到埃爾西的智力有任何問題,更不會把她同“癲癇”、“癡呆”或“神經(jīng)性梅毒”扯上關(guān)系。拉克斯村的人說,她只是頭腦比較簡單而已。她來到這個世界的過程太迅速了,戴還沒來得及把接生婆帶回來,埃爾西已經(jīng)頭朝下從海瑞塔體內(nèi)飛出來撞到地板上。人們說,就因為這一下子,她的智力停留在嬰兒水平了。
海瑞塔所屬的教堂有一些滿是灰塵的老舊記錄本,上邊寫滿了因為生私生子被逐出教會的女人的名字。村里甚至謠傳海瑞塔的一個孩子是喬瘋子的,可不知道為什么,她的名字并沒有被列在教堂記錄里。
喬瘋子聽說海瑞塔要嫁給戴之后,就用一把鈍小刀在自己胸口捅了一刀。他爸爸發(fā)現(xiàn)他的時候,他喝得酩酊大醉,躺在自家院子里,襯衣已經(jīng)被血浸滿了。他爸爸拼命給他止血,喬就和他扭打起來,結(jié)果血流得更厲害了。最后喬的爸爸把他抱到車上,再用繩子綁在門上,硬是把他拉到醫(yī)生那兒。喬被繃帶五花大綁,回到家之后,薩蒂不停地說:“你做這些蠢事就是為了讓海瑞塔回心轉(zhuǎn)意?”喬瘋子不是唯一一個試圖阻止這樁婚事的人。
海瑞塔的姐姐格拉迪絲(Gladys)總是說,海瑞塔該找個更好的人。幾乎所有拉克斯家族的人談起海瑞塔和戴早年在克洛弗的生活,話語中都流露出一種童話故事般的詩情畫意。唯有格拉迪絲不同。沒人知道她為什么執(zhí)意反對,有人說是出于嫉妒,因為海瑞塔長得比她好看。不過格拉迪絲總是堅持說,戴絕不會是一位好丈夫。
1941年4月10日,海瑞塔和戴在他們牧師的家里舉行了婚禮,沒有親朋在場。這一年海瑞塔20歲,戴25歲。婚后沒有蜜月,家里有太多的活兒要干,而且他們也沒錢出門遠(yuǎn)行。入冬前,美國卷入二戰(zhàn),各個煙草公司都開始為軍人提供免費煙草,煙草市場因此蓬勃發(fā)展。不過煙草農(nóng)場也開始兩極分化,大的越來越繁盛,小的則日漸艱辛。如果走運(yùn),海瑞塔和戴每一季能賣掉足夠的煙草,如此才能有錢買全家口糧,再開始新一輪的耕作。
因此,二人從婚禮殿堂直接回到地里,戴又握起木頭犁耙那粗糙的把手,海瑞塔緊隨其后,推著自家打的獨輪車,邊走邊把煙草的小苗埋在剛剛翻好的紅土地里。
1941年年底的一天,他們的堂兄弟弗雷德·加勒特(Fred Garret)駕車沿著煙草地邊上的土路飛馳而至。這位老兄剛從巴爾的摩回來,開一輛1936年的雪佛蘭,衣著光鮮。也就是一年前,他和另一位兄弟克利夫還是克洛弗的普通煙農(nóng),同海瑞塔和戴沒什么兩樣。他們曾經(jīng)開了一家“有色人種”雜貨店,大多數(shù)來這里買東西的人都打白條。倆人還用煤渣磚砌了一個小酒館,海瑞塔沒事就來光顧,在紅土地板上跳上一曲;人們往自動點唱機(jī)里投幣點歌,喝皇冠可樂,可是這么經(jīng)營也賺不來錢。到頭來,弗雷德卷上自己僅有的三塊二毛五分錢,買了張往北的長途車票尋找新生活去了。同拉克斯家族其他幾位弟兄一樣,弗雷德在伯利恒鋼鐵公司下屬的斯帕羅斯角(Sparrows Point)鋼廠找到一份工作,晚上就住到巴爾的摩30公里開外的帕塔普斯科河(Patapsco River)一個半島上,那地方叫特納車站(Turner Station),是一片規(guī)模不大的黑人區(qū)。
斯帕羅斯角鋼廠是19世紀(jì)末開業(yè)的,那時的特納車站只是一片片沼澤地和農(nóng)田,偶爾有一些小木屋,木屋之間都搭了木板供人行走。一戰(zhàn)期間,美國對鋼材的需求猛增,成批的白人工人搬到附近的鄧多克(Dundalk),與此同時,伯利恒鋼鐵公司為黑人提供的棚屋很快就住不下了,黑人們只好在特納車站開辟新的居所。二戰(zhàn)初期,特納車站鋪了幾條像樣的路,還住進(jìn)了一位醫(yī)生、一個賣冰人,開了一家雜貨鋪。不過凈水、污水管線和學(xué)校還是稀缺資源。
1941年12月,日本轟炸珍珠港,特納車站就跟中了獎似的,因為這時候?qū)︿摬牡男枨笥诛j升到了歷史新高,當(dāng)然,對工人的需求量也增加了。政府投了大把的錢在特納車站興建公屋,平房和兩層樓房拔地而起,這些房子蓋得密密麻麻,里邊有時甚至修了四五百套房子。建筑大部分是磚房結(jié)構(gòu),有些還加蓋石棉的防火屋頂。有的有院子,也有的沒有。從特納車站多數(shù)房間里望出去,都能看見斯帕羅斯角鋼廠煉鋼爐里那跳動的火焰,以及煙囪里滾滾而出的恐怖的紅煙。
斯帕羅斯角鋼廠很快晉升為全世界最大的鋼鐵廠。它生產(chǎn)的東西種類繁多,包括混凝土強(qiáng)化鋼筋、帶刺鐵絲網(wǎng)、釘子,除此之外還制造汽車、冰箱和軍用船只的鋼材。每年,為了生產(chǎn)800萬噸鋼材,工廠得燒掉600萬噸煤炭,還要雇用至少3萬名工人。在那個貧窮蔓延的年代,伯利恒鋼鐵公司簡直像一座聚斂財富的金礦,尤其對來自南部的黑人家庭來說更是如此。這個消息從馬里蘭一路傳到弗吉尼亞和卡羅來納的農(nóng)場,特納車站成了一片“希望的土地”,南部黑人大批涌向這里,構(gòu)成了美國歷史上黑人大遷徙的一部分。
鋼廠的工作非常辛苦,而由于黑人只能做那些白人挑剩下的工作,他們的工作境況是最差的。他們只能從船塢最底層開始——比如貓在建造中的油罐船最深處,別的工人在十米高的地方鉆孔、焊接,他們就在下邊撿掉下來的螺栓、鉚釘和螺母。弗雷德干的就是這樣的粗活兒。最終,黑人的工作位置可以逐漸“提升”到鍋爐房里。白天,他們負(fù)責(zé)把煤鏟進(jìn)熾熱的熔爐,在這個過程中,對人體有毒的煤灰和石棉就都被他們吸進(jìn)肺里;到了晚上,有毒的粉末又被他們帶回家,在妻子和女兒幫著男人脫下衣服抖塵土的過程中再轉(zhuǎn)而被她們吸進(jìn)去。斯帕羅斯角的黑人每小時最多掙八毛錢,大多數(shù)情況下還不及這個數(shù)。白人掙得多,不過弗雷德從不抱怨,要知道,每小時八毛錢已經(jīng)是拉克斯家絕大多數(shù)人想都不敢想的高收入了。
弗雷德自己掙了錢還不忘兄弟,又回到克洛弗老家勸海瑞塔和戴跟他一起去鋼廠。回到克洛弗的第二天,他就給戴買好了去巴爾的摩的車票。兄弟倆達(dá)成共識,海瑞塔可以先留下照看孩子和煙草地,等戴在巴爾的摩賺了錢,夠蓋房子外加買三張車票,就接海瑞塔和孩子過去。幾個月后,弗雷德收到一紙征兵令,即將漂洋過海。臨行前,他把自己攢的錢一分不剩都給了戴,對他說該把海瑞塔和孩子接到特納車站了。
斯帕羅斯角鋼廠工人在清掃鍋爐中熔化金屬留下的有毒爐渣,攝于1940年代。
圖片提供:鄧多克—帕塔普斯科河口歷史協(xié)會(Dundalk-Patapsco Neck Historical Society)
不久,海瑞塔一手牽個孩子踏上了蒸汽火車?;疖囕d著她從克洛弗主干道盡頭的木制小車站出發(fā)。就這樣,她離開了那灑滿青春的煙草地,還有曾替她擋住炎炎烈日的老橡樹。在她21歲的年紀(jì),海瑞塔第一次透過車窗望著連綿的山丘和廣闊的水塘,向著嶄新的生活飛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