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場為她而斷的姻緣

絕代芳華,傾城之戀 作者:王思漁 著


一場為她而斷的姻緣

美麗的女子大都帶著些安靜和優(yōu)雅,似是一樹梨花,別致而安靜,看到她時總有一種平靜,有一種安心。梨花隨風(fēng)而落,落入潺潺溪水上,伴著素色的荷蓮輕輕地在湖面飄搖,這個時候,想掬一泓溪水,將白色的梨花瓣捧在手心。

流年過,梨花謝,看著滿樹讓人垂涎欲滴的梨子,才明白,春去秋來,光陰易老。只是那美麗的姑娘,依然帶著那非凡的美麗與情懷,靜靜的獨立,紅塵阡陌上,她隨著緣分而走,卻又倔強(qiáng)的把似情非情的紅線扯斷,為的,便是自己那份安靜。

林徽因清純的內(nèi)心,潔凈的文字下,是沒有濃烈的感情,像是初開的梨花,純的讓人心中悸動。倘若不是浪漫多情的他,或許她會一直這樣無言的優(yōu)雅著,似是水鄉(xiāng)江南里的一筑小屋,有著珠簾的夢,有著如煙思緒般的窗。倘若沒有獨在異鄉(xiāng)的孤獨,或許她會一直守著自己的寂寞,帶著安靜,蹉跎流光,讓時間滑過她的手尖,讓日子隨風(fēng)隨景。

可是,那些倘若不過是一番假設(shè),她卻真的遇到了愛她入骨的男子,男子將一生的柔情送予了她,甚至不惜犧牲自己妻兒的平淡幸福。當(dāng)年那一幕幕在倫敦的霧雨中,顯得有些朦朧了,時至今日,已經(jīng)說不清當(dāng)年那場似愛非愛的熱戀,是不是打動過林徽因,只是,封封書信之中的愛不減情更濃的話語,如今看來,倒有些癡人夢話了。

如紅塵的夢,他們在夢里過了一場春華秋實,做了一場夏朝冬夕的沉迷,在斑斕的凡塵中,她與他一封封書信,寫下了那些漫漫塵路上,無可言明的心意。算來,那一年,她十六歲,豆蔻年華的少女,他二十四歲,血氣方剛的男子。

月色濃,紅蠟淚,光照畫堂似家秋,眉翠薄,鬢云冷,夜長獨自枕寒涼。窗外梧桐,隨風(fēng)輕響,三更時分,細(xì)雨濛濛,起身立窗前,才想,這不是如煙的江南,亦不是如塵的北京城,而是離情在外的倫敦。一葉葉,一聲聲,嘀嗒嘀嗒落入心間,化作一片愁。本是寂寞無所依,雨中更顯幾分惆。

林長民帶著林徽因來到了倫敦,剛到倫敦,林長民還不算很忙,所以帶著他的掌上明珠漫游了歐洲大陸。小小年紀(jì)的林徽因,飽覽了瑞士的湖光山色,賞析了比利時的鉆石,領(lǐng)略了法國的燦爛文化以及德國滿是戰(zhàn)火的痕跡。一切的一切都讓她感到驚奇,那些景致風(fēng)俗,都給她帶來了不同的震撼。

也正是巴黎的浪漫風(fēng)情,感染了林徽因,在歐洲城堡建筑的藝術(shù)與華麗中,林徽因感到了世界的寬度,她被異國風(fēng)情的美所折服,在熙攘中她看著城堡帶給她的冷漠。原來,山是山,水是水,不同的卻是佇立在山水間的每一幢樓,每一處建筑,它們將同樣的山水分成了不同的情調(diào),風(fēng)格迥異的建筑帶著風(fēng)情渲染了繁華的都市,點綴了優(yōu)雅的景致。

從這時候起,林徽因便再也沒有放棄對建筑的追求,她喜歡這種將山水裝扮的或圣潔或古樸的建筑,她追逐著表面繁華后的靜寂。她與父親一起走過了歐洲的山水,看過了歐洲的美景,那些日子,她融入了快樂與驚喜中,而那些風(fēng)景建筑卻融入了她追求美的心意之中。

不過,美好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林長民也開始奔走于歐洲各國,忙于政事,每當(dāng)他去開會時,幾天的時間里只有林徽因一個人,獨在異鄉(xiāng)的孤獨讓十六歲的林徽因很難過。她會每天看著窗外的雨,在安靜的飯廳中邊吃邊默默流下淚,畢竟是個女孩子,那份沉淀到心底的煩悶讓她實在沒有辦法控制住自己的眼淚,在這個時候,徐志摩出現(xiàn)了。

經(jīng)歷過繁華感情的女子,想要留一世清白,似乎并不容易,跳不出三丈紅塵,只得妥協(xié)。在俗世紛擾前,就算跪地,也免不了被唾棄,因為世間待女子終究是苛刻,所以女子尚不能過多的流連于男人之間,留戀與紅塵中。

林徽因自小就懂這個道理,當(dāng)她看到了母親的婚姻,她便知道了三個人的婚姻,注定了一個女人的不幸。她默默的妥協(xié)著,用溫潤的情感去接受,去拒絕,似乎這樣便沒有了傷痛。但是遠(yuǎn)望,這小女子身上卻是無法彌補(bǔ)的寂寞。

林徽因的聰慧與淡然是與生俱來,不必經(jīng)過時間的打磨,不必通過磨礪的修煉,她處事的聰穎與乖巧,總是讓人由心的感嘆。在她還是孩童時,就已經(jīng)成熟的在母親與二娘的身邊周旋著,看似簡單的人際,卻有著最難處的關(guān)系。然而,她既沒有惹惱了絮絮叨叨的母親,也深得看似低眉順眼的二娘喜愛,這樣的處事,這般游刃有余,并非一般孩童所能做到。

但是,不論經(jīng)歷了多少,她的那雙眼睛,卻永遠(yuǎn)透著清澈水靈,干凈的像是不諳于世的幼兒,怎知卻是個自小背負(fù)著憂傷的女孩子。她的明媚迷惑了所有的人,她的笑靨讓人輕松自如,在她一句一字中,滿滿自信后,卻是察覺不出的寂寞,即便是遇到了浪漫如火的徐志摩,她卻仍將寂寞帶在身旁。

說起徐志摩,談不上有多么欣賞,總覺得不過是家境殷實富裕的公子哥,少了幾份男子的擔(dān)當(dāng),多了幾份肆意的逍遙。無法單純的評價徐志摩,也不必復(fù)雜的去剖析他,因為徐志摩不過是一個殷實家境里處處受寵從而恣意任性的公子哥罷了。

當(dāng)年的年輕才子徐志摩從美國到了英國,他為了結(jié)識狄更生先生,故而拜訪了林長民,徐志摩與林長民相見如故,兩人大有相見恨晚之意。在林長民的家里,徐志摩第一次見到了十六歲的林徽因,想來,也是第一眼的驚艷,霎時間的相識便已經(jīng)刻骨銘心。

風(fēng)流倜儻的才子,有著俊俏的面容,儒雅的風(fēng)度,溫潤似塊璞玉,那眼神中有意無意的光芒中,是愛慕、是眷戀。多少紅顏女子在他這份儒雅中傾倒,在他細(xì)言軟語中傾心,當(dāng)時豆蔻年華的少女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jì),怎會不對這樣的男子有了幾分異樣,平靜的心思當(dāng)真能夠如水寧靜?

林徽因多多少少也是有些動心,只是并非一見鐘情,也非相見如故,只是面對俊彥時,舒展了少女的情懷罷了。誰都有這樣的感覺,十六七歲時,遇到俊秀優(yōu)異的男子,總會經(jīng)不住的一陣心動,雖然,內(nèi)心并無他意,只是被那份優(yōu)秀所吸引,在心底蕩起了幾分漣漪,卻與情愛無關(guān)。

漠漠如煙平林升,碧山清水撒心念,驚艷如許落幕色,半點憂愁上眉梢。少女清麗似仙子,男子眉目不相離,一季花開惹月濃,一月皎潔惹花香,才知,不過是曇花入了夜,開了一瞬,淡淡余香。一份心思生了異樣,一份孤單有了依偎。

這時候的徐志摩卻已經(jīng)是兩歲孩子的父親,一直追求著理想,暢談自由戀愛的他,卻不得不被約束在媒妁姻緣中。他痛恨封建的婚姻,繼而遷怒了無辜的張幼儀,面對張幼儀,他所表現(xiàn)出來的是煩不勝煩的厭惡,避而不及的態(tài)度??粗鴱堄變x深得父母喜愛,徐志摩更是對她言行苛刻,甭說愛了,就是一個正眼兒也不曾看過無辜的女子。

徐志摩認(rèn)定自己的婚姻是灰暗的墳?zāi)梗麩o時無刻不在想逃離這個墳?zāi)?,他多情的面對世間女子,卻用無情和冷漠面對著張幼儀。徐志摩的表現(xiàn)想一個心智不健全的孩子,他永遠(yuǎn)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敵人是誰,只是學(xué)會了持強(qiáng)凌弱的欺負(fù)比他還無辜的女子。

當(dāng)張幼儀為了挽回與他的婚姻時,背井離鄉(xiāng),在遙遠(yuǎn)的他鄉(xiāng),舉目無親的生活,看到的是徐志摩不耐煩的臉色,感受到的是如冬日凌冽寒風(fēng)的無情。多情的人,此時的無情令人心寒,徐志摩對賢淑穩(wěn)重的張幼儀是冷漠的,仿佛眼神看過之處,便能結(jié)了冰凌一般。

在張幼儀來英國的時候,徐志摩與林徽因之間的情感似乎已經(jīng)像春筍一般,除了頭,趁著一場場的春雨成長。他看到張幼儀就恨不得與這個低眉順眼的女子一刀兩斷,恨不得將她從生命中抽離。只是,可憐了無辜的張幼儀,只能在冷漠中默默的活著。

情思長,春夜短,細(xì)雨微微落心間,花余香,鳥啼悲,花屏之上滿凄涼。獨坐家中,心境難平,似是雨落,又如花折,那份孤獨寂寞從何來,卻是夫君易怒如天寒。霧中,花香飄來,外面街燈點點,心中悲傷無處傾訴,那份悲戚涌向心頭。垂了一簾的淚珠,惆悵了一心的憂,夢了君,君無言,只將眉梢凝成川,驚醒,卻已是淚流滿頰,衣襟濕。

徐志摩解了林徽因的孤單,在異國為她送上溫暖與快樂,紅顏愁,君子解,紅顏訴說,君子傾聽,那份感情,如此讓人感動。那雙含情明澈的雙眸,那如精靈一般討喜的林徽因,讓徐志摩的心里充滿了激情。彼此對視時的瞬間,竟是根生在徐志摩心間,久久難忘。

人生如戲,人是戲中的戲子,徐志摩是個優(yōu)秀的戲子。當(dāng)他面對林徽因時,脈脈含情,恨不得將自己真心掏出來為她傾訴,這是怎樣的一癡情男子。只是,徐志摩轉(zhuǎn)身,卻是一臉冷漠,冷冷的注視著低眉垂首,為他無悔生養(yǎng)的張幼儀。

徐志摩肯為林徽因?qū)懴聼o數(shù)真情愜意的詩句,肯做她裙裾邊的沙塵,與她相隨。但林徽因與徐志摩是有緣無分,還是緣分尚淺,這就無從而知了,不過,拉近兩人距離的并非緣分,而是同在異鄉(xiāng)的孤單寂落。寂寞的人容易衍生些情感,或許不是愛,或許只是為了那曖昧之間的關(guān)懷。

十六歲是花季也是雨季,十六歲的女子心中有著情竇初開的美夢,林徽因的十六歲是幸福的,雖然這份幸福是建立在另一個女子痛苦之上,卻不得不說,她是幸福的。

在這樣的季節(jié)里,遇到了徐志摩,給了她一個少女對浪漫愛情所有的幻想,筆紙上的詩意,見面時的溫馨,在倫敦的雨霧中,林徽因遇到了與她一同做一簾幽夢的男子。

愛情對于婚姻而言一無是處,但對婚姻之外的男女來說,卻是意猶未盡,即便這份愛情如海市蜃樓一般,即便這份愛情不那么光明,即便因為這段愛情會傷痛了另一個女子,但是,婚姻外的愛情,總像是罌粟一樣,讓人著迷。

徐志摩深深的陷入了對林徽因的愛情,即便這份愛情不過是他一個人的臆想。他還是無可自拔的沉醉在少女的情懷之中,他們說著詩意的夢,牽著彼此的手,或安靜或雀躍的走過了一段有一段的路程。

春意滿山,燦星滿空,皎月清冷,帶著幾番的醉意。彼此之間,多了些濃濃素情,入暮色盼晨曦,語不盡思不斷,一念長長長過夜。裙裾間,見綠蘿,少女輕靈的笑聲,惹得芳草都幾分醉意。

不知道,他們有沒有許下山盟海誓的承諾;不知道,他們除了曖昧之外,有沒有一親芳澤的羞澀;不知道,他們一起歡歌笑語時有沒有想過,那無辜女子獨在異鄉(xiāng)的悲傷。

徐志摩是不曾想過的,因為在他心中,從沒有給張幼儀母子一個位置,他的心中裝著滿滿的都是林徽因,哪怕最后娶了陸小曼,還是給林徽因留了一個永不入幕的位置。

他們就這樣攜手走過雨中的康橋,像是兩只美麗的蝴蝶,身上帶著斑斕的花紋,快樂的飛在花叢中。只是,蝴蝶再美,也飛不過滄海,蝴蝶注定凋落在秋末的枯葉中,這便是宿命。

很多時候,煙雨中攜手的戀人,長椅上溫情依偎的情侶,總是抵不過提籃買菜的平凡夫婦讓人心動。戀人不知明日幾何,情侶只將情愛相訴,只有平凡到油鹽醬醋茶的夫婦,才會有著攜手白頭的浪漫。

但是林徽因從來沒有將徐志摩看成會與自己攜手白頭的男子,或許只是當(dāng)做一個知己,當(dāng)做一個寂寞時候需要的伴侶,在對抗孤單時總要有人陪,所以林徽因選擇了徐志摩。

知己也罷,紅顏也罷,不過是有緣相逢,相伴走過一段寂寞,走過一段苦楚,走過一段山水后,厭倦了這份感情,便可以轉(zhuǎn)身而去。但是,徐志摩卻誤以為林徽因與他的情感一樣,他將這一切當(dāng)做是姻緣的前傳,當(dāng)做是自由婚姻前的浪漫戀愛。

林徽因希望的是,當(dāng)兩人一起雨中,一起林下,一同走過潺潺小溪上的木橋,一同在雨后輕輕的撫摸枝杈的嫩芽,卻能在最后笑著說分手。但徐志摩并非此意,他不要林徽因做知己,做紅顏,因為他心里是盼著一份姻緣。

倫敦的雨霧讓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間的曖昧更加的浪漫,每一天情愫就飄在彼此之間,無休無止,兩人坐在溫暖的室內(nèi),聽著音樂,讀著文字,點點滴滴,都是浪漫的無以言表。過了昨天,期待明天,他們似乎總有著說不完的話,總有著訴不完情。也會偶爾的沉默,在沉默中對視的那一眼,便是心湖蕩漾。

說不完的話,道不盡的歡,踏野草,聞陣陣草香,欣喜不已。一笑一顰間,一舉一止間,是喜悅,是在一起難得的相融。霧氣茫茫,林葉瑟瑟,風(fēng)起時分,佇立橋上,看盡水茫茫。如此相沫,如斯一雙佳人,卻看斜陽引來紅霞偏偏,映了水上點點紅。相視一笑,又是一天滑過指尖,似乎每一天的夕陽總讓他感到憂傷,而她看,卻并未惆悵。

畢竟,這份感情在林徽因心中或許與愛還有著距離,她或許只是沉浸在這樣讓人無法去形容的愉悅之中,那一眼的含情脈脈,一眸的多情,攪的心思亂了,卻不過是一場孤獨而衍生的曖昧。對于徐志摩卻是不一樣的感覺,所以徐志摩終于按耐不住,將心中的感情全部倒出來,這樣,反而嚇壞了林徽因。

林徽因孤獨的時候,渴望著能夠與自己惺惺相惜的人在一起相互傾訴,當(dāng)世俗纏身時,一些感動就變了味道。林徽因親近徐志摩因為兩人算是難得的老鄉(xiāng),同為江南山水滋養(yǎng)出來的男女,自然多了些情意。只是,林徽因忘了,江南的雨是煙雨,細(xì)細(xì)的微微的,落在地上無聲無息,但是倫敦的雨是大雨,帶著霧氣,易讓人迷失了方向。

康橋的美麗相約,不知有沒有一次熱情相擁,就算世人所說的康橋之戀,是不是又真的發(fā)生過。十六歲的林徽因和二十四歲已有家室的徐志摩,曾經(jīng)相互溫暖過,在一起暢聊過,但真的在一起談過情愛,說過姻緣嗎?

康橋,留給了徐志摩美好的回憶,留給了他一生難忘的愛戀,康橋留給林徽因的又是什么?倘若是轟轟烈烈的情愛,試問,林徽因如何能全身而退?

林徽因不是個無情的女子,她不會抽刀斷水的斷了自己曾經(jīng)付出的愛,也不會旁若無事般的不去理會徐志摩的追逐,她能夠心靜如水的嫁給梁思成,就說明,當(dāng)年她對徐志摩,有過知己的愛,有過依賴,有過在孤獨中尋得一份曖昧的心思,卻從未生出真正的情愛。

這是徐志摩一個人在愛,或許林徽因?qū)λ€僅僅停留在單純的喜歡,單純的依偎,徐志摩卻誤會了一個少女的心思,他心中起了求一段姻緣的想法,而這個想法,將林徽因震驚了。

所以,林徽因最后選擇不辭而別,在不辭而別之前,還把自己的父親拉出來為自己“斷后”??梢?,林徽因并非真的想要與他結(jié)成一段良緣,也可見,林徽因面對這份情感是理智的,是聰明,她很清楚即便心中的喜歡也已慢慢成了愛,卻也要避開這段并不適合她的感情。

林徽因和所有女孩一樣愛做夢,但是,不同于其他女孩,林徽因不會沉迷在夢里,她時刻保持者自己的清醒,讀林徽因的文字,有一種感覺,不痛不癢。她的文字并不深刻,猶如她的個性,似乎一直是溫溫的。就連徐志摩那樣的一團(tuán)火,都點不燃她的心,這個女孩到底有多清冷。

或許林徽因也忘不掉康橋的浪漫,忘不掉兩人在一起談?wù)撛姼璧膼芤?,忘不掉一同聽著音樂安靜的感受對方氣息的晌午。但是,這不是愛情,至少林徽因不把它當(dāng)做是可以成一段姻緣的愛情。這只是感情,流淌在她與徐志摩之間,一份流淌在寂寞與曖昧之間,會演繹成友誼,卻不會成為愛情。

但是這份感情被徐志摩演繹成了天配姻緣的前傳,他不能因為張幼儀失去追求林徽因的權(quán)利,不能因為張幼儀而失去了與林徽因一結(jié)連理的資格。所以,他開始逼迫著身懷六甲的張幼儀,逼迫著她與自己離婚。他所持的理由是,“林徽因已經(jīng)回國,倘若再不離婚,他會失去最好的時機(jī)”。

看過了徐志摩的冷酷無情,嘗過了那份寒心苦楚,張幼儀也并不是個懦弱的女子,她挺著肚子走上了法庭與徐志摩簽了離婚協(xié)議。肚子里是徐志摩的孩子,徐志摩卻在離婚之后,迫切的將離婚一事昭告天下。所以,走下法庭的他,第一件事就是在報紙上自費登了啟示。

“故轉(zhuǎn)夜為日,轉(zhuǎn)地獄為天堂,直指顧問事矣。……真生命必自奮斗自求得來,真幸福亦必自奮斗自求得來,真戀愛亦必自奮斗自求得來!彼此前途無限,……彼此有改良社會之心,彼此有造福人類之心,其先自作榜樣,勇決智斷,彼此尊重人格,自由離婚,止絕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保ㄕ浴x婚啟示’)

徐志摩的這一番啟示,不僅遭到父母的痛斥,而且還遭到了林長民以及梁啟超的不滿,當(dāng)時,梁啟超以師長的身份寫信給徐志摩,大意就是痛斥他這種不負(fù)責(zé)任的行為。殊不知,徐志摩當(dāng)真是才子,一封書信回了梁啟超,倒是將梁啟超氣的無話可說。

不過,徐志摩的行徑,并沒有為他與林徽因之間的關(guān)系發(fā)生轉(zhuǎn)機(jī),因為林徽因根本沒有給他留半點余地。在林徽因的心里,徐志摩的出現(xiàn)解了她的孤獨,他用浪漫和熱情感動了她,像是知己一般,相談甚歡。但感情中,有友情也有愛情,林徽因用友情丈量著她與徐志摩之間的距離,而徐志摩錯將愛情做了量尺。

雖說,林徽因本無心插入徐志摩的婚姻之中,但徐志摩面對璀璨如明珠的林徽因,卻是起了幻想,他也因此下定決心與張幼儀離婚。只是,付出一生,愛著林徽因的徐志摩不知道,他的離婚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與林徽因有著絲絲聯(lián)系,這對于一生追求完美的林徽因來說,卻也如畫卷上錯點的一墨,讓人心生遺憾。

還好張幼儀不是個懦弱的女人,她不是孫荃,所以沒有守著青燈讀佛禪,她不是朱安,所以沒有怨天尤人的卑微存活。她是張幼儀,所以,在離婚之后便堅強(qiáng)的如雨中玫瑰,一展自己的美麗。成功之后的張幼儀,不知道是該感謝有意栽花花不開的徐志摩,還是該感謝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林徽因。

徐志摩終是栽種不出與林徽因喜成姻緣的花,但卻因這一場似煙如夢的感情改變了他一生。在徐志摩的《猛虎集序》中寫道:“但生命的把戲是不可思議的!我們都是受支配的善良的生靈,哪件事我們作得了主?整十年前我吹著了一陣奇異的風(fēng),也許照著了什么奇異的月色,從此起我的思想就傾向于分行的抒寫。一份深刻的憂郁占定了我;這憂郁,我信,竟于漸漸的潛化了我的氣質(zhì)?!?/p>

徐志摩的憂郁是因追求林徽因未能遂愿所致,然而一場痛徹的失戀卻造就了一個詩人,好比西諺說的“憤怒出詩人”。然而優(yōu)秀詩人不僅需要憤怒,還需要藝術(shù)錘煉。所以,失戀之初的徐志摩筆下并沒有讓人感慨的詩作,落了半年之久的花雨,也不過是他詩歌路途上的一抹青苗。而后,便是濃郁了的青草地,每一處都讓人心碎,每一行文字,都讓人意猶未盡。

回到北京城的林徽因再次相遇了當(dāng)年的梁思成,這時候的梁思成與林徽因已經(jīng)建立了戀愛關(guān)系。

兩個人的戀愛也如所有年輕人一樣,帶著浪漫,舞著青春,個子瘦小,卻白凈秀氣的梁思成在旁人眼里也是個瀟灑的小伙子,與美麗清純的林徽因很是相配。兩個人一同走在清華學(xué)堂,在池邊暢談,在柳樹下戲耍。

當(dāng)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逛太廟的時候,剛?cè)腴T,就不見了梁思成的身影。在林徽因感到困惑時,卻聽頂上傳來她的名字。抬頭一看,卻見梁思成早早爬到樹上,大聲呼喊著“林徽因”。

燦爛的陽光照在年輕的臉龐,林徽因心中升起了暖暖的柔情,這方才是兩廂情愿的愛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