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來運轉
此時清朝與太平軍的戰(zhàn)爭處于膠著狀態(tài),正當用人之際。終于,清廷頒下了特旨,就左宗棠一事垂詢曾國藩,認為左宗棠熟習湖南形勢,對軍隊的戰(zhàn)勝攻取,都調度有方,眼下軍情緊急,讓曾國藩酌情考慮應否令左宗棠仍在湖南襄辦團練事,還是調赴軍營,以盡左宗棠之所長。
隨后清廷命曾國藩代理兩江總督。同一天,清廷下發(fā)諭旨,令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補,隨同曾國藩襄辦軍務。曾國藩在胡林翼的催促之下同意授權左宗棠組建一支部隊開赴戰(zhàn)場。清廷隨后下詔,令左宗棠在湖南招募五千人,前往安徽和江西作戰(zhàn)。左宗棠得到了隨同曾國藩襄辦軍務的任命,便從一個僅以紳士身份參戎幕府的賓客而轉變成清廷的命官。從此,左宗棠青云直上,他得以獨自建立軍隊、自立門戶,短短幾年便由襄辦軍務升幫辦軍務、巡撫浙江、總督閩浙,躍居清朝督撫要員的地位,和晚清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并稱“曾左李”。
左宗棠接到襄辦曾國藩軍務的諭旨后,立即著手規(guī)劃,他返回湖南省城長沙開始招募軍隊進行訓練。同時左宗棠憑借著兩次進入湘幕的威望,廣招湘軍宿將,提出的要求是“勇敢樸實”,左宗棠選擇了劉典和楊昌浚等人來任將官。他們招募的官兵人數(shù)如下:
李鴻章
王鑫舊部,一千四百四十人;
四營官兵,每營五百人,共兩千人;
四總哨,每哨三百六十人,共一千二百八十人;
衛(wèi)隊,二百人。
總計四千九百二十人。
雖然深受曾國藩的舉薦之恩,但左宗棠對曾國藩,自始至終毫無唯唯之態(tài)。在曾國藩麾下帶兵之初,左宗棠就表現(xiàn)出不甘人下的特立獨行風格。僅用一個多月時間,左宗棠就募軍近五千人,并正式命名為“楚軍”。以前,凡是曾國藩麾下的軍隊,統(tǒng)稱為“湘軍”,楚軍是湘軍的一個支系,但左宗棠在創(chuàng)立這支軍隊時不用湘軍之名而稱楚軍,表明他的意向在于獨樹一幟,自辟蹊徑,而實際上左宗棠所部楚軍與曾國藩的湘軍相較也確有其獨到的特色。在招勇方面,左宗棠不像曾國藩那樣主要招收湘鄉(xiāng)籍兵勇,而是主張在湖南各府縣招募,其兵源來自長沙、湘鄉(xiāng)、郴州、沅州、湘陰等府縣,以避免曾國藩部湘軍“盡用湘鄉(xiāng)勇丁,無論一縣難供數(shù)省之用,且一處有挫,士氣均衰”的弊端。在營官的選用方面,曾國藩組建湘軍時主張“帶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即以文人、儒生領軍,左宗棠則強調營官多用武人,因為武人能拼命打硬仗。左宗棠的這種辦法,使其所部楚軍戰(zhàn)斗力較強,且完全聽命于他的指揮。
在太平軍相繼攻占廣德與寧國的形勢下,清廷實授曾國藩為兩江總督,任命他為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所有大江南北水陸各軍,都歸他節(jié)制。
這時,石達開所部從貴州挺進四川。清廷提議將左宗棠調任督辦四川軍務。左宗棠認為他的部隊剛剛組建,不想獨自負責一方軍務。胡林翼和曾國藩也以江西和安徽軍情緊急為理由,聯(lián)合上奏,請求留下左宗棠所部增援安徽。左宗棠得以最終留下。
1860年9月22日,左宗棠率領他這支五千人的部隊離開長沙,奔赴江西南昌。此時的他,已經(jīng)年近五十,可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左宗棠終于迎來了施展平生抱負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