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傳奇大學
1923年,周有光坐著古代的獨輪車,來到圣約翰大學報到,感受到跨時代、跨國界的巨大沖擊。這所舊上海聲名顯赫的教會大學建成于1879年,是中國最早的西式院校,享有“東方的哈佛”等美譽。在新生典禮上,年近六旬的卜舫濟校長,金發(fā)碧眼,聲如洪鐘。這位生于紐約、畢業(yè)于哥倫比亞大學的美國人,熱愛古老的中國文化,24歲就擔當了圣約翰大學校長的重職。每天清晨,當曙光抹上圣約翰的校舍,師生們匯集一堂,感懷上帝的恩澤。卜校長在莊嚴的儀式后,照例是一番訓導。多年后想起,他高大的身影在宿舍舍監(jiān)的陪同下,散發(fā)著溫和、謹嚴的氣息,像圣誕老人一樣把關(guān)愛播撒給每一位學子,把品格教育的理想播撒到每個人心里面。
圣約翰首開西方教學風格之先河,一年級不分文理班,注重基礎(chǔ)課程,同時注重課外活動對造就人才的影響。學校印有一本小冊子,是介紹圣約翰教學理念的,表明本大學不是培養(yǎng)專家,而是培養(yǎng)完美人格的,由此才可以發(fā)展成為專家。這與常州中學的教學方針頗為契合,周有光很快便融入了校園生活。課堂上,每位老師都會布置大量的課外閱讀材料,這種拓展閱讀使思維像觸角一樣伸向各個領(lǐng)域。碰到問題的時候,老師便讓大家去查百科全書,以此鼓勵自學。
學校要求學生每天看英文報。周有光中學畢業(yè)時英語已不在話下,因此看起來很是輕松,當然看完也就一扔了事。這樣看了一段時間,卻引出一個如何看報的大問題。這天上課,洋老師先笑瞇瞇地問大家:“你們天天看報,是怎么看的?”大家七嘴八舌地,很多學生都認為“看報就看報,沒怎么樣”。老師的目光投向周有光,周有光也跟大家一樣聳聳肩。安靜下來后,洋老師若有所思地說道:“其實看報和吃飯一樣,如果看了就了事,跟腸道沒有吸收營養(yǎng)一個道理。要使自己每天看報都吸收到營養(yǎng),看完后要問自己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今天消息哪一條最重要,第二個問題是為什么這條消息最重要,第三個問題是這條消息的背景自己知道不知道。如果不知道的話,那就趕快去查書,查書首先查百科全書?!贝蠹乙宦犎珲囗?,馬上按照老師的方法去看報,不僅興趣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從此,周有光愛上了百科全書,甚至后來得了一個“周百科”的綽號。
在中學啃慣英文原版教科書的周有光,在圣約翰如魚得水,看、讀、聽、說、寫的英語語境,讓他恍如置身于國外。26個英文字母簡簡單單,卻有無數(shù)種排列的可能,這讓大一新生周有光對語言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伴隨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比照有著幾千年文化傳承的中國方塊字,文化精英們在20世紀初有著極端的吶喊。早在1918年,錢玄同在《新青年》雜志發(fā)表文章說:“中國文字論其字形,則非拼音而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識,不便于寫;論其字義,則意義含糊,文法極不精密……此種文字,斷斷不能適用于二十世紀之新時代?!濒斞浮⒑m等也高舉廢除漢字的旗幟。中學時期的雙語學習,使得周有光對語言的看法更為理性和科學。他喜歡這種簡便、自如的語言環(huán)境,學校用字母來管理的方法大大讓周有光開了眼界,為他日后研究語言做了很好的鋪墊。
學校的課外活動很豐富,學生組織很多,如定期舉行戲劇表演、中英文演講、體育比賽等等,大家非?;钴S。而校報《約翰聲》開創(chuàng)了高校學生自編??娘L氣,諸多新思想散發(fā)著翰墨芳香,伴著周有光度過了許多個夜晚。自由活動的間隙,周有光最喜歡徜徉于花園般的校園。圣約翰的校園至純至美,原是英國商人霍格在上海西郊的私家花園,后來霍格將花園北半部靠近蘇州河的部分賣給了美國圣公會,圣公會在那里創(chuàng)辦了圣約翰書院,后來才發(fā)展成圣約翰大學(華東政法大學現(xiàn)址)。
校園一幢幢紅墻或灰磚的別致小樓,西式拱門配著中式的飛檐,帶有濃濃的思念和寄托,化為一顆顆感懷的心。教學樓懷施堂是圣約翰的標志性建筑,19世紀末為紀念學校創(chuàng)始人施約瑟而建。內(nèi)部則是一座中式四合院,綿長的回廊,青灰的磚墻,深紅的地板。每次走到這里,周有光都習慣性地抬眼望望,好似感受上帝的光芒。正門的塔樓上懸有一口大鐘,鐘聲悠揚而沉靜,仿佛久遠的關(guān)切,給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學子們,留下了多少校園的記憶。這里,走出了政界要人、商界巨子、學界名流和外交界元老,如創(chuàng)辦三聯(lián)書店的鄒韜奮,學貫中西的文學大師林語堂,著名外交家施肇基和顧維鈞,還有宋子文、榮毅仁等。
“光與真理”的校訓令所有師生激動而銘記——光即知識,真理為基督,這也是它的建校初衷。而孔子《論語》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也是它獨具中國特色的校訓。剛?cè)雽W時,周有光和同學一起去找尋所鐫刻的校訓,前者刻在懷施堂前面的紀念坊背面的橫額上,是1929年為了紀念圣約翰建校五十周年而建的;后者刻在西門堂大門的那塊基石旁,邊上盛開著一叢鮮艷的玫瑰。
無數(shù)個清晨和黃昏,周有光握著書本,沉浸在校園美景之中。春夏秋冬,陰晴雨雪,鐘聲伴隨著日出日落,祈禱聲和讀書聲聲聲入耳。當麗日的夕陽伴著校園里隱約的歌聲,慢慢地從郁郁蔥蔥的樹梢西沉時,蘇州河已美得入畫了。依傍著美麗的蘇州河,夜深人靜時的槳聲燈影,讓周有光思念起豁達的母親,嫻靜的姐妹,家鄉(xiāng)的美食,院子里海棠的身影。古河道散發(fā)著寧靜的力量,臨窗觀河,似乎伸手就可觸到溫潤的水花。河水綠而稠,在燈影下泛著清麗的光澤,只有河邊少年的嘆息聲,輕輕地驚擾它沉靜的心。
還有那些高大挺拔的櫻花樹,每到春天,滿樹如云彩般爛漫,映襯得兩旁古樸的建筑生機勃勃。每到夏天,陽光透過法國梧桐樹的葉片,篩得滿地迷離。秋天的銀杏樹葉,則如千萬只黃色蝴蝶停泊于半空。高聳入云的樹木述說著悠久的歲月。在那些高大的樹陰下,多少學生曾經(jīng)得到它的庇護,糙糙的樹皮觸及周有光內(nèi)心最柔軟的一面。生活就像眼前的綠樹、流水,沉靜而低調(diào),綿延千年。圣約翰美如童話般的校園生活,讓周有光暫時忘卻現(xiàn)實世界,忘卻母親的操勞和白發(fā)。周日學校放假的時候,他有時會重新坐上獨輪車,去看望在上海教書的姐姐。周有光心里很清楚,在這座象牙塔讀書來之不易,幸得全家人的支持,所以格外勤奮。如果沒有那一聲槍響,寧靜的校園生活將會繼續(xù)到戴上方帽子的那一天。
如果俯看當時的中國地圖,上海和很多大都市一樣,已都處于水深火熱之中。1925年5月,上海日本紗廠槍殺中國工人顧正紅等,激起上海各界人民群眾的極大憤慨,紛紛集會抗議,遭到帝國主義分子的血腥鎮(zhèn)壓,釀成震驚全國的五卅慘案,中國人民紛起反抗,掀起了大規(guī)模的愛國反帝運動。五卅慘案的槍聲回蕩在上海的天空,火速漫延到各大校園。就在英國巡捕血洗南京路那天的黃昏,有位學生親眼目睹真相后,狂奔幾十里地來到圣約翰,此事在全校頓時炸開了鍋。
圣約翰大學的師生們義憤填膺,當晚通宵印傳單、寫標語,并決定第二天早晨不按慣例去學校教堂做早禱,而是去思顏堂開會。風華正茂的孟憲承首當其沖,組織學生游行等事項。這下可急壞了卜舫濟校長,面對自己器重孟憲承,都急紅了鼻子,一再勸說:“你們在校內(nèi)開會都可以,就是不要出去,太危險了!”面對恩師,孟憲承據(jù)理力爭,堅決支持學生的愛國行動。圣約翰的老師大半是外籍的,只有少數(shù)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面對如火如荼的運動,此情此義外人是無法理解的,最終中國師生與校方無法達成一致的意愿。周有光和同學們都緊緊跟隨孟老師,個個都熬紅雙眼,緊握雙拳。這塊燃燒的熱土再也等不了了,老師和學生都不顧個人前途和后果,最終毅然宣布脫離圣約翰,走到熱火朝天的上海街頭。這一天,正是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