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詩書熏陶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傳 作者:高亞鳴 著


2.詩書熏陶

臨近年關,青果巷里挨家挨戶張羅著過春節(jié),從農(nóng)歷十二月初便開始備年貨、做團子、撣煙塵……周家除了準備迎接新年,最讓人期待的是周太太肚子里的孩子眼見著快要生了。周家就盼著有個傳香火的兒子,年富力強的周保貽更是想要給祖上爭個面子。夫人徐雯一連生了五個女兒,前面兩個都早夭了,因此這第六胎便盼著是個男孩。徐雯也是大戶人家出身,知書達禮,自從嫁到周家后,過著相夫教子的和美日子。她性格溫和,上自公婆,下至仆人,都相處得很好。這次懷胎的感覺似乎不同以往,腹中孩兒好不安分,鬧騰得很。周保貽每天在學堂跟孩子接觸,于“之乎者也”中傳授古籍的韻味。他一直在想著給孩子取名,祈望孩子平平安安。這天,周保貽剛下課回來,便得知夫人生了,全家一片歡天喜地。一個男孩洪亮的啼哭聲傳遍青果巷,遂取名為耀平(原名),意為光耀、平安。他就是周有光。這一天,正是1906年年初,周家張燈結彩,人來人往,親朋好友都上門祝賀,賀禮從門口一直擺到堂屋。周家的宴席擺了上百桌,忙碌地分派著喜果喜蛋,整條青果巷都洋溢著喜氣……

春天是和燕子一起飛進巷子里的。轉(zhuǎn)眼間,臨河的雕花長窗前,祖母正在教3歲的周有光念唐詩?!凹氂牯~兒出,微風燕子斜?!?杜甫)“燕子家家入,楊花處處飛。”(孟浩然)祖母念一句,周有光跟一句,一顆小腦袋趴在河窗邊,若有所思。碧綠的河水被微風吹皺,輕盈的柳絲在岸邊垂拂,堂前已有燕子銜泥筑巢。眼前的春光和祖母的詩句,像春天的蒲公英一樣,在周有光的腦海里著陸。祖母的娘家也是望族,她從小熟讀四書五經(jīng),能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而且能寫詩作詞,非常有學問。祖母最疼愛這個小外孫,喜歡經(jīng)常帶在身邊,教他念唐詩。有月亮的晚上,明月映在大玻璃窗上,祖孫倆一邊欣賞天上的和水中的兩個月亮,一邊念叨著李白的詩句,念對了便獎賞一粒糖果。這唐詩的滋味在香甜的果香中彌漫。

周有光的三個姐姐已到了上學的年齡,家里便請了三位老師,分別教她們中文、英文和舞蹈。只要一傳來風琴溫暖的琴聲,周有光便跑去姐姐們的課堂。他還不夠課桌高,進去只能是搗亂,所以大人不準他入內(nèi)。沒有辦法,他只有好奇而可憐地趴在門縫里偷看。只見那位秀麗的女老師在彈風琴,邊彈邊優(yōu)美地回轉(zhuǎn)頭來,姐姐們跟著拍子唱歌或跳舞,像小天鵝一樣驕傲又美麗。當時,周有光的妹妹和弟弟們還沒出生,姐姐們又比他大,家中唯他一個男孩兒,所以全家格外地溺愛他。周有光很調(diào)皮,有時模仿教古文的老先生,搖頭晃腦地背上幾句《三字經(jīng)》;還像模像樣地說著變調(diào)的英文,滿嘴吐葡萄皮一樣,讓大家笑疼肚子。姐姐們自從上課后,更是不理會這個不懂事的小弟弟。他活脫一個孤獨的小寶玉,整日介在家中玩來玩去,庭院里的幾缸金魚常常遭殃。只是玩濕了一身衣裳,冷風一吹,常常會傷風感冒,自然又是一番折騰。小時候,周有光的身子較弱。民間的說法是,男孩子小辰光不好養(yǎng),等到大了才好。至于讀書,父母跟祖父母的想法倒是一致的,不要壓這孩子讀書,早讀書對身體不好。雖然周有光沒被逼著苦讀,但他在玩樂中獲得不少知識,這也源于大人們寓教于樂的教育方法。

周有光同普天下的孩子一樣,喜歡熱鬧好玩,最盼過節(jié)過新年。他老聽母親說自己最有吃福了,因是農(nóng)歷十二月生的。在姐姐們上課,家中上下忙碌時分,周有光常常趴在烏滑的木窗沿上數(shù)船只。江南枕河人家,前門上街出行,有轎子等在門前。后門是個水碼頭,可乘船外出,又作生活“運輸”,柴米油鹽都打這里進門。白天,周有光用手指頭數(shù)著從眼前劃過的船只,看著一籃筐一籃筐的物品搬上后門石階。最讓周有光興奮的是那種腳劃船,快如穿梭又戛然而止,精瘦的船夫肯定送來時鮮貨了。果不其然,又是送來江陰姑母燒的新鮮河豚魚,好吃極了。于是,周有光嚷嚷著下樓通風報信,這自是家中一大喜訊呢!

每個孩子都有他看待世界的方式,懵懂中,周有光覺得河流該是安然抵達外部世界必經(jīng)的通道。正是河道在清寂中飽含著的馨蜜、嘈雜的人間情味,催促著周有光渴望外面的大世界。及至長大后,周有光無論走到哪里,內(nèi)心里都藏有這樣一條稔熟的河流,好讓他依傍著它,安身、安心于這個世界。

周家擁有豐厚的藏書,藏書間散發(fā)著一種老舊的檀香味,好聞又有點刺鼻。童年的周有光一聞到這股味道,必定要打上幾個響亮的噴嚏。在周有光的印象中,父親閑下來就捧著一冊古書,有時會把周有光抱在膝頭,教他認上面的字。父親平日里很忙,他那時開辦了一個國學館,專收學生教授古文。儒雅的父親是個好脾氣的男人,雖然有了姨太太,對母親還是很好的。當時常州已經(jīng)創(chuàng)辦了幾所新式小學,6歲那年,家里商量決定讓周有光進育志小學讀書。清末民初,與周有光同齡的孩子大都讀私塾,而他卻是第一批進洋學堂的小學生,這全有賴于父母開明的思想。

育志小學是由舊廟改造而成,分為男生部和女生部,說說上課在同一個課堂,其實根本沒有交談時間,女生全由女舍監(jiān)帶著上下課,只是男女同校讓人感覺很新鮮。這無形中影響了大人孩子的傳統(tǒng)觀念。小學課程有國文、英文和算術三門,四年初小、三年高小,屬于七年制小學。周有光功課很好,門門領先,只是淘氣依舊。這舊廟里面有不少麻雀窩,改造時光顧著把菩薩打拉下來,沒想到要收拾麻雀窩。下課時,一幫小學生搬梯子爬上去掏麻雀蛋,一掏一個準,用衣服兜了大家一塊分了吃。這下可急壞了麻雀父母,它們在自家窩邊盤旋,嘰嘰喳喳個不停,從哀求到憤怒,最后群起圍攻也不見效。周有光和一群同學,拖著鼻涕的,掉了門牙的,都樂開了花。學校里成立童子軍,經(jīng)常組織一些有趣味的戶外活動。周有光四年級時加入童子軍,神氣地戴一頂高高的英式帽子,積極投入各項活動。如每人拿到一根棍子、一條繩子,在野外進行“過河”和“爬樹”等活動,促進了孩子們的團結互助的觀念,并從中學到本領。

那時候,周家已是在靠賣房子過日子了,賣一處花幾年,再賣一處花幾年,沒落家族的日子表面上依然體面風光。家里專門有一個男工,每天忙碌著一家一家去送禮。父親辦國學館的收入甚少,當然維持一個小家庭還是可以的,但是擔當一個大家庭斷然不行。母親雖是持家能手,但是也無法挽回這種局面。每當年節(jié),家里照舊大擺宴席請客吃飯,且禮數(shù)周全。周家親戚很多,周有光只記得仰著頭叫過無數(shù)的伯伯、叔叔們。

可是小孩子全然不知,他們就盼著熱鬧頭呢!周有光看到后碼頭運來大筐大筐的東西,就知道要拉開春節(jié)的序幕了。青果巷過年做團子的花樣可是真多,必做的大團子有一條大龍、十二條小龍、元寶、豬頭、鯉魚、秤砣、扁擔等等,上面點著喜氣、吉祥的紅印子。過年時,家里要拿出珍藏的各代祖宗畫像,掛滿了大大小小的廳堂。除夕時分,紅燭高照,香煙繚繞,全家老小濟濟一堂,依次磕頭,祭拜祖先。祖宗畫像都是天然精工彩繪,幾百年鮮潤如初。祭拜完畢,周有光便跟一幫兄弟姐妹們玩兒。接下來有兩個節(jié)目是小孩子最盼望的:除夕撞鐘和吃壓歲盤。吃完年夜飯,全家人便去鐘樓寺撞鐘。傳說鐘樓寺的鐘本是啞的,明清時候常州書生湯雨生中了秀才,把這口鐘給敲響了。湯秀才給后人留下兩句話:“萬事有敗必有成,鐘樓寺鐘似有神?!睜T火通明中,德高望重的寺院宗師撞起了銅鐘,老百姓和著回蕩的鐘聲,唱起了《擊鐘偈》:“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增……”周有光牽著母親溫暖的手掌,口里跟著念念有詞?;丶业穆飞?,周有光坐在母親的懷里,問著《擊鐘偈》的意思。向來溫和的母親笑而不語,拍著孩子日漸圓潤的肩膀,在熙攘、嘈雜的人群里,那有節(jié)奏的拍子散發(fā)著安寧的力量。第二天一醒來,周有光一把就抓著了枕邊的壓歲盤,里面裝著瓜子、長生果、糖和壓歲錢,原是大年夜臨睡前祖父母給孩子們準備好的。新年的滋味就是香甜而滿足的。

周有光并不知道,其實母親一早做出決定,周家已敗落了,勢必要分開了。母親眼見家中坐吃山空,生怕孩子們受影響,就在周有光小學畢業(yè)沒多久,帶著孩子們離開常州搬到了蘇州。父親跟姨太太還是住在常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