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4月29日,林森當選新一屆參議院議長。大總統(tǒng)袁世凱將參議院開幕會議上的致詞送給林森“審看”。林森將文中有損國格的內(nèi)容、不合共和政體的語句共12處,毫不客氣地逐項加以刪改。在參議院大會上,林森力阻袁世凱掛軍刀入場。
林森等國民黨人對袁世凱存有幻想。但袁系黨人大肆賄選,林森名落孫山。后福建省議會出面,才將林森推選為參議員、參議院全院委員長。在憲法起草的過程中,憲草會的國民黨議員占了多數(shù),加上林森等眾多議員的支持,憲法草案基本上是按照國民黨的意圖制定,即限制了總統(tǒng)的權力,加強了國會對總統(tǒng)和政府的制約權等。
由于袁系對參議院的干擾,甚至動用軍警脅迫議員,袁世凱當上總統(tǒng)后,即下令解散國民黨、取消國民黨議員資格。林森因此離開了北京。不久,中華革命黨在日本成立。林森填寫了入黨誓約書,并當場蓋上了自己的紅色指模印。誓約書編號為“二三一”號。幾天后,孫中山?jīng)Q定派林森去美洲主持黨務工作。為了與林森在美國聯(lián)系方便起見,孫中山特地將第六號密電碼本交給林森,囑其到美后一定互通消息。孫中山還親書信函一封,介紹在美國各埠的同志,讓林森持信先去見面,以便配合開展工作。
再任議長 力挫袁世凱
袁世凱當選為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tǒng)后,確立了北洋軍閥集團在中國的統(tǒng)治地位。由袁世凱親自遴選的內(nèi)閣總理唐紹儀,因思想開明,觀點與孫中山接近,故在南京時,由蔡元培介紹,在總統(tǒng)府中加入了同盟會。他幻想以自己的才干和勤奮,在南北之間進行協(xié)調(diào),并為建設一個理想的國家而一顯身手。南京臨時參議院所擬定的新一屆參議院議員的名單,就是經(jīng)總理唐紹儀之手,并經(jīng)唐紹儀的認可,再咨送北京政府的。這一名單,是南京臨時參議院根據(jù)《臨時約法》,與唐紹儀共同制定的,結果議長又是林森,同盟會員仍然占了大多數(shù)。袁世凱一看便知,又是南方革命黨在參議院占了主導地位,遂對唐紹儀大為不滿。因是初任大總統(tǒng),也不便發(fā)作,遂以一副與參議院合作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北京政壇上。
南京臨時參議院曾議定于1912年4月21日在北京開會。林森率參議院員們陸續(xù)北上赴京。行前,林森告誡吳鐵城及參議員們說:“北方舊勢力仍在,危機潛伏,前途很難樂觀,大家要時加警惕,隨時注意時局的發(fā)展?!?/p>
4月29日,新一屆參議會在北京舉行了第一次會議。
在會議開幕前的4月28日,臨時大總統(tǒng)袁世凱將次日參議院開幕會議上的致詞送交給參議院議長林森存案,并請他“審看”。這時的袁世凱,剛剛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不久,對立法機構參議院還是有所顧忌的。
林森對袁世凱有一定的了解,深知其為人懷譎挾詐,野心勃勃,從不愿屈人之下,非攘取高位決不善罷甘休。林森作為參議院議長,感到與這個總統(tǒng)可能會不好相處。但林森還對袁氏抱有幻想,希望他能夠崇尚法制,尊重民意。當林森接到這份文件后,認真地看了一遍,將文中有損國格的內(nèi)容,不合共和政體的語句共12處,毫不客氣地逐項加以簽注。之后,又連夜登門造訪袁世凱官邸。當林森來到袁世凱官邸時,袁世凱的侍從擋駕說:“夜已深,大總統(tǒng)已休息,不便見客?!钡稚瓚B(tài)度堅決,表示明日開會,今夜此項要事必須面陳,否則決不離開。袁世凱只好出面相迎。當林森見到袁世凱后,即向他一一指陳,并說必須刪除不妥之處。袁世凱雖然十分不樂意,但在林森極為認真的態(tài)度之下,也只好照辦。
第二天,臨時參議院大會正式舉行。上午,到了預定時間,全體參議員早已到會,唯獨大總統(tǒng)袁世凱沒到。等了好一會,才見袁世凱在一群武裝侍衛(wèi)的簇擁下,趾高氣揚地來到會場。袁世凱身著黃呢軍服,戴白纓軍帽,蹬長筒軍靴,金色綬帶斜背在胸前,一根寬牛皮軍用腰帶,好不容易才將隆起的肚皮緊緊地拴住,一副威風凜凜、不可一世的架勢。當袁世凱走到眾參議員跟前時,議員們的目光都盯在了他的腰間。原來,袁世凱的腰間斜掛著一把閃光奪目的軍刀。按照參議院的慣例,任何人均不得攜帶武器入會。一時間,全場愕然,但議員們看到袁世凱不可一世的霸氣,個個噤若寒蟬,沒有一個人敢出面制止。顯然,袁世凱如此膽大妄為,是對參議院的蔑視。這時,林森不慌不忙地上前攔住了袁世凱,正色說:“袁大總統(tǒng),參議院是代表民意的最高機關,是一塊神圣之地,例行是不得攜帶任何武器進入的。請大總統(tǒng)閣下解除軍刀入席,以崇法制?!痹绖P雖然目空一切,但在眾目睽睽之下,再加上林森的義正堂皇,就像是被迎面澆了一盆冷水,但又不好發(fā)作,頓時漲得滿面通紅。一面說“是的,是的”,一面悻悻地解下佩刀交給了隨從。
以后,袁世凱越來越不把參議院放在眼里,以挑撥和操縱的一貫手法來對付參議院,獨裁嘴臉逐漸暴露。林森雖為議長,但許多事情僅僅是一旁觀者,根本就無法有所作為。他冷眼旁觀袁世凱的所作所為,預感袁氏日后將更加放肆。于是,就事先向外交部領取了出國游歷的護照,以備后用。
“抗袁驅陸” 南下武漢
1912年6月,內(nèi)閣總理唐紹儀對袁世凱破壞民主的行為進行了一定的抵制。如袁世凱要唐紹儀向六國銀行團商借巨款,而六國則以監(jiān)督中國財政作為附加條件,遭到唐紹儀的拒絕。六國銀行團遂向袁世凱提出了強烈抗議。袁屈服外來壓力,命令唐紹儀向六國銀行團道歉,被唐紹儀堅決地加以拒絕。此后,袁世凱對唐紹儀完全失去了信任,對他處處加以肘制,一些重要的任命不經(jīng)總理唐紹儀副署就予以宣布,并煽動內(nèi)務總長趙秉鈞和陸軍總長段祺瑞與唐紹儀對抗,使唐紹儀無法行使總理職權。最終,由于唐紹儀在直隸總督人選的問題上與袁世凱鬧翻,遂于6月15日不告而別。政府沒了總理,袁世凱心急火燎,不經(jīng)參議院批準,就任命了原外交總長陸征祥為內(nèi)閣總理。這一舉動,遭到參議院的堅決反對,同盟會員中的內(nèi)閣成員紛紛辭職以示抗議。
由于陸征祥平庸猥瑣,參議院堅決反對他出任總理一職。議長林森主張全院拒絕投票表決。袁世凱看來軟的不行,就使出了硬的一招。他甚至動用軍警開到參議院外進行威脅,并鼓動一些人到參議院外揚言,“如參議院再不開會通過,則請大總統(tǒng)立即解散參議院”。在袁世凱的淫威之下,參議院的議員們敢怒而不敢言,被迫通過了陸征祥為總理的無黨派的“超然內(nèi)閣”。
投票表決是通過了,但議員們卻在暗地活動“倒陸”。林森發(fā)動議員接二連三地提出了彈劾陸的議案,最終迫使陸征祥辭職。袁世凱隨之又任命其黨羽趙秉鈞為總理。趙秉鈞為表示對袁氏的忠心,竟將國務會議搬到中南海袁世凱的總統(tǒng)府中召開。從此,責任內(nèi)閣也就徒有虛名了。參議院與袁世凱的抗爭,終以失敗而告終。
以同盟會為首的一些黨團,為了反對袁世凱的專制獨裁,又聯(lián)合了立憲派組織的統(tǒng)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國民公黨、共和實進會等黨派團體,于1912年8月25日改組成立了國民黨,并推舉孫中山為理事長,黃興、宋教仁為理事。這樣,國民黨成為議會中的第一大黨。
此時,林森已對袁世凱徹底失望,但對袁氏視參議院為兒戲的舉動也無力抗爭,遂向參議院辭去了議長職務。這時,已將到10月。10日,正是武昌起義后的第一個周年紀念日。北京、上海等地都將舉行隆重的慶?;顒印T谄鹆x的所在地武昌,也將舉行盛大的慶?;顒?。林森和吳鐵城被各黨派組成的國民黨本部推為代表,專程前往武昌參加活動。于是,林森與吳鐵城先期從京漢線南下,到達武漢后,黎元洪念其當年曾任參議院議長,總算出面招待了林森一行,并安排他們在大智門鐵路飯店下榻。
林森在參加了武昌的紀念活動后,又乘輪船沿長江東下上海,再轉海輪回到福州老家。林森此次回福建,在福州成立了國民黨福建支部。同時,也為即將進行的眾議員的選舉做些準備。
在福州,林森又回到了當年創(chuàng)建的“閱報書社”(“橋南社”),與昔日的同事們相聚。有的社員對林森說:“南北統(tǒng)一,建國成功了,從此天下太平,子超兄今后將如何打算?”林森答道:“還未,還未!若說天下太平,那還遠著呢。袁世凱得位之后,日漸跋扈,共和前途,危機滋伏。北方政局,龍魚曼衍。黎元洪有厚重實力而缺遠見,絕不是經(jīng)邦之人物。那幫官僚政客更不識政治為何物。你們信不信,將來中國有好瞧的呢?!绷稚倪@番話,不久就得到了應驗。
林森此次在福建大約逗留了幾個月。因北京政府將采取兩院制,并通知當選議員1913年的2月至3月務必到北京集中,4月召開國會。其時,林森已被福建省議會推選為參議員,遂與本省參議員潘祖彝等一同離閩北上。途經(jīng)上海時,林森諸人同孫中山會了面。
3月初,林森抵達了北京。
落選眾議員
就在林森回到北京后不久,就發(fā)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血案。1913年3月20日,袁世凱指使人暗殺了國民黨的代理理事長宋教仁,其專制獨裁嘴臉進一步暴露。同時,袁世凱還決定廢除由南京遷往北京的由國民黨控制的臨時參議院,決定仿歐美參眾兩院制的形式重組參眾兩院,并舉行第一屆國會的“選舉”。
“宋案”發(fā)生后,國民黨人進一步覺醒。孫中山認為“袁氏將撥專制之死灰,而負國民之付托”。國民黨人于3月26日在上海召開緊急會議,主張武力討袁。但黃興、陳其美等人則主張用“法律解決”。黨內(nèi)無法得到統(tǒng)一。而林森等人則贊同黃興、陳其美等人的意見,對袁世凱存有幻想,仍醉心于走“議會政治”之路。
已經(jīng)回到北京的林森連日在參議院參加會議。其時,參議院已擬定了《參議院、眾議院選舉法》、《國會組織法》等文件。
《國會組織法》共二十二條,規(guī)定成立參眾兩院,參議院議員由各省議會選出,每省10名。加上少數(shù)民族、華僑等方面,共須選出294人。眾議院議員,由各省民眾直選,每80萬人口得選1名,人口多的多選。應選出595人。參議員任期6年,眾議員任期3年。兩院議員,須有半數(shù)到會,方能開會,否則視為無效。議案須得半數(shù)以上通過,才能決定。每年的會期為四個月。
這次兩院選舉,全部采用單記名投票方式進行。林森根據(jù)同盟會的要求,決定先在福建地方競選眾議員。眾議員選舉又分初選和復選。初選是以縣為選舉區(qū),當選人名額,定為議員名額的50倍,即1名眾議員產(chǎn)生出50名當選人。初選完成后,再進行復選,在初選出的當選人中,選出眾議員。福建全省應選出眾議員為24名。
初選階段,以地區(qū)行政長官充任監(jiān)督員。復選階段,以全省行政長官任監(jiān)督員。蒙、藏、青地區(qū)只進行一次選舉。此外,選舉人的條件,在國籍、納稅情況、年齡、文化程度、家產(chǎn)、民族、身體狀況等各方面,都規(guī)定得十分具體。這一選舉制度,在表面上看,可以說是比較完備的。但在選舉過程中,袁世凱為取得兩院的多數(shù),不惜動用了權力、金錢等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由于袁世凱把持了各級行政權,所以選舉中進行了大量的非法干預,以迫害同盟會或國民黨的選舉人。如在第三選區(qū),國民黨人歐陽啟勛已當選為眾議員,但袁系民主黨串通中央選舉事務所,竟然與湖北省的選舉監(jiān)督夏壽康上下其手進行舞弊,借口歐陽辭職批準日期與當選日期不符,就宣告歐陽當選無效,硬要將他拉下來,而以一民主黨人張則川遞補。歐陽原任湖北省民政署司法科長,在投票前已經(jīng)辭去現(xiàn)任官職,并已向眾議院報到,議會也已進行了資格審查加以確認。但袁系的民主黨首領湯化龍仗著議長地位,竟令軍警不許歐陽進入眾議院會議的會場,卻讓張則川入會端坐在席。歐陽為此到處奔走呼號,終無功而返,后積勞成疾,憂郁而死。
湖北省應選出眾議員27名,同盟會方面僅得到9名,其余為共和黨與民主黨獲得。在選舉過程中,共和黨人胡鄂公,將大量八旗公產(chǎn)變賣了移作選舉費用。民主黨人湯化龍得票最高,所花金錢也最多。共和黨還以武漢平湖門外乙棧作為選舉的招待所,不惜工本地用機器架橋伸入江中取水供乙棧飲用。還包下了漢口的福昌旅館,以及三分里、四成里的妓院,供選舉人使用。餐館、酒樓,選舉人吃飯,憑招待所的條子就可以白吃白拿。共和黨還一次性拿出13萬元交給選舉人,聲稱如不按黨議投票,錢就要全部退回。共和黨支部的馬宙伯、張漢等人,挪用湖北官錢局官票50萬串作為選舉費,一直無法報銷,最后只得去求黎元洪簽字批準。黎元洪說:“你們幾人,選個議員,比前清捐個道臺花的錢還多。”
當時有人作了一首六言詩來譏諷選舉的腐?。簝瘉砩韮r十萬,可憐人民血汗。血汗換得擁袁,兔死狗同遭難。
而武漢的同盟會員選舉人三四十人,就只有擠在武漢的原鹽道衙門的幾間小屋里,十分窘迫。
當時湖北省的選舉情況是這樣的,當時全國各省,包括林森所在的福建,也是大致如此。林森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了他眾議員的選舉。
林森根據(jù)選舉法的規(guī)定,按部就班地從地方一層一層地開始進行。福建革命同志紛紛出力幫助林森競選。但時局已非以往,革命黨元氣大傷,已成不了氣候。北京的臨時大總統(tǒng)袁世凱如日中天,國內(nèi)輿論均對袁氏寄予厚望。袁系黨人、政客豪紳們則競相鉆營,并以其豐厚的金錢為后盾,運用各種手段,大肆進行賄選。而林森這個當年的參議院議長,竟然在初選的選舉人選舉中就名落孫山,更不用說50∶1的議員資格了。同盟會以參議院議長居然不能當選眾議員,視為天下一大奇聞。各級總部及廣大會員心有不甘,遂又層層進行發(fā)動。最后,由福建省議會出面,才將林森推選為參議院的議員。
盡管袁世凱動足了腦筋,但在全國的選舉中,國民黨還是在兩院議員中占了相對多數(shù)。
參議院全院委員長
1913年4月8日上午11時,新的眾議院和參議院在北京舉行開幕儀式。根據(jù)《臨時約法》第二十八條的規(guī)定,臨時參議院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正式宣告解散。
這一天,各省當選的參眾兩院議員云集北京象坊橋新落成的眾議院會場。袁世凱的代表梁士詒到會致頌詞。會議清點人數(shù),國民黨議員到會將近500人,在參眾兩院占了絕對多數(shù)。而袁系的共和黨議員還不足300人,民主黨議員則不到百人。其他如統(tǒng)一黨也只有百余人。對此,袁世凱大為驚駭,遂決定將這三個黨以及各自的黨魁梁啟超、湯化龍、王揖唐聯(lián)合起來,組織成進步黨,形成議會的第一大黨,以與國民黨相抗衡。
在以后進行的參眾兩院議長的選舉中,國民黨本部開會決定,仍推吳景濂為眾議院議長候選人。民主黨和共和黨則聯(lián)合推出湯化龍為候選人。按全國的選舉結果,國民黨議員在眾議院占有多數(shù)。但選舉投票的結果卻正好相反,湯化龍獲得超過半數(shù)的選票當選為議長。國民黨大敗。這又是袁世凱玩弄把戲的結果。
為了競選眾議院議長職務,國民黨方面也動起了腦筋。為了給吳景濂拉票,國民黨給了意志不堅定的議員胡祖舜3000元的津貼,給駱繼漢2000元津貼。但這點小錢無疑是杯水車薪,與袁系黨人為拉選票而“問票不問價”的放手招攬相比,只能是“小巫見大巫”。袁世凱是金錢開路,威逼利誘一起上。國民黨中魚龍混雜,拿到票子的國民黨議員立即見利忘義,在選票上畫上“湯化龍”三字。因此,袁系活生生奪去了國民黨手中的20多張選票。再就是國民黨議員陳家鼎出爾反爾,不受黨的約束,擅自出面競選議長,致使選票分散。
失去了眾議院議長,國民黨在參議院是勢在必得。參議院議員由各省議會推定,林森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當選的,類似這種情況的還有不少。因此,國民黨議員占了多數(shù),袁世凱及其黨人對此亦無可奈何。國民黨推選張繼為議長,王正廷為副議長,林森為全院委員會委員長。三人均為同盟會的中堅分子。選舉結果,三人全部順利當選。共和、民主兩黨的議長候選人丁世嶧僅得71票。參議院秘書長也由同盟會員平剛擔任。
根據(jù)國會組織法,所有法律、財政、任免國務員等案,都必須由兩院一致通過。袁世凱對于參議院的三個主要職位全部被國民黨掌握,視為是對自己的莫大威脅,所以,他不甘心參議院被國民黨所把持。
議會開會后的數(shù)日,袁世凱就給參眾兩院來了一個下馬威,竟然不通過兩院,悍然決定在善后大借款的協(xié)議上簽上大總統(tǒng)的名字,取得了英、法、德、日、俄五國銀行財團的財政支持。事后,眾議院提出質(zhì)詢,要求袁世凱到議會說明情況。袁世凱明知理虧,但他本人賴著不露面,也不派簽字的國務員與會,而是派陸軍總長段祺瑞到眾議院來敷衍應付。當段祺瑞到眾議院時,議員們把對袁世凱的火都發(fā)到段祺瑞的身上,大罵袁世凱欺凌國會,破壞約法。有的議員將墨水盒砸到段祺瑞的頭上。但軍界強人段祺瑞這次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死豬不怕開水燙,就是不吱聲。袁黨議員也知道袁世凱這樣做太過分了,就出來打圓場,建議兩院對此案加以追認。
國民黨本部立即召集兩院本黨議員開會討論此事。有的人認為袁世凱借用外力,壓制民主,必然蠻干到底,議會要立即行使否決權,或進行彈劾。有的人主張除武力倒袁外,別無他途。有的人則說,袁世凱的勢力太大,光憑幾個議員與他作對,無疑是以卵擊石。對此,國民黨內(nèi)部爭得一團糟。參議院三巨頭張繼、王正廷、林森只是憤怒而已。林森發(fā)言說,此次讓步,袁氏必無止境,但目前尚沒有對付袁世凱的良策。討論來討論去,最后,懾于袁世凱的武力,國民黨被迫作出妥協(xié),同意加以追認,并對此不作任何規(guī)定。也就是說,除了再象征性地開一個會追認一下借款案外,其他就只好聽之任之了。
結果,參議院進行了自由投票。議長張繼、副議長王正廷、全院委員長林森均參加了投票,以勉強過半數(shù)通過以上決定。林森所能做的全部,只是一張反對票而已。參眾兩院在袁世凱的淫威下不得不屈服,袁世凱再次大獲全勝。
袁世凱的野心還在一步步地暴露。繼在北京誘殺武昌起義功臣張振武、方維后,袁系又在全國各地捕殺革命黨人,僅湖北一省被殺的武昌起義人員就有2000多。一些國民黨議員因不滿袁世凱的專制獨裁,紛紛離開參議院,對袁世凱進行抵制。此時在南方,孫中山、黃興等人領導的“二次革命”爆發(fā),不少議員紛紛南下參加了討袁之役。
按理說,國民黨的總理及其他領袖發(fā)起了討袁戰(zhàn)爭,國民黨議員應根據(jù)黨的部署統(tǒng)一行動,即抵制國會,棄職離京,起碼也要采取不合作的態(tài)度。但國民黨內(nèi)始終無法得到統(tǒng)一。在“二次革命”爆發(fā)前,國民黨內(nèi)對此就已是爭論不休,孫中山主張武力討袁,而黃興、陳其美等人則主張用“純法律解決”,依靠國會、司法制度來解決問題?!岸胃锩笔『?,孫中山和黃興均逃亡日本。在京的兩院部分國民黨議員,在林森的宣內(nèi)英子胡同住宅召開秘密會議。會上,一些國民黨人堅決主張南下,然后加入討袁陣營,并指責逗留北京就是“茍且偷安”。會上爭得沒完沒了。后決定派遣與南方有軍事政治聯(lián)系的議員南下,川資到六國飯店領取,每人300元。留京同人則在國會內(nèi)外同時開展反袁活動,與南方遙相呼應。但部分議員持反對意見,還幻想用“法律手段”行事。北京的國民黨負責人吳景濂則舉棋不定。
會后,一小部分議員奉命南下,大部分議員則委曲求全地留在了北京,堅守在“議會道路”這塊陣地上,他們?nèi)韵胪ㄟ^“法律手段”來約束、制裁袁世凱。這部分留京議員,又稱為“法律派”。林森雖然也主張反袁,但對用什么方式進行,尚不明了,因此,他也就成為留京的參議院“法律派”的一名成員。但他清楚地知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老袁這個人今后必然不能相處。
《天壇憲法草案》
國會既然成立,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起草憲法。而由誰來起草?誰來議決?這又成為一個爭論的焦點。
當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起草,是先由總統(tǒng)府法制局負責,后臨時參議院認為這樣不妥,在征得孫中山的同意后,全部由林森為首的臨時參議院主持進行,即參議院起草,三讀通過。再以臨時大總統(tǒng)孫中山名義頒布。這一次,起草存在三種不同意見。
第一,民主黨的湯化龍、梁啟超主張,由政府組織起草機關,再由各都督、各政黨、參議院、總統(tǒng)府分派代表參加。草案再交國會議決通過。
第二,由總統(tǒng)公布憲法草案,交全國公決以免紛爭。這實際上就是由總統(tǒng)負全責,類似于“欽定憲法”。力主者多為袁系死黨。
第三,國民黨主張,起草、議決、公布均由國會擔任,其依據(jù)是據(jù)《臨時約法》所決定,不必更改。而且王寵惠已經(jīng)完成了《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初稿。
此三說在參議院討論時,林森等人極力主張采用第三種,即全部由國會負其責。其理由是,參議院已有了一個憲法藍本,而且南京臨時政府在制定《臨時約法》時,已經(jīng)有了一個先例,并在《臨時約法》第二十條中規(guī)定,“民國憲法案之起草,由兩院各于議員內(nèi)選出同數(shù)之委員行之”。
由于理由充分,各方均同意由兩院選出之委員起草。1913年6月,由參議院議決,兩院各選出30名議員,經(jīng)眾議院同意后,再于6月25日、27日在兩院分別進行互選。結果,國民黨占多數(shù),擁有31席,進步黨得19席,其余10席為政友會、新共和黨、超然社所得。又于7月初選出國民黨議員湯漪任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長,并設委員會于北京天壇祈年殿。
委員會成立不久,南方即爆發(fā)了討伐袁世凱的“二次革命”。不少議員紛紛南下助戰(zhàn)。因此,憲法的起草也受到一定的影響。
就在憲法起草的過程中,袁系勢力又進行了干擾,鼓吹“總統(tǒng)有任免國務員之權”,“國會對總統(tǒng)牽制太多”,“總統(tǒng)有解散國會之權”等等。袁世凱又“推薦”了幾名御用法學專家進入憲草會,試圖向委員施加影響。
但畢竟憲草會的國民黨議員占了多數(shù),再加上參議院林森等眾多議員的支持,憲法起草還算順利,基本上是按照國民黨的意圖,即在限制總統(tǒng)的權力,加強國會對總統(tǒng)和政府的制約權等內(nèi)容上不作讓步。
憲草會提交的憲法討論提綱的主要精神是,采取兩院制和責任內(nèi)閣制;國務員之任命須經(jīng)眾議院同意;大總統(tǒng)之命令文書,非經(jīng)國務員副署不產(chǎn)生效力;國會對大總統(tǒng)謀叛行為,有彈劾審判之權等等。這些條文,明顯是針對袁世凱的,對自封為具有無限權威、予智自雄的袁大總統(tǒng)的地位和尊嚴不僅不相稱,而且完全相悖。
袁世凱對于這樣一個草案,當然是無法接受的。但要想一腳踢開國會,也過于明目張膽,起碼目前還不行。踢開國會,就是取消國會,但如果此時國會一取消,袁世凱還沒當上正式的大總統(tǒng),頭上的“臨時”的帽子還要靠國會來摘掉?;谶@一點,國會對袁世凱還是有用處的。袁世凱左思右想,踢開國會為時尚早,倒不如先選總統(tǒng),再制定憲法,到時憲法條文就由不得國會了。
于是,袁世凱授意十九省都督發(fā)表通電向國會施壓,要求“速選總統(tǒng)”。
9月5日,袁世凱又策動眾議院開會,以213票對126票,通過了先選舉總統(tǒng),后制定憲法的議案。包括林森等人在內(nèi)的參議院議員不知是計,也照樣通過不誤。此時,兩院的國民黨議員尚未認識到袁世凱的用心。
選舉前,袁世凱為了裝飾門面,提議成立了以進步黨理事熊希齡為首的責任內(nèi)閣,并邀請了一批名流入閣,其中有梁啟超、汪大燮、張謇等人,史稱“名流內(nèi)閣”。這樣的內(nèi)閣,兩院也是一次通過。
老袁下流 議員受辱
新國會成立后,袁世凱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利用國會來去掉臨時大總統(tǒng)“臨時”的帽子。在袁世凱的挾持下,9月,國會參眾兩院順利通過了《大總統(tǒng)選舉法》。袁世凱在完成了他的準備工作后,就準備開始他的“摘帽”行動。
即使如此,袁世凱還有兩個顧慮,其一,是怕第一輪投票通不過。因大總統(tǒng)選舉法規(guī)定,須“選舉人數(shù)以三分之二以上之列席,得票滿投票人四分之三者為當選”。袁世凱就是擔心達不到這個“四分之三”。因為國民黨籍議員至少有三百五六十人,一旦他們不買賬,自己就下不了臺了。
北京第一屆國會成立時的合影
其二,如果第二次選舉再通不過,就會造成延期舉行。到時國民黨議員集體抵制,會就開不起來,正式總統(tǒng)不知到哪年哪月才能當上呢?
想來想去,袁世凱一不做二不休,想出了一個極其卑劣的辦法。
10月6日,是袁世凱定下的選舉日。選舉會場設在北京宣武門附近的眾議院。一清早,林森等諸多參眾兩院的議員來到了議會大廳,準備履行“神圣”職責。就在這時,忽然有數(shù)千名身著軍靴、佩帶短槍的地痞、流氓,打著“公民團”的旗號沖進了這幢西式建筑,在神圣的議會大廳里,將議員們團團圍住,會場外也被圍得水泄不通。一些人狂呼:今天如果不選出我們中意的大總統(tǒng),誰也不許出會場一步。接著,又來了許多“維持秩序”的軍警,個個荷槍實彈,并對議員們說,任何人不經(jīng)許可,不許邁出大門一步。
這一來,議員們激憤者有之,竊喜者有之。此時,林森等國民黨參議員也被困在會場中,只得忍氣吞聲,靜看事態(tài)如何發(fā)展。
投票開始了。第一輪下來,由于大部國民黨議員不愿投袁世凱的票,袁世凱的票剛過半數(shù),距四分之三差之甚遠。議長湯化龍宣布休會。議員們空著肚子,沒飯吃,沒水喝,想上街,“公民團”又堵在門口出去不得。有的議員吸慣了大煙,來開這會沒有準備,煙癮上來了,弄得哈欠連天,涕淚滿面。想出去找煙,而“公民”們決不通融,誰都不準跨出大門。不少袁系黨人用送進來的蛋炒飯?zhí)盍硕亲?,而國民黨議員則慘了,一天下來粒米未沾,滴水未進。
第二輪投票結束后,袁世凱只比第一輪多了幾票,還是不及格。這時,已近黃昏。議長湯化龍再次強行宣布:“以第二輪選舉的前兩名進行決選,得票過投票人半數(shù)者當選。請各位議員在得票前兩位的袁大總統(tǒng)和黎元洪之間進行投票,投其他任何人均作廢票處理?!泵髂繌埬懙叵蜃h員們發(fā)出了“最后通牒”。
國民黨議員為了不投袁世凱的票,只得秘密串聯(lián)起來,極不情愿地轉投黎元洪。但有的人經(jīng)受不住如此折磨,為了早點解脫,就改投了老袁的票。第三次投票結果,袁世凱以507票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正式大總統(tǒng)(出席會議的兩院議員共703人)。湯化龍議長立即不失時機地宣布:袁世凱當選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tǒng),請大家鼓掌。但此時,國民黨議員中,有的不愿鼓掌,其他議員,餓者、發(fā)煙癮者,已是極度虛弱疲勞,根本就無力鼓掌了。倒是會場門口的“公民團”成員拍了幾下巴掌,呼了幾聲“袁大總統(tǒng)萬歲”。這時已是晚上10點整。從早上8點,到選舉結束,議員們被困了整整14個小時。
一場鬧劇終告結束。林森及國民黨的議員們,親歷了這場亙古未聞的選舉丑聞,在這場選舉鬧劇中,度過了極為屈辱的一天。
10月7日,林森和諸議員又被“陪綁”了一次,“選舉”黎元洪為副總統(tǒng)。
袁氏“拆橋” 林森不辭而別
袁世凱終于盼來了“當選”的消息。但“臨時”的帽子摘掉了,袁世凱并沒有多高興,他心里對國民黨議員恨得直咬牙,他發(fā)誓要對國民黨、對國會實施報復。他對左右下屬說,人已過了河,要橋還有何用?以袁世凱的所作所為,來詮釋中國的一句諺語“過河拆橋”,恐怕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袁世凱把大總統(tǒng)登基日選在了四天后的10月10日,也就是武昌起義兩周年的紀念日。因為再往后拖,也沒有什么好日子了,天氣也要冷了??傊绖P希望越早越好。
總統(tǒng)宣誓就職大典的地點,既不設在總統(tǒng)府的新華宮,也不設在眾議院或中南海居仁堂,袁世凱精心選擇的地點是故宮太和殿。其用心明眼人一看便知。
上午,袁世凱身著海陸軍大元帥禮服,來到了太和殿。袁世凱站立于太和殿正中皇帝的“御座”前。這正是當年清帝登基的地方。按照慣例,總統(tǒng)就職,應向全體國民、議長、議員宣誓,議長、議員所處的位置,應在北座南向的居中處,相當于主席臺??偨y(tǒng)則應北向面對主席臺宣誓。而袁世凱根本就沒把議員當作一回事,一開始,他將議員們安排到朝房里。這樣,議員們既聽不見他宣誓的誓詞,連人都看不到。一時間,議員們都不知所措。后經(jīng)兩院竭力“爭取”,才臨時將議員們安排到袁世凱高高在上、面對的正南面的下方,給人的感覺好像是議員在恭聽袁世凱的諭旨。
袁世凱宣讀誓詞曰:余誓以至誠執(zhí)行大總統(tǒng)之職務。謹誓。
同一天,黎元洪在武昌湖北都督府就任副總統(tǒng)。
大總統(tǒng)到手,大功告成,袁世凱認為,國會不但失去它存在的價值,而且是他建立封建獨裁統(tǒng)治的絆腳石。于是,就開始向國會頻頻舉刀。
其實,袁世凱在當上總統(tǒng)前,就已經(jīng)對國民黨議員進行了鎮(zhèn)壓,只不過不是那么明目張膽罷了。5月,參議員謝持被軍法處逮捕。7月,袁世凱下令軍警逮捕議員湯漪、易宗夔、張琴等人。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湯漪是憲法起草委員會的委員長,因湯漪的被捕,致使憲法起草工作停頓數(shù)日。這件事,在北京傳為笑談。8月27日,參議員又有多名被捕。
袁世凱如此視議員如同兒戲,照此捕下去,參議院今后就無法繼續(xù)開會。于是,在林森的倡議下,參議院召開會議專門討論此事。
參議院首先向會議報告了近日議員被捕之事。全院委員長林森隨后發(fā)言說:“事態(tài)的確很嚴重,但我們在此開會恐怕無濟于事。我建議,應由議長直接電陳政府,要求段總長即日出席本院大會。軍警是歸段總長管轄的,由他在會上向議員們說清楚。否則,一切都是徒勞的。”
眾人均表示言之有理。陸宗輿又補充說:“只有段總長出席,恐怕還不得詳情,最好請熊總理也來,方為妥當?!?/p>
議長即令秘書打電話給國務院和陸軍部,要求二位長官前來參議院。一會兒工夫,熊希齡復電說有事,午前不能來。段祺瑞根本就不予答復。議員們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議員陳銘鑒又說:“二人不來,可由兩院院長直接去見總統(tǒng)質(zhì)問?!贝蠹揖硎举澇伞h就此散去,再無下文。
幾日后的8月28日,參眾兩院議長去見了袁世凱。袁世凱竟答根本不知情況。請他保釋議員,袁世凱也不答應。在場的總理熊希齡也稱“不知情”。而就在兩院為軍法處逮捕議員之事而奔波之時,又有議員褚輔成等被捕。事后經(jīng)了解,是這些議員堅決反對袁世凱的借款,并提出了彈劾案,故統(tǒng)統(tǒng)上了袁世凱的黑名單。
9月3日,參議院袁系黨人以議長張繼逾假未歸,要求解除張繼議長職務。全院委員長林森等國民黨議員辯解無效,遂力主提名副議長王正廷為參議院議長,而袁黨則不同意,非要推王家襄出任。結果在補選投票前,國民黨議員十多人被袁黨用金錢收買,最后王家襄以多數(shù)票當選議長。議長既失,從此,國民黨失去了左右參議院的地位,袁世凱則更可玩弄國會于股掌之間了。
袁世凱的正式總統(tǒng)到手后,再施卑劣手段對國會議員下手。
1913年10月25日,袁世凱按捺不住對國會的不滿,公開通電全國,說“在憲法起草委員會中,該黨(指國民黨)議員居其多數(shù),閱其所議憲法草案,妨害國家者甚多”,“勢必亡國滅種不止”。袁世凱手下的大將倪嗣沖也公開叫嚷,要求解散國民黨,說國民黨這“害群之馬不除,天下安有永平之日”。張勛、姜桂題等軍閥也大叫“國會專制”,要“解散亂黨”。
11月3日,袁世凱脅迫總理熊希齡副署,下達了解散國民黨、取消國民黨議員資格的命令,宣稱“此次內(nèi)亂(指二次革命),該國民黨本部與國會議員潛向構煽,亂國殘民”。限三日內(nèi)“一體解散”。
同一天,北京軍警數(shù)十人突然包圍并搜查了位于北京彰儀門的國民黨本部。時國民黨代理事長吳景濂正在辦公室,軍警當著他的面,在黨本部整整鬧騰了一天,吳景濂也被看管不得隨意行動。這一天,軍警在辦公室中細細翻查,將所有的議員證書、徽章全部收繳帶走。而軍警根據(jù)在黨本部搜出的國民黨議員名冊,對北京全城的國民黨議員進行大搜捕,被追繳當選證書、出席徽章的議員達350多人。第二天,繼續(xù)進行追繳達80多人。幾天下來,議員被沒收證書、徽章達共計438人,已超過兩院議員總人數(shù)的一半。軍警在搜查中,為何很少抓人而專門盯住議員的證書和徽章進行追繳呢?原來,袁世凱此舉目的,就是想讓議會的會議開不起來,而出席會議者,必須要持證書和徽章才能進出會場。失去了證書,議員就被剝奪了權利。不能出席會議,人數(shù)就達不到法定的一半數(shù)量,開會就無效。就這樣,兩院名存實亡,處于完全癱瘓的狀態(tài)。
當時林森住在北京未央胡同寓所。當軍警大搜查時,林森趕緊遷到了東城區(qū)青年會暫避。但這幾個地方都被軍警根據(jù)名冊上的地址監(jiān)視了起來,林森成為重點監(jiān)視對象。林森每天坐著馬車,在軍警的“陪同”下,照例到彰儀門黨的本部清理文件,辦理善后,晚上再回到寓所。如此往返數(shù)日。
11月中旬的一天,接近中午時分,林森趁軍警“陪同”的疏忽,悄然雇車溜到了西直門火車站,登上一列火車到了豐臺。稍事停留后,又改乘津浦路快車南下。當袁世凱在北京全城大捕國民黨議員時,林森已經(jīng)安然地坐在南下的列車上,即將進入上海車站了。
袁世凱將國會一腳踢開后,國民黨籍的議員紛紛為暴力所劫持。除一部分在京以亂黨名義被捕殺外,大多數(shù)國民黨議員倉皇逃離北京。而進步黨以為國民黨被驅,自己可以一統(tǒng)兩院的天下了。但老袁同樣不讓國會有所作為。眾議院議長湯化龍當上了教育總長,參議院議長王家襄做了中原公司董事長。其他緊跟袁世凱的,如進步黨的不少議員,個個都撈了個差事,當上了國務參議、公府咨議、次長、司長、道尹、關監(jiān)督,差的也弄個省都督的幕僚食客。不久,從中央到地方,一切立法、民意、監(jiān)督機構統(tǒng)統(tǒng)被取消。作為中華民國成立后產(chǎn)生才兩年多的立法機構,從此不復存在。而國會中以進步黨為支柱的熊希齡、梁啟超內(nèi)閣,因國會解散,內(nèi)閣對于袁世凱來說,也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也已是搖搖欲墜,不推即倒。到1914年初,熊希齡的“名流內(nèi)閣”終于倒臺。當時流傳有一副對聯(lián)曰:“名流內(nèi)閣,名譽掃地;大政方針,大事糊涂?!?/p>
返鄉(xiāng)助學 東京“入黨”
林森到上海后,乘便回了福建老家一趟。林森出生在鳳港鄉(xiāng),后隨父親遷居福州,但他的鄉(xiāng)土觀念很重,對老家的情感一直難以割舍?;氐嚼霞液?,林森即與鳳港家鄉(xiāng)父老們商議創(chuàng)辦一所小學之事。鄉(xiāng)里經(jīng)濟落后,拿不出多少錢。林森就決定自己捐廉助學,把鄉(xiāng)里一所廟宇改建成一所學校,稱為鳳港小學。在鄉(xiāng)期間,他還親自制訂了教學計劃。
林森這次回鄉(xiāng),還帶回幾件東西。第一件東西,是一座大時鐘。林森將它安放在鄉(xiāng)口渡頭圣王亭橫楣上,供過往行人掌握時間。此亭是過往行人必經(jīng)之處,常常有人在這里休憩待渡。鐘上刻有“敬受人時”四個字,下刻“中華民國二年秋里人林森刻”。第二件東西,是由黃興書寫的“國民始基”的大橫幅一幀,林森將其鑲在了鏡框中,掛在學校的廳堂中,同時,還配了歷史照片若干張,供學生們參觀,以接受共和思想的教育。此外,林森還購買了雪布數(shù)十丈,規(guī)定凡入學兒童,必須剪去辮子,然后,每人才發(fā)給一段布料,五枚角扣,回去自制學生裝,入學必須穿新衣。福建一帶因天氣原因,很多小孩都不穿鞋,林森為減輕學生負擔,同意學生可以不穿鞋來學校上課。學校還規(guī)定,學生的學雜費全免,另外贈送課本。因此,報名入學的兒童很多。學校開學后,整個學校的開支較大,林森與校方商議后,自己再次捐出了一部分,其他均由學校負擔。
鳳港小學一直到林森任福建省長時還在辦。后來,學生入學日漸增多,校舍不敷使用。林森以省長身份,在鄉(xiāng)間選擇了一塊空地,再次捐廉購地,并把省長公署內(nèi)廢棄的舊屋木料拆下,運到鳳港學校,由鄉(xiāng)里出工,又擴建了校舍。以后,林森一直對這所學校備加關心,他在廣州任職期間,每逢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殉難紀念日,他都要給學校寄些書報畫刊。
林森奉派赴美國后,小學一度停辦。1917年林森回國后,與族親林叔向商談復興學校之事,又新建了校舍。學校復辦后,本鄉(xiāng)學生紛紛前來報名,就連鄰鄉(xiāng)的學童也來這里上學。林森于1933年回鄉(xiāng)時,又與族親林元銓一道,與鄉(xiāng)人共同集資建校,興建了一座大校舍。林森常對鄉(xiāng)人說:“吾無財產(chǎn),鳳港小學即為吾與你們的共同財產(chǎn),望你們共同愛護?!庇终f:“俗話說,千家富難濟一家貧,鄉(xiāng)貧吾不能濟,唯有設立學校,教育子弟,使能自立,方為救貧之上策,故學校即吾鄉(xiāng)之至寶也。”林森到重慶后,還常寄些錢給學校,同時寫信勉勵鄉(xiāng)人繼續(xù)籌款維持,不使學童輟學。林森每次回鄉(xiāng),必到該校視察。
林森在鄉(xiāng)數(shù)月后,又回到上海。稍事停留即乘輪前往日本。第一站是東京。
當“二次革命”失敗后,孫中山等人于1913年8月亡命日本,在東京與胡漢民、廖仲愷等人會合,認真地檢討了討袁失敗的原因。大家都認為,是因為國民黨內(nèi)人員混雜,內(nèi)部爭斗激烈,意見分歧太大,對于黨的號令置若罔聞,才導致了議會道路和武裝起義的一再失敗。為了純潔國民黨的組織,更好地推動國內(nèi)各地的反袁斗爭,1913年9月,孫中山?jīng)Q定在原國民黨的基礎上,重新組織一個政黨,孫中山將其定名為“中華革命黨”。
中華革命黨在日本成立后,由孫中山親自撰寫了誓約書的內(nèi)容,還作出決定,凡國民黨員,無論在黨的資格多老,必須重新填寫入黨誓約書,再加蓋手印指模,以示甘愿服從孫中山實行的革命,對黨忠誠不二。當天,即有曾任海軍艦長的浙江永嘉人王統(tǒng),第一個加入了中華革命黨。以后又先后有戴季陶、陳其美、鄧鏗、柏文蔚等入黨。均由孫中山親任介紹人,并為主盟人。當時,國內(nèi)的國民黨人逃往日本的人不在少數(shù),不少人都相繼填寫了誓約,加蓋了手印。有的人對填寫誓約書沒有異議,但對加蓋手印的方式持有不同看法,認為這樣做似乎太過分,有當年的會黨遺風,封建殘余,太落后了,因而采取了觀望的態(tài)度。但孫中山吃夠了黨內(nèi)紛爭的苦頭,堅持非得這么做,不愿做任何讓步。這一做法,也曾引起過黨內(nèi)的一些爭論。
1913年12月,林森因先期取得了護照,所以順利到了東京。一位先到日本的江西籍議員十分高興地對他說:“子超先生,我們都很歡迎你的到來,中山先生也一定會很高興的。你如果去謁見了中山先生,第一件事,他就是要你填寫誓約,加蓋手印,履行重新入黨的手續(xù)。對于這件事,你要有個思想準備,好好考慮一下?!敝?,林森立刻來到東京曲町區(qū)靈南坂頭山滿別墅,謁見了孫中山。果然,兩人一見面,孫中山就向林森說明了改造黨的意圖以及為什么要服從黨的領袖的道理。林森態(tài)度誠懇而堅決,立即表示完全同意中山先生的主張,毫不猶豫地填寫了誓約書,并當場蓋上了自己的紅色指模印。林森填寫的誓約書編號為“二三一”號,也就是說,林森是第231個加入中華革命黨的國民黨黨員。孫中山對林森的行動深表贊許。在林森之后加入中華革命黨的還有馮自由(黨證二四二號)、居正(黨證二五五號)、胡漢民(黨證四五〇號)、廖仲愷(黨證四五一號)、謝持(黨證七〇九號)、吳鐵城(黨證七一一號)、許崇智(黨證七四一號)等著名的國民黨人士。
幾天后,孫中山就作出決策,派林森去美洲主持黨務工作、鄧澤如赴南洋主持黨務工作。為了與林森在美國聯(lián)系方便起見,孫中山特地將第六號密電碼本交給林森,囑其到美后一定互通消息。孫中山還親書信函一封,介紹在美國各埠的同志,讓林森持信先去見面,以便配合開展工作。
- 指后來袁世凱取消國會后,這幾名議員被袁世凱一腳踢開。
- 當年孫中山在南京總統(tǒng)府宣誓就職,一邊是各省代表會代表,即后來的議員;一邊是來賓和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