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萊比錫大學博士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進入后期,北洋政府加入了協(xié)約國,宣布對德奧作戰(zhàn),中國立即派出了十五萬名勞工前往法國戰(zhàn)場服務,以協(xié)助美、英、法三國對德作戰(zhàn)。中國勞工的任務是搬運和埋葬因戰(zhàn)爭留下的尸體,同時,在工作之余學一點英語、法語。這樣,美國基督教青年會招募的中國勞工,就是去為他們編寫課文,為華工服務。青年會負責來回的旅費。林語堂獲準后,得知青年會會發(fā)給他兩口子旅費,高興得真像天上掉下了餡餅。
樂魁克(Le Creusot)小鎮(zhèn),是在法德交界附近。因為林語堂已開始工作,沒辦法去巴黎修課,所以在為勞工編寫課本的同時自學法文和德文。林語堂對語言學有興趣,學習外文有竅門,所以很快就入門了,居然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能用德文寫信給耶拿大學申請入學。廖翠鳳也跟著一位法國太太學習法文,兩位女士還成了好朋友。
凡爾登是法國東北部的一座小城市,是歐洲的要塞,有巴黎鑰匙之稱,1916年曾于此發(fā)生著名的凡爾登戰(zhàn)役,這次決定性的戰(zhàn)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轉(zhuǎn)折點,德意志帝國從此逐步走向最后的失敗。凡爾登戰(zhàn)役是典型的陣地戰(zhàn)、消耗戰(zhàn),雙方傷亡近100萬人,由于傷亡慘重,凡爾登戰(zhàn)場被稱為“絞肉機”、“屠場”和“地獄”,一片土地打得不剩一棵樹,滿地都是軍人陣亡之時丟下的刺刀和槍械,任人拾取。法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交戰(zhàn)國,傷亡慘重,尤其是男人,因此,不少中國勞工(主要是美國基督教青年會招募的中國知識分子)都與法國姑娘締結(jié)了良緣。
在樂魁克,林語堂還有一件私事是,在咸豐十年,太平軍路過漳州時,林語堂的祖父被征為民夫,跟太平軍走了,這一走,從此杳無音信,但不知從哪里傳來消息,說祖父可能到了法國,現(xiàn)在林語堂既然身在法國,所以抱著一線希望,查閱了華人勞工的大量材料,找尋自己的祖父,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不管林語堂做了多大的努力。
林語堂與廖翠鳳在樂魁克積蓄了一點錢,由于德國馬克不值錢,在德國生活比較便宜,林語堂的耶拿大學的申請也獲得了批準,所以林語堂夫婦決定從樂魁克搬到德國東部的耶拿城,進耶拿大學讀書。
耶拿是德國詩人歌德的故鄉(xiāng),一座美麗的大學城。耶拿和海德爾堡一樣,是個頗有古風遺俗的小城。自由自在的德國大學生活,正是林語堂理想的樂園,他從中享受到無窮的樂趣。林語堂與廖翠鳳一起聽課,一起郊游。什么時候把功課準備好,什么時候就請求考試,不存在上課、點名、請假、缺課等等規(guī)定。
因為耶拿是歌德的故鄉(xiāng),所以林語堂去參觀了歌德的故居。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和《詩與真理》等作品,林語堂非常喜歡。耶拿典型地呈現(xiàn)了歐洲舊大陸的五光十色。這里有古城堡,狹窄的街道,古老的民情民俗,林語堂尤其迷戀。
耶拿大學沒有莎士比亞的課,林語堂只好選了三種另外的課程,他寫信詢問哈佛大學的系主任,是否可用這三門課程頂替莎士比亞的研究課程?得到的答復說可以。
林語堂雖然在耶拿生活得很愉快,但廖翠鳳卻有她自己的煩惱,因為他們結(jié)婚一年多了,她卻至今未有身孕。她非常著急和焦慮,尤其聽到醫(yī)生說她不能生育后,她哭得死去活來,覺得對不起林家。林語堂只好安慰她,廖翠鳳更感到內(nèi)疚和愧對林語堂,也更加感激林語堂。
1922年2月,林語堂取得了哈佛大學的碩士學位,他不滿足于已得的學位,他要在語言學方面有更大的收獲,于是轉(zhuǎn)到了以印歐比較語法學馳名的萊比錫大學。
萊比錫大學(University Leipzig)位于德國薩克森州的萊比錫,創(chuàng)立于1409年,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也是現(xiàn)今德國管轄地區(qū)內(nèi)歷史第二悠久的大學,僅次于海德堡大學(1368年)。萊比錫大學中國研究室的中文書籍非常豐富,林語堂也從柏林大學圖書館借來書籍,他充分利用這些外國大學的中文藏書,繼續(xù)他的文化“補課”。由于在國內(nèi)教會學校對中文學習的不重視而導致傳統(tǒng)文化的缺乏,現(xiàn)在有了條件,甚至比國內(nèi)的條件更好,所以他認真地研究了中國的音韻學,鉆研了在國內(nèi)難以見到的清末葉體仁閣大學士阮元刻的《漢學師承紀》、《皇清經(jīng)解》、《皇清經(jīng)解續(xù)編》等書籍,熟悉了高郵訓詁名家王念蓀、段玉裁、顧炎武等人的考證注釋及古今經(jīng)學的論爭。在萊比錫大學的刻苦用功,打下了他的中文根底,尤其是在語言學和音韻學方面打下了深厚的基礎(chǔ)。
萊比錫大學有一位造詣很高的漢學家,叫康拉狄(Conrady)。康拉狄教授精通中國的古文,對中國的古典文化非常熟稔。他不僅研究中文,還涉獵東方的其他語言。他開了一門泰國文法課,有四五個學生跟他精研泰文文法??道抑懒终Z堂曾在清華學校任教,對林語堂倍加器重,為林語堂選擇萊比錫大學引以為榮,并積極給林語堂各方面提供方便。
林語堂除了鉆研語言學外,也廣泛接觸西方文化。他對尼采雖然不完全信奉但卻十分崇敬,對蒙田、麥烈蒂斯等文學家、思想家更是心悅誠服,可是他對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不感興趣。
在萊比錫大學留學期間,林語堂的經(jīng)濟再度緊張。在法國賺到的美元來德國換上了馬克,結(jié)果遇到了馬克貶值,他只好又一次通過胡適向北大借款一千美元。直到林語堂學成回國,在北大任教向代理校長蔣夢麟(蔡元培校長此時正在歐洲游歷)歸還這兩千美元時,才知道,這根本不是北大出的錢,是胡適自己掏的腰包。胡適是不惜千金惜人才,這就是林語堂出國之前的“君子協(xié)議”。林語堂在20世紀70年代的臺灣胡適墓前,向人說起此事時仍然感動得淚流滿面。
好事成雙。1923年,林語堂撰寫的博士論文《古代中國語言學》,順利地通過了答辯,獲得了萊比錫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在歐美的大學,不論人文科學、社會或自然科學,最高學位是“哲學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罢軐W”是廣義的,而非狹義的,沒有別的榮譽比它更高。在自然科學方面(工程與醫(yī)學在內(nèi)),另一個最高學位是“科學博士”(Doctor of Science),這和“哲學博士”差不多,是表示學術(shù)上的建樹。林語堂獲得的哲學博士學位,顯然高過所謂的“文學博士”、“語言學博士”等等。這時,妻子廖翠鳳也身懷六甲,真是喜上加喜。鑒于廖翠鳳在國外兩次開刀的教訓,也由于經(jīng)濟不足等原因,林語堂夫婦決定回國分娩。
林語堂在國外留學四年,輾轉(zhuǎn)居留了三個國家,先后進了三所大學,對西方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特別是他進了萊比錫大學,雖不是柏林大學,也算是實現(xiàn)了他父親上歐洲名牌大學的夢想。遺憾的是,他父親于1922年10月3日去世,未能看到愛子的歸來。林語堂完成了學業(yè),在回國途中經(jīng)過意大利,與廖翠鳳一起游覽了威尼斯、羅馬、那不勒斯等古城,兩周后,雙雙回到了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