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留學哈佛
清華規(guī)定,任教三年的在職教師,可由校方資助出國。林語堂在1919年獲得了留美的機會。但清華又規(guī)定,特別年輕的教師和課業(yè)不佳的留美學生,只能獲得半額獎學金,即每月只有四十美元。因為林語堂屬于特別年輕的教師,所以只能得到半額獎學金。
林語堂是在1919年7月9日結(jié)婚的,盡管是半額獎學金,他還是決定要去美留學,并且把新娘子也一起帶去。因為有廖翠鳳出嫁時的一千元陪嫁,所以只要生活節(jié)約一些,應該會勉強度過。一般清華畢業(yè)生的留學公費是充足的,有治裝費二百六十美元,出國川資無定限,學費無定限,畢業(yè)及學位文憑費約二十五美元,學位論文印費約二百五十美元,轉(zhuǎn)學旅費(由西部轉(zhuǎn)學東部)約一百二十美元,醫(yī)藥費無限制,回國川資費五百二十美元??闪终Z堂的四十美元,又是用于兩人生活,一人每月才二十美元。幸虧后來還有胡適的資助。胡適幫的什么忙呢?原來,自從林語堂在《新青年》上發(fā)表了《漢字索引制說明》和《論“漢字索引制”及西洋文學》兩文后,引起了胡適的注意。胡適慧眼識英雄,一眼就發(fā)現(xiàn)林語堂是一匹千里馬,因此,他就想把林語堂這一人才“挖”到北大來。胡適了解到林語堂的留學情況,決定為林語堂雪中送炭,每月資助他四十美元,不過有一個附加條件:林語堂學成回國后,要脫離清華到北大來任教,因為這四十美元是以北京大學的名義津貼的。這一君子協(xié)議,可使林語堂高興極了。林語堂感到經(jīng)濟上有了保證,于是決定在臨行前與廖翠鳳結(jié)婚?;楹螅吕尚履镆黄鸬巧狭巳ッ绹暮]啞案鐐惐葋啞碧?,開始了“蜜月旅行”。同船的有六十二位清華畢業(yè)生,包括桂中樞、錢端升、錢昌祚等,還有像林語堂一樣拿半公費的郝更生、吳南軒、樊逵羽等人。
在哈佛大學,林語堂進的是比較文學研究所,林語堂非常珍惜這次留學機會。林語堂的《批評論文中語匯的變化》一文,曾得到老師皮瑞(Bliss Perry)教授的好評。契特雷治(Kittrege)教授是研究莎士比亞的專家,林語堂因為缺乏興趣,只聽了一兩次課,就不再去聽了。但契特雷治教授的學問,林語堂是非常佩服的,林語堂稱他是“活的百科全書”。白璧德(Lrving Babbitt)教授是這些人中名聲最大的,也是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影響最深的。白璧德企圖恢復古典文化(古希臘文化、儒家文化、基督教文化和佛教文化)的精神和傳統(tǒng)的秩序,以此來匡救現(xiàn)代文明的弊端。白璧德認為,西方世界當時所面臨的危機,主要是道德淪喪、人性墮落,其主要原因在于物質(zhì)主義的泛濫,人被當成了物,失去了主宰的地位。世界應是有秩序、有紀律、有規(guī)矩的,不能任憑個性張揚、自由膨脹。因此,白璧德在文學上倡導一種傳統(tǒng)的、典雅的、保守的古典主義,一般把它稱為新人文主義。白璧德學說經(jīng)過梅光迪、胡先骕特別是吳宓、梁實秋的大力張揚和鼓吹,已成為中國文學批評思想資源之一種。林語堂以“吾愛吾師但更愛真理”為座右銘,并以張揚個性為天職,終于不肯接受新人文主義的觀點,并自覺地站到導師的對立面,為白璧德教授的論敵斯平加恩(Spingarn)辯護。斯平加恩極端推崇克羅齊,認為克羅齊的“藝術(shù)即表現(xiàn)即直覺”的美學理論,從十個方面革新了傳統(tǒng)的文藝理論體系。林語堂發(fā)現(xiàn)自己與克羅齊的看法完全吻合。他從斯平加恩和克羅齊那里找到了直覺隨感式的藝術(shù):隨意寫來,如行云流水,“行于不得不行,止于不得不止”。林語堂成了挑戰(zhàn)老師——美國著名文學批評家白璧德的第一個中國留學生“叛徒”。
林語堂與廖翠鳳居住的地方是波士頓赭山街五十一號,就在衛(wèi)德諾圖書館的后面,從住所到圖書館,只需要步行幾分鐘就可以到達。衛(wèi)德諾圖書館有著數(shù)百萬冊豐富的藏書,據(jù)房東太太告訴他,如果把圖書館里的書排成一排,有幾英里長。對于林語堂來說,衛(wèi)德諾圖書館就是哈佛,哈佛就是衛(wèi)德諾圖書館。在圖書館里任意選擇自己喜愛的書,從中汲取知識,林語堂這種學習方法稱為最佳讀書法。他把哈佛大學比作叢林,把自己比作在叢林中覓果的猴子。本性好自學的林語堂來到圖書館,讀到了自己在國內(nèi)從來未讀過的書,有一種說不出的快樂。在那種靜雅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中,面對一排排的圖書,他感到了一種幸福,也感到了一種閱讀的愉快,甚至,把這種快樂與夫人廖翠鳳一起到圖書館來分享。
林語堂曾羨慕李清照與趙明誠一起買菜回來,一邊相對展玩咀嚼,品茗聊天,一邊讀書,或校經(jīng)籍,那種讀書的樂趣,讓林語堂多么欣賞與迷戀??!現(xiàn)在,林語堂與夫人來到了美國,來到了世界上著名的大學圖書館之一——衛(wèi)德諾圖書館讀書,真是興奮萬分,幸福得難以用語言表達。他雖然在生活方面清苦,以前的愛好也暫時擱置一邊,如為了省錢放棄了觀看哈佛大學對耶魯大學的足球賽,放棄了觀看各類球賽的機會,利用這段時間多讀幾本書,沉浸在書的海洋里,有時從圖書館借書回到住處再在夜間欣賞,這樣自由的讀書使他獲益匪淺,他后來寫的《讀書的藝術(shù)》中,就蘊含著在哈佛讀書的經(jīng)驗。
林語堂在哈佛留學期間,也曾遇到過困難。清華學校留美學生監(jiān)督施秉元在沒有說明任何理由的情況下,突然取消了林語堂的每月四十美元的獎學金。施秉元原是清華學校的校醫(yī),因為他的叔叔施肇基是當時的駐美大使,靠了這層關(guān)系,他才當上了留學生監(jiān)督。后來,林語堂才弄明白了真相,施秉元是上吊自殺的:原來他用克扣留學生獎學金的錢當資本做股票生意,結(jié)果投機失敗送掉了性命。獎學金的取消等于斷了林語堂的經(jīng)濟來源。
禍不單行,實際上在取消獎學金前,廖翠鳳兩次住院開刀,早已花完了那一千元的陪嫁。在林語堂和廖翠鳳橫渡太平洋時,在海上過了幾天后,翠鳳患了盲腸炎,痛得她不知怎么辦好。林語堂只好陪她在身邊。同船的中國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老是在船艙里不出來,還以為他們是在度蜜月的原因,所以拿他們倆開玩笑。林語堂本想在夏威夷上岸后讓廖翠鳳做切割盲腸手術(shù),盡管要花掉那一千大洋的大部分,幸好廖翠鳳的腹痛漸漸減輕了,于是就放棄了此決定,繼續(xù)前進。人算不如天算,到美國六個月后,廖翠鳳的盲腸炎又犯了。這次是急性的,來勢兇猛,不得不開刀切除盲腸。林語堂安慰她說,割盲腸算不了大事。當廖翠鳳進了手術(shù)室后,林語堂還在安心地學習安格盧撒克遜文字的文法。誰知過了三個小時,手術(shù)還未完成。原來那位醫(yī)生,大概經(jīng)驗不足,把廖翠鳳的內(nèi)臟仔細搜索了一番,才把盲腸割掉。出院不久,廖翠鳳的傷口因受了感染,又做了第二次手術(shù),這樣,他們手中的錢也花完了。交完手術(shù)費和住院費,林語堂口袋里還剩下十三美元。不得已,廖翠鳳只好給二哥打電報,請他匯款一千美元。在錢未匯到之前,林語堂只好買一罐老人牌麥片充饑。廖翠鳳深為感動,但林語堂卻因吃了一周的麥片,對麥片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再也不想吃它了。
林語堂在《中國學生月刊》這份留學生辦的刊物上,參加了有獎征文比賽,每投稿必中,連續(xù)三次獲得一等獎,每次獎金二十五美元,他都覺得不好意思,只好停止投稿。
林語堂在出國之前,曾與胡適約定,回國之后任北大教員?,F(xiàn)在他走投無路,忽然想起此事,只好硬著頭皮打電話給胡適,向他求助,請他向北大申請預支一千美元,沒想到,這筆款子,由胡適擔保,居然匯來了!
在哈佛大學,林語堂讀完一年時,各科成績都是甲等??墒撬麩o法繼續(xù)讀下去了,只好另外尋找出路。剛好那時法國樂魁克城美國主辦的中國勞工青年會,招聘一些華人知識分子。林語堂立即向該會提出申請,決定到法國勤工助學。沒想到這一計劃實現(xiàn)了。他高興地告訴系主任,表示愿意在法國修課來彌補所缺的學分,以取得哈佛的碩士學位,這樣可不可以?那位系主任看了林語堂的各科成績都是甲等后說,他可以在巴黎大學修一門莎士比亞戲劇課目,就可以獲得哈佛大學的碩士學位。林語堂雖然并非看重哈佛大學的碩士學位,他需要的是真才實學,并且在拿到學位后還會繼續(xù)學習下去,但他也認為“有個哈佛大學的碩士學位,是極有用的”。讀了一學期后,1922年2月,他果然獲得了哈佛大學的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