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侗,一個與董其昌、米萬鐘、張瑞圖并稱為“邢、董、米、張”的晚明書家,一個與董其昌并稱為“北邢南董”的書家,一個萬歷年間北方最杰出的書家,一個清初以來很快被遺忘并淡出人們視野的書家。本書就是試圖揭示其中歷史實相的一本書。
第一節(jié) 邢侗家世與書學家風
一、邢侗家世
邢侗家族在晚明山東是一個很有聲望的大家族。關(guān)于臨邑邢氏家族的來歷,據(jù)王世貞為邢侗所作的《五世志略》云:“蓋一再見于春秋,而其仕齊者曰蒯聵,以節(jié)顯。仕曹魏者曰颙。仕元魏者曰巒、曰蚪,咸以政術(shù)顯。曰紹,獨以文字大顯。至唐而曰君牙者,以武功顯。至宋則益顯,不可屈指。”“明興而江左之邢始散”,但是仍以北方地區(qū)為主。臨邑邢氏則遷自河北河間?!凹凹巍⒙《性夏藦?fù)顯。其徙自河間而為山東之臨邑者,蓋世稱上豪。”
據(jù)邢侗本人在《先侍御史府君行狀》中自述:“吾邢氏始”“所可紀”的祖先為伯通公。據(jù)《邢氏家乘》說,明初伯通與弟伯住奉詔移民,先至商河,又到臨邑定居。后臨邑僅剩伯通一人,世代繁衍生息于此,逐漸興旺。
現(xiàn)根據(jù)邢侗《先侍御史府君行狀》、王世貞《五世志略》《墓志銘》、清康熙《重修臨邑縣志》卷十《人物志》《邢氏家乘》等資料,將邢侗家世列之如下:
邢侗家世簡表
邢侗家族從一世至三世并不發(fā)達,至四世邢政方有出仕者,“以讀書明經(jīng)舉鄉(xiāng)薦”,為靜海令。邢澤“薦于鄉(xiāng)第六人,仕為寧津令”。邢侗祖父邢溥為諸生,以博野司諭終。大伯邢如默“成進士,累遷吏科都給事中”,“有古直臣風”。與同僚論時事意見不和,為人所嫉,“以左遷歸”。二伯邢如愚,“豪爽有風慨”,例補太學上舍,授甘州行都司馬斷事。父親邢如約,“醇心善行……精篆書”,習經(jīng)書而不就,旁曉醫(yī)家言,試禮部高等,當?shù)媒o時太醫(yī)令,“念親老乞德藩良醫(yī)以歸”。邢侗弟邢佑、邢伉皆為諸生。妹邢慈靜,是明朝著名的才女,“博學善屬文,詩有清致,書畫俱稱絕品,與兄侗齊名”。長子王瑞與四子王桓“皆有聲文學”。次子王稱為庠生,“幼有神童之目”,長于詩文臨池之技,人稱“小邢”,世皆目為大令。三子王藹得邢侗楷法。五子王嘉“淳樸能守世業(yè),亦文學”。
以上是所謂“內(nèi)家”情況,就“外家”來說,邢氏家族成員廣泛與地方縉紳家族結(jié)成姻親關(guān)系,從而保持了這個家族的綿遠流長。比較顯著的有:
邢侗姻親簡表
由上面可以看出,從邢侗七世祖邢伯通至其子輩,獲進士功名的也只有其大伯邢如默和他本人,官職并不顯赫,但大多都有一定的功名。這樣既能保持了在地方上的家族威望,同時也使得家族詩書禮儀之風得以綿遠流長,這也就是王士貞在《五世志略》中所說的“諸昆弟亦鮮不具衿紳者”,所謂“衿紳”即指有功名者。
邢侗父親及二伯雖然無大的功名,但從有關(guān)資料看他們都是以善于治家而聞名,“先世席資巨萬,美田宅,甲泲水上”,至邢侗幼時家產(chǎn)最隆。其祖又“好施于義”,“常損數(shù)千金,……新孔廟及學部?!?sup>這種雄厚的家族經(jīng)濟條件和家風既培養(yǎng)了邢侗慷慨好義的個性,也為他以后的交游及從事書法活動奠定了較有力的基礎(chǔ)。良好的家聲、家風,雄厚的家族經(jīng)濟勢力,加上廣泛的親緣關(guān)系,使得邢氏家族“非甲而乙”。這些深厚的血緣、地緣、姻緣所建立起來的網(wǎng)絡(luò)資源為邢侗今后的仕途、文藝活動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chǔ)和條件。
二、書學家風
郭諶《草韻辨體》
在邢侗家族中,書法有著比較深厚的淵源和傳統(tǒng),這與明朝書學銓選制度以及臨邑一帶濃厚的習書風氣有密切的關(guān)系。
明代各級官府需要大量的書寫人才,這除了實用的功能之外,還有正字及書法欣賞的需求,因而明代制定了一整套書法人才的銓選制度,這包括“篆書”制度和“中書舍人”制度等。被銓選者特別是被選送到中央政府衙門是一件很榮光的事。
從現(xiàn)在掌握的資料看,起碼明武宗以后在邢侗家鄉(xiāng)臨邑一帶就形成了濃厚的習書風氣,這種風氣的形成就與明朝的書學銓選制度有密切的關(guān)系。這可被追溯到著名的宮廷書家郭諶那里。
郭諶(1477—1534)字信夫,號般滸居士。山東德平郭家村(今屬山東臨邑)人。善書、能詩、好繪畫。明正德三年(1508)朝廷選試書法,全國數(shù)百人應(yīng)考,選中八人,諶列第一。任武英殿中書,書名聲揚京野。嘉、隆名臣葛守禮即是郭諶的學生,前者的兒子葛昕就是邢侗親家、摯友。郭諶著有《草韻辨體》,萬歷十二年明神宗親為作序,此書是晚明流行很廣的一本學習草書的工具書。
在邢侗家族中也有一個與郭諶相似的人,就是他大伯邢如默的長子邢化。邢化“性近法書,學書輒大成,十八工為院體,二十以書得幸肅皇帝”。性格伉爽奇杰。所謂“得幸肅皇帝”,指的是邢化在明世宗嘉靖年間拜中書舍人的事情。邢化之所以“十八工為院體”,除“性近法書”的原因之外,應(yīng)該與郭諶對家鄉(xiāng)的強烈的示范效應(yīng)有很大關(guān)系。
從官職上看,中書舍人的官階并不高,但由于“中書號鳳池清貴,寮友皆極甲科妙選及宰相勛賢任子”而備受青睞和關(guān)注。從書法角度看,通過這種“中書舍人”制度銓選出來的士人是被朝廷認定的書法家,他們代表著官方書法的書學模式和審美觀點,在整個社會中起著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
由此看來,明朝書學銓選制度不僅在某種程度上深刻地影響了邢侗家鄉(xiāng)臨邑一帶士人們的仕途走向,還深刻地影響了此地的書法風格,即不少人工“院體”。即如邢侗父親雖然沒有以書入仕但對書法的愛好就與這種風氣有密切的關(guān)系。
如王世貞在《邢氏五世志略》就提到其父邢如約“精篆書”。篆書在明代日常生活中實用價值并不高,邢如約之所以“精篆書”,合理的解釋就是與明代的銓選制度有關(guān)。根據(jù)張金梁的研究,“明代以篆書銓選官員的方法,其中篆書的內(nèi)涵,與純篆書字體的概念有異,應(yīng)包括兩個內(nèi)容,一是篆書字體,在此指能書寫此種字體的水平能力;二是字學六書。其既是支撐篆書書寫的基礎(chǔ)知識,又是古代一門較為獨立的傳統(tǒng)學科?!?sup>
但邢如約既沒有像邢化那樣幸運地以書干仕,至今也沒有書跡流傳。
這種強烈的地域習書風氣和家族書學淵源對邢侗的影響無疑是非常巨大的。上面所列郭諶、邢化都在邢侗中進士以后才陸續(xù)去世。特別是對幾乎與其父親同齡的家族長兄的邢化,邢侗更是敬佩有加,“元兄為吾宗元子,為吾邑祭酒”。邢化去世以后,邢侗曾專門為他作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