釧影樓回憶錄序
姑蘇包天笑先生誕生于1876年,距鴉片戰(zhàn)爭只三十五年,現(xiàn)高壽96歲。這本《釧影樓回憶錄》撰著于先生74歲,先后分期刊登于香港《大華半月刊》《晶報》,現(xiàn)由本社出版單行本。
回顧先生誕生以來這九十五年,正是我們祖國在各國帝國主義蹂躪侵略中,逐漸覺醒,經(jīng)過兩次大革命,從封建社會蛻化為資本主義社會,又從資本主義社會革命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劇烈與痛苦的變化過程。這九十五年來的洪流,真是波濤洶涌,險惡萬分,不但我們四千年來歷史上從未經(jīng)歷過;就在世界史上,以短短近百年時間,接連跨越兩個歷史階段,也是僅見的。因此,我們處身在這個洪流之中,每一返顧,雖只三五十年前事,已仿同隔世,很難了解當時的社會與人民生活情況了。例如,今天四十以下的人,往往無法想象抗戰(zhàn)以前的中國;解放后出生的孩子們,決不會想到蔣介石統(tǒng)治下,中國竟然一盤散沙地漫無組織。就以筆者本人來說,雖然生在五四時代,并且好讀歷史,然而對于清末民初那個時期,總是感覺隔膜。
約略計來,先生過去這三個世代恰好相當于中國現(xiàn)代史的三個時期:第一個三十年左右,帝國主義的軍艦大炮打破了我國自高自大的閉關孤立,無時無刻不在帝國主義欺侮下,隨時有被瓜分的危機。于是,搢紳階級與知識分子醞釀民族革命與資本主義革命,以期推翻清專制統(tǒng)治,挽救國家。第二個三十年左右,則是中國資產(chǎn)階級對封建殘余勢力與外國帝國主義斗爭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精神可以五四運動的口號“內(nèi)除國賊,外拒強權(quán)”為代表??墒牵瑢?nèi)則國賊層出不窮,此伏彼起,除不勝除;對外則前門拒虎,后門進狼,強權(quán)拒無可拒。內(nèi)憂外患,民不聊生,乃引起了第三個三十年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
先生親身經(jīng)歷了這三個偉大時代,尤其在第一個階段中,盡了許多啟蒙的責任。他早在光緒二十多年時,就會合同志在蘇州創(chuàng)辦了空前絕后的木刻月刊,這是中國最早的雜志之一。他又在中國現(xiàn)代教育萌芽之初,就從事教學與教育行政。中國第一個翻譯西洋學術(shù)典籍的嚴復所譯《穆勒名學》《原富》等七書,是中國士大夫認識在四書五經(jīng),諸子百家以外,尚有學問的震天巨雷,卻又是先生20歲后任職金粟齋譯書處時經(jīng)手校印的。從那時起,先生積極參加了上海的文化工作,也結(jié)識了那個時期全國第一流的文人學者,巨宦偉人。今天我們覺得已成歷史上人物的嚴復、張謇、蘇曼殊、李叔同、章太炎、汪精衛(wèi)、史量才……或是先生曾親炙過的前輩,或是先生文字之交,或是共同宴游的朋友。是以先生在《回憶錄》中娓娓敘述當年知識分子、學校、學生、報館種種,使我們對那個時期的社會,以及知識分子的生活思想,增加了許多親切的認識。
尤其難得的是,先生撰著本書時,雖已年逾古稀,記憶力仍非常強。書中隨時記錄著光緒初葉至民國十年前后的物價、薪工等資料。在我們后生小子看來,簡直像讀《史記·貨殖列傳》一般珍貴與驚奇。書中記載家庭與親戚、朋友時,先生又隨時提供了許多民國以前的工商業(yè)情況,無一不是經(jīng)濟史的可靠史料。
左拉對他的杰作《盧貢家族的家運》曾自稱為法國第二帝國時期的優(yōu)生學史。一般學者也許之為那個時期的自然與社會史。我們覺得先生這三十多萬字的回憶錄,確是清末民初的社會史、經(jīng)濟史,尤其是文化史的最珍貴的資料。相信后世研究中國這個偉大時代歷史學者,必將視本書為忱中秘籍!
先生是成名近八十年的老文學家,文字優(yōu)美,有目共睹,無煩詞費。筆者只愿在此提出本書兩個特點:第一是深厚真實的感情。先生于師友、學生、親戚,處處流露出他的真性情;最令人感動的卻是先生誠摯的孝思。試想一位皤然老翁,孫曾滿堂,還時常在夢中依戀慈母懷中!這種純孝的孺慕之情,真足以風這個世紀末的澆薄。其次是坦白。本書敘述小火輪煙篷上的邂逅;在上?;ㄩg的應酬;以及訪問日本時的冶游,毫無諱飾,從此可見先生坦率之一斑了。正因為所述都是真情實事,令人讀來分外動人。近港臺出版的回憶錄與傳記,可稱汗牛充棟??墒?,大概作者都是些英雄好漢吧,寫的都是自己豐功偉績,至少也是交游的光寵,使人讀來好像走進了一座大廟,觸目皆金碧輝煌的泥塑木雕。本書則不然,所述只是一個書生的日常生活。就是講到那些奇人逸士,如張謇、陳獨秀、曼殊、弘一等,也各有各的真面目,沒有什么天縱英明,或不食人間煙火的描寫,既非超人,更不是神圣,有各人的個性,也有人的缺點,是有血有肉的真人。一言蔽之,本書最偉大的地方,就是它真實的平庸。而這些庸言庸行,經(jīng)先生平淡樸質(zhì)的素描,都生動地重現(xiàn)于讀者心目中,甚至使我們讀來仿佛處身于十九世紀末期與二十世紀初期的古老的蘇州與剛剛開始繁榮的上海舊租界中,面對著那些秀才、舉人、學者、作家……
唯一令人惋惜的,本書似乎只寫到民國十年以前,沒有把以后兩個世代記錄在內(nèi)。我們祈禱先生老而彌健,繼續(xù)寫下去,到我們祝賀他老人家百歲華誕之日,能見到以后七十年的回憶錄的出版。
這本回憶錄能由大華出版社出版,是我們大華同人最大的光榮。而先生囑咐我這個后生小子寫一篇序,更是我生平最大的榮寵。
一九七一年三月三十日,柯榮欣書于大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