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天笑(1876—1973)小傳
包天笑,本名清柱,后改名公毅,號朗孫、包山,筆名甚多,包括吳門天笑生、天笑生、天笑、笑、秋星閣、釧影樓、余翁、且樓、染指翁等。江蘇吳縣人,1876年生,1892年喪父后以處館授徒為生,1893年中秀才。甲午戰(zhàn)后,與友人組勵學社,又設東來書莊于蘇州,出版《勵學譯編》月刊,是時開始譯寫小說。戊戌政變后,入蒯光典所辦之金粟齋譯書處,印行嚴復移譯之《穆勒名學》《原富》《社會通詮》《群學肄言》,迨譯書處結束后,先后任職于啟秀編譯局、廣智書局編譯所、珠樹園譯書處,并嘗主編《蘇州白話報》(周刊)。1903年,任蘇州吳中公學社國文教員。1904年,任山東青州府中學堂監(jiān)督,1906年辭職,任職上?!稌r報》,初寫論說與小說,后改為編新聞與寫時評。其間嘗兼小說林編譯所事,1909年并與陳景韓(冷血)合編《小說時報》(月刊)。1910年,加入南社。1923年,又主編《婦女時報》(月刊)。
1912年,任職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所,負責編寫教科書及課外讀物,并編輯《中華民國大事記》,每月出版一冊,選載當月政令及消息,刊行四冊后止。1914年5月,主編《小說叢報》(月刊)。1915年8月,主編《小說大觀》(季刊),出版十五集后???。1917年元月,印行《小說畫報》(月刊),一年后???。1919年,辭去《時報》職務。1922年3月,主編《星期》周刊,刊出五十二期后結束。同時倡組“青社”于上海,又加入“星社”為社員。1925年,參加由上海聞人林康侯、穆藕初等發(fā)起之“丙子同庚會”,同年撰寫電影劇本《空谷蘭》《可憐的閨女》。1926年,寫成電影劇本《好男兒》《多情的女伶》《富人之女》《夏心復活》(一名《懺悔》)。1936年元月,與卜少夫、薩空了等署名發(fā)表《上海新聞記者為爭取言論自由宣言》;十月,魯迅、郭沫若、茅盾、林語堂、巴金、洪深、葉紹鈞、鄭振鐸、夏丏尊等聯(lián)名發(fā)表《文藝界同仁為團結御侮與言論自由宣言》,天笑亦列名其中??箲?zhàn)勝利后,旅居香港,1973年11月24日病逝,終年98歲。
生平著述甚豐,計著有《哀》《留芳記》《情波記》《拈花記》《蛇環(huán)記》《碧血幕》《復古村》《春江夢》《非小說》《燕歸來》《思與仇》《戰(zhàn)線中》《上海春秋》《慧琴小傳》《換巢鸞鳳》《富人之女》《恨綺愁羅》《眢井軼譚》《兩過天青》《甲子絮談》《降城痛語》《黑海銀燈》《瓊島仙葩》《海上蜃樓》《新西游記》《新白蛇傳》《人間地獄續(xù)集》《風流少奶奶》《風云變幻記》《青鐙回味錄》《生活的裂痕》《春城飛絮錄》《秋星合筆記》《釧影樓日記》《釧影樓筆記》《包天笑小說集》《天笑生短篇小說》《考察日本新聞略述》《釧影樓回憶錄》《衣食住行的百年變遷》《釧影樓回憶錄續(xù)編》等,譯有小說《心獄》《覆車》《一捻紅》《二青年》《雙雛淚》《六號室》《八一三》《兒童歷》《古天宮》《鐵世界》《銷金窩》《俠奴血》《毒蛇牙》《空谷蘭》《梅花落》《滑稽旅行》《大寶窟王》《克羅特丐》《人耶非耶》《天方夜談》《秘密使者》《迦因小傳》《身毒叛亂記》《鏡臺寫影》《大俠錦披客傳》(以上四種與楊柴驊合譯),《苦兒流浪記》《馨兒就學記》《鐵窗紅淚記》《波蘭遺恨錄》《空想花園記》《埋石案石記》《碧海澄波記》《孤雛感遇記》《云想花因記》《血印槍聲記》(與張亦庵合譯)《無名之英雄》《結核菌物語》《二千里尋親記》《千年后之世界》《拿破侖之情網》《紀克麥再生案》《動物之同盟罷工》《兒童修身之感情》等;譯有話劇《怨》《犧牲》(以上二劇與徐卓呆合譯)、《女律師》等;編有電影劇本《好男兒》《空谷蘭》《梅花落》《富人之女》《夏心復活》《可憐的閨女》《多情的女伶》《風流少奶奶》;另編有《新社會》教科書三冊及《中華民國大事記》四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