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愛情

美國當代詩歌三十年(1980-2010) 作者:劉文 著


愛情

愛情主題一直都是文學的一個母題。在美國詩歌歷史發(fā)展中,惠特曼將這個主題以前所未有的坦誠方式引入了以清教主義占統(tǒng)治地位的美國社會與詩歌藝術。即使是今天,惠特曼的一些詩對性的直白仍然會讓一些讀者感到驚訝、震驚甚至憤怒。從異性之愛,到同性之戀,再到那些擁抱全人類的廣博之愛,惠特曼蔑視早期美國文化中一切假道學的清教傳統(tǒng)。對于身體與性,西方思想中的保守傳統(tǒng)素來對此存有疑慮,惠特曼卻是熱情歌頌?!恫萑~集》中“歌唱生殖”的詩句表現(xiàn)了惠特曼在處理“禁忌”主題時的直白。他將性愛與自然聯(lián)系起來,認為這是比法律、宗教、道德倫理更基本的東西,后者不過是人類建構(gòu)起來控制自然沖動的工具?!澳阄姨与x一切,無拘無束,無法無天,/兩只云中的飛鷹,兩條游動的海魚也不比我們無法無天?!被萏芈璩眢w的魅力、性愛的“完全放縱”與愛的無私。身體之愛與靈魂之愛在詩中交融;道學主義與羞恥感消失無蹤?;萏芈磳σ恢币詠韷阂秩诵缘母鞣N條條框框,他的性愛觀以自然沖動為標準,認為應該抵制任何想要壓制此種沖動,使其“邊緣化”、“循規(guī)蹈矩”的行為。在他的詩中,將愛大聲說出來是挑戰(zhàn)社會偏見的第一步。

狄金森與惠特曼一樣,是美國最早的舉足輕重的愛情詩人之一,盡管她留給人們最深刻的形象是一位癡迷死亡的孤獨者。她曾經(jīng)愛過幾個男人,雖然這幾段情愛都秘而未宣。這些情史已然逝去,但她的詩卻流傳下來?!侗╋L雨之夜》或許是狄金森最大膽、最露骨的一首詩。那種愛的狂喜通過詩歌第一節(jié)為數(shù)眾多的重讀音節(jié)而得到強調(diào),“Wild Nights”采用了兩個重音,且在總共十四個單詞的空間里重復了不下三次?!氨╋L雨之夜”既可用來指狂風暴雨的天氣,又可用來指性愛的激情。第一節(jié)與第三節(jié)表達了敘事者對愛人的渴望(“假如我和你在一起”),第二節(jié)則詳細描述了她與愛人結(jié)合時的滿足感(“一顆停泊在港灣的心”)。詩中彌漫著航海的意象,從“暴風雨之夜”與“風”所暗示的風暴,到“港灣”、“羅盤”、“海圖”、“蕩舟”、“大?!迸c“停泊”等詞。傳統(tǒng)慣例中運用水的意象顯然是表達愛與性,而狄金森在這首極短的詩中靈巧地提升了這一意象。羅盤與海圖是英國玄學詩派詩人鄧恩在兩首詩中曾經(jīng)運用過的意象,而那兩首詩都是表現(xiàn)愛、世俗與神性的。鄧恩本人也以寫性愛詩聞名。這些典故用得很高明,豐富了狄金森的構(gòu)思?!霸谝恋閳@蕩舟”這一意象暗示出愛的純潔,使相愛之人回歸到人類墮落之前的極樂狀態(tài)。伊甸園就是兩人結(jié)合時的那片愛之海。最后幾行明確無誤地呈現(xiàn)了性愛已完成的意象:“今夜——愿我只停泊——在你的港灣!”狄金森別的詩中還將田園之美與潛在的暴力進行奇特的融合,那些美與暴力相混合的意象代表了愛與死亡的兩極。

惠特曼與狄金森打破了19世紀文雅傳統(tǒng)的限制之后,愛與性在20世紀美國詩歌中已成為常見主題。一個顯著的發(fā)展就是十四行詩重新成為抒寫愛情的文體。盡管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但丁、彼特拉克、西德尼、莎士比亞等都曾以十四行詩來歌唱愛情,之后這種文體卻逐漸用于宗教、政治與自然等多種主題。現(xiàn)代美國詩人中重新將愛情作為十四行詩的重要主題的,最突出的當屬米萊。米萊用詩歌展示了她所處時代的精神和特征,其詩歌獨到之處在于用貌似傳統(tǒng)的形式,尤其是她的十四行詩來表現(xiàn)反傳統(tǒng)的內(nèi)容,如對性的大膽直接的描寫,對女性解放和社會公正積極奔走呼吁等。由于她對抒情詩的高深造詣,評論家一般稱其為“抒情詩人米萊”,她早期作品多是描寫個人的愛情和人生方面的經(jīng)歷和感悟,有的風格清新,充滿純真樂觀積極色彩,有的則對生活和愛情持有懷疑和嘲諷態(tài)度,含有強烈的憤世嫉俗的精神。

本書第二章研究了獲得美國詩歌界最高獎之一露絲·麗莉終生成就獎的著名詩人瑪麗·邦索。在她的詩中,邦索試圖理解并控制自己的情感,同時也顯露了她的脆弱,顯示出把情感與理智統(tǒng)一的困難性。詩歌暗示她將會讓自己的情感挨餓,不讓任何環(huán)境喚起她的感情。她要求她的心與她合二為一,堅強地去接受歡樂降臨時將帶來的考驗。在她的詩歌《一就是一》結(jié)尾處,說話者很可能在思考愛情讓人經(jīng)歷的磨難。兩個人如果要相愛,就必須合為一體,“讓我們合二為一”。無論說話者指的是兩個人(愛人)還是兩種功能(情感與理性),合為一體都需要放棄“單干”。說話者直接對她的心說“(你)心煩、吵鬧”,但她“充耳不聞”心的“怒氣”。這里的情感都很強烈:憤懣、狂怒、挫敗、失望。詩中還提到了威脅及其所引發(fā)的恐懼。這些情感都很狂亂,而詩歌暗示必須要對其加以控制。說話者再也無法忍受被她的感情統(tǒng)治著、折磨著,她的感情已使她筋疲力盡。她必須做點什么來重獲平衡,即使這意味著她必須把自己的各種感情鎖起來,不再傾聽。

本書第十四章討論當代著名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的詩歌,關注她詩歌中對愛情、婚姻的看法。格麗克的詩以陰暗的自然意象反映她無助、被背叛和失落的情感。格麗克的詩集《新生》主要探討了自丈夫離開后,詩人是如何從籠罩她多年的絕望和孤獨中重獲新生,深刻地表達了詩人在精神、情感和理智上的真正新生。正是由于浪漫愛情的神秘色彩,致使詩人無法經(jīng)受丈夫的離去,愛情破滅的創(chuàng)傷與打擊導致詩人終日沉湎于過去無法自拔,經(jīng)過長期思考的煎熬詩人最終擺脫了痛苦的旋渦,脫胎換骨,重獲新生,最終成為希望的“光明之使”。愛情因其可以帶來深沉的幸福感以及諸多驚心動魄的心理感受而使其成為人類共同追求與認同的一種情感。格麗克的作品以敏銳的見解和深刻的批評描繪了詩人面臨恐懼、困境和悲傷時所表現(xiàn)出的勇敢?!渡衩亍芬辉娭靥接憦氖』橐龅幕覡a中如何獲得新生。該詩探討了詩人經(jīng)歷婚姻失敗以來如何擺脫籠罩她多年的悲傷、絕望和孤獨。詩人把女人比作躺在嬰兒車里毫無分辨能力的嬰兒,強烈地表達了女人對待愛情缺乏主動意識,像嬰兒一樣任人擺布,對自己的命運和歸宿毫無把握。一旦美好的愛情流逝,一切負面情緒就會吞噬她們,使她們在痛苦的旋渦中難以自拔,甚至頹廢。最終詩人憑借冷靜的思考走出了痛苦的旋渦,不再迷失于慘淡之中。詩人表明,過去她對愛情和幸福的概念僅僅是幻覺,致使她的生活呈現(xiàn)出種種神秘色彩,而這種神秘色彩正是她暗淡生活的根源。在詩人看來,浪漫愛情好像帶有某種神秘的色彩,它既不能被侵犯也不能被遺棄,愛情和婚姻是生命中既神圣又重要的財富,一旦毀滅就意味著靈魂的死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