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諸弟(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四位老弟足下:
前月寄信,想已接到。余蒙祖宗遺澤、祖父教訓,幸得科名,內(nèi)顧無所憂,外遇無不如意,一無所觖矣。所望者再得諸弟強立,同心一力,何患令名之不顯?何患家運之不興?欲別立課程,多講規(guī)條,使諸弟遵而行之,又恐諸弟習見而生厭心;欲默默而不言,又非長兄督責之道。是以往年常示諸弟以課程,近來則只教以有恒二字。所望于諸弟者,但將諸弟每月功課寫明告我,則我心大慰矣。乃諸弟每次寫信,從不將自己之業(yè)寫明,乃好言家事及京中諸事。此時家中重慶,外事又有我料理,諸弟一概不管可也。以后寫信,但將每月作詩幾首,作文幾首,看書幾卷,詳細告我,則我歡喜無量。諸弟或能為科名中人,或能為學問中人,其為父母之令子一也,我之歡喜一也。慎弗以科名稍遲,而遂謂無可自力也。如霞仙今日之身分,則比等閑之秀才高矣。若學問愈進,身分愈高,則等閑之舉人、進士又不足論矣。
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兄往年極無恒,近年略好,而猶未純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則無一日間斷。每日臨帖百字,抄書百字,看書少亦須滿二十頁,多則不論。自七月起至今,已看過《王荊公文集》百卷,《歸震川文集》四十卷,《詩經(jīng)大全》二十卷,《后漢書》百卷,皆朱筆加圈批。雖極忙,亦須了本日功課,不以昨日耽擱而今日補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預做。諸弟若能有恒如此,則雖四弟中等之資,亦當有所成就,況六弟、九弟上等之資乎?
明年肄業(yè)之所,不知已有定否?或在家,或在外,無不可者。謂在家不可用功,此巧于卸責者也。吾今在京,日日事務紛冗,而猶可以不間斷,況家中萬萬不及此間之紛冗乎?樹堂、筠仙自十月起,每十日作文一首,每日看書十五頁,亦極有恒。諸弟試將朱子《綱目》過筆圈點,定以有恒,不過數(shù)月即圈完矣。若看注疏,每經(jīng)亦不過數(shù)月即完。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間斷看書之課,又弗以考試將近而間斷看書之課。雖走路之日,到店亦可看;考試之日,出場亦可看也。
兄日夜懸望,獨此有恒二字告諸弟,伏愿諸弟刻刻留心。幸甚幸甚。
兄國藩手草
評點
治學以有恒為主
曾氏這封家書中著重講了兩個字:有恒。此二字乃有的放矢,它是針對諸弟尤其是溫、沅二弟的毛病而來的。曾氏四個弟弟中,溫甫天分最高,沅甫能力最強,然正因為此,這兩個弟弟也最為心高氣傲,性格浮躁。上個月給諸弟的信中,曾氏說他的朋友中有資質(zhì)聰穎者,又往往恃才傲物,開口便說別人不如他,見鄉(xiāng)墨則罵鄉(xiāng)墨不通,見會墨則罵會墨不通,既罵房官又罵主考。平心而論,這些人自己也未見得有大過人之處,以至于潦倒一生。這種人不值得同情。此番話顯然是在借別人的例子來開導諸弟,警戒諸弟的傲氣。曾氏溫、沅兩弟的不踏實,并不亞于他的那幾個京師朋友。先是不安心在湘鄉(xiāng)讀書,要進省城,結果在省城兩年詩文毫無長進,后又往羅澤南處附學,不久也便杳無音信;書信中從不談讀書為文的正事,而是喜談家事及議論數(shù)千里外京城里發(fā)生的事。在曾氏看來,這種浮躁不實的作風非去掉不可,否則將看似忙忙碌碌,實則一事無成。
醫(yī)治這種浮躁毛病的藥方便是“有恒”。無恒心不僅是溫、沅二人的毛病,也是世人的通病?!对姟吩弧懊也挥谐?,鮮克有終”,說的便是這種世間常見的現(xiàn)象。
其實,世上的大工程大成就,都是靠長期不斷的點點滴滴功夫累積而成。荀子在《勸學篇》里說得好:“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钡览韺嵲谑菧\白簡單,關鍵在于難以堅持,即難以有恒。要說曾氏的過人之處,“有恒”乃是其最突出的一點。他在信中說他自七月起讀《王荊公文集》百卷,《歸震川文集》四十卷,《詩經(jīng)大全》二十卷,《后漢書》百卷。驗之于曾氏道光二十四年下半年的日記,可知他沒有說假話。拿日記來說,他從道光十九年開始記日記,一直記到道光二十五年,后來的十多年里沒有一以貫之地堅持下去。咸豐八年他丁父憂后復出,決心將日記恢復,再不半途而廢。此后不管戰(zhàn)事如何緊張,諸務如何繁雜,果然天天堅持,沒有間斷,直到臨終的前一天。能做到這一步,的確非一般人所及,這靠的是超越常人的“有恒”。
實事求是地說,曾氏并非所謂的天縱之才,他能做出如此大的事業(yè),確乎主要得力于他的“有恒”。他在這封信里所說的只要有恒,雖中等之資,亦當有所成就,實為經(jīng)過無數(shù)事例驗證了的至理名言。曾氏的一生,再次為這句名言提供了一個極具說服力的例子。
一切想有所成就的年輕朋友,不要去抱怨自己的天賦不高,也不要去抱怨外界的條件不夠,關鍵在于自身的努力。“努力”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有恒”?!读凶印返摹坝薰粕健痹⒀詥⑹疚覀儯撼种院愕刈鱿氯?,太行、王屋二山都可以搬走,世上還有別的什么事情不能辦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