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祖父(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祖父大人萬福金安:
四月十一日由折差發(fā)第六號家信,十六日折弁又到。孫男等平安如常,孫婦亦起居維慎。
曾孫數(shù)日內(nèi)添吃粥一頓,因母乳日少,飯食難喂,每日兩飯一粥。今年散館,湖南三人皆留,全單內(nèi)共留五十二人,僅三人改部屬,三人改知縣。翰林衙門現(xiàn)已多至百四五十人,可謂極盛。
琦善已于十四日押解到京。奉上諭派親王三人、郡王一人、軍機大臣、大學士、六部尚書會同審訊?,F(xiàn)未定案。
梅霖生同年因去歲咳嗽未愈,日內(nèi)頗患咯血。同鄉(xiāng)各京官宅皆如故。
澄侯弟三月初四在縣城發(fā)信已經(jīng)收到,正月二十五信至今未接。蘭姊以何時分娩?是男是女?伏望下次示知。
楚善八叔事,不知去冬是何光景。如絕無解危之處,則二伯祖母將窮迫難堪;竟希公之后人,將見笑于鄉(xiāng)里矣。孫國藩去冬已寫信求東陽叔祖兄弟,不知有補益否?此事全求祖父大人作主。如能救焚拯溺,何難噓枯回生!伏念祖父平日積德累仁,救難濟急,孫所知者,已難指數(shù)。如廖品一之孤、上蓮叔之妻、彭定五之子、福益叔祖之母及小羅巷、樟樹堂各庵,皆代為籌畫,曲加矜恤。凡他人所束手無策、計無復之者,得祖父善為調(diào)停,旋乾轉(zhuǎn)坤,無不立即解危,而況楚善八叔同胞之親、萬難之時乎?孫因念及家事,四千里外杳無消息,不知同堂諸叔目前光景。又念家中此時亦甚艱窘,輒敢冒昧饒舌,伏求祖父大人寬宥無知之罪。楚善叔事如有說法之處,望詳細寄信來京。
茲逢折便,敬稟一二,即跪叩祖母大人萬福金安。
評點
一個不同凡庸的鄉(xiāng)村農(nóng)民
《曾國藩全集·家書》共收有曾氏給祖父母或祖父的信十六封。曾氏的祖父名玉屏,號星岡,是一個不同凡庸的鄉(xiāng)村農(nóng)民。曾氏對祖父的崇仰之情遠過父親。從曾氏親撰的墓表中可知,曾玉屏青少年時是個好游樂無節(jié)制的浮薄子弟,直到三十五歲時才洗心革面做一個規(guī)矩農(nóng)民。曾玉屏體魄強壯,說話聲如洪鐘,有威儀,治家有方,一直是曾氏大家族的家長,且熱心鄰里之事,頗有鄉(xiāng)黨領(lǐng)袖的風度。曾玉屏少時不讀書,壯年后深知讀書的重要,對子孫課讀甚嚴。他雖未經(jīng)歷過大世面,卻有識見。在長孫點翰林后,他告誡家人:我們家以種田為本,雖富貴也不能丟了這個根本。國藩做翰林,只是剛開始,事業(yè)還長得很,家中的瑣碎事不要去打擾他,以便他一心一意做官。因為有祖父這番叮囑,故而曾氏做京官十余年,沒有為家事操累過。祖母王氏,比丈夫整整大了七歲。直到道光二十六年,祖父祖母都還健在。那時曾氏已三十六歲,官居翰林院侍講學士,從四品銜。這種家庭,世間并不多有。
曾氏想到自己上有祖父母、父母,中有諸弟姊妹,下有妻子兒女,又做了中級京官,真?zhèn)€是福祿周全、門祚鼎盛。他深知月盈則缺、花盛則謝的道理,常以盈滿為戒,故將書房取名“求闕齋”。闕者,空也,缺也。曾氏希望今后在別的事情上存有缺憾,以便“堂上重慶”的福氣能多保留些日子。
道光二十九年,曾氏官居禮部右侍郎兼兵部右侍郎,已是朝廷的高級官員了,曾玉屏才去世,享年七十六歲。按照當時禮制,他可以得到從一品榮祿大夫的封贈。一個鄉(xiāng)間農(nóng)民,能享到孫子所帶來的這般好處,也可謂洪福齊天了。
在曾氏的心目中,祖父是一個有大智大才、只因生不逢時而未獲大用的英雄豪杰。到了晚年,他已建立大功勛,封侯拜相,仍認為自己遠不如祖父??v觀曾氏一生,我們可以看出祖父對他的影響很大,其中尤在兩個方面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
一在為人上。他以祖父所說“懦弱無剛乃男人最大之恥”作為終身座右銘,并將這句話一再告誡子弟。曾氏又在“剛”中注入“毅”的成分?!皠傄恪倍殖蔀樵闲愿竦闹饕卣鳎彩撬簧聵I(yè)成就的基石之所在。
將曾氏祖孫三代對照來分析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前面說到,曾麟書是個平庸懦弱的人,而曾玉屏卻是一個強悍不羈之才。這父子倆頗有點像虎父犬子。父祖兩代均在曾氏的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曾氏多次說過自己“膽氣薄弱”“稟性素弱”。從他帶兵之初兩次因失敗而投江自殺的記錄來看,可知其性格中有明顯的脆弱的一面。顯然,這源于其弱父的遺傳,是他的先天稟賦。但他又有“打脫牙齒和血吞”“屢敗屢戰(zhàn)”的倔強、不服輸?shù)囊幻?,看來這是自小起所接受的強祖耳提面命的結(jié)果,屬于后天性的教育和影響。由此可見,天性并非就決定了一切,一個人青少年時代所處的環(huán)境,對其一生的走向也相當重要,尤其是至親的言傳身教,更有別人不可替代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祖父對曾氏的另一重大影響在治家上。曾氏“早、掃、考、寶、書、蔬、魚、豬”治家八字訣,完全是對祖父平時所作所為的概括。他反復告誡子弟:“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岡公為法?!?/p>
信中所言“楚善八叔事”,系族叔楚善被債主追逼度日艱難,寫信給曾氏請求幫助之事。因祖父在鄉(xiāng)黨中有威望,故曾氏將此事推給祖父,請他代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