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前來為祖母拜壽
原文
祖母大人七十六壽辰。晏起。逢此慶節(jié),不黎明而起,何神昏一至是耶?田敬堂來拜壽,一無預備。抱愧何已?敬詣前門神廟燒香,便拜客三家,歸。
飯后,讀《既濟》、《未濟》,毫無所得。未正,黃茀卿來,接次會客。朱廉甫前輩來,談甚久。予又病多言。昌黎云:“默焉而其意已傳?!眹^嘵胡為者,況其一無真知耶?廉甫言取人,但當求其長,與子序昨夜言同。又言濟世以匡主德、結人心、求賢才為要,余皆末節(jié)耳。傍晚去。飯后,馮樹堂、易蓮舫來,談良久。
予內(nèi)有矜氣,而語復浮,所見不合,仍爾自是。器小,可鄙。讀《既濟》、《未濟》注疏,粗涉了事。記昨日、今日事。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評點
曾氏的朋友田敬堂前來為其七十六歲生日的祖母賀壽,曾氏自家反無準備,他為此自責。田敬堂名雨公,山西人,乃曾氏的進士同年。此人書生氣息重,咸豐三年正當壯歲時,便辭官回籍去做書院山長。他愛讀書,愛畫畫。一個月后,曾氏為他題了三首畫蘭詩,贊其“從容讀書還煮茶”的書齋生涯,并借此傾吐自己的鄉(xiāng)愁:“有客對此三沉吟,一夜魂飛洞庭深,故鄉(xiāng)蘅杜知我心?!?/p>
曾氏的祖母一不在京師,二不是整壽,三沒有邀請,一個外省籍同年前來祝賀,這事擱在今天,大概不會發(fā)生。但一百多年前,在重視血緣血親的傳統(tǒng)中國文化濃郁的時代,田敬堂此舉,也不會被人視為反常。不過,就在當時,這種情形或許也不多見,故而曾氏沒有預備。是不是田敬堂借此而向曾氏求詩呢?他拿著自己的蘭花圖來到曾家,名為賀壽,實則請曾氏為其畫作題詩。田以這種方式來求詩,曾氏怎能推辭?而這一定要事先知道曾氏祖母的生辰日期才行,難得田敬堂存著這份心!
短短一篇日記,多次檢討自己的讀書不專心、多言、自以為是、氣色浮躁、器量狹小。曾氏的修身,真正是求全責備、苛刻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