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旅食京華

杜甫詩選評 作者:葛曉音


二、旅食京華
(746-755)

天寶五載(746),杜甫從東都赴長安,參加李林甫主持的在全國公開招賢的考試,結(jié)果與同來趕考的元結(jié)以及所有的舉人一起落第,無一得中。李林甫還以“野無遺賢”為由上表祝賀玄宗。如果說李林甫的忌賢使杜甫初次遭到的重大打擊,還只是他的個人命運與國家衰敗的命運相連結(jié)的開始;那么第二年李邕、裴敦復等名賢被李林甫陷害致死的重大政治事件,就已經(jīng)是昭示天寶政治腐朽黑暗的一個重要標志。李白的《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正是對這時斗雞者邀寵、黷武者受賞、賢俊埋沒、奸臣當?shù)馈⒂⒉殴Τ急缓Α⒑诎资欠穷嵉沟纳鐣F(xiàn)象的一個總結(jié)。此后楊國忠擅權、安祿山得志、楊貴妃專寵,朝廷政治一敗涂地,終于爆發(fā)安史之亂。杜甫在京華旅食的十年里,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日子,為生計而奔走權門,為前程而干謁顯貴,然而一事無成,只有直接上書皇帝。天寶十載,玄宗將行三大禮祭,杜甫獻《三大禮賦》,“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新唐書·杜甫傳》)。制禮作樂曾經(jīng)是開元政治清明的象征,然而在排斥禮樂文章的李林甫的主持下,杜甫再次被黜落。他的悲劇反映了接受開元禮樂文明教育的一代士人在天寶政治環(huán)境中必然走投無路的共同命運。

十年奔走于豪門的生涯,使杜甫熟知上層社會驕奢淫逸的現(xiàn)狀和黑暗政治的內(nèi)幕;淪落下層飽經(jīng)憂患,又使他對社會弊端和民間疾苦體察尤深。天寶時期詩人對現(xiàn)實的揭露和抨擊最為有力的是李白和杜甫。只是李白更多地著眼于讒佞蒙蔽君王、內(nèi)寵外戚亂政、宦豎小人得勢等上層政治的問題,而杜甫則更多地著眼于普通百姓在亂政統(tǒng)治下遭受的苦難以及由此引發(fā)的社會危機。以天寶時期最嚴重的窮兵黷武而言,盛唐文人也有對朝廷開邊提出過批評的,但一般限于將士的賞罰不均和用兵的勞民傷財:“死是征人死,功是將軍功?!保▌场冻鋈罚盁o為費中國,更欲邀奇功?!保ㄍ蹙S《送陸員外》)而杜甫的《兵車行》則指出了窮兵黷武所引起的田園荒蕪、賦稅繁重、民不聊生等一系列嚴重的社會危機?!肚俺鋈攀住芬哉鞣虻目谖桥u君王的開邊政策,揭露軍中將士的苦樂不均,同情士卒的悲慘境遇,憂慮中原即將大亂,詩人對戰(zhàn)爭性質(zhì)和民族關系的正確見解使這組詩的思想深度超過了盛唐所有的邊塞詩。如果說李白多用含蓄的比喻影射最高統(tǒng)治者的昏淫腐朽,那么杜甫的《麗人行》則是直截了當?shù)刂S刺楊氏兄妹驕縱荒淫的丑態(tài)。在慈恩寺塔上,當高適、岑參等詩人還在“盛時慚阮步”時,杜甫已經(jīng)“登茲翻百憂”,產(chǎn)生了山河破碎的預感。

天寶十四載,杜甫好不容易得了一個“右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的小官。在赴奉先探家的路上,經(jīng)過驪山,與華清宮里尋歡作樂的玄宗貴妃僅一墻之隔。十年來困守長安的憂憤被眼前情景觸發(fā),到家后便寫下了《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里熱切地表白了救世濟民的執(zhí)著意愿,觸目驚心地展現(xiàn)了貧富之間的尖銳對立,預示了一觸即發(fā)的政治危機,傾瀉出詩人無比深廣的憂憤。這首詩標志著杜甫在安史之亂前夕所達到的思想高度,也是他對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的全面總結(jié)。

這一時期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已經(jīng)形成自己沉郁頓挫的特色。首先是在天寶后期流行七言長句的風氣影響下,他轉(zhuǎn)為大量寫作七言歌行,并用于新題樂府,夭矯跌宕,雄放沉厚。與李白一樣,七言歌行成為最能顯露其橫逸浩瀚之才的體裁。其次是干謁使他在五言古詩和五言排律這兩種體裁上多所磨礪。這類干謁詩只有《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直陳懷抱,詞氣磊落,感憤悲壯,其余都不免應酬虛美,典雅凝重。但這類詩立意章法因人而異,辭藻豐富,頓挫轉(zhuǎn)折,曲盡其意,奠定了杜詩以才力見長的功底。此外,他在交游干謁、登臨游覽的日常贈答詩里又表現(xiàn)出好用口語俗語、平易率意的特色以及講究構思和煉意的用心,這些都是他日后在詩歌藝術方面多種創(chuàng)變的開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