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忍與頑固
《漢書·律歷》云:“凡律度量衡用銅。為物至精,不為燥濕寒暑變其節(jié),不為風(fēng)雨暴露改其形,介然有常,有似于士君子之行。是以用銅?!薄犊脊び洝吩唬骸敖鹩辛R: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齊;四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戟之齊;三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二,謂之削殺矢之齊;金錫半,謂之鑒燧之齊。”賈疏曰:“金謂銅也?!比粍t銅之質(zhì),可由兩方面觀察之:一則對于外界儻來之境遇,不為所侵蝕也;二則應(yīng)用于器物之制造,又能調(diào)合他金屬之長,以自成為種種之品格也。所謂有似于士君子之行者,亦當(dāng)合兩方面而觀之??鬃釉唬骸捌シ虿豢蓨Z其志?!泵献釉唬骸案毁F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非猶夫銅之不變而有常乎?是謂堅忍??鬃釉唬骸耙娰t思齊焉。”又曰:“多聞?chuàng)裆普叨鴱闹??!泵献釉唬骸皹啡∮谌艘詾樯??!避髯釉唬骸熬又畬W(xué)如蛻?!狈仟q夫銅之資錫以為齊乎?是謂不頑固。
堅忍者,有一定之宗旨以標(biāo)準(zhǔn)行為,而不為反對宗旨之外緣所憧擾,故遇有適合宗旨之新知識,必所歡迎。頑固者本無宗旨,徒對于不習(xí)慣之革新,而為無意識之反動;茍外力遇其墮性,則一轉(zhuǎn)而不之返。是故堅忍者必不頑固,而頑固者轉(zhuǎn)不堅忍也。
不觀乎有清之季世乎?滿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以下,因仇視新法之故,而仇視外人,遂有“義和團(tuán)”之役,可謂頑固矣。然一經(jīng)庚子聯(lián)軍之壓迫,則向之排外者,一轉(zhuǎn)而反為媚外。凡為外人,不問賢否,悉崇拜之;凡為外俗,不問是非,悉仿效之。其不堅忍為何如耶?革命之士,慨政俗之不良,欲輸入歐化以救之,可謂不頑固矣。經(jīng)政府之反對,放逐囚殺,終不能奪其志。其堅忍為何如耶?堅忍與頑固之別,觀夫此而益信。
[譯文]
《漢書·律歷》上說:“所有度量衡器具都是銅制的。銅器精良,不會因為干燥、潮濕、寒冷、酷熱而改變品質(zhì),不會因為經(jīng)風(fēng)受雨而改變形狀,品質(zhì)恒久,像君子的品行,所以度量器具用銅來做。”《考工記》上說:“金屬冶煉有六種配方。在金屬冶煉中錫的成分占六分之一,這是制造鐘鼎類器具所需要的配比。錫的成分占到五分之一,這是制造斧刀類器具所需要的配比;錫的成分占到四分之一,這是制造長矛類器具所需要的配比;錫的成分占到三分之一,這是制造大刀類器具的配比;錫的成分占到五分之二,這是制造削、殺、矢類武器的配比;錫的成分占到一半,這是制造取火用具燧鏡的配比?!辟Z疏說:“這里的金屬說的就是銅。”然而銅的品質(zhì),可從兩個方面來觀察,一是對于外界的條件變化,銅不會被腐蝕而變質(zhì);二是在器具制造方面,它能調(diào)和其他金屬的優(yōu)點,因此具有不同的特性。所以說銅好像君子的品行,也應(yīng)該從兩個方面來看??鬃诱f:“大丈夫的志向是不可以強(qiáng)迫他更改的?!泵献诱f:“高官厚祿收買不了,貧窮困苦折磨不了,強(qiáng)暴武力威脅不了?!边@不正像銅不隨環(huán)境而改變,并保持自己的特性嗎?這就是堅忍。孔子說:“看到別人賢能,我就想向他學(xué)習(xí)?!庇终f:“見多識廣,效仿那些行善者的言行。”孟子說:“要樂于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加強(qiáng)自己的修養(yǎng)。”荀子說:“君子的學(xué)習(xí)好像蛻變一樣?!边@難道不是像銅與錫的配比一樣有用嗎?這就是不頑固。
堅忍,就是按一定的宗旨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而不被宗旨之外的其他因素所影響,所以遇到適合宗旨的新知識,一定會歡迎接受。頑固的人本來就沒有什么宗旨,只是不習(xí)慣變化而下意識地反動;只要外界的因素觸及他的惰性,他就會轉(zhuǎn)變立場。所以堅忍的人一定不會頑固,而頑固的人反而不會堅忍。
我們難道不能從清朝的歷史演變中明白其中的道理嗎?滿洲政府,從慈禧太后以下,因為仇視變法,仇視外國人,所以才有“義和團(tuán)”的戰(zhàn)爭,滿洲政府可以說是太頑固不化了。然而,經(jīng)過庚子年八國聯(lián)軍的侵略壓迫,那些原來排外的人,馬上轉(zhuǎn)變立場,變得崇洋媚外了。只要是外國人,不管賢愚,一律崇拜;凡是外國的習(xí)俗,不問好壞,全部模仿。他們的不堅忍為什么能到這種地步?革命志士感慨政壇風(fēng)氣敗壞,想用歐洲的民主方法來救國改良,這些可以說是不頑固。雖然清政府對變法者采取放逐、囚禁、殺戮等方法加以鎮(zhèn)壓反對,結(jié)果卻沒能改變他們的志向。他們的堅忍為什么能到這種地步?通過上述兩方面的對比,我們對堅忍與頑固的區(qū)別就更加確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