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性:富蘭克林與書
從事印刷業(yè)對富蘭克林來說幾乎是天性使然。他在自傳中回憶道:“我從小就喜歡看書,幾乎把所有的零花錢都用到了買書上?!睂嶋H上,書籍改變了富蘭克林的一生。幸運的是,富蘭克林在波士頓長大。當?shù)谝慌泼駚淼讲ㄊ款D的時候,他們只帶來了50卷書。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發(fā)展,波士頓的藏書已經(jīng)很豐富了。在富蘭克林出生時,科頓·馬瑟就已經(jīng)建立了一家私人圖書館,藏書達數(shù)千卷之多,不僅包括神學典籍,還有經(jīng)典名著和科學類書籍。對書籍的熱愛既是馬瑟所主張的清教徒的品質之一,也是洛克所代表的啟蒙運動的特征。恰好這二者在富蘭克林身上兼而有之,因此富蘭克林對讀書也十分喜愛。
約瑟夫·富蘭克林的家距離馬瑟的圖書館只有一里之遙。雖然約瑟夫藏書數(shù)量無法與馬瑟相比,但對于一個沒受過教育的小商人來說,數(shù)量已經(jīng)十分驚人了。50年之后,富蘭克林仍然記得那些書的名字:普魯塔克的《希臘羅馬名人傳》——“我讀得很仔細”,丹尼爾·笛福的《論計劃》,科頓·馬瑟的《論行善》,還有很多關于神學辯論的書。
富蘭克林在哥哥的印刷店工作之后,他結識了很多書店老板的學徒,因此可以從他們那兒借書,只要保持書面整潔即可,“如果書是晚上借到的,第二天一早就要歸還,我經(jīng)常大半個夜晚都在房間里讀書,怕人家發(fā)現(xiàn)丟了書或是有人要買?!?/p>
富蘭克林最喜歡旅游方面的書,無論是關于思想探索還是親身游歷,他都很感興趣。他最喜歡的一本就是約翰·班揚的《天路歷程》,描寫的是一個名叫“基督徒”的人歷經(jīng)艱險終于找到了天國的故事。該書出版于1678年,很快就在清教徒和其他非國教徒中流行開來。對富蘭克林來說,這本書吸引他的不僅是其中表達的宗教意義,還有它清新、散文式的寫作手法。當時文壇的寫作趨勢是充滿華麗辭藻和比喻的浮夸之風。富蘭克林回憶道:“約翰是我所知的第一個將敘述與對話兩種寫作手法結合起來的作家,這十分吸引讀者?!?/p>
班揚的中心思想就是“歷程”,這也是清教主義、啟蒙運動乃至富蘭克林本人一生的重點所在。每個人,乃至整個人類,都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和智慧,不斷前行,自我完善?!短炻窔v程》的開頭就寫道:“當我走在茫茫的曠野中……”也就奠定了文章的基調。甚至對于最虔誠的基督徒來說,這一歷程并不僅是上帝的旨意,實際上也是人類通過自我奮斗或團結協(xié)作戰(zhàn)勝困難的過程。
富蘭克林另外一本最喜歡的書是普魯塔克的《希臘羅馬名人傳》。要知道他只是一個12歲的小孩,有這樣的品位實在讓人吃驚。該書的主要觀點是可以通過個人努力推動歷史進步。與班揚筆下的“基督徒”一樣,普魯塔克筆下的英雄們也很值得尊敬。他們都認為個人的努力可以帶來人性的進步。富蘭克林開始認識到,歷史是由人創(chuàng)造的,并非是不可改變的。
這一觀點與加爾文教派中的某些觀點有所沖突,如人的原罪和不可救贖。當富蘭克林接觸到很多啟蒙運動觀點的時候,他逐漸放棄了對加爾文教派的信仰,轉信自然神論。然而清教派中很多觀點仍然在他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特別是實用主義、善于交際和集體主義等。
這些在富蘭克林經(jīng)常引用的一本書中論述得淋漓盡致,那就是《論行善》?!墩撔猩啤肥邱R瑟所著的一本400頁左右的小冊子。多年以后,富蘭克林曾在給馬瑟之子的信中寫道:“如果說我是一個有用的公民的話,大部分要歸功于這本書?!备惶m克林的第一個筆名“塞倫斯·杜古德”(意為“寂寞的行善者”),就是取自此書和馬瑟一次著名的布道《緘默:寂寞的受難者》。
馬瑟號召社會上所有人團結起來,合力造福社會。他還創(chuàng)建了一個社區(qū)進步團體,名為“家庭聯(lián)合會”,富蘭克林的父親也加入其中。他還組建了青年人俱樂部和改革協(xié)會,推動當?shù)胤傻耐晟?,為窮人提供援助,鼓勵大家信仰宗教。
馬瑟的觀點其實是受笛福所著的《論計劃》一書的影響。這也是富蘭克林最喜愛的書之一?!墩撚媱潯烦霭嬗?697年,笛福在書中提出了很多關于建立社會公益組織的設想,而這些在不久之后也都被富蘭克林在費城一一實現(xiàn)了:消防隊、提供養(yǎng)老金的海員互助會、為老人和孀居之人提供資助的慈善項目以及教育中產階級子女的學校。笛福在書中還以其一貫幽默的口吻提出要建立一個收容智力低下者的機構,而費用則來自作家的納稅,因為他們的智慧生來就多過那些可憐人。
笛福最進步的觀點之一就是認為否定婦女平等和受教育權利的行為是“無知的”和“非人道的”。他在書中諷刺了男權主義的觀點。當時,富蘭克林正在和“另一個愛讀書”的小伙子約翰·克林遜進行辯論,將其作為提高智力的手段之一。他們選擇的第一個題目就是關于婦女的教育問題??肆诌d認為女性不適宜接受教育,而富蘭克林“堅決表示反對”,這種反對并非完全是出于理性的考慮,“而是為了爭辯而爭辯”。
與克林遜進行爭辯的結果就是,富蘭克林逐漸認識到了爭辯的壞處,開始刻意地將自己塑造成一個謙和、容易相處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富蘭克林逐漸從中受益,他顯得越來越有魅力,很少樹敵,善于掌控局勢,話語也很令人信服。他在自傳中總結道:“爭辯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讓人心生厭惡,甚至樹敵。”從此以后,富蘭克林對爭辯很是不屑:“我發(fā)現(xiàn),除了律師、大學里面的人,以及在愛丁堡市長大的各色人等之外,智者很少爭辯?!?/p>
相反,在閱讀了很多關于蘇格拉底通過溫和的質疑說服他人的辯論書之后,富蘭克林“不再粗魯?shù)貙埂保遣捎昧艘环N“表面上更溫和”的蘇格拉底式的辯論法。通過提出一些溫和的問題,富蘭克林逐步引導他人贊同自己的觀點?!拔野l(fā)現(xiàn)我所使用的方法讓自己最為安全,對他人來說冒犯最少,因此我樂在其中”,盡管他隨后對蘇格拉底的方法做了一些改進,放棄了一些令人惱怒的策略,但是他仍然采用這種溫和的、間接的方式,而不是在辯論中針鋒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