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故里身世

示文心于千載:話說劉勰 作者:孫蓉蓉


二、故里身世

(一)莒國故里,南遷京口

《梁書·劉勰傳》記載:“劉勰字彥和,東莞莒人。”劉勰的“勰”,意為合和,而字的“彥和”的“彥”,即為美才,他的名與字的意思是相近的。

劉勰的祖籍故里是東莞莒縣,東莞是南北朝時期的東莞郡。最早《漢書·地理志》記載瑯邪郡有東莞縣,孟康注:“故鄆邑,今鄆亭是也?!编i邑,是春秋時期莒、魯兩國長期爭奪的地方,位于魯國東部,俗稱東鄆。春秋時期的“東鄆”,到西漢時期改為“東莞”,設(shè)有東莞縣,屬徐州刺史部瑯邪郡,東漢屬徐州刺史部瑯邪國,到三國魏晉時期,仍然沿襲之。在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卷二十五“沂水”條中對東莞故城有較詳細的敘述:

沂水又南逕爆山西,山有二峰,相去一里,雙巒齊秀,圓峙若一。沂水又東南逕東莞縣故城西,與小沂水合。孟康曰:縣,故鄆邑,今鄆亭是也。漢武帝元朔二年,封城陽共王子吉為東莞侯。魏文帝黃初中,立為東莞郡,《東燕錄》謂之團城。劉武帝北伐廣固,登之以望王難。魏南青州治?!蹲笫蟼鳌吩唬很?、魯爭鄆,為日久矣。今城北鄆亭是也。京相璠曰:瑯邪姑幕縣南四十里員亭,故魯鄆邑,世變其字。非也。《郡國志》,東莞有鄆亭。今在團城東北四十里,《水經(jīng)注》在說明沂水的流向時,順帶介紹到了東莞猶謂之故東莞城矣。小沂水出黃孤山,西南流逕其城北,西南注于沂。

的歷史沿革。據(jù)現(xiàn)代學(xué)者的考證,南朝劉宋以后東莞郡治在今莒北東莞鎮(zhèn)駐地。

而莒縣是東莞郡轄下的一個縣,東晉時期東莞郡管轄莒、姑幕、諸、東莞、臨朐五縣,劉宋時期東莞郡下設(shè)莒、諸、東莞三縣,郡治在莒縣。莒縣在商代屬姑幕國,周代為莒子國。春秋時期,莒國與齊、魯、晉等國結(jié)盟,國勢逐漸強盛。公元前686年夏天,在鮑叔牙的保護下齊公子小白避難到莒國,第二年小白回齊國做了國君,即為齊桓公,這就是歷史典故“勿忘在莒”,出自《呂氏春秋·直諫》“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當(dāng)時莒國的地域相當(dāng)遼闊,約為現(xiàn)在的山東膠縣、高密以南、臨沂東北,還包括江蘇東??h以北地區(qū)。秦統(tǒng)一后開始實行郡縣制,改莒國為莒縣,屬瑯琊郡,郡治在莒城。西漢時期初歸城陽郡,后又屬城陽國,東漢時期稱為莒縣,屬徐州部瑯琊國。三國時期為魏國地域,兩晉先后屬城陽郡、東莞郡,郡治所在地在莒縣。南北朝時期先后屬青州東莞郡、莒州義塘郡等。以上是劉勰祖籍故里東莞和莒縣的行政區(qū)域和歷史沿革的基本情況。

莒國故城

約在東晉初年,劉勰祖上從東莞莒縣舉家南遷至京口,劉勰是在京口出生的。劉勰祖上為什么南遷京口,這又得追溯到西晉王朝的滅亡和東晉的建都建康。西晉中后期司馬氏同姓王之間為爭奪中央政權(quán)而發(fā)生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動亂,即史稱“八王之亂”,從元康元年(291)起至光熙元年(306),前后歷時16年。這場動亂從楊駿被殺后衛(wèi)瓘、汝南王司馬亮輔政開始,而后引發(fā)戰(zhàn)爭,殃及社會,由此加劇了西晉王朝的統(tǒng)治危機。在此期間,加之天災(zāi)不斷,北方少數(shù)民族趁機而起兵入侵中原地區(qū)。先是匈奴貴族劉淵于永興元年(304)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起兵,后其子劉聰在永嘉五年(311)率軍攻晉,不久就攻陷京師洛陽,俘獲懷帝司馬熾,殺王公士民三萬余人,這又是歷史上的“永嘉之亂”,由此導(dǎo)致了西晉王朝的覆亡。之后晉室遺族渡江南下,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了東晉王朝。而北方中原地區(qū)則由外族割據(jù),歷史進入了五胡十六國時期。

西晉“永嘉之亂”之后,北方士人為逃避戰(zhàn)亂,紛紛舉家南遷,從中原地區(qū)遷徙到長江中下游一帶。這是中原漢人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南遷,史稱“永嘉南渡”。這時北方的許多士族不僅攜家?guī)Э?,而且他們往往是一個大的家族、宗族,乃至同鄉(xiāng)同里一起南遷。例如,同劉勰的祖籍同屬瑯琊郡臨沂縣的王導(dǎo)家族,就是從山東臨沂遷徙到會稽,今浙江紹興?!稌x書·王導(dǎo)傳》載:“俄而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西晉的滅亡使得中原士人紛紛避亂到了南方?!稌x書·儒林傳》記載:

“徐邈,東莞姑幕人也。祖澄之為州治中,屬永嘉之亂,遂與鄉(xiāng)人臧琨等,率子弟并閭里士庶千余家南渡江,家于京口?!惫媚慌c莒縣臨近,同屬東莞郡,徐邈家族從東莞姑幕南渡到京口。劉勰的祖上也就是在“永嘉南渡”時期從山東莒縣南遷到了南東莞,鎮(zhèn)所地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為了安置南徙的北方士人,從東晉元帝司馬睿開始在長江南北各地僑立許多郡縣,以原來在北方的郡縣名名之,有的在原地名前加上一“南”字。劉勰祖籍的山東東莞,在南方的南東莞就是僑郡之一,鎮(zhèn)所在地京口。在劉勰出生的約劉宋泰始元年(465)之前一百四十多年,其祖上南遷到了南東莞,京口就是劉勰的出生地。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江蘇鎮(zhèn)江,由于是劉勰的出生地而更加增色添彩,現(xiàn)在坐落在南山風(fēng)景區(qū)的文苑,就是為紀念劉勰而建造的一個主題公園。園內(nèi)有以《文心雕龍》的書名和篇名來命名的亭臺樓閣,如文心閣、雕龍池和知音亭等。

(二)官宦世家,皇室后裔

關(guān)于劉勰的身世,《梁書·劉勰傳》的記載是:“祖靈真,宋司空秀之弟也。父尚,越騎校尉?!边@一記載只提到了劉勰的祖父劉靈真和他的父親劉尚。

劉靈真其本人的事跡史書中沒有記載,唯一可知的他是南朝宋代司空劉秀之的弟弟,這是有關(guān)劉勰身世的一條重要的歷史資料。在劉氏家族中,最為顯赫的人物是劉勰祖父劉靈真的哥哥劉秀之,和劉秀之的族叔劉穆之,兩人在《宋書》和《南史》中均有傳?!端螘⑿阒畟鳌酚涊d:“劉秀之字道寶,東莞莒人,司徒劉穆之從兄子也。世居京口。祖爽,尚書都官郎,山陰令。父仲道,高祖克京城,以補建武參軍,與孟昶留守,事定,以為余姚令。卒官。”劉秀之曾任建康令、尚書中兵郎、襄陽令、督梁南北秦三州諸軍事、寧遠將軍、西戍校尉、梁南壽二州刺史、尚書右仆射、持節(jié)散騎常侍等官職,于大明八年(464)病故后,孝武帝劉駿特下詔,追贈侍中、司空、持節(jié)等,并增封邑為千戶,謚為忠成公。

劉秀之的族叔劉穆之,是宋武帝劉裕的開國功臣。

《宋書·劉穆之傳》記載:“劉穆之,字道和,小字道民,東莞莒人,漢齊悼惠王肥后也。世居京口。少好《書》、《傳》,博覽多通,為濟陽江敳所知。敳為建武將軍、瑯邪內(nèi)史,以為府主簿。初,穆之嘗夢與高祖俱泛海,忽值大風(fēng),驚懼。俯視船下,見有二白龍夾舫。既而至一山,峰崿聳秀,林樹繁密,意甚悅之。”劉穆之曾任尚書祠部郎、府主簿、記室錄事參軍、領(lǐng)堂邑太守、中軍太尉司馬、丹陽尹、尚書左仆射、中軍太尉司馬、前將軍等官職,義熙十三年(417)病逝,卒后追贈散騎常侍、衛(wèi)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宋代晉后,追封南康郡公,食邑三千戶,謚文宣公。劉穆之和劉秀之都因政績顯著、軍功卓越而名震一時。從史書的記載和劉秀之、劉穆之所任官職來看,他們是劉勰家族中地位最高、官位顯赫的兩個人物。

劉勰的祖上是官宦世家,而且還是漢皇室的后裔。

《宋書》劉穆之本傳中有“漢齊悼惠王肥后也”的記載,漢齊悼惠王劉肥,是漢高祖劉邦的兒子?!稘h書·高五王傳》記載:“髙皇帝八男:呂后生孝惠帝,曹夫人生齊悼惠王肥,薄姬生孝文帝……齊悼惠王肥,其母髙祖微時外婦也。髙祖六年立,食七十余城……齊悼惠王子,前后凡九人為王:太子襄為齊哀王,次子章為城陽景王?!饼R悼惠王劉肥的生母曹夫人是漢高祖劉邦未顯達時外娶的小妾,而劉肥的次子劉章,是西漢時莒縣所屬的城陽國的國王,去世后謚號景王。據(jù)《后漢書·光武十王傳》的記載,東漢光武帝劉秀之子劉京為瑯琊王時,建都莒城,城中有劉章的城陽景王祠。《光武十王傳》載:“瑯邪孝王京……京都莒,好修宮室,窮極伎巧,殿館壁帶皆飾以金銀。數(shù)上詩賦頌德,帝嘉美,下之史官。京國中有城陽景王祠,吏人奉祠。”城陽王劉章在東莞是留有后裔的,如《晉書·劉超傳》記載:“劉超,字世瑜,瑯邪臨沂人,漢城陽景王章之后也。章七世孫封臨沂縣慈鄉(xiāng)侯,子孫因家焉。父和,為瑯邪國上軍將軍?!眲⒊莿⒄碌牡谄叽鷮O,臨沂與莒縣相鄰,同屬東莞郡。由此看來,劉勰的遠祖有可能是西漢皇室的后裔。有關(guān)的專家、學(xué)者廣泛搜集相關(guān)史籍,列出了一個較詳細的從漢齊悼惠王劉肥,到劉勰祖父劉靈真、父親劉尚和劉勰的世系表。(見楊明照《梁書·劉勰傳箋注》)

劉氏家族以上的這些歷史背景,由此又涉及到一個劉勰的身世是屬于士族還是庶族的問題。因為在門閥制度盛行的南北朝時期,劉勰身世的歸屬問題,直接影響到我們對劉勰一生經(jīng)歷的評價,以及對《文心雕龍》思想傾向的認識。承襲兩晉的門閥制度,南朝的世家大族在政治上、經(jīng)濟上和社會上仍然享有特權(quán)。世家大族的子弟可以憑藉祖上的資蔭,自然進入仕途,并能青云直上。因此,南朝宋、齊、梁朝廷內(nèi)的高官重位都是由世家大族擔(dān)任的,他們的政治地位相當(dāng)顯赫。在經(jīng)濟上,世家大族也有絕對的優(yōu)勢。他們強占大量土地,由此造成了自耕小農(nóng)經(jīng)濟的衰頹和破產(chǎn)。世家大族的社會地位,尤其顯得無比優(yōu)越。世家大族和寒門庶族兩者身份高下不同,有所謂“士庶之際,實自天隔”的嚴格界限。那么,劉勰的身世究竟是屬于哪一族呢?從劉勰的遠祖是漢皇室的后裔,加之其曾祖父、祖父輩的劉穆之、劉秀之的官位顯赫,自然是屬于豪門士族,這是比較明顯的。因此,學(xué)術(shù)界如王利器、詹锳等認為劉勰出身于士族。王利器《文心雕龍校證》說:“據(jù)彥和本傳,我們知道他的祖父靈真是宋司空秀之的老弟,他的父親尚是越騎校尉。由是可知,彥和的家庭成份是地主而兼官僚?!迸c這一看法不同,又有學(xué)者認為劉勰是出身于庶族,如王元化、周振甫等。王元化《劉勰身世與士庶區(qū)別問題》一文提出:“劉勰并不是出身于代表大地主階級的士族,而是出身于家道中落的貧寒庶族?!敝苷窀υ凇段男牡颀堊⑨尅返摹扒把浴敝姓J為,劉勰家族中最為顯赫的兩位人物劉秀之和劉穆之,在他們的本傳中都有“家貧”、“家本貧賤”的記載,“可見和秀之都是出身素族”。結(jié)合劉勰本傳的記載,周振甫提出:“劉勰家貧,‘依沙門僧祐’,他的《文心雕龍》寫定后,裝作‘貨鬻者’去干求沈約,這些也顯出他是素族寒門?!睂τ趧③某錾淼倪@兩種不同的意見,我們傾向于后者,因而將劉勰的出身定為寒門庶族。南朝門閥制度的森嚴和社會環(huán)境的險惡,決定和影響了劉勰的思想意識和人生追求。

(三)少年早孤,篤志好學(xué)

劉勰的父親劉尚,《梁書·劉勰傳》記有“越騎校尉”的官職,其他史書沒有任何的記載。越騎校尉是一個武官名,早在漢武帝時已設(shè)置,到南朝一直沿襲這個官職。

《宋書·百官志下》記載:“射聲校尉。五校并漢武帝置。

屯騎、步兵掌上林苑門屯兵;越騎掌越人來降,因以為騎也;一說取其材力超越也?!痹津T校尉是五校尉之一,它掌管越人來降的事情,所以叫越騎。還有一種說法是,“材力超越”的人才能擔(dān)任此職。

劉勰約在七八歲時,父親劉尚去世,因而“早孤”。劉尚之死,史籍沒有記載,專家的考證,是元徽二年(474),江州刺史桂陽王劉休范起兵謀反攻打京城,劉尚奉命領(lǐng)兵參戰(zhàn)。越騎校尉張敬兒詐降作為內(nèi)應(yīng),當(dāng)劉休范率叛軍直逼都城時,張敬兒伺機殺死劉休范,平息了這次叛亂。然而,劉勰的父親卻戰(zhàn)死于這場戰(zhàn)斗中,“劉尚必戰(zhàn)死其中,以無功而歿,史所不書也”。(見牟世金《劉勰年譜匯考》)

被認為劉尚參與的這場戰(zhàn)斗,在《資治通鑒》卷一百三十三《宋紀十五》中有較詳細的記載:

(蕭)道成與(杜)黑騾拒戰(zhàn),自晡達旦,矢石不息。其夜,大雨,鼓叫不復(fù)相聞。將士積日不得寢食,軍中馬夜驚,城內(nèi)亂走。道成秉燭正坐,厲聲呵之,如是者數(shù)四。丁文豪破臺軍于皂莢橋,直至朱雀桁南,杜黑騾亦舍新亭北趣朱雀桁。右軍將軍王道隆將羽林精兵在朱雀門內(nèi),急召鄱陽忠昭公劉勔于石頭。勔至,命撤桁以折南軍之勢。道隆怒曰:“賊至,但當(dāng)急擊,寧可開桁自弱邪!”勔不敢復(fù)言。道隆趣勔進戰(zhàn),勔渡桁南,戰(zhàn)敗而死。黑騾等乘勝渡淮,道隆棄眾走還臺,黑騾兵追殺之。黃門侍郎王蘊重傷,踣于御溝之側(cè),或扶之以免。蘊,景文之兄子也。于是中外大震,道路皆云“臺城已陷”,白下、石頭之眾皆潰,張永、沈懷明逃還。宮中傳新亭亦陷,太后執(zhí)帝手泣曰:“天下敗矣!”

張敬兒是劉宋時期的寧朔將軍、越騎校尉,是平息劉休范叛亂的有功之臣。從他任越騎校尉率兵參戰(zhàn)的史實來看,那么,同樣任越騎校尉的劉尚也是有可能參與了這次平叛。另外,從《資治通鑒》所描述的這場戰(zhàn)斗來看,場面激烈,傷亡慘重,守將右軍將軍王道隆被叛軍追殺,鎮(zhèn)軍將軍劉勔也戰(zhàn)敗而死,一般士卒則無以計數(shù)。這場戰(zhàn)斗的慘烈如果劉尚參與其中,恐怕難以生還。雖然沒有史料記載劉尚的死因,但是根據(jù)以上這些史實作一推斷,那么,劉尚有可能是戰(zhàn)死于這場平叛之戰(zhàn)。

劉尚的去世造成了劉勰的“早孤”,這對劉勰一家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家中的頂梁柱倒了,孤兒寡母的生計都難以為繼?!读簳③膫鳌分谐霈F(xiàn)有“家貧”二字。當(dāng)然,所謂的“家貧”,并非是一貧如洗,家徒四壁,而是說明劉勰家道中落,失去了父親的庇護和依靠,劉勰家的生活已大不如往昔,父親在世時官宦家庭富足優(yōu)裕、無憂無慮的生活從此結(jié)束。然而,面對家庭遭遇如此大的變故,少年劉勰勤奮刻苦,孜孜不倦,“篤志好學(xué)”。劉勰在少年時期的“篤志好學(xué)”,為他日后著述《文心雕龍》打下了結(jié)實的基礎(chǔ),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劉勰在《神思》篇中談“神思”,即藝術(shù)構(gòu)思的問題,他認為“神思”的首要條件是“積學(xué)以儲寶”,通過自身的努力學(xué)習(xí),像儲存寶物那樣積累大量的知識。劉勰少年時期的“篤志好學(xué)”,正是他本人“積學(xué)儲寶”的開始。從《文心雕龍》所論述的問題,以及所評論的作家和作品來看,我國先秦時期到南朝齊梁時期的思想、文化、學(xué)術(shù)和文學(xué)的相關(guān)問題,劉勰都有所涉獵,其論述問題之深刻,其研究視野之開闊,其評論作家作品之廣泛,前所未有,獨樹一幟?!段男牡颀垺氛莿③纳倌陼r期“篤志好學(xué)”的豐碩成果。

(四)夢摘彩云,夢隨仲尼

劉勰少年時期不僅刻苦勤奮,而且他還充滿理想、胸懷大志,七歲孩童時就曾夢摘彩云,而立之年又夢隨孔子南行。在《文心雕龍》最后一篇《序志》篇中,劉勰自己描述的這兩個夢,看似輕描淡寫,其實卻飽含深意,它們流露出劉勰少年時期的志向和抱負,又說明了他成年之后寫作《文心雕龍》的緣起及思想。

《序志》篇說:

予生七齡,乃夢彩云若錦,則攀而采之。齒在踰立,則嘗夜夢執(zhí)丹漆之禮器,隨仲尼而南行。旦而寤,乃怡然而喜。

也就在劉勰七八歲失去父親而“早孤”,又“篤志好學(xué)”之時,他曾夢見像精美鮮艷錦緞似的彩云,就奮力攀登而摘取了它。劉勰對他自己七歲時的這個夢印象如此深刻,以至在《文心雕龍》中特意加以寫出,是有它的隱喻和象征意義的。

在我國傳統(tǒng)夢文化中,彩云或其他有色彩之物都有吉祥之意,它們往往是古人成圣成名的一種預(yù)兆。例如,沈約《宋書·符瑞志上》記載:“高帝隱于芒、碭山澤之間,呂后常知其處。高帝怪問之,對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氣,故知之?!睗h高祖劉邦還在草莽之時,其結(jié)發(fā)之妻呂雉就因為劉邦所在之處的上方常有云氣聚集,因而能知道他在什么地方。而劉勰的七齡夢摘彩云,正是寓意著想通過自己“篤志好學(xué)”的努力,將來會有一個如彩云般的光明的前程。這是少年劉勰在失去父親之后對自己的鼓勵和鞭策,也是他對自己的前途、命運的良好祝愿。

另外,劉勰的夢摘彩云,還有一層隱喻,是暗示自己具有如彩云一樣的文才,因而后來才能寫作出像《文心雕龍》這樣極富文采的作品。像劉勰的夢摘彩云一樣,魏晉南北朝時期許多文人都曾做過奇特的夢,從而說明他們的文采和才華。例如,東晉思想家、哲學(xué)家和文學(xué)家羅含,就曾夢見文彩異常的五色鳥飛入口中,從此文思日進?!稌x書·文苑列傳》記載:“羅含,字君章,桂陽耒陽人也。曾祖彥,臨海太守。父綏,滎陽太守。含幼孤,為叔母朱氏所養(yǎng)。少有志尚,嘗晝臥,夢一鳥文彩異常,飛入口中,因驚起說之。朱氏曰:‘鳥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源撕?,藻思日新。”果然,不出朱氏所預(yù)料的,羅含才華橫溢,博學(xué)能文,所著文章流行于當(dāng)世,《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有羅含文集三卷。這樣看來,羅含的文學(xué)成就似與彩色鳥飛入口中有關(guān)。因此,劉勰的七齡夢摘彩云,又隱喻有自己將來為文一定如彩云般文采斐然。

而劉勰的追隨孔子之夢,他自己則作了比較具體的說明。在劉勰看來,孔子是“自生人以來,未有如夫子者也”(《序志》),自有人類以來,還沒有像孔子這樣的圣人。因此,當(dāng)他夢見孔子醒來后極為驚喜,感嘆道:“大哉,圣人之難見也,乃小子之垂夢歟”(《序志》)!偉大的圣人是難以見到的,他竟然能托夢給我這個無名小輩。劉勰以夢見孔子,意在說明自己要承繼孔子的思想傳統(tǒng),并為之發(fā)揚光大。因此,“敷贊圣旨,莫若注經(jīng)”(《序志》),要闡明圣人的思想觀點,最好的方法是注釋儒家經(jīng)典。然而像馬融、鄭玄這些前代大儒,都注有《孝經(jīng)》《論語》《詩經(jīng)》《周易》《尚書》和《三禮》等,并且注解很精到,即使自己再有深刻的見解,也不足以自成一家。因此,劉勰在注經(jīng)不成的情況之下,認識到文章的重要作用,轉(zhuǎn)而開始研究探討關(guān)于文章、文學(xué)的問題,因而撰寫了《文心雕龍》。

劉勰的夢隨仲尼,說明了他寫作《文心雕龍》的緣起,此外,又表明了他寫作此書的指導(dǎo)思想??鬃邮侨祟悅ゴ蟮氖ト?,而以孔子的著述為代表的儒家經(jīng)典則又是為文的典范之作。因此,人們學(xué)文、作文必須學(xué)習(xí)和效仿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劉勰在《原道》篇中說:“夫子繼圣,獨秀前哲,熔鈞六經(jīng),必金聲而玉振”,孔子繼承了以往圣人的事業(yè),又超越了他們,孔子整理的《六經(jīng)》,猶如音樂上匯合鐘聲和磬聲那樣,是集大成之作。在《征圣》篇中,劉勰說:“征之周孔,則文有師矣”;“圣文之雅麗,固銜華而佩實者也”;“若征圣立言,則文其庶矣”。人們寫文章以周公、孔子之文作為標準,那么他的寫作就是找到老師了。因為,像周公、孔子這樣圣人的文章既雅正又華麗,是充實的內(nèi)容與華美的形式相結(jié)合的典范作品。所以,如果能根據(jù)他們的著作來進行寫作的話,這樣人們寫出的文章基本就接近于成功了呀!《宗經(jīng)》篇劉勰又認為:“性靈熔匠,文章奧府。淵哉鑠乎,群言之祖。”儒家的經(jīng)書能夠培養(yǎng)、陶冶人的性情,是人們文章的寶庫,經(jīng)書是這樣的精深和美好,它們是人類所有文章的始祖。基于以上這些思想,因此,《文心雕龍》“文之樞紐”部分前三篇《原道》《征圣》和《宗經(jīng)》,劉勰將儒家之道和征圣宗經(jīng)作為他著述《文心雕龍》一書的指導(dǎo)思想,而貫穿其全書。

《序志》篇記載的劉勰七齡夢摘彩云、三十多歲夢隨仲尼,文字極為簡略,但它們卻真實而形象地展示出劉勰的心跡和思想,一個篤志好學(xué)、胸懷大志,少年劉勰的形象逐漸清晰起來。而成年之后的夢見孔子,又讓我們了解了他著述《文心雕龍》的緣起及其思想傾向。透過《文心雕龍》一書,我們看到的劉勰是一位聰慧睿智、才識過人、文采飛揚的文學(xué)批評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