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編輯題記

左宗棠全傳 作者:秦翰才 著


編輯題記

有清同治中興名臣,以胡公林翼、曾公國藩、左公宗棠與李公鴻章并稱。顧在一般社會,對于左公,知之較鮮。余好讀名人傳記及其著述,頗怪若胡、曾、李三公世人傳述其生平者甚多,何于左公獨付闕如,即其遺著亦不多見也。

距今約二十年,有以陽湖史氏家藏左文襄公手札見貽者,讀之始想慕左公之為人。其后獲讀左公年譜,又后獲讀左公家書。二十四年(一九三五)秋,在武昌復(fù)得左公文集而讀之,始益知左公之生平。二十五年(一九三六)重讀家書與年譜,作為札記,刊入拙著《開心集》。

二十六年(一九三七)抗日軍興,淞滬淪陷。十月終,余由上海赴杭州。十一月中,又由杭州赴首都。已而循公路西行,歷蕪湖、宣城、屯溪、景德鎮(zhèn)、南昌,而止于長沙。一夕,忽有友人招至司馬橋寓中晚餐。至則乃知友所居,即左公故邸也。庭院宏暢而已陳舊失修,蓋左公之后人式微矣。前此讀其書者,今于流徙中親履其居,何幸如之。又嘗訪問書肆,知有左公全集,欲購而讀之,則有一百數(shù)十本,以卷帙繁重,遲回未決。已而離長沙,赴香港,心中猶不無留戀也。

二十七年(一九三八)歲首,折回長沙,將有長期居留,蓄意必欲獲致左公全集,顧仍遷延不果。僑居長沙三閱月,須赴漢口。瀕行,方下一決心購之。同時,并得《左太傅與陳少保書》兩冊,挾與俱,滿擬到漢口后一讀。不久,徐州淪陷,武漢垂危,余須再度折回長沙,乃先將諸書往。已而余不去長沙而赴重慶,則復(fù)將諸書運經(jīng)宜昌,轉(zhuǎn)至重慶。十月中,余馳抵重慶,始發(fā)篋卒讀之。因發(fā)現(xiàn)中有缺頁,當(dāng)函囑余弟之在長沙者代為覓補。而十一月十二日長沙大火,全市成墟,聞此書原版猶存左公故邸,由其后人刷印出售。則念此版當(dāng)已同付劫灰,而此書以后益復(fù)難得,余于飄泊中猶能擁此巨著,不可謂非厚幸也。

在余讀左公全集之過程中,擇其論議有意義者,別冊記之。全書讀竟,復(fù)于市上覓得左公家書,摘記之。積帙已不鮮,頗思分類編成嘉言錄一種。已而念記載左公整個之為人者,尚無其書,余何不試為之。遂擬摘取書中事實,編成評傳一種。惟左公一生事功繁復(fù),為使屬筆時檢點時期,并照顧前后計,其間又參酌左公年譜,編成年表一種,而將不能敘入評傳者附隸焉。然僅賴全集取材,自嫌不足。蓋集中奏稿、書牘、批札,均以左公自作者為限,故每一事首尾常未能完具也。而旅次無從取得參考書,適余在長沙時,尚購有《曾文正公(國藩)全集》、《胡文忠公(林翼)全集》(兩種)及年譜、郭嵩燾氏《養(yǎng)知書屋詩文集》、《郭侍郎奏疏》,及《玉池老人自敘》、郭崑燾氏藏《八賢手札》、王闿運氏《湘綺樓詩文集》及《箋啟》、王先謙氏《虛受堂全集》、周壽昌氏《思益堂全集》、《駱文忠公(秉章)自訂年譜》、《沈文肅公(葆楨)政書》等,幸已與左公全集俱來。其先固非為欲作左公評傳而購,此時恰可供作左公評傳之參考。許長卿君(元方)對于太平天國文獻,頗感興趣,有時人著作數(shù)種,舉以見贈。未幾,許君赴蘭州,甘肅故左公立功地也,復(fù)承采示若干資料。更不足,則從蟾秋圖書館、巴縣圖書館、交通部圖書館借取。惟見書既夥,又從稗官野史中刺取其有關(guān)左公者,輯為軼事篇一種。而間就左公全集中事實,引以為論斷。至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四月,全稿粗畢,評傳部分凡得七十七篇,擬更為審訂。而重慶自被一再空襲,公私藏書均移郊外,無法覓致,至七月而赴香港,遂益置之。

留香港半年,對于關(guān)系左公資料,仍不斷搜集。在中國經(jīng)濟建設(shè)協(xié)會中,獲閱《李文忠公(鴻章)全集》、薛福成氏《庸盦全集》,及史地書多種。并托友人在上海購得《湘軍志》、《湘軍記》、《平浙記略》、《平定關(guān)隴記略》、《戡定新疆記》、《中興將帥別傳》、《江忠烈公(忠源)集》、《羅山(澤南)遺集》、《彭剛直公(玉麟)奏議》、《曾惠敏公(紀澤)日記》及《湘綺樓日記》等書,均為在重慶欲見而未見者。所得既多,于二十九年(一九四〇)二月,發(fā)舊稿覆校,并補充評傳十三篇,合成九十篇。嗣復(fù)于學(xué)海書樓、馮平山圖書館、華商總會圖書館等處,獲見參考書多種,用以對勘,其年表亦校補數(shù)處,軼事篇則更增益不少。并將不載左公全集之作品,輯為集外文,與夫左公薨逝后故舊哀悼之作,輯為挽辭,均列為附錄,此皆副收獲也。此時,全稿較以往已加多百分之三十,則更發(fā)全集,復(fù)閱一過,逐加增改。然是書最重要之部分,自推評傳。而余反復(fù)檢校,發(fā)現(xiàn)不少缺點,爰重為刪并,卒成八十五篇。評傳之中,尤以敘述戰(zhàn)事諸篇,頭緒紛繁,略則不明源委,詳則過占篇幅,極難著筆,往往再三易稿。終以此僅為全書之一小部分,不欲過事鋪張左公武功,仍一以簡要為主。然如此長篇作品,余實初度嘗試,欲使前后貫串呼應(yīng),自知才力不足以副之,不禁時用慨嘆。顧昔者王闿運氏撰《湘軍志》,詡為杰作,其后自承書中敘光復(fù)江寧省城時,不著諸將帥封賞,為一大漏洞,因益感著述之難。夫以闿運為文壇宿將,猶有似此之遺憾,況不學(xué)如余者乎?

會余頸后生一癤,俗稱落頭疽,割治后,醫(yī)戒靜養(yǎng),暫輟筆。逾月余,幸得保首領(lǐng),繼續(xù)整理;其中年表一種,向常滋覺不滿,而頗憚于修正。至是發(fā)憤徹底改作,將原分五部門者,括為三部門,原僅按年記事者,更分月日系列。同時,就書中引述人物,按其仕履行誼可考者,各作一小傳,以為讀者知人論世之一助,并使益了然于與左公之關(guān)系。復(fù)就書中引述地名,于今已有變更者,作一考證。至全書每一部門之體例,與夫用意所在,別撰為說明若干條,分系于其后。

余編是書,羅致參考書,自信不可謂不盡力,大致具如另編參考書目。然既在戰(zhàn)時,又值客中,得之亦綦難,至今欲閱而未獲之書猶眾,官書如平定粵匪、捻匪與回匪諸方略,即未能覓得。因又憶王闿運氏始草《湘軍志》,嘗托友力求平定粵捻方略,而又不欲必得,以為官書本不盡精詳,且此志又不資公家言云云,余亦竊引以為解嘲焉!

離家三載,頗擬于歲尾返滬,一視妻孥,亟將是稿重行補正完成,為記其始末如此。

二十九年(一九四〇)十月,作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