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敬重的學術(shù)長者——憶彭明教授二三事
莊永淑(注:作者系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
經(jīng)歷十年“文革”的磨難之后,隨著撥亂反正和高?;謴透呖颊猩?,我又重新走上講臺,教授中國共產(chǎn)黨黨史。雖然早在1955年至1957年我就在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進修班專攻過黨史,畢業(yè)后又教過多年黨史(中國革命史),但經(jīng)過“文革”十年的荒疏,再次重新走上講臺時,心里總感到有些不安,始終盼望有一個進修的機會,補補課,補救一點“文革”造成的業(yè)務(wù)上的損失,以便為提高學術(shù)和教學水平奠定較好的基礎(chǔ)。
這個機會終于來了。中國人民大學適應高校文科教師進修的需要,開始接受高校的訪問學者。華東師范大學領(lǐng)導根據(jù)我的愿望,決定派我前往中國人民大學訪問進修半年?!拔母铩焙笥羞@樣一次難得的進修機會,心里格外高興,尤其是去我20多年前上進修班的母校,又是我久已仰慕的彭明教授擔任我訪問進修的指導老師,因而有一種特殊的親切感。
完成報到等手續(xù)之后,我就在想,什么時候能與彭明教授見面呢?令我想不到的是,當我剛用過晚餐回到宿舍安頓好,彭明教授便帶著兩名研究生來看我了。彭明教授的親自到來,使我頗感窘迫,但看到彭明教授和藹可親的面容,窘迫感一下子便消失了。他笑著說:“辦完手續(xù)了吧,我和兩位研究生來歡迎你!”我連忙挪過一把椅子,不好意思地說:“彭老師,快請坐!我還沒來得及去拜望您,您倒是先來看我了,實在過意不去?!迸砻鹘淌诮又业脑捳f:“我來看你一樣呀,這里我熟悉嘛!”接著彭明教授便向我介紹兩位研究生的姓名、學習的專業(yè),并夸獎她們兩位樂于助人。我說:“雖然20多年前我在這里念過兩年書,這次來環(huán)境全變了,原來上課、住宿、用餐的地方全都舊貌換新顏,不認識了?!迸砻骼蠋熞幻纥c頭一面應道:“這些年人大發(fā)展很快,校園環(huán)境變化也很大,有的地方常年不去,我也覺得陌生了?!彼又D(zhuǎn)向兩位研究生說:“莊老師是我們?nèi)舜蟮睦闲S眩銈兩钌弦喽嚓P(guān)心莊老師。常來看看,做做向?qū)В惺裁蠢щy及時告訴我?!眱晌谎芯可芸蜌猓B連說:“我們要向莊老師好好學習,有什么事請莊老師盡管吩咐。”這天晚上我們四個人就像聊家常一樣暢敘人大生活、學習和研究的新環(huán)境,兩位研究生時時流露出對彭老師悉心指導的感激。當送他們離開的時候,我站在宿舍樓門前,久久地望著彭明教授漸漸遠去的背影,心中油然顯現(xiàn)出一位老師可敬可親的高大形象。
彭明教授對于我這位訪問學者的學術(shù)和研究工作的指導十分盡心和細心。為了指導工作在濃郁的學術(shù)環(huán)境中進行,他總是熱情地邀請我到他的書房“訪問”。他的書房不算大,但進到書房就會讓你感到這是一位大學者“板凳須坐十年冷”的地方。書櫥里的圖書雜志讓我目不暇接,桌椅上也擺放著各種正在研讀的書籍和正在撰寫的書稿。讀書人進到這樣的環(huán)境,不由得會發(fā)出贊嘆,并自然產(chǎn)生一種對學術(shù)的渴求感。我欣喜地贊嘆說:“彭老師,您的書真多!”彭明教授一面向我介紹藏書的分類布局,一面笑呵呵地說:“我的藏書全部向訪問學者開放,為訪問學者服務(wù)。我的研究生也常到這里看書、借書,這讓我的藏書能夠發(fā)揮更大的學術(shù)效用。你需要什么書和資料,在這里選中的,就帶到你的宿舍慢慢看。”當看到一套費正清的著作時,我說:“這套著作在我們學校放在內(nèi)部閱覽室,去看很不方便?!迸砻鹘淌趯⑦@套珍藏的圖書從書櫥中取出,對我說:“這套著作比較多,需要用較多的時間研讀,你帶回宿舍去看吧。有什么問題我們再研討?!蔽伊嘀@批沉甸甸的書回到宿舍時,心里一直在默默感謝這位學術(shù)長者的良苦用心。一位大學問家把自己幾十年精心收藏的珍貴圖書資料,向訪問學者無保留地全部開放,這讓我深深懂得了一位大學者的豁達精神和提攜后學的真摯情懷。
一次,彭明教授問我:“你在訪問期間有什么研究計劃?”我說:“只是想來充充電,也沒有什么系統(tǒng)的計劃。不過,我曾經(jīng)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過一本書《新中國的誕生》,近期出版社希望我修改再版。我想利用在您這里進修的機會,在這方面做點工作?!迸砻鹘淌诼犃撕芨吲d地說:“好呀,人大研究這方面的相關(guān)書籍和資料還是比較多的,你可以參考?!苯又闳鐢?shù)家珍一般地給我介紹可以閱覽或借閱圖書資料的去處。他說:“校圖書館的圖書、雜志比較多,黨史系的圖書資料室分類特別細,各有特點。還有一個內(nèi)部圖書資料閱覽室,持訪問學者或進修證,也可以進入閱覽?!蔽腋鶕?jù)彭明教授的介紹,到這幾處一面看書,一面摘抄一些難得見到的資料。后來,彭明教授知道我在費勁地手工抄錄資料,還親自到閱覽室來找我,給我送來約500張復印券,笑著對我說:“哪能全都用手抄,重要的材料復印一下。我復印券多,你還需要的話跟我說一聲就行了。”我從彭明教授手里接過復印券,感受到的是一位導師對后學的關(guān)愛。
又一次到彭明教授的書房“訪問”,是向彭明教授請教治學的問題。彭明教授的謙虛精神也讓我感到深深敬重。雖然他著述等身,學貫中西,在諸多學術(shù)領(lǐng)域受到海內(nèi)外學者共同贊譽,可他卻一句也沒有談到自己。他說:“說到治學,我倒可以給你介紹一本書和這本書的作者。這本書書名是《孫中山史事詳錄(1911—1913)》,作者是王耿雄?!迸砻鹘淌趶臅鴻恢腥〕鲞@本書,稱贊王耿雄說:“他并不是一位專業(yè)學者,而是一位在上海從事印染設(shè)計的工程師。因在少年時期讀了一本講述孫中山革命故事的書,對孫中山油然敬慕,便萌生寫一本孫中山畫傳的志向。以后,矢志不移,堅持收集孫中山的圖片和各種文字資料,數(shù)十年來為各類圖書館、紀念館等提供了大量孫中山的極其珍貴的文物和考訂、解說,撰寫了大量專文。這本史事詳錄,考據(jù)嚴謹,史料翔實,思路清晰,是做學問的一個范例。”彭明教授說到這里,把書遞給我,讓我研究王耿雄做學問的風格和方法。我回到宿舍仔細閱讀,發(fā)現(xiàn)整本書眉批旁注,密密麻麻,都是彭明教授的親筆。我讀著這本書,也仔細琢磨彭明教授的親筆,更領(lǐng)悟到彭明教授“文章不寫一句空”的治學精髓。
彭明教授是研究五四運動的權(quán)威專家,成果累累,享譽海內(nèi)外。我到中國人民大學不久,他便將新近出版的重要代表作《五四運動史》(198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和另外幾本專著送給我,微笑著對我說:“這是我研究五四運動的一些不成熟的著作,作為你研究中國革命史的參考,還希望你多提寶貴意見。”雖然我早已知道彭明教授是我國研究五四運動的權(quán)威,但在學校整天忙忙碌碌應付教學,讀他的五四運動的著作還真不多。這次做訪問學者,特別得到彭明教授親自贈予的這些著作,我內(nèi)心感到十分激動,也非常珍惜這次難得的研讀彭明教授宏著的機會。尤其是他的《五四運動史》,是積30多年心血潛心研究所成,不僅是我教授中國革命史的重要學習文獻,也是我嚴謹治學的一面鏡子。結(jié)束中國人民大學訪問學者生活回到華東師范大學,10年后,我又收到彭明教授從北京寄來的他的新作《“五四”研究》(河南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說實在的,當我翻開彭明教授這本新著時,激動的心情長時間難以平復。我在彭明教授的指導下訪問進修不過半年,而彭明教授卻把我視作終生的學生,始終在教學、研究等方面不斷關(guān)心著我,寄給我《彭明文存》(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年版)等多種著作。在《“五四”研究》書前的作者簡介中,我第一次讀到彭明教授贈予河南家鄉(xiāng)子弟的詩言:
六十未忘桑梓情,中原子弟喜相迎。
惶受高譽才學淺,愧負重托人言輕。
板凳須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
臨行依依千萬語,苦學方能見真功。
詩言志。這些寓意深刻的人生箴言,既出自彭明教授的肺腑,是他一生做人、做學問的真實寫照,也是他作為一位受人敬重的學術(shù)長者,對后學、后輩的諄諄教誨和殷切期望。
2010年5月31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