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吾人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

曾國藩家書 作者:方素衣 編著


4.吾人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

(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與諸弟書)

原文

四位老弟左右:

昨廿七日接信,快暢之至,以信多而處處詳明也。四弟七夕詩甚佳,已詳批詩后。從此多作詩亦甚好,但須有志有恒,乃有成就耳。

余于詩亦有工夫,恨當(dāng)世無韓昌黎及蘇黃一輩人,可與發(fā)吾狂言者。但人事太多,故不常作詩,用心思索,則無時敢忘之耳。

吾人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進德,則孝弟仁義是也;修業(yè),則詩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今日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業(yè),又算余了一文錢;德業(yè)并增,則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貴,悉由命定,絲毫不能自主。昔某官有一門生,為本省學(xué)政,托以兩孫,當(dāng)面拜為門生。后其兩孫歲考,臨場大病,科考丁艱,竟不入學(xué)。數(shù)年后兩孫乃皆入,其長者仍得兩榜。此可見早遲之際,時刻皆有前定,盡其在我,聽其在天,萬不可稍生妄想。六弟天分較諸弟更高,今年受黜,未免憤怨,然及此正可困心橫慮,大加臥薪嘗膽之功,切不可因憤廢學(xué)。

九弟勸我治家之法,甚有道理,喜甚慰甚。自荊七遣去后,家中亦甚整齊,問率五歸家便知。《書》曰:“非知之艱,行之維艱?!本诺芩灾恚辔宜钪?,但不能莊嚴(yán)威厲,使人望若神明耳。自此后,當(dāng)以九弟言書諸紳而刻刻警省。

季弟信天性篤厚,誠如四弟所云“樂何如之”。求我示讀書之法及進德之道,另紙開示,余不具。國藩手草。

注釋

①黜:降職或罷免。

譯文

四位老弟左右:

昨天,即二十七日收到家中來信,非常高興,因為信長而所寫的事情處處詳細(xì)明白。四弟的七夕詩寫得很好,批語已經(jīng)詳細(xì)地批注在詩后面。以后多作作詩也很好,但必須有志向有恒心,才能有所成就。我對于詩文也下了很大工夫,只恨當(dāng)世沒有像韓愈和蘇軾、黃庭堅那樣的人,可以和我一起吟詩作對。但雜事應(yīng)酬大多,所以不常作詩,但用心思索卻是時刻不忘的。

我們這些讀書人只有增進德行、修習(xí)學(xué)問這兩件事靠得住。增強道德修養(yǎng),是指孝悌仁義的品德;修習(xí)學(xué)問,是指寫作詩文的本領(lǐng)。這兩件事都可由我做主,得進一尺就是我自己的一尺;得進一寸就是我自己的一寸。今天進一分德,就像積了一升谷;明天修一分業(yè),又算存了一分錢。德和業(yè)都在增進,那么家業(yè)就會一天天興起。至于功名富貴,都由命運決定,一點也不能自主。過去某官員有一個門生為本省學(xué)政,某官便把兩個孫兒托付給這個門生。后來那兩個孫兒在考試之前大病一場,到了考試時又因為父母病故而缺考,最終未能入學(xué)。幾年后,兩人都入學(xué),年長的還連中兩榜,可見科舉考試都是前世注定,能不能盡力在于自己,能不能考中則要聽天由命,千萬不要產(chǎn)生妄想。六弟天分比諸位弟弟更高些,今年沒有考取,不免氣憤埋怨。其實此時正好困心衡慮,下一番臥薪嘗膽的苦功,千萬不要因為怨恨就放棄學(xué)習(xí)了。

九弟勸我治家的方法很有道理,我很高興很欣慰!自從把荊七派去以后,家里也還整齊,等率五回家便知道。《書》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本诺芩f的道理,我也是深有體會的,但為人不能莊嚴(yán)威厲,使人望而生畏。此后,當(dāng)以九弟的批評為座右銘,時刻警惕反省。季弟天性誠篤厚道,正像四弟所說的“樂何如之”。他請我指導(dǎo)讀書的方法和增加道德的途徑,我寫在另外的紙上。其余的不多寫了,國藩手草。(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曾國藩語錄

1.吾人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

2.德業(yè)并增,則家私日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