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則
原典
人須求可入詩,物須求可入畫。
原評
龔半千曰:物之不可入畫者,豬也、阿堵物也、惡少年也。
張竹坡曰:詩亦求可見得人,畫亦求可像個物。
石天外曰:人須求可入畫,物須求可入詩,亦妙。
譯文
人要追求可入詩的氣質,物要追求可入畫的氣質。
評析
“人須求可入詩”,就是要求人有詩的特質,即自由。而“物須求可入畫”,就是要求物有畫的特質,即豐富。
遠離世俗的隱士、浪跡江湖的俠客、四處漂泊的游子都可入詩,他們遠離了生活的喧囂,獲得了某種詩意,可以吟詠于口,筆之于書,而又生機勃勃。而石之丑、山之峭、水之淼,讓人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獲得了生命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