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光環(huán)下的苦澀童年

和珅發(fā)跡史 作者:王牧 著


第一章 光環(huán)下的苦澀童年

不俗的家世源流

和珅原名善保,字致齋,鈕祜祿氏,生于乾隆十五年,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和珅是其滿語名字的音譯,如果譯成漢文,應該是“三綱之綱”的意思。

鈕祜祿氏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中鈕祜祿氏是清朝一個大姓,滿洲八旗氏族中的一個望族。鈕祜祿,滿語“狼”,狼是滿族先世女真的圖騰之一,女真人出于對狼的崇拜,而以其為姓氏。鈕祜祿氏族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長白山區(qū)。

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鈕祜祿”這個姓氏的稱謂曾幾度變化:遼代稱“敵烈氏”,金代稱“女奚列氏”,明代稱“鈕祜祿氏”。滿洲氏族“鈕祜祿”氏,冠以漢字姓稱“鈕”姓,也有的冠以漢字姓稱“郎”姓?!扳o祜祿”氏是典型的“一氏冠兩姓”的滿洲氏族。鈕祜祿氏家族人丁興旺,在清代屬于滿洲八旗中的各旗下,不單隸屬一旗。

清代的許多名人與文臣武將都姓此姓,甚至連皇后、皇妃亦有不少人出自此姓。例如,康熙帝的孝昭仁皇后、雍正帝的孝圣憲皇后(1)等等。

和珅家族就屬于英額地方鈕祜祿氏。英額系指位于遼寧省東部的“英崿(額)峪”這個地方,也就是現(xiàn)在的“英額門”,位于今遼寧省清原滿族自治縣境內(nèi)。

英額地方鈕祜祿氏原來都生活在長白山地區(qū),后來也是跟隨建州女真部遷移至此的。如清朝開國元勛、五大臣之一的額亦都就是“世居長白山”,他祖父阿陵阿在部族中很有聲望,被人們稱為“拜顏”(2),后跟隨建州左衛(wèi)一起移居“英額峪”。和珅家族雖然和額亦都同屬一個地方的同一姓氏,但他們之間并沒有直系親屬的關(guān)系。

根據(jù)《御制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一書記載,和珅的直系先祖叫噶哈察鸞,其旗籍屬于滿洲“正紅旗”。噶哈察鸞的后代中有個叫尼雅哈納的,閑散兵丁出身,后跟隨清軍入關(guān)。清軍入關(guān)后,在攻打山東河間府的戰(zhàn)斗中,勇猛的尼雅哈納第一個登上城墻。清軍很快攻下河間府,尼雅哈納因此獲得“巴圖魯”(3)的稱號。此后由于軍功累積,尼雅哈納獲三等輕車都尉(4)的爵位,后代可以世襲。

三等輕車都尉是從三品,每年的俸祿大約為祿米80石,奉銀160兩,這個職位最終由尼雅哈納的四世孫常保襲職,由于常保堂叔啊哈頓色在跟隨康熙皇帝出征準噶爾時英勇陣亡,所以常保被特賜為一等云騎尉(5)。到乾隆之時,常保出任福建都統(tǒng)。他死后由其長子善保,也就是和珅,承襲其職。

和珅的家族在順治元年與其他八旗軍民一起入關(guān),進入京城。按照朝廷的規(guī)制:京城的漢人全部遷出內(nèi)城,其房屋由八旗軍民居住。八旗軍民的居住地嚴格按照“旗分制”劃分。京城內(nèi)城設有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共二十四旗的都統(tǒng)衙門,各旗都有自己固定的駐防領(lǐng)地,還有固定的教場、學校。

按照規(guī)定,鑲黃旗居安定門內(nèi),清皇族都屬于此旗;正黃旗居德勝門內(nèi);正白旗居東直門內(nèi),這是上三旗的住所,由皇帝親自統(tǒng)領(lǐng)。下五旗中,鑲白旗居朝陽門內(nèi);正紅旗居西直門內(nèi);鑲紅旗居阜成門內(nèi);正藍旗居崇文門內(nèi);鑲藍旗居宣武門內(nèi)。

和珅隸屬于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住在西直門內(nèi)。和珅的家是在西直門內(nèi)驢肉胡同,民國后改為“禮路胡同”,即今“西四頭條”的東頭,坐落在著名古剎“廣濟寺”(6)后面,離該寺不到一箭射程的地方。和珅與其弟和琳都出生和居住在這里,一直到他家的旗籍被抬入正黃旗,和珅家才遷至正黃旗領(lǐng)地的德勝門內(nèi)。

和珅的父親常保當時擔任正三品的福建副都統(tǒng),是有職有權(quán)的高級武官。后來追隨康熙帝南征北戰(zhàn),英勇殺敵,屢立戰(zhàn)功。為人中正平和,做官清正廉明。和珅的生母是河道總督嘉謨的女兒。繼母是吏部尚書伍彌泰之女,這些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在當時的時代,和珅的家庭雖不是大富大貴的大家族,但也屬于有穩(wěn)定的生活來源,衣食無憂的達官貴人一類。

人窮志不短

評判一個人成功與否,其中一個重要的標準是看他在逆境中能否把握自己的命運,以及他對待逆境的態(tài)度。順風順水是難以體現(xiàn)一個人的能力水平的,只有在逆境中的表現(xiàn),才最能說明一個人的能力。

和珅無論遇到什么逆境,都能理智地控制自己,不放棄自己的目標和夢想,不隨波逐流。古語云:“艱難困苦、玉汝于成”。許多人經(jīng)受不起厄境的洗禮,在凄風苦雨中消沉,在大浪淘沙中迷失。和珅是一個不放棄自己的目標和夢想,不向命運低頭的人。

少年的和珅原本有穩(wěn)定的生活來源,不必為日常生活所累,可以衣食無憂地過著舒適的生活。但是一切若一直這樣發(fā)展下去,我們恐怕就難以在史料中尋見史上最大的貪官和珅了。

和珅在懵懂之年就不得不面對生命中的第一次巨大考驗。在他三歲時,母親因難產(chǎn)去世,臨終時產(chǎn)下弟弟和琳。父親常保常年戍守在外,很少在京城,無暇照顧和珅與弟弟和琳。繼母對待他們兄弟也是少有笑臉,難見溫情。和珅兄弟每日在繼母的白眼中度日,甚是凄涼悲苦。父親常保在和珅九歲時亦因病去世。

父親常保去世后,他們家很快就變得門庭冷落鞍馬稀,加之沒有其他的經(jīng)濟來源,家境就迅速敗落了。就是家中這次陡發(fā)的變故,將和珅一下推到了人生的危境之中。

和珅高祖尼牙哈那與其他八旗兵入關(guān)時,清朝統(tǒng)治者為了保證旗人的生活,在北京周圍五百里地區(qū)圈占大量土地,分給八旗官兵及家屬耕種。但清朝統(tǒng)治者規(guī)定旗人出城四十里以上,必須到八旗都統(tǒng)處請假,因此許多旗人只好將地租給漢族佃戶耕種或者干脆將所分旗地賣給租種旗地的漢人,自己則靠當兵領(lǐng)餉為生。

清初,旗人數(shù)量不多,又經(jīng)常外出作戰(zhàn),立軍功還有賞賜,因此一般旗人的生活比較富裕。但康熙帝統(tǒng)一臺灣后,戰(zhàn)爭多在邊疆地區(qū)進行,內(nèi)地百余年無戰(zhàn)事。加之乾隆初年,北京城里的旗人數(shù)量成倍增長,旗人的生活就變得艱難起來,時人稱為“八旗生計”問題。雖然朝廷采取了賜給銀兩、適當增加兵額等辦法,但還是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八旗的生計問題。

和珅家中的生計問題比北京城中其他八旗兵還要嚴重。他雖然出身于官宦之家,但由于要面對貧窮和缺少父母親情的雙重壓力,他不但不能像其他官宦子弟一樣過著呼奴喚婢的生活,同為孩子的他還要照顧年幼的弟弟。

處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童年的和珅可以說是嘗盡人間的疾苦。但童年的生活境遇不僅沒有將和珅打敗,反而激發(fā)了他奮發(fā)向上的勇氣。幼年的坎坷使他鍛煉出極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像一株幼苗,人世的風雨沒能阻礙它的生長,反而令它更加頑強堅韌。

幼年的和珅深深懂得要想改變命運,就只能靠自己,只有讀書考取功名,才能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和珅心里明白,滿洲旗人走科舉道路比漢族人有更大優(yōu)勢。因為清政權(quán)定鼎北京后,就利用國家政權(quán)力量建立了專供八旗子弟讀書的官學。入學的學生都有生活補助,每人每月給銀一兩五錢,均由本旗發(fā)放。這些銀兩盡管數(shù)量有限,但也能聊補無米之炊。倘若學習成績優(yōu)秀,還能進入旗人子弟爭著上的咸安宮官學。

咸安宮官學是當時京城最好的公立學校,是培養(yǎng)文武全才旗人子弟的貴族學校。要進入該所學校,必須是八旗子弟中相貌俊秀者及內(nèi)務府子弟,同時學業(yè)要十分優(yōu)異,每年只選八十名左右的學生入學(八旗中每旗選十名),并且堅持寧缺毋濫的原則。因此,和珅要想進入這所最好的學校,就一定要有真才實學。

于是,童年的和珅和弟弟一起安下心來,將家中的事交給劉全,開始發(fā)奮讀書。他們每天黎明即起,把工夫全用在功課上,把《四書》《五經(jīng)》背得滾瓜爛熟。在先生的指導下,和珅還刻苦練習寫字。由于成績優(yōu)異,和珅經(jīng)常得到先生的表揚。

乾隆二十四年,當八旗都統(tǒng)奉乾隆帝命令“將可以造就之俊秀子弟,每旗選十名,送咸安宮讀書”時,由于和珅與弟弟的努力,二人都得到本旗都統(tǒng)和官學先生的一致推薦,一起被選入咸安宮官學。

嶄新的生活畫卷,在這個年幼而堅強的孩子面前徐徐展開,但隨之而來的還有更多的磨難和考驗。

和珅兄弟在進入咸安宮的第一天,就遇到了無情的嘲笑。

這天,和珅與和琳走進紫禁城的大門,到咸安宮官學報到,身邊路過的人無不身著華服,只有和珅兄弟還穿著很舊的衣服。和珅兄弟走到西華門,就被值班的太監(jiān)攔住了。原來,守門的太監(jiān)見兩人衣著破舊,也沒有仆人相送,誤以為他們是閑雜人等混進來的,于是攔下盤問。

“我們是去咸安宮官學報到讀書的。”和珅恭恭敬敬地解釋道。

守門太監(jiān)不屑一顧地笑了笑,奚落道:“原來是這樣,我還以為是什么野小子呢!現(xiàn)在的八旗子弟已經(jīng)落破到這種地步了嗎?真是有失體統(tǒng)啊?!?/p>

和珅沒有說話,迅速走過這段路,心中暗暗發(fā)誓,一定要出人頭地。

初嘗察言觀色的甜頭

前文提到,和珅的生身母親在和珅三歲時因生和琳難產(chǎn)而死,和珅的父親又常年在外,家中的事情都是和珅的繼母做主。盡管和珅和弟弟年幼,但二人卻極為乖巧懂事,鄰居和家中的親戚都對二人憐愛有佳。然而,無論兄弟二人怎樣做,都得不到性格乖戾的繼母的好感。平日里,繼母甚至對兄弟二人瞧都不瞧一眼,只在和珅父親回家的幾天,繼母才表現(xiàn)出對和珅兄弟二人的關(guān)心。

隨著和珅一天天長大,他學會了思考。他明白,父親常年不在家,繼母是這個家里做主的人,要想讓自己和弟弟過得好一點,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討好繼母,讓繼母不再對他們那么冷淡。

一天中午,吃飯時間到了。和珅的繼母將飯菜擺好,招呼和珅兄弟倆與私塾老師一起吃飯。與大部分私塾先生一樣,和珅的私塾先生也是個舊文人。這位老師平日里喜歡吟詩作對,有時候也不免賣弄自己的才情。

老師夾了一口炒雞蛋,送到嘴里,皺了皺眉,覺得飯菜味道很淡,于是靈感突發(fā),順口說道:“雞蛋無鹽真淡蛋”。

此時的小和珅正在端詳一條很長的豬腸,豬腸整個放在盤子里,并未切開,他正思考著如何才能夾起這長長的豬腸。聽到老師的話,于是接著老師的話語說道:“豬腸未切好長腸”。

老師對和珅露出贊賞的神情。正在私塾老師揚揚得意地細細品味這兩句佳句時,突然發(fā)現(xiàn)和珅的繼母臉色不對。原來,和珅的繼母聽到二人的對聯(lián),認為他們師徒二人是在變相地嘲弄自己。她臉色一變,將碗筷狠狠地往桌上一摔,又狠狠瞪了和珅和老師兩眼,轉(zhuǎn)身走了。

私塾老師見此情景,心里驟然擔心起來,神色也變得非?;艔垺K?這個家是這位女主人當家,自己的言語得罪了女主人,講好的教課費恐怕不保。

看到繼母憤怒離席,又看到老師驚恐的表情,和珅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聰明伶俐的和珅向老師招招手,讓他附耳過來,悄悄地在他的耳邊說了幾句話:“我最了解我的繼母,我們必須……”老師邊聽邊點頭,他逐漸放下心來,暗地里對和珅的聰明也很是贊賞。

和珅把老師領(lǐng)到繼母面前,說:“老師是咱們京城有名的才子,他最擅長畫人物肖像,所畫之像幾乎和本人無二,京城里很多人都對老師所作畫像贊不絕口。母親整天為這個家操勞,我特請老師為母親畫一幅肖像,一來是留作紀念,二來也聊表我和弟弟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崩^母想了一想說道:“好吧,難得你有這份孝心?!庇谑嵌俗谝巫由?讓老師幫她畫像。

老師使盡渾身的本領(lǐng),終于在一個時辰后畫完這幅人物畫像。和珅連忙將畫拿給繼母看,坐得腰酸腿疼的繼母不耐煩地接過畫像一看,臉上的郁悶之氣頓時一掃而光。只見這幅畫中的人五官標致,皮膚光滑,笑容安詳,儼然是剛剛成親的妙齡少婦。繼母看這畫中人五官確實像自己,但沒有了銅鏡中的皺紋,仿佛是自己十幾年前的樣子,不覺暗嘆:“這不是仙女下凡嗎?難道這真的是我?”

和珅是何等聰明,他沖老師使了個眼色,師徒二人一唱一和,將繼母說成與畫像無異的形象,繼母情不自禁地陶醉在和珅給她設計的自我錯覺中。她從心里相信,自己現(xiàn)在的容貌就是畫像中這個樣子的。

繼母請人把畫像裱好,掛在臥室的墻壁上,隔一會兒就要看上兩眼。她對畫像珍愛無比,每日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先擦拭畫像。那幾天她甚至變得和善起來,除了能夠給兄弟二人一個笑臉,在其他方面也對和珅兄弟也好了很多。

到了老師領(lǐng)薪水的日子,繼母不僅按照原來說定的數(shù)目付給了老師,還另外給了老師一些賞錢,說是作為畫像的酬勞。私塾老師自然也十分高興,同時,他對和珅為他出的這個主意充滿感激。為了報答和珅,他送給和珅一對非常漂亮的水晶彈子,里面有彩色的螺旋花紋。和珅得到這個水晶彈子也是興奮不已,一方面是因為這個彈子是他一直想要的東西,另一方面因為這個彈子是他利用自己的聰明智慧換回的人生第一個回報。

和珅那時雖然很小,但卻已經(jīng)開始察言觀色,他在生活中觀察到女人都是愛美的動物,這點連他的繼母也不例外。要想讓繼母對自己和弟弟好一點,只能投其所好——“給”繼母無限向往卻不可能得到的美麗。想明白這一點,尤其在畫像事件之后,和珅常出奇招哄得繼母開心,從而練就了能和豺狼虎豹調(diào)和關(guān)系的本領(lǐng)。他和弟弟也終于能夠偶爾獲得一些繼母給的甜頭。

察言觀色是與人交往的重要本領(lǐng),尤其是對比自己有權(quán)力的人,懂得他們所想才能投其所好,從而獲得實際利益。

咸安宮奮發(fā)向上

咸安宮官學坐落在皇宮西華門內(nèi),與武英殿相鄰。雍正即位后,為加強對宗室和八旗子弟的思想教育和控制,鞏固皇權(quán),以彌補“景山官學生功課未?!睘橛?于雍正年間由內(nèi)務府負責創(chuàng)辦。

它是一所供內(nèi)務府官員子弟就讀的學校,同時嚴格選拔一些優(yōu)秀的八旗子弟入學。清朝許多精英都在該校讀過書,例如大學士英和的父親德保、軍機大臣兼大學士阿桂、中丞良卿等人。用現(xiàn)在的話說,這是一所絕無僅有的貴族子弟學校,是為大清王朝提供強有力的后備人才的基地。

乾隆元年二月,乾隆皇帝親自下令,在內(nèi)務府所管轄的鑲黃旗、正黃旗和正白旗所屬“上三旗”的九十名學生內(nèi),挑選出三十名優(yōu)秀者送咸安宮官學讀書。此外,再令八旗都統(tǒng)等,將可以造就的俊秀子弟,每旗選十名,如果大臣子弟中有情愿讀書者,也可以在份額內(nèi)準其入咸安宮官學讀書。凡在咸安宮讀書的學生,除了有補貼之外,學習時間也不僅僅局限在十年之內(nèi)(八旗官學的學生必須十年內(nèi)完成學業(yè)),他們在出任為官前,均可在校學習。

咸安宮官學,除了在教學水平上全國一流外,學生的生活待遇也相當不錯。學生每月的伙食銀按照護軍的標準發(fā)給,每人每日還有肉菜銀五分,按月由內(nèi)務府發(fā)給。此外,每月給銀二兩,每季另給米五石三斗。清朝護軍是守衛(wèi)皇宮的精銳兵種,每佐領(lǐng)只有十七個兵額,待遇比普通八旗兵優(yōu)越。咸安宮官學生的待遇,要大大高于當兵領(lǐng)餉。

咸安宮官學主要教授文武兩科,文的有四書五經(jīng)等儒家經(jīng)典,滿文、蒙古文、藏文,間有詩詞、書畫等方面的培訓。武包括騎射、摔跤以及如何使用火器的軍事課程等。學校分為漢書十二房、清書三房,各設教師一人。教授騎射和滿語的教師三人,除各科教習外,設筆帖式(7)一人,負責文書工作,由內(nèi)務府一人為總管,負責督促檢查。

學校任課的教師,絕大多數(shù)是進士出身的翰林,最差的也是舉人。咸安宮官學的教學十分嚴格,期滿考核,考核分月考、季考兩種。月考分等第,授予相應的官職。一般來說,一等的為筆帖士,二等的為庫使、庫守。季考于春秋二季由內(nèi)務府派人主持。一二等給七八等筆帖式,賞緞匹、筆墨等。余者年幼留校繼續(xù)學習,年長者退回本旗。此外還可以參加三年一次的鄉(xiāng)、會試。由于在這里學習的學生,大部分都是才貌雙全的八旗后代,而且宗室和八旗子弟參加的鄉(xiāng)、會試單獨舉行,錄取比例高,因而,只要進入咸安宮官學,就相當于半只腳跨入仕途,踏上了飛黃騰達的快車道。像和珅兄弟這種家道中落的落魄八旗子弟能考進這樣的學校已經(jīng)是相當幸運的事了。

和珅大約九歲進入咸安宮官學,由于他天資聰慧,記憶力強,再加上他非常用功,在咸安宮官學學習期間,他不僅把四書五經(jīng)等傳統(tǒng)國學典籍背誦得滾瓜爛熟,他的滿文、漢文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當時八旗子弟受漢族文化影響,重文學而輕武備,又由于科舉考試不用滿文,因此咸安宮官學的學生沒多少人對滿文感興趣,許多滿族人對滿文一字不知,甚至連滿語都不會講了。但和珅與他們不同,他認為皇上既然多方倡導學習滿文,將來定會大有用場。

他在學作八股文章的閑暇,拿出相當精力來向滿人學習滿文。學習時和珅發(fā)現(xiàn),許多滿文詞匯出自蒙古文,他又向教射箭的蒙古師傅學會了蒙古文。而這一切,為他日后得到乾隆帝的賞識起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和珅在業(yè)余時間還熟練掌握藏文以及西域秘密咒語。與此同時,和珅的詩詞書法和繪畫水平也突飛猛進。

和珅如饑似渴地汲取豐富的知識,成績完全超過了當時的其他學員。當時著名學者袁枚還特意作詩表彰和珅、和琳兄弟“少小聞詩通禮”。除了官學的各科之外,和珅還會暗自搜集乾隆的詩詞文章,甚至模仿乾隆的字體。

乾隆初期,八旗子弟大多養(yǎng)尊處優(yōu),生活腐化墮落,終日沉浸在“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的世界之中,徹底淪為花花公子。與這些終日游手好閑的八旗子弟相比,和珅確實是一個勤奮上進、出類拔萃的人物,他終日勤奮努力,手不釋卷,抓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吸收來自古人賢哲的營養(yǎng),在諸多同學中,他脫穎而出,成為一個出類拔萃的優(yōu)秀學生。

機會總是會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和珅在咸安宮的積累為他以后的飛黃騰達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

賣官封地也要讀書

和珅的父親常保死后,由于沒有了固定的經(jīng)濟來源,學習又是一個在很長時間內(nèi)“只有投入,沒有產(chǎn)出”的過程,和珅一家的生活陷入困境。

盡管面臨如此糟糕的現(xiàn)實情況,和珅還是覺得,只有依靠刻苦攻讀,求得科舉的金榜題名才是他唯一的出路。

于是,和珅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把咸安宮官學的學業(yè)繼續(xù)下去,用知識掌握自己的命運,從書中尋找自己的“黃金屋”。為了籌措生活費用,身為家中長子,涉世未深的和珅滿懷希望地登門造訪父親生前的故友。不料,那些父親生前常來常往、親熱非常的親戚朋友們,給他的只有白眼。一次次地失望而歸讓和珅體驗到一種屈辱。眼看家中生活難以為繼,和珅突然想起祖上留在保定一帶的十五頃官封地,于是決定去保定想辦法。

和珅之父常保有一個部下叫賴五,常保生前非常信任他,就把自己家的官封地交給賴五代為打理。常保長年在外當官,加之那時自己官餉充足,因此對賴五深信不疑,對稅銀也不是很在乎,賴五于是經(jīng)常趁機克扣稅銀。常保死后,賴五越發(fā)不像話,那十五頃的官封地就如自己的一般,交給和珅家的租銀更少了。

和珅在此窮困之際與仆人劉全同去保定,打算向賴五借些銀兩使喚。賴五見和珅到他家來,自然心知肚明。但表面上他仍然以禮相待,置辦酒席,對和珅、劉全假意熱情。和珅知道他是父親的舊部下,言語也頗為恭順,只說現(xiàn)在父親去世,我兄弟二人學費沒有著落,家中十幾口人也都衣食堪憂,特來向您借一百兩銀子以渡過難關(guān)。不料賴五不僅不借,還欺負和珅年幼,耍起“賴”來。他借口這幾年保定天氣異常,旱澇不定,土地收成很少。再加上前幾年乾隆皇帝南巡,保定百姓需要納稅捐銀,這十五頃地的收入少得可憐,租金無法按時收齊,根本剩不下多少錢而拒絕借錢。還說少主人若要十兩八兩的,我賴五全家上下勒緊褲腰帶也要湊齊,如今這一百兩實在沒有地方去籌啊。

和珅早就知道賴五會來這一套,也就不再客氣,與賴五理論起來。賴五代為管理和珅家的土地多年,每年上交的銀兩谷物只有六七成,其父逝世后更是減到了兩三成。和珅說:“我家念在舊情,一直沒有追究這事,現(xiàn)在我兄弟急用銀兩,你只要還上舊賬也就夠了,卻要這般推托?!辟囄迓犃撕瞳|的攤牌話,更是放下狠話說:“你要是真急用錢,把地賣了得了,反正我是湊不出一百兩銀子。”最后還把和珅主仆二人趕了出來。

在古代,賣地可不是鬧著玩兒的,自古當官、經(jīng)商的有錢了就買地作為家產(chǎn)。許多富人看準時機投資買地,廣置良田,才成為富豪鄉(xiāng)紳。家境中落的,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會動賣地的念頭??傊?賣房子、賣地就等于敗家,更何況和珅的地是祖上傳下來的官封地。賴五攛掇和珅賣地,分明就是趁火打劫,乘人之危,想霸占和珅的祖產(chǎn)。

和珅知道與賴五是沒有道理可講的,于是將一紙訴狀遞到保定府。誰知那保定知府早就和賴五沆瀣一氣,說和珅無理取鬧,意欲勒索錢財。隨行的劉全氣得七竅生煙,卻一點兒辦法也沒有。和珅知道胳膊擰不過大腿,多說無益,弟弟和琳還在家里眼巴巴等著和珅籌款上學呢。

此時的和珅陷入兩難的境地,如果死守這塊田地,每年只有一些地租收入,雖然不多,但基本的生活還是可以保障的,但是這樣的話,讀書就徹底無望了,自己再也不能得到一個功名了。如果把地賣了,和珅至少可以得到兩年的讀書費用,可這樣繼母更要毒罵自己,周圍的人恐怕也會唾沫星子亂飛,說自己是敗家子。況且讀書要是沒有結(jié)果,不能出人頭地的話,自己和弟弟以后將更難生活。

小小的和珅感到很無助,他想來想去也沒別的辦法,只好破釜沉舟拼搏一下。既然祖宗的遺產(chǎn)早晚坐吃山空,與其留著地產(chǎn)浪費時間和精力,消磨自己的意志,不如索性賣掉取得一些資本,將這些資本投入到讀書和科舉上,自己全力以赴,放手一搏,取得一個好的功名,從而徹底改變自己的窘境。

和珅的決定是大膽的,也是正確的,他為了能夠繼續(xù)在咸安宮官學安心讀書,考取功名,當機立斷拿定主意,跳出依靠祖產(chǎn)渾渾噩噩度日的藩籬,賣掉了土地。賣地的錢財,剛剛夠和珅兄弟兩年的生活費用,靠著賣地所得的銀兩,他與和琳在咸安宮官學的學業(yè)才不至于中斷。天性機敏的和珅兄弟知道錢財來之不易,機會只有一次,更加勤勉刻苦。

結(jié)了一門好親家

和珅在咸安宮官學的勤奮和努力取得的斐然成績引起了英廉的注意。正是由于他的多方關(guān)照、呵護,和珅才順利完成了在咸安宮官學的學業(yè)。也正是由于有了英廉的相助,他才能直接走入乾隆皇帝的身邊,打開通往仕途的大門。

英廉,字計六,號夢堂。他家原來本姓馮,祖籍遼東,內(nèi)務府包衣籍漢軍鑲黃旗人。雍正十年(1732年)中舉,最初為筆帖式;乾隆初,命往江南河工學習,補淮安府外河同知,累遷永定河道臺、內(nèi)務府主事、內(nèi)務府正黃旗護軍統(tǒng)領(lǐng)、內(nèi)務府大臣、戶部侍郎、刑部尚書、正黃旗滿洲都統(tǒng)、協(xié)辦大學士、直隸總督、東閣大學士、太子太保等。

英廉為官清正廉明,政績突出,而且名聲極好,他是乾隆時期頗得皇帝青睞、信任的權(quán)臣之一,當時任咸安宮官學總管。

英廉雖然身居顯位,可他的子脈并不興旺,僅有的一子與兒媳先后先他去世,只留下了一個獨苗孫女。因為這個小孫女自幼失去雙親,作為祖父的英廉對其精心呵護、關(guān)心備至。待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為了給她挑選一個理想的佳婿,使其后半生免受凄苦,自然費了不少心思。他想為孫女找一個既品行端正,又年輕英俊,才氣出眾,善解人意,將來有所作為,還得孫女看得上的良家子弟。

一次,已經(jīng)是大學士的英廉到咸安宮官學巡視,他意外發(fā)現(xiàn)和珅的一篇題為《歷代稅銀制度的變遷及未來發(fā)展初探》的文章。這篇文章有理有據(jù),絲絲入扣地闡述了歷代稅銀制度產(chǎn)生的合理性和最終變革的必然性,并指出了當今稅制的弊端以及改良之策。英廉讀后贊不絕口,于是就問身邊身為咸安宮官學教師的吳省蘭,這是誰寫的文章。于是吳省蘭就把和珅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對英廉大學士講了一遍,吳省蘭還肯定地說,和珅來日定會前程無量。

英廉隨即召見了??蛋?、福長安和和珅、和琳兄弟。??蛋残值芎秃瞳|兄弟在這座學校被譽為“咸安四少”,在八旗子弟中是出類拔萃的優(yōu)等學生。

英廉細細地打量和珅,見和珅氣定神閑,骨相非凡,將來必是封王拜爵者。雖然和珅身著舊衣,但神態(tài)安然,舉止穩(wěn)重,另有一種通達的氣韻倒把身穿華服的兩少年比得浮躁小氣了。英廉一眼便認定這四少之中和珅將來是最有前途的。

英廉喚過一旁跟隨自己的蘇凌阿賞和珅白銀一百兩,賞福康安、福長安、和琳白銀各五十兩。

英廉是一位頗有眼力和遠見之人,論相貌,和珅確實是一個英俊青年;論門第,和珅的確是差了一截。但從和珅的為人、素質(zhì)來看,確是八旗子弟中的佼佼者。在與他交談的過程中,英廉也發(fā)現(xiàn),和珅思維敏捷,口齒流利,博古通今,有常人罕見的記憶力和表達能力,而且邏輯清晰,語言表達準確。另外,和珅少年才子特有的清秀脫俗的外貌和瀟灑飄逸的舉止讓英廉極為欣賞。英廉認定,和珅將來必為富祿中人。

那和珅的容貌究竟多英俊,能力究竟有多強呢?在《秦鬟樓談錄》中有一段對和珅的描寫,說他:“軀干如中人,面白皙而事修飾,行止輕繯,不矜咸儀,言語便給,喜歡詼諧,然性機敏,過目輒能記誦,每有所言,皆能悉舉其事之本末”。

大致就是說他身材高大魁梧,外表英俊,面部白凈的就如同精心修飾過的,舉止優(yōu)美,彬彬有禮,而且才華橫溢,能言善辯,非常幽默,辦事干練,才能出眾,記憶力好,能把每一件事的前因后果表述清楚,邏輯清晰準確,是人見人愛的后起之秀。這樣的人對頗有眼力和遠見的英廉來說想不注意都難。

正好英廉的心里一直都牽掛著一件事,那就是自己的孫女年紀日長一日,終身大事須及早定奪。他看和珅非一般等閑之人,所以他決定把心愛的小孫女許配給他,并盡最大可能去幫助和珅。

于是英廉為了自己孫女的終身幸福作出了一個安排,他對身邊的吳省蘭說,和珅、和琳一切學習費用均從他的名下支取。又請和珅定期到家里做家庭教師,為自己的小孫女上課,賺取他們兄弟的日常生活開支。這樣既可以在私下里繼續(xù)觀察和珅的為人,又能讓自己最疼愛的孫女接近和珅,看看孫女是否中意和珅。

結(jié)果是圓滿的,因為和珅不僅聰明機智,還是難得一見的美男子。這樣一個英俊青年,一表人才,百里挑一,自是人見人愛,英廉的小孫女馮氏自然也不例外。

而此時的和珅,在咸安宮官學學習了幾年后,無論是知識方面,還是思想和為人處世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他已經(jīng)逐步意識到在官場要是沒有靠山,想出人頭地、功成名就很難。自己僅僅是一名咸安宮官學的生員,不像??蛋残值芤粯?一門上下,同朝為官,兒子一出世便能依賴祖輩蔭庇而輕易地踏入仕途。因此,他急需要找一個能幫自己在仕途上騰達的靠山。然而,前途渺茫。和珅正為自己的命運擔憂,感嘆仕途之上缺乏青云梯的時候,英廉的出現(xiàn)讓和珅看到了希望。當這個天大的機會降臨到他的頭上時,他自然是喜不自勝。這時的婚姻意味著金錢和權(quán)力。金錢是實現(xiàn)自己政治抱負的手段。只有以顯赫門第做靠山,他才有機會現(xiàn)實自己的遠大理想。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和珅在承襲了高祖父尼雅哈納的三等輕車都尉之后,與大學士英廉的孫女馮氏結(jié)婚。英廉不但為孫女準備了豐厚的嫁妝,還親自主持、操辦了和珅與馮氏的婚事。由于英廉的關(guān)系,京中六部九卿都派人前來道喜,內(nèi)務府的英廉則巧立名目,打著修繕皇家園林的幌子,為和珅蓋起了一座精美的宅第。當然,名義上都是英廉出資建造。與馮氏結(jié)婚不僅使十八歲的和珅獲得感情上的慰藉,更重要的是英廉此后對和珅的賞識與提攜,為和珅仕途飛黃騰達創(chuàng)造了寶貴的條件。這樁婚姻對和珅以后仕途的發(fā)展起到了關(guān)鍵的作用。

人的一生由很多機遇構(gòu)成,只是有的人善于把握,有的人和機遇失之交臂而已。和珅是一個極其善于把握機遇的人。和珅在咸安宮官學很好地抓住了大學士英廉提供的機會,這無疑為他走入仕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科舉考試很失敗

科舉考試是我國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為選拔人才而設置的一種考試制度。在我國古代,科舉是讀書人走上仕途的唯一出路。

清代科舉制度承襲明朝,以四書文為主。童生院試和生員平時的歲試、科試,莫不如此。議論時政的文章,有其嚴格規(guī)定的文章程式,應試者必須嚴格遵守,照本宣科,不得違格。就連內(nèi)容及所據(jù)經(jīng)傳注疏都有規(guī)定,作者只能引用古人之言,不得擅自立新。

無論如何,科舉是走入仕途的一條捷徑。作為咸安宮官學的優(yōu)秀學生,通過科舉博取功名也是和珅的自然選擇。于是,和珅開始了通過科舉走入仕途的嘗試。

在科舉道路上,士人要通過童試、鄉(xiāng)試、會試三級考試,才能出仕做官。童生考試的特點是既難又易。說難,主要是正式錄取名額少,對于漢族人尤其如此。每個縣參加考試的人數(shù)大概在一二千人,錄取人數(shù)往往只有十幾人,七八十人才能考中一人??贾械娜思传@得生員功名,得到進入府、州、縣官辦學校讀書與參加鄉(xiāng)試的機會。

錄取率這么低,實在是太難,但這只是對窮讀書人而言,對于富人子弟來說,就容易多了。清朝規(guī)定,有錢人只要向地方政府交納一百零八兩銀子,就可以得到監(jiān)生功名,并且可以進入最高學府國子監(jiān)學習,直接參加鄉(xiāng)試考試。

在參加童生考試的時候,和珅還沒有和英廉結(jié)親,當時,和珅家中拿不出一百零八兩銀子,但他是旗人,在錄取上享受照顧。清政府規(guī)定:“在京八旗滿洲、蒙古童生,額進六十名?!眳⒓涌荚嚾藬?shù)與錄取人數(shù)之比,大致是五個人中取一人,是漢族童生錄取率的十幾倍,這也是和珅試圖走科舉道路的主要原因。果然,他在童試中成績名列前茅,成為順天府學的一名生員。

在結(jié)婚后第二年,和珅參加了戊子科的順天府鄉(xiāng)試,這是屬于省一級的考試。旗人子弟參加鄉(xiāng)試,錄取上也受到照顧。八旗子弟參加順天鄉(xiāng)試,滿洲、蒙古編滿字號,漢軍編合字號。乾隆時,滿洲、蒙古取中舉人二十七名,漢軍十二名,錄取率大約是十人取一人。以和珅的水平,考中舉人可以說是游刃有余。和珅在考前做了充分的準備,考場上發(fā)揮得極為出色,然而機敏好學、滿腹經(jīng)綸的和珅居然落第了。

和珅鄉(xiāng)試落第的根本原因,歸結(jié)于科舉考試中的腐敗,而這種腐敗以順天府鄉(xiāng)試最為突出。按照清朝選拔官員的制度,鄉(xiāng)試中舉人后,就有機會做官。那些花錢買到監(jiān)生的富人子弟,并沒有真才實學,只好靠錢財賄賂考官,這是順天鄉(xiāng)試腐敗的原因之一。順天考試中,京城官員的子弟占了相當人數(shù),這些官員利用手中權(quán)利,與考官狼狽為奸,這是順天鄉(xiāng)試的腐敗的另一原因。

清代在順天鄉(xiāng)試中,為了照顧現(xiàn)任官員子弟,還專門設官生一門,錄取率大大高于正常比例,擠占了不少名額。順天考生經(jīng)常為錄取不公狀告考官。如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順天鄉(xiāng)試發(fā)榜后,落第士子書寫揭貼,內(nèi)有“小李大有甜頭,老姜全無辣味”兩句,公開揭露主考官李蟠、副主考官姜宸英收取賄賂。清政府被迫將二人逮捕,姜宸英死于獄中,李蟠充軍東北。這只是特例,一般情況下,這種案件都是不了了之。

和珅的家里既無大筆錢財賄賂考官,又沒有親戚在朝中做官享受官生待遇,這次考試失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無論怎么說,畢竟和珅經(jīng)過了幾年咸安宮官學的學習,卻在科舉考試時沒能中舉,這是他的終身遺憾。因為,在講究出身的封建時代,不管你有多高的才能,不能通過考試做官,是得不到朝中很多通過科舉考試走上官宦之路的大臣們肯定的。

--------------------

(1)乾隆帝的生母,額亦都的后裔

(2)滿語,亦稱“巴顏”,意為“富翁”。

(3)出自蒙古語,滿語“猛將”的意思,清朝一種榮譽封號。

(4)輕車都尉是外姓功臣與外戚的爵位稱號,而不是實職。一等輕車都尉屬于正三品,二、三等的輕車都尉則為從三品。

(5)世爵名。

(6)今中國佛教協(xié)會駐地。

(7)筆帖式,滿語,漢譯為“書記手”,主要從事記錄、謄寫檔案、文書,以及翻譯滿、漢奏章等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