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和珅這個名字對于中國人來說可謂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近年涉及他的影視、戲劇作品頗多,各種有關(guān)他的著述也層出不窮。同一個“和珅”,在不同的作品中形象不同,評價有別,真可謂“一人千面”。但人們提到和珅的時候,首先想到的還是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奸詐之臣、頭號大貪官,驕橫、貪婪、傲慢、狡詐、奢侈。對于他的一生,人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聚訟紛紜,莫衷一是。
和珅幼年喪母,父親去世后家道中落。為生計,為求學(xué),年幼的和珅受盡屈辱,但他與弟弟和琳互勵互勉,刻苦學(xué)習,考進了當時非常著名的學(xué)?!贪矊m官學(xué)。在學(xué)校里,和珅沒有像其他的八旗子弟一樣沉迷于聲色犬馬,而是抓住機會抓緊時間不知疲倦地為以后的發(fā)展做準備。
十八歲的和珅繼承父親的爵位后與大學(xué)士英廉的孫女正式結(jié)為夫妻。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和珅應(yīng)舉未中,后來在英廉的幫助下,得到了鑾儀衛(wèi)校衛(wèi)的職位。正是這次絕好的機會,和珅憑著自身出色的才能、英俊的相貌,引起了乾隆的注意,從此平步青云,飛黃騰達。
和珅性格機敏,頭腦靈活,在清代官場他幾乎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二十七歲時,官職已至軍機大臣,掌管國家內(nèi)政外交,贏得了乾隆皇帝的絕對寵信,成為把握大清王朝所有實權(quán)的重要人物;三十七歲授文華殿大學(xué)士,兼吏、戶、兵部尚書;四十七歲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二皇帝。他為官二十余載,聚積白銀數(shù)千萬兩,幾近乾隆時朝廷的年財政收入,堪稱當時的首富。
和珅能在乾隆當政時期呼風喚雨得乾隆帝獨寵二十年如一日,也為自己斂得這么多家財,可見歷史上真實的和珅,決不完全如某些影視劇中展現(xiàn)的那樣是一個只知貪污腐敗、齷齪、無能、投機取巧、阿諛奉承之人。
和珅的為人做官,頗有許多與眾不同之處。和珅有許多優(yōu)點,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掌握了人性的秘密。他雖然飽讀詩書,卻沒有接受儒家文化的繁文縟節(jié),他不僅工于權(quán)術(shù),還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他有政治家的謀略、謀略家的智慧、大商人的精明。他正是憑借中國人家喻戶曉的做人做事道理,縱橫朝野內(nèi)外,達到了所向披靡的地步。
乾隆后期,與其說是頹老倦勤的乾隆帝在日理萬機,倒不如說是和珅在日夜操勞,總攬一切。和珅集國家行政權(quán)、財權(quán)、兵權(quán)、人事權(quán)、文化教育大權(quán)、民族事務(wù)與外交大權(quán)于一身,利用職權(quán)他攬財無數(shù)。乾隆死后,和珅的家產(chǎn)被嘉慶皇帝抄沒,人被賜死,其家產(chǎn)數(shù)額甚巨,民間遂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
雖然嘉慶皇帝親政后,以“二十大罪狀”,認為他“十惡不赦,罪該萬死,立刻將其誅殺”。但是,在他頒布的一系列上諭中,也不得不承認和珅“精明敏達,原有微勞足錄,是以高宗純皇帝(即乾隆皇帝)加以厚恩”。而且,他在處死和珅不久的嘉慶四年二月初五日的上諭中還解釋說:“朕速辦和珅者,原為伊在內(nèi)蒙蔽、掣肘,使軍營不得成功也”。這也就是說,他之所以剛一親政,就馬上處理和珅,主要是因為和珅主持鎮(zhèn)壓“白蓮教起義”不力;同時他還指出其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和珅罪之大者,蓋由其事權(quán)過重”“弄權(quán)舞弊,僭妄多端”“內(nèi)外官員畏其聲勢,不敢違拗”,至于和珅其他“罪狀”皆在其次。同時嘉慶這樣做,主要是為乃父乾隆的過錯開脫,把一切功勞全留給乾隆皇帝,而把“諸務(wù)廢弛”等一切罪過全部推給和珅,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和珅也是政權(quán)更替過程中的“犧牲品”。
總之,可以說和珅是一位生前死后均有爭議的歷史人物,其傳奇的一生充滿了數(shù)不清的神秘和疑問。他是當時那個時代的成功者,也是失敗者。但無論成功與失敗,都決非偶然。尋找出和珅成功與失敗的奧秘,發(fā)掘人生的秘密,會給身處各種迷局而無法脫身之人帶來無盡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