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奧特斯·卡歐克·鮑斯瑪(Oets Kolk Bouwsma)1898年生于密西根的馬斯基根(Muskegon),父母是美籍荷蘭人。他在加爾文學院和密西根大學受教育,主修英國文學和哲學。早年他是唯心主義的信徒,尤其熱衷黑格爾哲學,后來發(fā)現G.E.摩爾拒斥唯心主義的著作更加讓人信服。他對摩爾用力甚勤,出版了一些論及摩爾的文章,并從他工作了近四十年的內布拉斯加大學輸送了一些學生到劍橋跟隨摩爾讀書。作為一位年輕的哲學家,鮑斯瑪的聲譽與他的摩爾研究緊密相連。石里普(Schilpp)的《摩爾卷》(在世哲學家文庫)中收錄了鮑斯瑪批評摩爾的文章,在摩爾的回應中能看出他對鮑斯瑪的尊重。鮑斯瑪因為在摩爾研究上的聲譽而受邀在牛津主持約翰·洛克講座,并成為美國哲學協(xié)會的主席。后來,他的聲名更多地與維特根斯坦聯系在了一起。
在那些因他的激勵而遠赴英國追隨摩爾的學生中,有一個人就是諾曼·馬爾康姆(Norman Malcolm)。諾曼·馬爾康姆(Norman Malcolm,1911-1990),維特根斯坦后期最為親近的學生和朋友之一,也是一位特別的維特根斯坦學者,寫有Nothing Is Hidden和Wittgenstein: A Religious Point of View,等等。但馬爾康姆不是波菲利,他是詮釋者而不是獨立的思想家,在未來的歲月中,他只會作為《回憶維特根斯坦》的作者被銘記。——譯注。后同。通過與摩爾一起工作,馬爾康姆得以結識維特根斯坦,他參加的那些講座和討論班支配了他以后的哲學發(fā)展。戰(zhàn)后,馬爾康姆回到康乃爾講授哲學,正是在那里他得以說服維特根斯坦于1949年訪問康乃爾,并與那里的師生作了交流。馬爾康姆還促成了鮑斯瑪在維特根斯坦訪問康乃爾期間去康乃爾任教。那時的鮑斯瑪早已開始認真地研習維特根斯坦的口述筆錄,那些筆錄后來作為《藍皮書》出版。
引言 2
通過與維特根斯坦的接觸,以及對《哲學研究》艱苦卓絕的閱讀,鮑斯瑪開始嘗試把維特根斯坦的方法運用到紛繁的哲學問題中去,諸如笛卡爾和貝克萊的懷疑論思想,以及時間、真理和思維這類永恒之謎,并因此嶄露頭角。他在內布拉斯加一直工作到1965年,通過他獨一無二的討論風格,以及他對哲學語句弦外之音的諦聽,他對眾多的研究生施加了最大的影響。雖然他從未間斷寫作,提交了數不清的論文,但生前只印行了一本著作,那是一本文章結集,名叫《哲學論文集》(Philosophical Essays)。從內布拉斯加退休后,他接受了來自坦薩斯大學的邀請。以同樣的方式他延續(xù)著自己的影響,直到1978年去世。那時的他一如既往地活躍和多產。他的文章和筆記(后者用去了數百個標準拍紙簿)自他去世后被保存在奧斯丁的坦薩斯人文研究中心。他的兩本文集已經出版,分別是《走向一種新的感性》(Toward A New Sensibility)和《失卻證明或判據》(Without Proof or Evidence)。
1949年7月,在馬爾康姆的邀請和鼓動下,路德維?!ぞS特根斯坦來到康乃爾大學,并住在馬爾康姆家中。根據馬爾康姆《回憶維特根斯坦》中的記錄,在維特根斯坦訪問期間,如下哲學家曾經得其親炙:約翰·內爾森(John Nelson),威利斯·道內(Willis Doney),馬克斯·布萊克(Max Black),斯圖爾特·布朗(Stuart Brown),還有一些康乃爾的研究生。鮑斯瑪也在場,由于馬爾康姆的邀請,他從內布拉斯加的林肯市趕過來。